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艾滋病病毒感染(HIV)/艾滋病(AIDS)患者合并结核病与CD4^+T淋巴细胞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河南省某艾滋病疫情高发村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51例患者CD4^+细胞数进行分析。结果 当CD4^+细胞数在300—400/mm^3时,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发生率为3.9%,以并发肺外结核为主。当CD4^+在200—300/mm^3时,发生率为15.7%。当CD4^+在100—200/mm^3时,出现血播性肺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结核的发生率为19.6%。CD4^+细胞计数〈100/mm^3时,血播、结脑的比例明显上升。〈50mm^3时,当机体的免疫状态处于崩溃状态,各类型的结核均可出现。结论 不同水平的CD4^+细胞计数,合并结核病感染的几率不同,两者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而CD4^+细胞计数作为开展机会性感染预防的参考指标,对于提高HIV/ARDS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中影响CD4+T淋巴细胞增长的因素。方法按《广东省艾滋病诊疗管理工作指引》对广东省某市192例艾滋病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治疗随访;在病人接受抗病毒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分别采血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检验可能影响抗病毒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变化的各种因素。结果本次共调查艾滋病患者192例,男女比例为2.3∶1,平均年龄41.3岁,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192.00±118.11)个/μL,治疗后为(282.15±145.14)个/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年龄、BMI指数及漏服情况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中CD4+T淋巴细胞的增长有影响(P〈0.05或P〈0.01),年龄越小、BMI指数越高、漏服次数越少的患者细胞计数值越高(β=-24.02、26.30、-31.56)。结论增加依从性、全面改善营养状况、鼓励坚持治疗有利于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的增长。  相似文献   

3.
艾滋病肺部并发症与CD4+T淋巴细胞水平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艾滋病常见肺部并发症与CD4 T淋巴细胞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非洲博茨瓦纳Nyangabgwe医院>1万例HIV/AIDS患者的胸部平片,电脑随机抽取300例作为样本,根据CD4 T淋巴细胞计数,以200/mm3为界,将该样本分为两组,分析两组肺部并发症发病的情况,并以最具有特征性的卡氏肺囊虫性肺炎(PCP)为例,观察PCP治疗效果及其随访进行比较分析。结果HIV/AIDS最常见的肺部并发症有肺结核(PTB)、PCP、细菌性肺炎、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和卡波济肉瘤(KS)肺侵犯;当CD4 T淋巴细胞计数>200/mm3时肺部并发症少;当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下降到≤200/mm3时,肺部并发症明显增多,且治疗效果差;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艾滋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效果与CD4 T淋巴细胞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并比较山东省项目地区和非项目地区艾滋病高效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效果。方法记录项目县和非项目县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和病人治疗前、治疗1、3、6个月,1、2、3年时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用t检验和ANOVA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项目县和非项目县接受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得到提高,除治疗3个月时项目县和非项目县CD4^+T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开始治疗和其他随访时间项目县均高于非项目县。结论HAART治疗有利于HIV感染者和病人免疫重建,项目县长期治疗效果好于非项目县。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终未期艾滋病患者临床诊治情况,提高相关认识。方法对项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极低的终未期艾滋病患者临床诊治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D4+T淋巴细胞计数最高值64/mm3,最低值4/mm3,平均为18.6/mm3;30例病人经抗病毒治疗,临床好转率达76%。结论CD4+T淋巴细胞计数极低的艾滋病人经抗机会性感染、对症治疗,可获一定的效果;应缩短重症艾滋病人的DC4+T淋巴细胞计数的检测时间,以适应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并比较山东省项目地区和非项目地区艾滋病高效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效果。方法记录项目县和非项目县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和病人治疗前、治疗1、3、6个月,1、2、3年时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用t检验和ANOVA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项目县和非项目县接受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得到提高,除治疗3个月时项目县和非项目县CD4+T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开始治疗和其他随访时间项目县均高于非项目县。结论HAART治疗有利于HIV感染者和病人免疫重建,项目县长期治疗效果好于非项目县。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艾滋病( AIDS)合并肺结核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胸部CT、肺功能的关系.方法 对60例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胸部CT、肺功能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典型肺结核23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149.23±78.92)×106/L;不典型肺结核37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68.79±18.82)×10/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CD4+T淋巴细胞计数多少将60例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分为三组:<100×106/L组21例,(100 ~ 200)×106/L组24例,>200×106/L组15例.<100×106/L组和(100~200)×106/L组肺活量、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最大呼气流速、最大呼气25%肺活量的瞬间流速、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分别为(86.94±16.29)%、(84.30±16.82)%、(78.65±19.41)%、(68.66±18.17)%、(71.29±21.13)%、(65.33±20.24)%和(83.40±26.82)%、(80.66±28.81)%、(78.29±23.96)%、(67.46±19.31)%、(69.45±21.94)%、(75.80±25.97)%,与>200×106/L组的(95.76±19.13)%、(93.29±20.39)%、(88.07±14.54)%、(81.19±24.24)%、(81.11±25.93)%、(77.28±22.4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0.05).60例患者均查痰抗酸杆菌,阳性7例,阳性率11.67%;60例患者中结核菌素试验(PPD)阳性41例,阳性率68.33%.结论 AIDS合并肺结核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决定肺结核影像表现的多样性与转归;CD4+T淋巴细胞计数越低,其肺功能指标也越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河南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高效抗病毒疗法(HAART)后HIV-1基因耐药性及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河南省部分HIV/AIDS进行问卷调查,采集抗凝血,检测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HIV-1病毒载量,用扩增/测序(In-House)法扩增HIV-pol区基因并测序,和斯坦福耐药数据库对比得到基因耐药结果 .结果 使用一、二代一线治疗方案的基因耐药率分别为32.21%和29.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38);治疗时间>2年的耐药率(33.20%)与<1年的耐药率(18.97%)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1).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年龄(OR=0.68)和领药间隔时间(OR=1.93)与耐药性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治疗方案(OR:0.51)、耐药(OR=3.20)和近1个月按时服药比例(OR=0.51)与抗病毒治疗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河南省部分HIV/AIDS出现基因耐药性,应加强在发药时间、机构或人员及医生询问服药情况等方面的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IPFI)的CT特征与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IPFI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肺部CT表现。结果 CT表现为多发斑片状影21例,散在斑片状影合并小结节9例,散在性小结节4例,肿块表现4例,大片实变2例。原发性IPFI 8例,继发性IPFI 32例;出现空洞病灶16例(40.0%)。22例有明确微生物学检查,其中曲霉11例,念珠菌6例,隐球菌5例。30例抗真菌治疗后复查,2例斑片状影完全吸收,24例病灶较治疗前吸收好转,4例部分病灶较治疗前吸收或增多。结论 IPFI的肺部CT表现与致病真菌的种类、IPFI的分型及病程的长短有关,除典型曲菌球CT表现有特异性外,病灶的多发性及多形态性可为IPFI较有特征性的CT表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在艾滋病合并肺部病变诊断中的准确性与安全性.方法 对6例艾滋病合并肺部病变病例及其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6例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胸闷,4例咳白色泡沫痰,3例高热(>39.5℃).WBC升高2例,降低4例;血沉增快3例;1例癌胚抗原明显升高达52.20 n...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的CD4+T淋巴细胞数与淋巴细胞总数(tota1 lymphocyte count,TLC)的相关性,了解用TLC预测CD4+T淋巴细胞数的可行性。〔方法〕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分析136例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共计144对TLC与CD4+T淋巴细胞数之间的相关性。根据敏感度、特异度、功效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预测CD4〈200个/μl和CD4〈350个/μl时的TLC最佳临界值。〔结果〕CD4+T淋巴细胞与淋巴细胞总数间呈显著正相关(r=0.6281,P〈0.01)。用TLC〈1300个/μl预测CD4〈200个/μl敏感度为42.42%,特异性为91.74%,功效率为81.17%,阳性预测值为58.33%,阴性预测值为85.38%;用TLC〈2 200个/μl预测CD4〈350个/μl敏感度为72.50%,特异性为76.19%,功效率为74.39%,阳性预测值为74.36%,阴性预测值为74.42%。回归方程:CD4+T淋巴细胞数(个/μl)=16.708+0.158×总淋巴细胞数(个/μl)。〔结论〕在条件有限的地区,可以用淋巴细胞总数预测CD4+T淋淋巴细胞数,监测HIV感染者疾病的进展情况,粗略判断抗病毒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CD4细胞与艾滋病治疗免疫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基于数理统计的有关理论知识,对病例数据进行了时间序列断面的正态分布检验,对HIV浓度和CD4浓度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得出两者之间是显著负相关的结论。同时找到CD4浓度与时间的非线性拟合函数,并验证非线性回归高度显著,提出CD4细胞增长率作为艾滋病疗效的评价依据,还详细分析了疗效的预测效果问题,并分类讨论了年龄对艾滋病疗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定台州地区可追踪到的78例HIV感染者/病人的CD4 T淋巴细胞值,并估计HIV感染者/病人中进入艾滋病期的比例.方法:对采集的78份全血样本以三色荧光抗体进行标记,通过流式细胞仪进行CD4 和CD8 T淋巴细胞绝对值及CD4 /CD8 比值的检测,统计分析测定值,预估艾滋病患者所处的病程阶段.结果:按照国家2005年发布的<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手册>,台州市能随访到的78例HIV阳性感染者中,已有30.8%HIV感染者进入了发病期.结论:按照现在执行的<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手册>标准,台州市能随访到的HIV感染者已经进入发病高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数的变化情况。 方法 对现住顺德区的HIV/AIDS患者在接受抗病毒治疗前以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以及12个月的CD4+T淋巴细胞数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94例HIV/AIDS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数在治疗后各个时点均有明显上升,并且有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而增长的趋势(χ2趋势=55.86, P <0.001),治疗后各个时点与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数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01);除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外,其它相隔3个月的CD4+T淋巴细胞数两两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相比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数低者,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数高者其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数增幅更大( P <0.001);初始治疗年龄不影响抗病毒治疗免疫重建的效果( F =0.927, P =0.399)。 结论 应积极开展抗病毒治疗并提倡早期治疗。抗病毒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数表现为先显著升高,后增幅变小,甚至会渐趋平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变化情况及影响其变化的因素。方法青岛市自2005年免费抗病毒治疗开始截止到2012年2月底,所有参与免费抗病毒治疗满1年且依从性良好的109例成人患者,从青岛市艾滋病患者随访管理档案和"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中获取资料,将资料按照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水平、年龄、性别、婚姻和传播途径分组。结果 109例成人患者治疗3个月后,87.16%的患者CD4+T淋巴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治疗6个月后和12个月后,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200组和>200组之间细胞计数的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40岁组和>40岁组在治疗6个月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治疗可以及时控制病毒复制,防止免疫损伤的进展,有利于维持和重建免疫功能,从而延迟疾病的进展,过晚的治疗不利于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于汝南县疾病控制中心艾防科接受治疗的85例艾滋病患者,统计患者病原微生物感染情况,且所有患者均接受CD4+T淋巴细胞水平检测.结果 85例艾滋病患者中,75例患者发生感染,占88.24%;10例患者未发生感染,占11.76%.7...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新绛县艾滋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效果,为今后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将治疗满1年以上的49名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其治疗过程中的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和病毒载量值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患者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与基线相比,治疗6、12、24、36个月平均增长分别为125个/mm^3、172个/mm^3、194个/mm^3和228个/mm^3,多数患者的病毒载量低于检测下限,累计治疗满12个月存活并坚持治疗的比例达到了91.84%,治疗取得了明显效果。不同治疗方案对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基线的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低或治疗前出现临床症状者,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的增幅缓慢。结论HAART对新绛县艾滋病病人疗效显著,提高了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应用PLG-CD4方法检测HIV/AIDS全血的CD4+T绝对计数,与传统流式细胞仪比较其准确性;分析在不同时间检测结果的重复性。方法 采集102份HIV感染者的抗凝全血,在采血的d 1用BD Calibur流式细胞仪的CD4/CD8/CD3和PLG-CD4方法检测CD4+T绝对计数;其中43份样本采用PLG-CD4方法在1、3、5、7 d检测结果的重复性分析;将43份样本应用PLG-CD4方法检测的d 1的结果分别与d 3、d 5、d 7的结果进行准确性的比较。结果 对102份标本用BD Calibur和PLG-CD4方法检测CD4+T绝对计数进行相关性比较,R=0.908,R大于0.9,有高度相关性;对43份样本在1、3、5、7 d检测的CD4+T绝对计数进行重复性的比较分析,P=0.197,大于0.05,说明实验的组间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LG-CD4在d 1检测结果分别与3、5、7 d的做两两之间比较,F值为0.855(F>0.05)、0.112(F>0.05)、0.002(F<0.05)。结论 PLG-CD4方法与BDCalibur的CD4/CD8/CD3方法比较,样本保存5 d内的检测结果有高度的相关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了解浦东新区医学随访管理艾滋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的早治疗情况,分析在不同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下启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的免疫重建效果。方法采用历史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16年7月期间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启动HAART的HIV/AIDS人群的人口学特征、CD4~+T淋巴细胞检测时间、检测结果等信息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结果共入组953名对象,研究对象启动HARRT时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呈逐年升高的趋势,早治疗的比例逐年升高。CD4~+T淋好巴细胞计数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500个/μL以下对象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治疗时间呈明显的线性关系,对象之间的CD4上升幅度比较接近;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500个/μL对象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治疗时间呈不明显的线性关系,治疗12个月后CD4的上升幅度有所下降。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较高的对象启动HAART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也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晚治疗HIV/AIDS的免疫功能虽然可以不断恢复,但免疫状态始终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通过早治疗可以一直保持较高的免疫水平,因此应进一步提高早治疗的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