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评价螺旋CT肺血管造影(CTPA)对老年人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4例临床疑诊为肺栓塞的老年患者行螺旋CT 血管造影及二维或三维重建.CTPA 扫描参数取层厚2.0 mm,螺距1.5,用SmartPrep 软件对比剂智能触发技术获得最佳延迟扫描时间.结果 64例临床疑诊肺栓塞中,40例确诊为肺栓塞,共累及肺动脉850支.CTPA确诊36例,4例共5个亚段肺动脉的栓子漏诊.CTPA 诊断肺栓塞的特异性90.9%,敏感性90.5%,准确性90.6%,阳性预测值95.0%,阴性预测值83.3%.结论 螺旋CT血管造影在老年人肺栓塞的诊断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CT肺血管成像对急性大面积肺栓塞患者的动态分析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肺血管成像(CTPA)对大面积肺栓塞患者的动脉栓塞程度及右心功能的动态分析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大面积肺栓塞患者的CTPA资料,分析治疗前、治疗后24 h及14 d时的CTPA肺动脉栓塞指数及右心功能参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和X2检验分析治疗前后的变化,并采用Pearson法分析肺动脉栓寨指数与右心功能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CTPA肺动脉栓塞指数在溶栓治疗后逐渐减小,Qanadli和Mastora评分在治疗前(分别为50.0、46.5分)与治疗后24 h(分别为42.5、12.1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30、6.493,P值均<0.01);治疗后24 h与治疗后14 d(分别为25.0、8.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640、4.299,P值均<0.01).治疗后24 h,右心室最大短轴直径(4.58 cm)及横截面积(23.10 cm2)明显减小,左心室最大短轴直径(4.41 cm)及横截面积(26.37 cm2)明显增大,双侧心室最大直径比(1.07)和面积比(0.94)明显减小,与上述各指标治疗前相比(分别为5.07 cm、25.42 cm2、3.57 cm、20.17 cm2、1.59,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1~4.959,P值均<0.05);治疗后24 h,肺动脉收缩压(40.92 mm Hg)明显变小,与治疗前(58.61 mm H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4,P<0.01);治疗前与治疗后24 h,CTPA肺动脉栓塞指数与右心功能参数间均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r=0.034~0.598,P值均<0.01).结论 CTPA可以动态观察急性肺栓塞的肺动脉阻塞程度及右心功能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肺栓塞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肺栓塞的MSCT的影像表现,探讨螺旋CT对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肺栓塞的CT表现. 全部病例均行胸部CT平扫及CT肺血管成像.结果 肺栓塞的直接征象为肺血管成像显示肺动脉内充盈缺损.本组25例肺栓塞共累及肺动脉191支,其中,中心型44支(23.0%),偏心型115支(60.2%),附壁型7支(3.7%),闭塞型25支(13.1%).间接征象包括不规则实变影15例;片状磨玻璃影6例;局限性索条状影4例;"马赛克"征5例;胸腔积液16例;心包少量积液3例;3例除栓子外未见异常.结论 CTAP是诊断肺栓塞快速、安全有效、无创的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128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CTPA)对肺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临床疑诊为肺栓塞并行CTPA患者的影像资料,并与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对照。结果:20例中,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肺栓塞18例,CTPA均发现肺栓塞,共发现栓子108个,左右肺动脉主干4个,肺叶动脉30个,肺段动脉50个,亚肺段及以下动脉24个。栓子在CTPA上表现为肺动脉内充盈缺损,中央型54个,偏心型19个,混合型22个,完全梗阻型13个。肺栓塞间接征象包括:肺梗死(8例)、韦斯特马克征(3例)、心脏形态改变(5例)、静脉回流改变(6例)、心包积液(2例)和胸腔积液(8例)。结论:128层CTPA在诊断肺栓塞、栓子定位和分型、判断栓塞严重程度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不同层厚重建方法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重建层厚多层螺旋CT(MSCT)对肺动脉栓子的显示率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MSCT检查的肺栓塞患者分别行2.5 mm(组1)和1.25 mm(组2)横断面重叠重建,记录显示清楚的叶、段、亚段及第5级肺动脉内有无栓子,并行2χ检验。判定不同水平肺动脉分支内有无栓子的一致程度,计算к值。结果在叶、段、亚段肺动脉水平,栓子显示数占显示清楚肺动脉的比率,观察者1的组1和组2分别为38%和40%(P>0.05)、17%和21%(P<0.05)、1.7%和4.6%(P<0.05),观察者2的组1和组2分别为35%和37%(P>0.05)、16%和21%(P<0.05)、1.6%和4.2%(P<0.05)。叶、段、亚段肺动脉水平,观察者间的к值,组1分别为0.70、0.69、0.63,组2分别为0.78、0.86、0.70。结论MSCT 1.25 mm层厚重建图像能明显提高段、亚段肺动脉栓子的显示率和不同观察者间的一致程度,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对肺隔离症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9例肺隔离症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检查采用GE lightspeed 16层CT扫描机,先行CT平扫,再行双期增强扫描,将图像传输至工作站,进行MPR、MIP、SSD及VR重建.结果:9例肺隔离症均位于下叶后基底段,其中8例位于左下肺,1例位于右下肺.异常供血动脉7例来自于胸降主动脉,2例来自于腹主动脉上段.CT平扫主要表现为肺内囊肿、结节或肿块,局部可伴肺气肿征.增强扫描病变区血管影增多、增粗,呈条状或结节状血管强化影.CT血管成像显示病变由异常体动脉供血.采用MPR和MIP可显示供血动脉整体形态及肺实质的病灶.SSD及VR能显示供血动脉的起源与行程及引流静脉.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及三维重建是诊断肺隔离症最理想非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隔离症是指某一肺段与正常肺组织及支气管树互不相通,且血供来自体循环动脉系统,为支气管肺前肠畸形的一部分,在临床上较少见,传统诊断金标准方法是有创性血管造影。然而,近年来,随着螺旋Cr扫描技术及图像后处理软件的发展,用于该病的诊断越来越多,且极大地提高了诊断准确率,但有关多层螺旋CT尤其是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用于诊断肺隔离症方面的报道较少,笔者现将我院2006年1月~2008年6月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MSCT检查资料作一分析,进一步探讨其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16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对亚段肺栓塞诊断的成像技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16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在急性肺动脉栓塞(PE)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着重探讨亚段水平周围型肺栓塞的适宜扫描参数及显示方法。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扫描机(GE ligtspeed 16)对临床拟诊肺栓塞的42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依据患者屏气时间长短,设定3组扫描参数。结果:CT诊断肺栓塞31例。中央型22例,周围型9例。3组扫描参数均可清晰显示亚段水平肺动脉栓子。高质量扫描模式肺动脉CTA成像质量最高,常规扫描模式次之,高速扫描模式再次之。结论:16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快速、无创、敏感性、特异性高。选择适宜扫描参数及显示方法,急性肺栓塞诊断可以达到亚段水平。2组常规扫描模式更为适宜PE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SCT及血管成像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0年11月间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7例,均采用GE Lightspeed 16层CT扫描机,行双期增强扫描,并行MPR、MIP及VR。结果:7例肺隔离症患者中,6例病灶位于左下叶,1例位于右下叶;5例为叶内型,2例为叶外型;异常供血动脉5例来自于胸降主动脉,2例来自于腹主动脉上段;CT平扫表现为肿块形4例,不规则形3例;血管重建中7例均清晰显示异常体动脉供血。结论:MSCT增强扫描及血管成像对诊断肺隔离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MSCT肺动脉血管成像诊断肺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源义  万兵  刘四斌   《放射学实践》2010,25(12):1354-135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MSCTPA)诊断肺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DSA证实的41例肺血管病变的MSCTPA影像表现,图像后处理包括容积再现(VR)、薄层最大密度投影(thin-MIP)、多平面重组(MPR)。结果:全部病例依据直观的二维、三维重组图像得以明确诊断,其中获得性肺血管病21例,包括肺动脉栓塞19例,肺动脉瘤2例;先天性肺血管病20例,包括肺动静脉瘘14例,肺隔离症3例,动脉导管未闭并发肺动脉瘤1例,部分性肺静脉畸形引流2例。结论:MSCTPA结合二维、三维图像重组技术能全面、直观地显示病变全貌,对肺血管病变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可取代有创的DSA检查。  相似文献   

11.
急性肺栓塞所致右心功能不全的CTPA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CT肺血管造影(CTPA)对急性肺栓塞(PE)所引起的右心功能不全(RVD)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CTPA确诊的、并于24 h内行超声心动图(UCG)检查的急性肺栓塞患者36例,并按病情严重性分为大面积肺栓塞组(24例)和非大面积肺栓塞组(12例).本研究以UCG的结果作为RVD的诊断标准,将CTPA的结果与UCG的结果相对照.CTPA诊断RVD的标准为在横切位CT图像上显示右心室增大(RVd/LVd>1)或室间隔异常移位.结果 36例肺栓塞患者中,UCG共诊断RVD阳性13例,阴性23例.CTPA诊断RVD阳性16例,阴性20例.以UCG为标准,CTPA的诊断敏感性为84.61%、特异性为78.26%、阳性似然比为3.892、阴性似然比为0.197、阳性预测值为68.75%、阴性预测值为90%,Kappa值为0.60,诊断具有中等一致性.24例大面积肺栓塞患者中,UCG诊断RVD阳性13例,阴性11例.CTPA诊断RVD阳性14例,阴性10例.以UCG为标准,CTPA的诊断敏感性为84.61%、特异性为72.73%、阳性似然比为3.103、阴性似然比为0.212、阳性预测值为78.57%、阴性预测值为80%,Kappa值为0.58,诊断具有中等一致性.12例非大面积肺栓塞患者中,UCG诊断均为RVD阴性.CTPA诊断RVD阳性2例,阴性10例,诊断特异性为83.33%.统计学分析发现,2组之间的RVd/LVd值有显著性差异,CTPA与UCG结果在大面积肺栓塞组有较好的相关性,而在非大面积肺栓塞组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CTPA不仅可以对肺栓塞做出直接诊断,而且通过分析心脏的形态学改变,可以较为准确地判定肺栓塞患者是否伴发右心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肺血管成像(MSCTPA)结合血浆D-二聚体(D-dimer,DD)测定在肺动脉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临床可疑PE患者进行MSCTPA检查和血浆DD检测以临床诊断为依据,分别评价MSCTPA、DD测定及MSCTPA结合血浆DD测定对PE的诊断价值其中22例病人于MSCTPA检查结果阳性后即进行溶栓治疗,并于治疗后第2天、第3天、第7天及2周分别复查DD值,于治疗后2周内分别复查了1次MSCTPA结果DD测定值全部阳性(48例),阳性率100%;MSCTPA共检出PE45例,3例无明显栓塞征象(2例肺内见片状炎性浸润影,1例两肺见散在纤维束条影),45例PE中1例MSCTPA首诊结果可疑,在DD阳性的提示下行0.625mm薄层重建肯定了PE的诊断溶栓治疗后复查的22例中,13例于1周内DD测定值升高,1周后DD测定值下降,9例DD值变化不明显;MSCTPA复查中DD值先升高后下降的13例充盈缺损征象明显改善,9例DD值变化不明显者充盈缺损征象亦无明显变化结论MSCTPA和血浆DD测定结合可提高PE的检出率,对诊断PE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不同重组间距在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36例经MSCTA检查的PE患者分别行10%、50%、70%横断位重叠重组,并将上述不同重组间距的横断位图像分别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比较不同重组间距的横断位图像及MPR图像对肺动脉栓子的显示情况.结果 36例PE患者病变共累及肺动脉298支.对于主肺动脉及肺叶动脉柃塞,3种重组间距的横断位及对应的MPR图像栓子检出结果一致.但对于肺段及亚段动脉栓塞的显示,50%和70%重组间距的图像优于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0%与70%重组间距的图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A 50%重组间距较10%重组间距的横断位图像能明显提高肺段、亚段PE的显示率,而进一步提高重组间距到70%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4.
肺动脉栓塞的CT血管造影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CT肺动脉血管造影联合下肢深静脉血管造影在肺栓塞的诊断中的作用及多层螺旋CT的优势。方法采用单层螺旋CT或16层螺旋CT对临床拟诊肺栓塞的所有患者行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及下肢静脉血管造影,统计栓塞的数目及类型。结果44例肺栓塞中,肺栓塞合并下肢静脉栓塞的34例,单纯肺栓塞的10例。单层螺旋CT及16层螺旋CT检查的病人总的栓塞显示率分别为12.1%及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肺段及肺段以上肺动脉栓塞的显示率分别为25.3%及2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4);亚段及亚段以下显示率分别为1.1%及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CT肺动脉血管造影联合下肢血管造影是肺栓塞的无创、快速、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的诊断方法。16层螺旋CT在检查肺栓塞方面优于单层螺旋CT。  相似文献   

15.
螺旋CT对肺栓塞诊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螺旋CT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疑诊肺栓塞的患者行螺旋CT血管成像,并对经临床确诊的11例患者作回顾性分析观察肺实质病变的形态,部位及数量,中央及周围肺动脉内有无充盈缺损,有无胸腔积液及多少等。结果11例肺栓塞患者中,均可发现肺栓塞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结论运用螺旋CT可对绝大多数肺栓塞患者作出诊断,与其它相关检查联合应用,其诊断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临床确诊为肺动脉栓塞的CT肺动脉成像资料,所有病例均行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并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容积显示(VR)等方法不同角度显示肺动脉.结果 18例肺动脉栓塞中中央肺动脉(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合并肺叶及肺段动脉栓塞2例,肺叶及肺段动脉栓塞13例,段及亚段肺动脉栓塞3例.检出的最大肺动脉血栓直径为29.4 mm,最小栓子直径为1.8 mm.结论 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是一种无创性成像方法,在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MSCTPA)对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及应用价值。方法:用16层及64层螺旋CT对临床疑似肺栓塞的196例病人行MSCTPA检查,采用横断面图像结合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等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综合分析进行诊断。结果:196例病人1~5级肺动脉显示率分别为100.00%、100.00%、100.00%、99.67%、98.00%。PE组中,对16层与64层的5级肺动脉显示率进行比较,χ^2=27.2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PE组,对16层与64层的5级肺动脉显示率进行比较,χ^2=3.4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16层CT,对有、无PE组的5级肺动脉显示率进行比较,χ^2=3.5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64层CT,对有、无PE组的5级肺动脉显示率进行比较,χ^2=1.38,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动脉栓塞直接征象为肺动脉管腔内充盈缺损,间接征象包括肺动脉高压、胸腔积液及肺梗死等,其各自的发生率分别为50.62%、33.33%、41.97%。结论:MSCTPA是一种无创性的血管成像方法,能够安全、快捷、准确显示肺动脉栓塞,可作为目前PE最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MSCT肺血管造影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Ⅰ组25例采用2.5 mm准直,3.2 mm层厚扫描.Ⅱ组10例采用1 mm准直,1.3 mm层厚扫描.2组中5例患者在MSCTPA后行下肢深静脉扫描.结果 2组对主肺动脉、叶肺动脉显示无差异,对段、亚段及5级分支显示,1 mm准直优于2.5 mm准直.MSCTPA显示受累肺动脉486支,肺动脉充盈缺损包括中心型(276支),锐角附壁型(87支),钝角附壁型(12支),完全附壁型(111支).急性肺栓塞31例,慢性肺栓塞4例.间接征象包括肺梗死、肺少血征、马赛克征、胸腔积液、主肺动脉和/或叶肺动脉扩张、右心室增大、室间隔移位等.CTV显示双侧股静脉栓塞3例,单侧股静脉及股深静脉栓塞2例.结论 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能清楚显示肺栓塞的直接征象及间接征象,1 mm准直薄层扫描能发现更多外围肺动脉栓塞,MSCTPA与CTV联合成像有助于肺栓塞的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