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底静脉曲张的诊断价值。方法6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分别进行胃肠道超声造影检查和胃镜检查,以胃镜检查的结果作为对胃底静脉曲张诊断的标准,回顾性分析62例患者的胃肠超声造影的声像图,计算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底静脉曲张诊断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胃底静脉曲张胃肠超声表现:胃底部黏膜呈波浪状,向胃腔不规则隆起,胃壁厚度较正常增加,扩张的胃底静脉表现为黏膜下短棒状、迂曲的管状、细条状及囊状无回声区,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内见丰富的血流信号,39例患者经胃镜确定为胃底静脉曲张,胃肠超声造影诊断胃底静脉曲张的敏感性为82.1%,特异性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76.7%,诊断准确率为88.7%。结论胃肠超声造影安全无痛苦、操作简便,具有可重复性,在门静脉高压胃底静脉曲张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胃静脉曲张(gastric varices, GV)是门静脉高压症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它能引起致死性大出血.目前胃静脉曲张临床主要依靠胃镜诊断,随着64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CTPV)应用于临床,其优势愈来愈受到重视[1].本研究应用64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技术,探讨64层螺旋CT对GV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28排CT门静脉成像(CTPV)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中显示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9月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确诊为肝硬化的62例患者CTPV资料及胃镜检查结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TPV显示食管及胃底静脉均曲张者17例,胃镜诊断17例;仅食管静脉曲张14例,胃镜诊断13例;仅胃底静脉曲张6例,胃镜诊断为4例。结论 CTPV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显示较好,与胃镜检查有良好的一致性,可为诊断、临床治疗及手术处理方式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的形态和静脉引流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酒精性肝硬化和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的CT门静脉成像(CTPV)表现,对比分析其食管静脉曲张、胃静脉曲张、胃(脾)-肾分流及附脐静脉的特点。结果与乙肝肝硬化相比,酒精性肝硬化的食管静脉曲张(EV)以管旁静脉曲张、非前支优势型供血较常见,较多伴附脐静脉曲张,胃(脾)-肾分流以直径大于5cm居多。上述2型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的血液供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酒精性肝硬化的侧支循环的血供特点对临床了解患者门-体侧支循环的曲张静脉情况、选择治疗方案可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前多层螺旋CT扫描在门脉高压外科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80例门脉高压患者,分别进行术前常规多层螺旋CT扫描及内镜检查;术前常规多层螺旋CT扫描主要对扩张食道及胃底静脉进行重建,并按照静脉扩张的程度、部位以及胃静脉曲张的不同将其分类,并与内镜检查结果相对照。结果:80例门脉高压患者,多层螺旋CT扫描均能显示扩张的食管下段静脉,其中CTPV1型22例,2型25例,3型13例,420例;胃静脉曲张以胃左静脉为主(GEV1型)的36例,以胃冠状、胃短静脉为主(GEV2型)的34例,以胃冠状、胃短静脉供血(IGV型)的10例。内镜检查结果提示食管下段静脉扩张71例,胃静脉曲张GEV1型37例,GEV2型32例,IGV型11例。多层螺旋CT在显示食道扩张的静脉方面优于内镜组(P<0.05);多层螺旋CT在引流静脉分布的显示方面与内镜组基本一致(P>0.05)。结论:术前多层螺旋CT能准确的判定门脉高压食管、胃底扩张静脉的程度及分布,能有效指导外科手术治疗,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1临床资料本组138例均为北京佑安医院1997年1月~2001年1月以来肝炎后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住院患者,男110例,女28例,男女之比3.9∶1,发病年龄17~74岁,平均45.7岁。方法:采用B超诊断仪,患者空腹取斜卧位,肋间斜扫或左侧卧位,沿门静脉长轴斜行扫查及脾脏纵切面分别探测门静脉,脾静脉主干,从而间接反应门脉压力,用胃镜检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结果:当门静脉直径小于1.2cm,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率为20.3%;内径为1.2~1.3cm,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率为26.1%;内径>1.4…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测定胃左静脉与门静脉直径、血流速度、血流量、血流方向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探讨其预测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出血风险的价值。方法: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86例,均接受彩色多普勒、电子胃镜及肝炎标志物、肝功能等常规检验/检查。以研究对象在24个月随访期内有出血史且经内镜检查确定为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为出血风险的评价标准。对比分析出血组与非出血组的胃左静脉、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特点。结果:胃左静脉的离肝血流方向在出血组与非出血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χ^2=12.049,P=0.00),这种显著性差异在Child分级的三级肝功能状态下均存在。不同肝功能状态下门静脉的离肝血流方向在出血组与非出血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以胃左静脉内径6mm、门静脉内径16mm为预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风险分层指标,出血患者中门静脉内径≥16mm与非出血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χ^2=4.21,P=0.04)。结论:彩色多普勒测定胃左静脉血流方向、门静脉内径预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风险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EV-PSE(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部分脾栓塞术)联合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脾功能亢进、门脉高压性胃病和胃静脉曲张。并随防6-74个月,平均42.2个月,旨在研究其对门脉高压并发症近期、远期疗效、安全性及有无免疫功能损害。方法:急诊胃镜确诊食管静脉曲张出血47例,立即行急诊EVL止血。首次止血成功后行PSE,必要时再行重复EVL。结果:47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均止血成功,无近期再发出血,32例曲张静脉消失,15例退缩到1度,曲张静脉消失率68.1%,(P〈0.05)。PSE后,47例外周血白细脆、血小板均显著上升(P〈0.01),47例免疫功能无明显改变(P〉0.05)。28例门脉高压胃病程度均减轻。9例并胃静脉曲张者,胃静脉曲张程度减轻。CT测量脾梗面积30%~70%。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无肝肾功能损害加重。随访6-74个月,平均42.2个月,仅2例复发静脉曲张达Ⅲ度,复发率4.3%,其中1例复发出血,复发出血率2.1%;结论:EVL-PSE联合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脾功能亢进、门脉高压性胃病和胃静脉曲张疗效确切、安全,对免疫功能无影响。联合治疗减少近期、远期复发出血,降低曲张静脉复发率及重复套扎次数。  相似文献   

9.
128例经纤维胃镜证实的消化性溃疡患者,男86例,女42例,平均年龄39±11岁,随机分组。治疗组68例,每晚服泰胃美800mg,同时服用硫酸亚铁0.6g每日三次,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V)50例,胃溃汤(GV)18例。对照组60例,每晚服泰胃美800mg,其中DV43例,GV17例。经4周治疗后胃镜复查。治疗组与对照组作比较.DV愈合率分别为60%和88.4%,二组有显著差异(P<0.05);GV愈合率分别为50%和88.2%,二组有显著差异(P<0.05).DV2周疼痛消失率分别为76%和97.7%,二组有高度显著差异(P<0.01)。GV2用疼痛消失率分别为72.2%和94.1%,二组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了硫酸亚铁与泰胃美合用能影响泰胃美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门脉高压性胃病发生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e gastropathy,PHG)发生与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hlori,HP)感染,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及门静脉宽度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了174例肝硬化患者及752例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镜及超声资料。结果 (1)PHG在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发生率为52%,PHG引起的出血占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33%;(2)伴与不伴PHG肝硬化患者HP感染率分别为33.3%,43.1%,两组比较无差异(P>0.1),非肝硬化的慢性胃炎患者HP感染率显著高于肝硬化组,为76.7%(P<0.05);(3)轻度PHG组,食道静脉曲张均为中度;重度PHG组,食道静脉曲张中度占8%,重度占79%。两组比较,门静脉宽度无显著性差异(P>0.1)。结论 PHG的发生与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程度成正相关,与HP感染及门静脉宽度无关。  相似文献   

11.
Shen M  Zhu KS  Meng XC  Zhang JS  Liu LY  Shan H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1):2911-2915
目的 以内镜为标准,前瞻性评价320排CT诊断门静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EV)的能力,并预测EV发生破裂出血风险.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09年3至11月69例经临床确诊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进行上腹部320排CT动态增强扫描,在CT检查1周内,均进行内镜检查.由2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师(观察者1、2)独立CT阅片,对EV进行诊断并分级为大EV(≥5 mm)和小EV(<5 mm).应用kappa(κ)检验比较2位观察者间以及观察者与内镜间诊断EV分级的一致性;并以内镜为标准,计算2位观察者诊断EV的敏感性、特异性、正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应用相关性分析评价CT测量的EV直径与内镜所见"红色征"的相关性.结果 69例患者,内镜诊断EV56例,其中大EV41例、小EV15例.两位观察者诊断EV的一致性较好,κ值为0.94.2位观察者与内镜诊断EV分级的一致性也较好,κ值均为0.77.观察者1诊断EV的敏感性、特异性、正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69%、87%、93%和75%;观察者2诊断EV的敏感性、特异性、正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77%、87%、95%和71%.但CT诊断大EV的敏感性、特异性、正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2位观察者均分别达到95%、100%、97%、100%和93%.2位观察者CT诊断的大EV与内镜"红色征"均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731(P<0.01)和0.718(P<0.01).结论 320排CT可明确诊断EV的严重程度,预测EV发生破裂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食道静脉曲张套扎术联合胃底静脉曲张组织治疗术治疗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急性出血的的临床意义.方法 56例确诊肝硬化门脉高压食道或胃底静脉曲张急性出血的患者,于出血24 h内行食道静脉曲张套扎术联合胃底静脉曲张组织胶注射治疗,术后1、3、6个月行内镜随访,观察再出血率、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好转情况.结果 56例病人全部止血成功,1个月内再发出血5例,3例为排胶期轻度渗血,2例出血量较大,5例病人重新进镜行内镜下喷洒正肾液后血止;6个月内复查无再出血发生.食道静脉曲张治疗有效率为96%,胃底静脉曲张治疗有效率为95%.结论 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急性出血应用内镜组织胶注射联合曲张静脉套扎术是一种安全、疗效肯定的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CTP)显示门静脉及其侧支循环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对经临床证实并行16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的127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的CT图像,进行多种不同方法的三维后处理并根据曲张静脉和侧支循环的部位、类型和程度进行分类.结果 127例患者的门静脉及其分支均显示良好,显示静脉曲张和侧支循环90例,其中胃周静脉曲张41例,食道胃底静脉曲张28例,脾肾静脉分流8例,门脐静脉分流10例,门脐腹股沟静脉分流3例.结论 CTP可无创性地显示门静脉及其侧支循环的部位、形态和程度,对临床诊断、选择和优化治疗方案、预后的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 (MSCT)门静脉成像对肝硬化门脉高压侧支循环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3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行门静脉CTA检查,并统计侧支循环的发生部位.受检者均行螺旋CT平扫及双期扫描,后处理方法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结果 53例中,胃左静脉曲张33例(62%),胃后/短静脉曲张7例(13%),食管静脉曲张40例(76%),食管旁静脉曲张15例(28%),胃底静脉曲张29例(55%),胃/脾-肾静脉分流20例(38%),腹壁静脉曲张19例(36%),直肠静脉曲张3例(6%).结论 MSCT门静脉成像可精确显示各类侧支循环的部位、程度及走行,可为临床治疗前评估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螺旋CT门静脉成像评价门静脉病变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螺旋CT门静脉成像(CTP)显示门脉病变的价值。方法51例患者分别进行了CTP和常规门静脉造影,两种检查的间隔时间为0~3d。其中42例为肝癌患者伴或不伴门脉高压,9例为单纯肝硬化伴门脉高压患者。分析CTP图像上门脉主干及左、右分支的开放性;侧枝循环发生的部位和分布范围,结果与常规门脉造影(直接法和间接法)相对照,评价两者的符合情况。结果在51例患者共153支门脉主干和左、右分支中,通畅107支,CTP显示104支;充盈缺损、闭塞46支,CTP显示44支,总符合率为96.7%(148/153)。除1例冠状静脉曲张及1例脐静脉开放未显示外,CTP清楚显影其余侧枝血管,总符合率为95.3%(41/43)。结论与常规门静脉造影相比较,CTP能准确判断门脉开放性,显示门脉高压侧枝循环分布情况,基本能取代有创性的传统门脉造影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镜下结扎(endoscopic variceal ligation,EVL)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后对胃静脉曲张(gastricvarices,GV)及其出血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本科收治82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行内镜下结扎根除治疗,根据治疗前是否合并胃静脉曲张分为2组,A组合并胃静脉曲张,B组无胃静脉曲张。所有患者随访至少1年以上,观察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根除后胃静脉曲张的变化情况。结果 A组合并胃静脉曲张60例,B组无胃静脉曲张22例。A组45例原发性胃食管静脉曲张1型(type 1 gastroesophageal varices,GOV1型)患者胃静脉曲张消失有22例(48.9%),未发生胃静脉曲张出血,15例原发性胃食管静脉曲张2型(GOV2型)患者胃静脉曲张消失有2例(13.3%),发生胃静脉曲张出血2例(13.3%);B组22例中未发生胃静脉曲张18例(81.8%),继发胃静脉曲张4例(18.2%),无继发性胃静脉曲张出血。结论内镜下EVL术根除食管静脉曲张后对不同胃静脉曲张类型的影响不同,近一半GOV1型胃静脉曲张会发生消失,GOV2型胃静脉曲张不会消失,未消失的胃静脉曲张会增加出血风险,而80%左右患者不会发生胃静脉曲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报告罕见食管、胃底黏膜下巨大血肿1 例,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 年4月经胃镜、胸部CT、超声胃镜检查证实的食管、胃底黏膜下血肿1 例,结合国内外文献,对本病诊治及预后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纵膈CT:食管管腔偏心性狭窄.胃镜:食管上中下段见一紫红色条形隆起,表面有棕色血泡,占据管腔1/3,延续至胃底.超声胃镜提示:病变位于黏膜层及黏膜下层.结论 食管、胃底黏膜下血肿是引起胸痛罕见病因之一,内科保守治疗预后好.  相似文献   

18.
潘仁红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3):291-292
目的探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致食道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门脉高压致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临床资料。结果近期死亡率为6.3%,近期止血率为100%,随访患者中肝功能改善率89.4%,再出血率为15.6%。结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治疗门脉高压致食道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比较理想的一种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门静脉癌栓螺旋CT血管造影(CTP)的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30例门静脉癌栓患者做了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并进行了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血管成像(MIP CTP)、表面遮盖法血管造影(SSD CTP)成像,12例患者治疗后作了CT随访。结果18例(60%)动脉期癌栓呈不均匀强化,25例(83%)门脉期癌栓显示良好,主要表现为条状充盈缺损,平衡期癌栓显示差,仅表现为门静脉增粗,因此。门脉期是癌栓显示的最佳时期;门脉期螺旋CT CTP(MIP CTP,SSD CTP)能清晰显示门静脉癌栓,直接征象为门静脉增粗及充盈缺损;间接征象包括:门静脉管壁强化(33%),侧支循环形成(43%),门静脉海绵样变(40%)及周围肝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有2例CT显示不如MPR,其中,SSD CTP更有立体感,但对小的癌栓显示差,结合MIP CTP对门静脉癌栓显示更加全面。结论:螺旋CT门脉造影可较全面地显示门静脉癌栓情况。  相似文献   

20.
肝炎后肝硬化胃底静脉曲张超声与胃镜检查对比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胃底静脉曲张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电子胃镜检查46例肝炎后肝硬化胃底静脉曲张患者,观察粘膜层血流情况及测量曲张静脉直径,并与胃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46例胃底静脉曲张患者,40例同时并存食管静脉曲张,6例为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二维灰阶超声显示胃底部粘膜层增厚,彩色多普勒可在增厚的粘膜层内检测到血流信号,并显示血管的形态特征.超声测量曲张静脉直径与胃镜检查结果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轻度r=0.61,中度r=0.78,重度r=0.91.结论 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诊断胃底静脉曲张,并能进行比较准确的分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