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城市医院宫颈癌机会性筛查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在城市医院进行宫颈癌机会性筛查的价值.方法 收集分析2008~2009年重庆市肿瘤研究所门诊进行宫颈癌机会性筛查的资料,筛查方法包括液基细胞学(TCT)、巴氏细胞学、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检测,以及中国癌症基金会推荐的Ⅰ方案(TCT检查加高危型HPV-DNA检测)、Ⅱ方案(巴氏涂片加高危型HPV-DNA检测)、Ⅲ方案(醋酸白肉眼检查法)等;并经阴道镜检查,病理确诊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结果 共收治门诊患者22 213例次,其中接受机会性筛查3 514例,占门诊例次16.81%.最普遍采用的筛查方法是细胞学检查(TCT及巴氏细胞学方法),占91.4%,检出宫颈癌前病变(CINⅠ+CINⅡ+CINⅢ)共79例(2.25%),宫颈癌3例(0.1%).结论 城市医院内就诊人群宫颈病变检出率高,TCT在宫颈病变的筛查中起重要作用,应重视其机会性筛查,及时进行规范性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HPV DNA)及组织学活检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检出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8月—2014年5月进行的1 827例宫颈癌筛查的已婚女性进行TCT液基细胞学检查和HPV DNA检测,对TCT或HPV阳性者进行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检查,并以宫颈组织病理学结果作为确诊标准与TCT及HPV DNA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827例中TCT阳性者226(12.37%)例;HPV DNA检测高危阳性者193例(10.56%);宫颈活检CINⅠ43例,CINⅡ27例,CINⅢ12例,SCC 15例。结论TCT联合HPV DNA检测及宫颈活检能大大提高宫颈疾病的检出率,对早期筛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醋酸肉眼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醋酸肉眼检查对宫颈高度病变诊断的灵敏度,探讨其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全部受检对象3076人进行宫颈巴氏细胞涂片后行5%醋酸肉眼观察,并对醋酸阳性且诊断为高度病变者即行宫颈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对巴氏涂片为不典型鳞细胞以上者电话通知回访行宫颈活检病理检查,醋酸肉眼检查与巴氏涂片相结合筛查宫颈癌。以病理组织学检查为金标准,在同一人群中比较醋酸肉眼检查和巴氏细胞涂片细胞学检查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阳性检出率。结果:醋酸肉眼检查和巴氏涂片细胞学检查对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0.2%、72.7%,差异无显著性(P〉0.05)。醋酸肉眼检查和巴氏涂片细胞学检查对宫颈高度病变性检出率分别为51.4%、36.4%。结论:醋酸肉眼检查用于宫颈癌筛查的价值与巴氏细胞学检查相当,且对高度病变的检出率高于巴氏细胞涂片,特别适合农村大面积人群的筛查。  相似文献   

4.
两种细胞学检查+HPV检测筛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HPV检测及巴氏涂片细胞学检查+HPV检测对早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价值。方法将816例体检者随机分为2组: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组400例,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HPV检测;巴氏涂片细胞学检查组416例,行巴氏涂片细胞学检查+HPV检测。2种方法均以病理组织检查为金标准,比较2种方法对宫颈异常细胞的检出率。结果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组进行早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敏感性为92.86%,特异性为79.21%,假阴性率为0.26%;巴氏涂片细胞学检查组敏感性为56.25%,特异性为98.25%,假阴性率为1.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阳性检出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液基薄层涂片细胞学检查+HPV检测在宫颈癌早期诊断中优于巴氏涂片细胞学检查+HPV检测,筛查的敏感性高,假阴性率低,是一种先进的宫颈癌筛查方法。对经济条件差的患者行巴氏涂片细胞学检查+HPV检测也能明显提高早期宫颈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细胞DNA定量分析与巴氏染色细胞学诊断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效果。方法接受宫颈细胞学检查者共1327例[正常1299例,宫颈炎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Ⅰ3例、CINⅡ5例、CINⅢ6例、宫颈癌11例]。两种检查结果任一出现阳性即建议病患进行阴道镜病理活检,共34例行病理活检。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别计算巴氏染色细胞学检查和细胞DNA定量分析法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巴氏染色细胞学诊断共检出27例(2.0%)阳性病例,细胞DNA定量分析法共检出28例(2.1%)阳性病例,细胞DNA定量分析法诊断CINⅢ以上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巴氏染色细胞学诊断结果,但两者特异度、阳性预测值相差不大。结论细胞DNA定量分析法诊断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灵敏度较巴氏染色细胞学诊断高,且两者特异度相当。  相似文献   

6.
宫颈病变标本中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检测妇科宫颈标本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探讨HPV不同基因型感染的致癌性,为临床早期诊断宫颈癌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首先采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TCT)筛查各种宫颈标本,对可疑宫颈病变者(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再采用基因杂交捕获技术进行HPV-DNA检测,并根据结果进行风险分析。结果 TCT共筛查出各种宫颈病变标本460例,包括慢性宫颈炎30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22例(其中CINⅠ30例,CINⅡ45例,CINⅢ47例)和宫颈癌35例。460例受检者治疗前宫颈HPV感染者211例,感染率为45.87%。慢性宫颈炎、CIN和宫颈癌HPV-DNA阳性率分别为27.06%、77.87%和97.14%,慢性宫颈炎和CIN、宫颈癌标本中的HP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396,P〈0.01);而CINⅠ、Ⅱ、Ⅲ组间HPV-DNA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χ2=1.21,P〉0.05)。宫颈病变标本中常见的HPV感染基因型为HPV-16、52、58、68、18、39等。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HPV-DNA含量高于慢性宫颈炎,差异有显著性(t=5.581、7.653,P〈0.05);宫颈癌的HPV-DNA含量也明显高于宫颈癌前病变(t=6.624,P〈0.05);CINⅠ~Ⅲ的HPV-DNA含量呈递增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r=0.991,P〉0.05)。结论 HPV感染在宫颈病变中起重要作用,对经阴道细胞学筛查异常和高危妇女进一步检测HPV-DNA,对早期发现CIN和宫颈癌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阴道镜宫颈活检与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 TCT )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12月在妇科门诊行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 TCT)检查异常的483例患者,并同时行阴道镜宫颈活检组织病理检查,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TCT检查报告采用TBS 诊断系统,结合病理检查报告,作出诊断。结果 TCT结果为不能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细胞( ASC-US)351例,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检出CINⅠ~CINⅢ223例(63.53%),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LSIL)82例中,阴道镜宫颈活检病理检出符合CINⅠ~CINⅢ75例(91.46%),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HSIL)44例中,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检出符合CINⅠ~CIMⅢ41例(83.67%),在SCC 6例中,阴道镜下宫颈活检检出符合SCC 6例(100.00%)。结论 TCT检查与宫颈活检诊断符合率较高,对高级别 CIN及宫颈癌诊断准确率高,采用阴道镜宫颈活检联合TCT检测可以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是宫颈癌筛查的安全、可靠、准确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DNA检测联合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宫颈超薄液基细胞学(TCT)检测及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HC-2)对1036例患者进行宫颈机会筛查,以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确诊的标准。结果:细胞学检查发现正常575例;良性反应性改变281例;不典型鳞状细胞72侧;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55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53例。HR—HPV感染376例,阳性率36.29%;经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72例,CINⅡ61例,CINⅢ65例。宫颈癌11例。高危型HPV—DNA在宫颈病变组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液基细胞学检测CIN的灵敏度63.16%,特异度94.19%,阳性预测值73.3%,阴性预测值91.0%;高危型HPV—DNA检测CIN的灵敏度85.17%,特异度75.69%,阳性预测值47.0%,阴性预测值95.28%。高危型HPV—DNA检测联合细胞学检测筛查CIN的灵敏度94.73%,特异度97.21%,阳性预测值89.59%,阴性预测值98.65%。结论:高危型HPV—DNA检测在宫颈癌的筛查中有很高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高危型HPV—DNA检测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提高了筛查CIN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刘英文 《中外医疗》2010,29(4):61-61,63
目的通过对239例传统巴氏涂片阳性病例的细胞学结果与其宫颈活检的病理学结果对比分析,探讨传统巴氏涂片对筛查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有效性。方法用传统巴氏刮板刮取宫颈脱落细胞进行细胞学检查,细胞学阳性的病例再进行阴道镜检查,并取多点活检。结果239例病人的活检病理诊断结果为:炎症123例(51.46%);CINⅠ43例(17.99%);CINⅡ25例(10.46%);CINⅢ41例(17.15%,其中CIS7例);浸润癌7例(2.93%)。结论传统巴氏涂片能早期发现CIN尤其是CINⅡ以上病变,是早期宫颈病变筛查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评价醋酸、碘液染色后直接肉眼观察、宫颈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为在现阶段宫颈癌高发且经济落后地区制定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筛查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在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克孜勒博依乡筛查人群中,以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VIA,VILI,宫颈细胞学的筛查效果。结果:2600名当地妇女参与宫颈癌筛查,该人群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及癌(≥CINⅡ)的现患率为0.615%(16/2600),VIA阳性137例,阳性检出率5.15%,VILI阳性235例,阳性检出率9.04%,VIA+VILI阳性262例,阳性检出率10.08%,1000名当地妇女进行巴氏涂片(TBS分类),阳性45例,阳性检出率4.50%,VIA+VILI联合初筛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醋酸染色后肉眼观察单项初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巴氏涂片的阳性检出率低于VIA+VILI联合筛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VIA,VILI作为一种简便、廉价的检测手段,综合考虑设备需求和经济条件等原因,在经济落后地区,使用VIA,VILI进行子宫颈癌、癌前病变筛查是具有实用价值的初筛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九江地区妇女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状况,探讨液基薄层细胞涂片(liquid-based cytology test,LBC)检查及阴道分泌物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16,18的感染状态检查对早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九江学院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就诊者9 328例进行LBC检查,对其中1 211例患者进行阴道分泌物HPV16,18 DNA检查并对阴道镜宫颈活检病理结果进行研究。结果 LBC阳性病例1 008例中有890例进行了活检,另有接触性阴道出血或不规则阴道流血而LBC阴性病例70例进行了阴道镜下活检,共计960例病理检查结果:正常或慢性炎症807例(84.06%),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I级61例(6.35%),CINⅡ级22例(2.29%),CINⅢ级25例(2.60%),宫颈癌45例(4.69%)。9 328例患者中,宫颈癌、CINⅢ、CINⅡ、CIN I检出率分别为0.48%、0.27%、0.24%、0.65%。1 211例患者行阴道分泌物HPV16,18 DNA检查,HPV16,18阳性214例(17.67%)。结论 LBC检查是一种相对准确、可靠的宫颈病变筛查方法,但是仍然有一定的漏检率。如果能结合HPV16,18的检查,可以减少假阴性率,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及早期宫颈癌,预防及彻底治疗宫颈癌。方法收集分析2008年7月至2009年7月在内江市中医院妇科门诊进行宫颈癌机会性筛查的823例患者资料,按年龄分为A组(≤19岁)、B组(20~29岁)、C组(30—39岁)、D组(40—49岁)、E组(50—59岁)、F组(≥60岁)进行筛查,筛查方法采用液基细胞学技术结合The Bethesda System(TBS)报告系统,结果异常者进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检查,确诊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结果823例中宫颈癌前病变[包括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I、CINⅡ、CINⅢ或原位癌]39例,占4.74%,早期浸润癌4例,占0.49%。其中C组癌前病变16例,早期浸润癌3例,D组癌前病变13例,早期浸润癌1例。6组不同年龄组间宫颈癌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中宫颈癌前病变及早期宫颈癌高发年龄在30—49岁,并趋向于30—39岁间,应高度重视宫颈癌机会性筛查,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癌前病变,有效阻止宫颈癌的发生,提高广大妇女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DNA检测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1月7 098例在妇科进行液基细胞学(liquid-based cytology test,LCT)检查的患者,采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分型测定,异常者行阴道镜下活检并分析。结果行LCT检查的7 098例妇女中,868例表现为LCT结果异常,873例表现为HR-HPV阳性,随着LCT结果宫颈异常程度的增加,HR-HPV感染率明显增加;868例异常的患者中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浸润癌者HPV感染76例(100%),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Ⅲ者HPV感染57例(98.3%),CINⅡ者感染89例(81.7%),CINⅠ者感染186例(73.2%);浸润癌中LCT和HPV均阳性者占97.4%,CINⅢ中占91.4%,CINⅡ中占81.7%,CINⅠ中占72.8%。结论高危型HPV-DNA检测对宫颈病变诊断有重要价值,LCT结合HPV检查指导阴道镜下活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人乳头瘤状病毒(HPV-DNA)检测、液基细胞学检查以及二者联合检查对宫颈癌筛查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用第二代杂交捕获(HC-Ⅱ)检测和液基细胞学测试(LCT)对1200例患者进行了同步双盲法检测HPV-DNA,并以阴道镜活检组织病理结果作为最终诊断。结果:接受病理检查156例。诊断宫颈癌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级9例、CIN-Ⅱ级19例、CIN-I级49例,其它(慢性宫颈炎和鳞状上皮化生)63例。HPV-DNA阳性率为16.8%;LCT阳性率为11.8%;HPV-DNA和LCT平行试验(任意一项阳性)的阳性率为21.2%,系列试验(两项均阳性)的阳性率为7.4%。随宫颈病变级别升高,HPV-DNA和LCT阳性率增加(P〈0.01)。HPV-DNA,LCT,二者平行试验和系列试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9,0.921,0.904,0.926,各筛查试验筛查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DNA和LCT检测常用于宫颈癌筛查,联合应用不能显著提高筛查效率,但会增加筛查成本。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基因下调表达调控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感染的依存关系,为建立 HPV 筛查预警的宫颈癌辅助诊断指标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鳞癌(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Ⅱ~Ⅲ及宫颈炎患者的新鲜宫颈上皮组织标本共100例,提取组织 DNA 和 RNA,鉴定 HPV 阳性和型别,选择 HPV 阳性CSCC 和 CINⅡ~Ⅲ及 HPV 阴性宫颈炎组织 RNA,利用荧光定量 RT-PCR 方法鉴定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EGR1)、DNA 结合抑制因子4(ID4)、FBJ 鼠科骨肉瘤病毒原癌基因(FOS)和早期应急蛋白2(IER2)基因的转录表达水平。结果通过 HPV 阳性鉴定和分型,鉴别出 HPV16、18、45、31等8种 HPV 感染型别,宫颈癌、CIN 和宫颈炎组织的 HPV 阳性率分别为94.4%、75.0%和31.3%,其中 HPV16阳性率为66.6%、68.7%和31.3%;HPV 阳性的 CSCC 组织中 EGR1、ID4、FOS 和 IER2基因的 mRNA 表达水平低于 HPV 阳性的 CIN 和 HPV 阴性宫颈炎,且 CSCC 与 CIN 或 NC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 HPV 阳性的 CIN 组织中4种基因的表达水平均低于 HPV 阴性的宫颈炎组织,两者 EGR1和 ID4基因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从 HPV16感染的角度分析,CSCC 或 CIN 与宫颈炎 EGR1和 ID4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是 CSCC 与 CIN 相比较,只有 EGR1基因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 ID4基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与依赖于 HPV 感染的 EGR1和 ID4基因表达下调有关,其中 EGR1基因表达水平变化可能与癌前病变和 HPV16感染的关系更为密切,可能成为 HPV 筛查预警的宫颈癌辅助诊断指标,并为揭示 HPV感染的致病和致癌分子机制提供了重?  相似文献   

16.
妊娠期常规行宫颈疾病筛查可行性及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妊娠期宫颈疾病筛查结果的分析,探讨对妊娠期常规进行宫颈疾病筛查的必要性。方法2007年3月1日至2008年5月31日在我院正规接受产前检查的孕妇共2 338例,所有孕妇均在首次产前检查时采用TCT技术常规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对细胞学检查异常的孕妇进行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及宫颈活检。结果2 338例孕妇中细胞学检查异常者43例,占1.84%,其中ASCUS 27例,LSIL14例,HSIL2例。宫颈活检结果慢性宫颈炎14例,CINⅠ11例,CINⅡ9例,CINⅢ9例。高危HPV检测阳性36例,占83.72%。除1例因合并梅毒要求引产外其余均足月分娩。结论产前检查时应进行宫颈疾病筛查有助于及时发现宫颈疾病,细胞学筛查及宫颈活检对孕妇是安全、可行、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芜湖地区妇女宫颈HPV感染情况,评价TCT联合HPV分型测试对宫颈病变筛查的效力。方法对2009年11月~2010年5月在弋矶山医院门诊体检的823名女性,进行HPV、TCT、电子阴道镜及宫颈组织病理诊断,分析HPV感染率及评价HPV联合TCT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意义。结果823例妇女共检出HPV感染者253人(包含60例混合感染),感染率为30.74%,从高到低分别为HP'V16、52、68型。病理诊断出慢性炎症92例,CINI6例,CINⅡ~CINⅢ47例,宫颈浸润癌22例。结论芜湖地区妇女宫颈HPV感染以HPVl6、52、68型为主,以35~40岁及45岁以后年龄段为感染高峰;HPV分型联合TCT检测可提高宫颈病变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L1壳蛋白及IL-2在不同宫颈病变当中的表达情况及相关性。方法收集2011年4月-2011年9月在山西省肿瘤医院就诊的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诊断≥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且检测HPV DNA均为阳性,同时有组织病理学诊断(作为金标准)的标本159例:慢性宫颈炎4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99例(CINⅠ级42例、CINⅡ27例、CINⅢ30例)以及浸润性鳞状细胞癌(SCC)12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PV L1壳蛋白和IL-2在各级宫颈病变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 159例患者中,HPV L1阳性表达为47.80%:在慢性宫颈炎中,HPV L1蛋白阳性表达为62.50%(30/48),CINⅠ为83.33%(35/42),CINⅡ为37.03%(10/27),CINⅢ为3.3%(1/30),SCC为0(0/12)。除了CINⅢ与SC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它不同宫颈病变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在各种宫颈疾病组织中阳性表达为64.78%:在慢性宫颈炎、CINⅠ、CINⅡ、CINⅢ及SCC组中的阳性分别为83.33%(40/48)、89.30%(37/42)、62.97%(17/27)、30%(9/30)和0(0/12)。IL-2在不同宫颈病变组之间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 L1壳蛋白与IL-2的阳性表达率均随着宫颈病变的演变及发展而呈降低趋势。二者在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意义。子宫上皮内瘤变(CIN)生物学行为的预测对于癌前病变的筛查和预防有着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四川地区HPV不同亚型及多重感染在不同宫颈病变中的感染情况,评价多重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6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1 226例宫颈病变患者(均有病理活检结果),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HPV 23种亚型均为阳性结果,分为宫颈炎组、宫颈湿疣组、CINⅠ组、CINⅡ组、CINⅢ组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①宫颈炎组、宫颈湿疣组、CINⅠ组分别与CINⅡ、CINⅢ组相比较,低危型HPV构成比增加(P<0.01),高危型HPV构成比降低(P<0.05)。 ②宫颈湿疣组低危型HPV感染主要为HPV6、HPV11,其他4组主要为HPV42、HPV43。③高危型HPV感染前4位为HPV58、HPV16、HPV52、HPV18,宫颈炎组HPV16型的构成比(11.0%)低于CINⅡ(20.3%)和CINⅢ组(20.2%)(P<0.01),HPV58型的构成比(15.9%)低于CINⅡ组(21.4%)(P<0.05)。④宫颈湿疣组HPV多重感染率(68.8%)高于宫颈炎组(23.1%)、CINⅠ组(26.1%)、CINⅡ组(27.8%)、CINⅢ组(2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后4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四川地区HPV病毒感染有一定的地域性特点,各种宫颈病变中低危型主要为HPV42、HPV43, 高危型主要为HPV58、HPV16、HPV52、HPV18, 病毒的多重感染似乎并不是导致宫颈病变进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13种基因型,为早期诊断HPV感染和预防宫颈癌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FQ PCR方法检测67例HPV感染患者高危型HPV基因型.[结果]67例患者中HPV基因型单一感染型者为14例(20.9%),多种HPV基因型混合感染型者为12例(17.9%),高危型HPV基因型在各种宫颈病变中的阳性率为38.8%,其在CINⅠ中的阳性率为5.1%(2/39),CINⅡ为66.7%(8/12),CINⅢ和宫颈癌中表达阳性率均为100.0%(10/10,6/6).[结论]HPV亚型检测可用于宫颈病变的筛查和病情判断,多重HPV感染及类别与宫颈病变级别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