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患儿采用心肌酶谱检测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45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儿童45例作为对照组,纳入时间为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两组均进行心肌酶谱检测,检测项目包括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α-羟基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对比观察两组受检者心肌酶谱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手足口病患儿的LDH、AST、CK、CK-MB、α-HBDH等心肌酶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健康儿童,数据差异显著(P 0.05);两组的AST、CK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发病后LDH、CK-MB与α-HBDH水平明显升高,心肌酶谱检测在手足口病患儿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为临床诊疗提供指导性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患者肝肾功能的保护和对细胞因子IL-6、IL-8、TNF-α的调节作用。方法将60例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入院后均予以输血、补液、抗休克及急诊开腹异位妊娠手术。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在术前或术中给予乌司他丁(广东天普生化医药公司生产)20万U加入10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术后3d给予乌司他丁10万U加入10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2次/d。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和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动态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围手术期MAP、HR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ALT、AST、Scr、BUN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ALT、AST升高幅度明显较低(P〈0.05),恢复更快(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Scr、BUN恢复亦明显要快(P〈0.05)。两组患者术后IL-6、IL-8含量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但治疗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恢复明显快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TNF-α较术前均有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TNF-α恢复明冠较快fP〈O.05)。结论乌司他丁对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患者的肝。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对细胞因子IL-6、IL-8和TNF-α的水平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血液灌流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疗效及多脏器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120例严重脓毒症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进行血液灌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比较两组治疗前后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ICU住院天数及28 d死亡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胃泌素(GAS),胃动素(MTL)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血清LDH、CK-MB、cTnI、AST、ALT、BUN、Scr、GAS降低,MTL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血清LDH、CK-MB、cTnI、AST、ALT、BUN、Scr、GAS水平,ICU住院天数、28 d死亡率降低,治疗后MTL升高(P<0.05)。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血液灌流对脓毒性休克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桃红四物汤治疗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 将61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用桃红四物汤加味,对照组30例用西药治疗。结果 疗效统计:治疗组有效率70.97%,对照组43.33%,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液流变学检测:治疗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毛细血管扩张性环状紫癜疗效较好,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45例急性荨麻疹住院患者心肌酶的变化及与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血细胞沉降率(ESR)、降钙素原(PCT)和血常规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急性荨麻疹住院患者心肌酶谱包括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B)、乳酸脱氢酶(LDH)以及hs CRP、ESR、PCT和血常规的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的相应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患者心肌酶水平与hs CRP、ESR、PCT和血常规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组45例中有32例(71.1%)心肌酶指标升高,其中患者组CK、CK-MB、LDH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t=2.71、4.97、7.37,P值均0.01);患者组LDH分别与hs CRP、ESR、PCT、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0、0.48、0.40、0.36、0.57,P值均0.05),CK-MB水平与hs CRP、ESR、PCT、WBC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3、0.73、0.59、0.68,P值均0.05);CK与ESR、PCT、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正相关(r值分别为0.53、0.42、0.55、0.31,P值均0.05)。结论:症状较重的急性荨麻疹患者常伴有心肌酶指标异常,且与体内炎症指标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心肌酶存在于心肌、骨骼肌、肝、肾及脑组织中,在脑部损害时心肌酶谱(AST、LDH、CK、CK—MB)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为进一步了解这种改变与急性脑血管病的类型、部位及预后的相关性,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对156例急性脑血管病(acut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ACVD)患者进行心肌酶谱检测,以探讨其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PQ)中毒患者QT离散度(QTd)与心肌酶学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36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测定QT离散度、心肌酶,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2组间QTd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毒组心肌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死亡组QTd与心肌酶亦显著高于存活组(P〈0.01)。结论心肌酶与QTd在百草枯中毒24h内均明显增高和延长的病人,病情重、病死率高、预后差。早期动态监测QTd和心肌酶能客观评估病情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感染性疾病时病情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78名单纯性肺炎患者、28名肺炎合并轻度脓毒症患者和10名肺炎合并组和重度脓毒血症患者(均60岁左右)接受体格检查、X-线摄片和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结果单纯性肺炎组的中性粒细胞计数和均数均显著低于轻度和重度脓毒症组(均P〈0.01),而轻度脓毒症组与重度脓毒症组间发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单纯性肺炎组的hs—CRP值和均数显著低于轻度和重度脓毒症组(均P〈0.01),轻度脓毒症组的hs—CRP值和均数亦显著低于重度脓毒症组(均P〈0.01)。单肺叶病变组57例,多肺叶病变组69例。肺炎单叶组与肺炎双叶组间,中性粒细胞计数、hs—CRP值的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hs—CRP是反映感染的范围和严重程度有价值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ISTH DIC评分和降钙素原对脓毒症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11月~2013年6月入住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130例患者,按照国际脓毒症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脓毒症组(86例)、严重脓毒症组(21例)、脓毒症休克组(23例).收集所有患者于入院时的常规凝血相关指标、血浆降钙素原(PCT)、血乳酸及C-反应蛋白(CRP).比较各组ISTH DIC评分及生物学指标的差异;进行相关分析,确定影响病情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价作用.结果 随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其PCT浓度逐渐升高,脓毒症休克组PCT水平较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参数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DIC评分及PCT与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438和0.447).脓毒症患者ROC曲线分析发现,PCT的曲线下面积(AUC)与ISTH DIC评分相似,分别为0.631与0.624.结论 血清PCT浓度及ISTH DIC评分均可作为评估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组织蛋白酶B抑制剂CA-074Me对组织蛋白酶B的影响,以阐明其对肌纤维的保护机制。方法 40只健康雌性短毛英国种豚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分别为:阳性对照γ干扰素组、PM模型组、健康组、假干预组(即生理氯化钠溶液对照组)和阴性对照CA-074Me组。相应时间点处死动物,留取血液检测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M)、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变化;取肌肉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HE染色);用免疫组化法(Envision 二步法)分别检测CD8+细胞、组织蛋白酶B的表达水平;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各组豚鼠骨骼肌细胞的凋亡变化。肌酶、肌肉炎症程度评分、肌细胞凋亡的比较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CD8+T细胞、组织蛋白酶B表达的结果采用Pearson χ2检验。结果 PM模型组、假干预组、γ干扰素组、CA-074 Me组肌酶谱(CK、CK-MM、AST和LDH)均异常升高,以CK升高最为明显,4个组的CK分别为(3537.3 ± 2141.6) U/L、(2222.0 ± 226.9) U/L、(973.8 ± 423.2) U/L、(814.0 ± 268.4) U/L,均高于健康组(410.7 ± 167.9) U/L (P < 0.05);γ干扰素组、CA-074 Me组的肌酶谱呈低水平升高,与假干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M模型组、假干预组、γ干扰素组、CA-074Me组的骨骼肌炎症程度评分分别为1.75 ± 0.50、1.40 ± 0.55、2.38 ± 0.74和1.20 ± 0.45,均较健康组明显增加,尤其以γ干扰素组炎症细胞浸润明显(P < 0.05)。与健康组相比,PM模型组、假干预组、γ干扰素组、CA-074Me组的CD8+细胞、组织蛋白酶B表达增加,凋亡指数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A-074 Me组的CD8+细胞(42.3 ± 27.4)个、组织蛋白酶B表达(31.3 ± 6.7)个均低于假干预组[分别为(68.0 ± 13.2)个和(37.5 ± 9.2)个],P值均 < 0.05;干扰素组组织蛋白酶B表达(49.3 ± 17.0)个、凋亡指数(40.1 ± 6.7)个均较假干预组[分别为(37.5 ± 9.2)和(25.4 ± 5.0)个]升高(P < 0.05)。结论 组织蛋白酶B在PM豚鼠模型中存在着高表达,CA-074 Me通过抑制组织蛋白酶B表达减少其介导的炎症和细胞凋亡,起到对PM模型豚鼠肌组织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严重创伤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的影响。方法严重创伤患者102例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肠外肠内序贯营养支持治疗,第1d予半量的肠外营养(PN)和肠内营养(EN)。PN和EN序贯营养支持的积极治疗策略,即早期(第1d)以PN给予50%能量需求量,继之以EN(第2d始),逐步增加肠内营养量,最终(第8d)过渡到全肠内营养(TEN),从而避免了EN的一些严重并发症,使EEN得以顺利实施的方法,实行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营养支持。观察患者MODS发生率。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CRP、TNF-α、IL-1水平变化。结果对照组MODS发生率为13.7%,显著低于对照组(31.4%,P〈0.05)。营养支持第14d、21d,治疗组血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血CRP、TNF-α和IL-1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增加肠内营养总量,提高严重创伤患者机体免疫力,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减少MODS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小剂量乌司他丁对门脉高压脾切除患者术后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15例门脉高压行脾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对照组(n=68)和乌司他丁组(n=47)。乌司他丁组于术后当日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100000U/d,连用5d。分别在术前、术后1d、3d、5d空腹采血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结果乌司他丁组于术后3d、5d,胛显著短于术前(均P〈0.01),PTA显著高于术前(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手术后1d、3d、5d,APTT,TT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术后门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脾切除术后静脉滴注低剂量乌司他丁100000U/d,可适当延长APTT和TT,改善术后患者的凝血状态,但不能减少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在保护接受心肺复苏患者的重要脏器中的作用。方法131例CPR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n=41),在开始心肺复苏同时开始应用乌司他丁(20万单位溶于2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注射,1次/12h,共8次);B组(n=46),心搏恢复后立即开始应用乌司他丁(20万单位溶于2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注射,1次/12h,共9次);C组(n=44),在心肺复苏时和以后均不用乌司他丁。观察各组的存活率,住院时间,全身炎症综合征(SIRS)发生率。存活≥24h的患者于24h抽取外周血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肌酸激酶(CK),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和肌酐(Cr)。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检查血液内的上述因子水平。结果3组患者外周血IL-6、TNF—α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A组患者IL-6、TNF-α的水平,以及CK、AST、AIJrr、和Cr值均明显低于B,C组(均P〈0.05),B组的上述指标亦显著低于C组(均P〈0.05)。A组的SIRS发生率为33%,显著低于B和C组(47%和68%,均P〈0.05),A组的住院时间为(10.60±6.67)d,显著短于B和C组f(15.62±9.47)d和(2t.33±9.77)d,均P〈0.05),A组患者的24h后死亡率为12%,显著低于B和C组(28%和47%,均P〈0.05);B组的上述指标亦均显著低于C组(均P〈0.05)。24h内死亡率在3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有效地抑制CPR时机体炎症反应并保护患者重要脏器的功能,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尤其是在心肺复苏时同时应用乌司他丁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严重脓毒症患者Toll样受体及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30例严重脓毒症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和CBP治疗组,每组15例;另选15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在治疗的不同时间点,检测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一2(TLR2)7NTLR4的蛋白表达及血清TNF-α、IL-6、IL-10的浓度。结果严重脓毒症患者TLR2/4的蛋白表达及TNF—α、IL-6、1L-10的浓度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CBP可下调TLR2/4的蛋白表达及TNF—α、IL-6的浓度水平(R0.05)。结论CBP通过下调TLR2/4的蛋白表达,抑制过于亢进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通过降低血清炎症介质的浓度,使促炎和抗炎反应达到相对平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CPR)后是否会出现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E-选择素增高,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CPR后存活≥48h的43例患者次日晨采集肘静脉血,采用ELISA定量测定血浆sE-选择素、sP-选择素,按是否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脓毒症进行分组,并与40例非危重病患者作对照。结果①CPR后29例(29/43)发生SIRS,SIRS组血浆sP-选择素水平显著高于非SIRS组及对照组(均P〈0.01),SIRS组与非SIRS组血浆sE-选择素水平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却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②CPR后1周内19例患者发展为脓毒症,脓毒症组血浆sP-选择素水平显著高于非脓毒症组(P〈0.05),二组血浆sE-选择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CPR后死亡患者血浆sE-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存活患者(P〈0.01),但两组血浆sP-选择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结论SIRS是CPR后一种常见的非特异性反应,血浆sP-选择素水平可能帮助识别脓毒症高危患者,血浆sE-选择素水平可能有助于CPR后不良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6.
高原地区创伤患者的救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创伤救治一体化及应用利用损伤控制策略对提高严重创伤救治水平的影响。方法搜集了2007年1月-2009年9月收治的环青海湖地区154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资料。按救治方法(一体化救治和非一体化救治)和手术原则(损伤控制手术和确定性手术)分为3组。结果3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与非一体化救治和确定性手术组比较,一体化救治和损伤控制(或确定性手术)组的病死率降低(P〈0.05),患者的确定治疗前时间、手术持续时间、LTD恢复时间、ICU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术中输血量明显减少(均P〈0.05)。结论高原地区严重多发伤救治中采用一体化救治模式并早期应用损伤控制理论能显著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血糖控制水平对2型糖尿病合并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以及2型糖尿病对脓毒症并发高血糖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40例2型糖尿病合并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控制血糖组及严格控制血糖组。另选40例脓毒症并发应激性高血糖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控制血糖组及严格控制血糖组作为对照。观察28d病死率、住院90d病死率、ICU住院天数、呼吸机治疗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继发肝、肾功能异常情况,C-反应蛋白,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B型尿钠肽。结果4组患者各观察指标的基线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BP治疗后,糖尿病组常规治疗患者与糖尿病组强化治疗患者以及非糖尿病组常规治疗患者比较,上述指标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非糖尿病组强化治疗患者的呼吸机治疗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显著短于常规治疗患者(均P〈0.05),亦显著短于糖尿病组强化治疗患者(均P〈0.05)。结论严格控制血糖不改变2型糖尿病合并脓毒症患者的预后。严格控制血糖可以减低非糖尿病脓毒症并发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呼吸机治疗时间和抗生素治疗时间,但不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脓毒血症时血及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黄嘌呤氧化酶(XOD)的影响。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手术对照组、依达拉奉治疗组。手术对照组和治疗组均予盲肠结扎穿刺法制作脓毒血症模型。三组术前15min及术后3h各皮下注射乳酸左氧氟沙星20mg/kg,治疗组于术前15min及术后3h各皮下注射依达拉奉5mg/kg。各组术后18h采血和取心肌组织测SOD、XOD,并对心肌组织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手术对照组血SOD活力(8.25±3.11)U/ml,显著低于治疗组[(13.20±6.43)U/ml,P〈0.051,两组的血清SOD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18.21±3.94)U/ml,分别P〈0.01和P〈0.05]。3组间血XOD活力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手术对照组心肌细胞SOD活力为(15.22±5.15)U/ml,显著低于假手术组[(21.57±5.82)U/ml,P〈0.05],治疗组SOD活力为(22.62±7.81)u/ml,与假手术组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对照组心肌细胞XOD活力为(12.86±4.64)U/mg蛋白质,显著高于假手术组[(9.11±2.99)U/mg蛋白质,P〈0.05]);治疗组心肌细胞XOD活为(8.97±1.22)U/mg蛋白质,显著低于手术对照组(P〈0.05)而与假手术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光镜下可见手术对照组大鼠心肌细胞浊肿,肌束间毛细血管扩张,电镜下可见心肌细胞肌膜轻度水肿,局灶肌丝疏松;光镜下依达拉奉治疗组大鼠心肌组织病变较轻,电镜下心肌细胞肌膜、肌浆网正常。结论依达拉奉能升高血和心肌组织SOD活力及降低心肌组织XOD活力,提高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能力,具有保护心肌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前瞻性地研究D-二聚体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是否存在相关性,以探讨D-二聚体水平在危重病患者中作为疾病严重程度评估和判断预后标志物的价值。方法选择自2009年4月1日至2009年12月1日期间ICU收治的137例危重患者为研究组,并随机选取4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两者间D-二聚体水平差异。同时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将研究组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别记录收集患者年龄,入院时诊断,入科24、48hD-二聚体水平,24、48h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态评价(APACHEⅡ),住ICU天数以及器官衰竭数目,并进行相关性研究分析。结果脓毒症、重症急性胰腺炎、严重创伤、手术后等疾病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5)。存活组与死亡组之间D-二聚体水平,年龄、器官衰竭数目及APACHEⅡ评分也均存在显著差异(均P〈0.05)。D-二聚体水平与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的APACHEⅡ、器官衰竭数目、住院死亡率呈正相关,而与ICU住院天数不相关。结论D-二聚体能够作为危重病患者疾病严重程度评估和预测患者预后的重要标志物,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