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藏医霍尔脉疗法是根据藏医经典《四部医典》和《藏医临床札记》中记载的一种藏医外治疗法,此疗法在古籍中提到安神作用,经过我们这1年多的临床实践,我们发现此疗法对于失眠症有很好疗效。此疗法是根据经络走向和隆穴位处对应热熨。失眠(insomnia)是一种最常见的睡眠功能紊乱,几乎每个人都有过失眠的经历。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失眠症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据统计,约有35%的  相似文献   

2.
所谓失眠,是指较长时间不能获得正常睡眠,轻者入睡困难,睡后易醒,时睡时醒;重者彻夜不眠,且常伴有头痛。眩晕、健忘、肢体困倦等现象。下面介绍几种操作简便而又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的家庭自我治疗失眠的方法:一、点按么要穴。治疗失眠的九个要穴是:头颈部的印堂。太阳、安眠(耳垂后级明与风地两穴连线的中点):上肢部的极泉、合谷、神门;下肢部的足三里、大冲、失眠(足底面跟部中心地每次治疗,可根据病因病机,选择2至4个穴位点按即可,不必每个穴位都点。具体操作方法有二:一是用拇指(或食指或中指)指端贴于穴位中心,一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景衣安神散穴位贴敷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试验组61人进行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58人进行耳穴按压治疗。7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中医症状量表并对比分析。结果:景衣安神散对改善失眠的有效率为73.8%,耳穴按压的有效率为55.2%,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景衣安神散穴位贴敷治疗失眠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光明中医》2021,36(5)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联合刮痧治疗女性颈性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女性颈性失眠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饮食、用药、心理、功能锻炼、健康教育等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辨证分型后给予头部及背部穴位按摩联合刮痧治疗,穴位按摩每日1次,刮痧以消痧后再行下一次治疗,疗程2周。治疗前后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进行睡眠质量评估。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PSQI指数各因子评分及PSQI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穴位按摩联合刮痧在治疗女性颈性失眠中能明显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足底按摩加拔火罐治疗失眠5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肖劲  欧羡虹 《新中医》2002,34(8):45-45
目的:观察足底按摩加拔火罐治疗失眠的疗效。方法:用手法刺激失眠有关的足底部脏腑器官的相应反射区,再配合背部督脉及两侧足太阳膀胱经穴位拔火罐治疗失眠症。结果:56例患者中,痊愈37例,显效12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3%。结论:足底按摩加拔火罐可调节失眠患者的阴阳平衡,有益脑宁神经,改善睡眠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自我保健六法简单易行,随时可做。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常年坚持,即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您不妨一试。 1.捶背法。捶背是按摩疗法的一种。人体五脏六腑在背部都有相应俞穴,背部正中沿脊柱又有一条督脉循行以总督全身阳气,腰、背、肩部的经络穴位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7.
失眠人群在现如今的社会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多,穴位埋线及其配合其他治疗方法和手段治疗各种情况下的失眠都有很好的效果,通过对近些年穴位埋线及其配合疗法治疗失眠的相关文献的整理总结,为临床提供较好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8.
擦背,是一种比较适合于老年人的养生保健方法。中医认为,人体背部有大椎、命门、脾俞、肾俞等重要穴位。擦背可以刺激这些穴位,起到疏通经络、振奋阳气、养心安神、调整脏腑器官的功能,从而使阴阳平衡,达到养生延寿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针灸术结合穴位贴敷治疗失眠症。方法:将80名失眠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每天针灸时间为上午10—12点,并配合以穴位贴敷治疗,连续治疗4个月。对照组针灸时间也为上午10-12点,但是没有穴位贴敷治疗。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结果测定,观察2组实验的临床效果显示与治疗前后PSQI的结果变化。结果:治疗组的睡眠质量分数、愈合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PSQI分数及睡眠质量分数都高于对照组。治疗后4个月进行跟踪采访,治疗组的睡眠质量分数、愈合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失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穴位埋线治疗失眠的选穴规律,为临床应用穴位埋线治疗失眠提供依据。方法:以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万方为资源库,筛选199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有关穴位埋线治疗失眠的文献,最终纳入文献66篇。应用Excel 2016软件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应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应用Clementine 12.0软件对主穴的应用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穴位埋线治疗失眠选用频次最高的腧穴为心俞、肾俞、三阴交、脾俞、肝俞。应用频次最高的经脉为膀胱经、胃经。埋线最集中部位为背部和下肢。聚类分析得到的有效聚类为脾俞—三阴交、神门—安眠、丰隆—神庭及气海—厥阴俞。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背俞穴之间关联性较强的腧穴为:肝俞—肾俞;肝俞、心俞—肾俞;肝俞、脾俞—肾俞;肝俞、脾俞、心俞—肾俞。(2)常用穴中关联性较强的腧穴为: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内关、神门—三阴交。(3)背俞穴与常用穴之间关联性较强的穴位组合为:肝俞、三阴交—肾俞;内关、肾俞—三阴交;足三里、内关、心俞—三阴交;肝俞、心俞、三阴交—肾俞。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失眠疗效显著,穴位选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1.
穴位名称:失眠穴。部位:足底极部中央(附图) 取穴方法:病人側臥,在病人足底根部的中央,正与踝骨成一直角。主治:各种原因的失眠都有效。針法:鍼二分,不留針。在临睡前二、三小时針之,更好。来源:在党的中医政策光芒照耀下,最近我县大义片医藥界掀起了一个“人人学針灸”的热潮。这个穴位就是在这次运动中,由大义人民公社医院的一位針灸老医生介紹出来的。他运用这个穴位治疗各种原因的失眠,效果都很显著。塘乔人民公社医院的閔成  相似文献   

12.
通过查阅针灸相关经典古籍,收集医学经典中关于针灸治疗失眠疾病相关医案,探究古籍中治疗失眠疾病的针灸取穴原则。结果表明,有关针灸治疗不寐相关的条文有195条,整理出不重复的针灸处方条文共有72条,共计穴位75个。可以发现古代治疗失眠相关疾病时,遵循中医学的整体观与辨证思想,主要依据脏腑经络辨证决定所选穴位,绝大多数穴位出自于膀胱经、督任二脉、脾经、胃经以及肾经。  相似文献   

13.
《山西中医》2010,26(9):42-42
1.防治失眠神门穴 神门穴位于手腕内侧(掌心一侧),小指延伸至腕关节与手掌相连一侧的凹陷处,是针灸常用穴位之一。对于心悸怔忡以及失眠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因此,我们可以用手指按揉此穴,力量不需要太大,也不必追求酸胀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联合耳针治疗失眠的效果。方法将131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A、B、C四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分别给予穴位贴敷和耳针护理干预。两周后治疗两组患者的睡眠情况。结果两周后实验组A组在采用穴位贴敷联合耳针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耳针可以明显延长失眠患者的睡眠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5.
自从针麻手术开展以来,在妇科下腹部手术方面曾试用多种穴位配方进行比较研究。通过长期的针麻临床实践,逐渐把穴位的选择集中到背部的一些穴位上,如“脊中”、“命门”、“腰俞”、“次髎等。在这些穴位进行电针刺激,无论在缓解腹肌紧张以及镇痛作用方面都有较好的效果。为了对督脉背部穴位电针刺激的作用原理进行研究,我们在慢性实验动物上(兔和猫)将直径为0.5毫米的不锈钢丝埋藏在第一或第二腰椎的椎弓骨板上,用牙科水泥固定,作为刺激电极,以模拟督脉背部穴位的电针刺激。  相似文献   

16.
失眠为临床上常见疾病,微创埋线治疗失眠临床疗效较好,收集近年来穴位微创埋线技术治疗失眠的有关文献,整理分析,阐述穴位埋线治疗失眠的现状、机制以及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7.
失眠,中医学中又称"不寐",属于睡眠障碍的一种,是一类持续、频繁发生入睡困难和(或)自觉睡眠质量下降的病症[1].研究发现,全球约有20%~40%的成年人有不同程度的失眠,其中约有10%~15%被确诊为失眠[2]. 现代医学针对失眠主要有心理、药物、物理、中医和综合治疗手段[3],其中药物治疗应用较广,但存在嗜睡、头晕乏力、产生依赖性等不良反应.针灸可以有效治疗失眠[4],其中腕踝针因选择穴位较少、疼痛轻微、不良反应少,更易被患者接受.现将腕踝针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药物穴位注射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用针刺配合药物穴位注射治疗。结果:失眠均有明显好转,总有效率93.33%。结论:针刺配合药物穴位注射可以提高睡眠质量,延长睡眠时间。  相似文献   

19.
“俞”穴是脏腑经气输注于背部的穴位,“募”穴是脏腑经气汇集在胸腹部的穴位。二者位置都接近脏腑。在胸腹和背部的慎针部位,针刺不当则可能伤及脏腑,造成严重后果。病员也多有畏针,因而使针刺俞募穴的治各方法难于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撞墙健身     
背部撞墙,能够健身。人的背部有很多穴位,如心俞、肺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小肠俞、膀胱俞等。人体中有12条经络,其中足太阳膀胱经是在背部,膀胱经起点在眼角的晴明穴,从头顶至颈后通过背部经大腿外侧至小脚趾外侧的至阴穴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