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孤独症儿童语言特点与康复治疗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兰云  郑艳君 《河北医药》2010,32(2):221-223
儿童孤独症(自闭症)属于广泛性发育障碍一类疾病,是以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发育障碍、兴趣范围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为基本临床特征的一组行为征候群。语言交流障碍是孤独症的第二大主症,有研究报道大约一半孤独症患者终生沉默。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2.
儿童孤独症临床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祝春霞  李荣 《贵州医药》2005,29(11):1055-1056,F0003
孤独症最早由Kanner于1943年报道11例,我国陶国泰1982年首次报道4例。现公认属于广泛性发育障碍(PDD)的一种亚型。起病于婴幼儿时期,以交流障碍、言语障碍、重复刻板行为(三联症)为主要表现。由于起病年龄早、症状奇特、无特效治疗、预后严重而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复习有关文献,将儿童孤独症流行病学研究、病因学研究、临床症状学研究、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研究现状作一概括介绍。  相似文献   

3.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发生在低龄儿童严重的精神行为疾病。患儿有社交、言语及行为方面的明显障碍。可以在出生后30-36个月内起病。发病率为0.1%~0.2%。男女比率为2.5~4:1,至今病因不明。对门诊28例孤独症患儿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测试,观察患儿听觉通路功能的变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孤独症是以社会交往障碍、刻板行为、语言交流障碍为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迄今为止,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已经做了许多工作,但仍没有找到孤独症确定的发病因素。近年来学者们提出了许多理论和假说试图从基因、神经基础和意识等各个角度解释孤独症的言语、交往能力、社会功能以及想像能力的损伤。  相似文献   

5.
儿童自闭症(Autism)亦称孤独症,是一种严重的全面发展障碍疾病。主要障碍是认识的发展困难,表现出来的症状是认识、语言发展障碍和社交障碍。世界上发达国家对自闭症的研究已有半个世纪,但因对其病因的分歧,还无特殊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一般认为有效的方法是...  相似文献   

6.
孤独症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严重的多功能发育障碍,目前尚无人能证明孤独症的确切病因,更无确切的临床治疗。近期的研究倾向于是生物基因因素所导致的脑功能普遍发育障碍。孤独症的心理理论与其言语、交往能力、社会功能以及想象力有密切的关系。本文回顾了儿童孤独症的发展历史和近期预后状况,最后着重从临床和应用角度,探讨心理理论有关的孤独症早期检测和训练问题,并提出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帮助提高医务人员和家长对儿童孤独症的认识水平及帮助父母正确对待孤独症患儿,可预防孤独症的发生和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7.
儿童孤独症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戎  潘丹丹  孙明明 《贵州医药》2007,31(8):701-702
儿童孤独症(childhood autism)是一种起病于婴幼儿时期,以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刻板重复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发育障碍性疾病,多数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发育迟滞。孤独症患病率各国报道不一,国外流行病学调查孤独患病率为1‰,男女发病差异显著,比例为4∶1[1],无明显的文化和种族差异。目前贵州省尚无儿童孤独症的相关研究报道。现将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就诊于我院小儿神经专科门诊的31例儿童孤独症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总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门诊病例共31例,其中男24例,女7例,年龄1岁10月至7岁,1岁10月至3岁21例,3~7…  相似文献   

8.
儿童孤独症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孤独症17例临床分析福州儿童心理卫生研究所陈榕林力罗维武儿童孤独症(ChildhoodAutism)指主要发病于幼儿期的一组精神障碍。早期突出表现为接触交往及情感交往障碍,后期还可出现明显的智力障碍,其病因不明,治疗困难,早期识别矫治,可望改善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语言发育不良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其语言干预训练的效果。方法对54例因语言发育不良就诊的患儿进行生物学因素(病史)、家庭因素(父母性格、家庭教育方式)、病历主诉、发病年龄、确诊年龄做统计分析。其中40例为孤独症、10例为言语发育障碍、4例为精神发育迟滞。对所有儿童进行语言训练指导,定期复诊。训练前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病历主诉为语言发育不良的儿童74%为孤独症,19%为言语发育障碍,7%为精神发育迟滞。确诊年龄平均为32月。语言干预训练与改善语言交流、功能性构音障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组之间的语言干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异常妊娠史、出生史、家庭史和父母性格内向与语言发育不良有密切关系,特别是孤独症儿童容易误诊。语言干预训练对语言发育不良儿童有效果,年龄越小,效果越好;疗程越长,效果越稳定。  相似文献   

10.
孤独症是一种发生于儿童期 ,以社会能力、言语交流及行为动作实质性异常为主要症状的严重的发育障碍。现将近 2年来我院儿童心理卫生专科门诊中诊治的 15例孤独症患儿作一分析。1 一般资料15例患儿来自全省 9个市县 ,男 13例 ,女 2例 ;年龄 3~13岁 ,平均年龄约 5岁 ,从发现异常到门诊诊断约为 3年。本组 15例孤独症均符合 DSM- 的诊断标准。本组患儿 14例为第 1胎 ,1例为第 2胎 ,出生情况正常。母孕期心情不好 3例 ,胎动弱 2例。除 1例为单亲家庭外 ,余 14例均为完整家庭 ,亲子关系好。独生子女 14例 ,非独生子女 1例。父母文化程度 :…  相似文献   

11.
孤独症儿童的综合康复训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跃  田国英  周永红 《江苏医药》2006,32(10):979-979
儿童孤独症(又称自闭症)以缺乏情感、交往障碍、语言障碍及刻板行为为特征,属于全面发育障碍,是一种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较少见疾病,患病率为4/万~5/万,目前对该病国际上尚无十分有效的治疗措施。我院康复科2000年-2005年对46例孤独症患儿进行连续6个月以上的综合康复训练,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儿童孤独症92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儿童孤独症临床症状特点,探讨矫治方法。方法使用统计学方法对9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儿童孤独症以语言障碍和交流障碍为主,行为及教育矫治、感觉统合训练、语言训练是治疗孤独症儿童的有效方法,年龄越小、训练时间越长越密集效果越好。结论以语言发育迟缓伴非言语性交流障碍为主诉的儿童应考虑孤独症的可能,综合训练是治疗孤独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吕伟伟  张光满  许华斌 《安徽医药》2020,24(11):2128-2131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以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局限刻板的行为为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疾病。虽然 ASD病因未明,但是已有研究发现遗传因素在其发病中扮演重要作用,其发病涉及与脑功能和发育相关的多个基因。微小核糖核酸(miRNA)是转录后调控因子,在大脑发育、突触形成和突触可塑性以及记忆形成相关基因的微调中起关键作用。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 miRNA与 ASD病理生理学之间的遗传和分子联系,这些发现显示出了 miRNA作为 ASD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工具的潜力。该文就 miRNA与 ASD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ASD患儿的执行功能缺陷表现在工作记忆、抑制性控制和认知灵活性、语言及社交功能损害等方面;如果伴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睡眠障碍及智力障碍等共患病时,其执行功能缺陷常常更严重。本文主要总结ASD儿童执行功能特征和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对学龄前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予以个体化家庭康复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我院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100例学龄前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随机分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基于常规治疗联合个体化家庭康复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语言表达能力、症状程度和自身行为改善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各维度PEP-3评分较对照组高(P <0.05);观察组各维度ATEC评分、ABC评分较对照组低(P <0.05)。结论 对学龄前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予以个体化家庭康复干预的应用效果显著,经干预后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病情状况,消除其心理障碍,提高其语言理解、表达能力,同时还能促进语言康复,加速病情康复。  相似文献   

16.
孤独症是一类以社会交往障碍、狭隘兴趣、刻板行为兴趣为典型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是一种严重发展障碍的疾病,几乎所有孤独症儿童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主要表现为儿童的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大幅度低于同龄儿童语言水平。本文通过检索文献的方法收集相关信息和资料,从孤独症儿童语言发育的特点以及相关临床研究进行概括,综合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展望,旨在为相关临床实践与理论研究提供借鉴和支持。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不同干预模式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干预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6月在天津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新诊断为孤独症谱系障碍的12-48月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入不同干预模式,在干预前后进行发育商(C-PEP)、疾病严重程度、病理性行为、社会适应行为等测试和评估,评价不同干预模式效果是否存在不同。结果:在正规机构干预的儿童,干预前后C-PEP各项发育测试发育商的增加值和病理评分的减少值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1);非正规机构干预组干预后,在病理评分中,感觉模式和语言障碍的评分减少值有统计学差异,而在发育水平方面无明显变化;居家干预组中,干预后C-PEP的知觉、粗大运动、认知表现、口语认知的发育商均比干预前显著降低,病理学评分无显著变化。不同干预模式间比较结果显示,在模仿、知觉、认知表现、发展总分方面,三组间干预前后差异明显。结论: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在正规机构干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孤独症(autism)又称为康纳氏综合征(Kanner’ssyndrome)或幼JLM独症(infantileautism),是一种发作于3岁以前的罕见,严重的幼儿期精神病,其特征为:无语言表达能力或缺乏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只能重复几种有限的动作,对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变化缺乏适应能力,其发生原因可能和遗传与脑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19.
正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代表性疾病,主要症状为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根据孤独症核心症状进行扩展定义的广泛意义的孤独症。ASD既包括典型孤独症,又包括了不典型孤独症,以及阿斯伯格综合症、孤独症边缘、孤独症疑似等症状。ASD确诊方式为:儿童、青年或成年人的行为方式符合ICD-10或者DSM-IV的诊断标准,并且造成明显的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20.
强迫障碍是一种以反复出现强迫思维和(或)强迫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常见的致残性神经精神障碍。其病因不清楚,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近年来相关基因和免疫方面的研究进展做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