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不同阿托品不同给药方式对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122例AOPP患者分为A、B两组,A组63例反复静推阿托品达阿托品化后,采用微量泵持续静脉输注;B组59例采用反复静推阿托品,将治疗前后的疗效、阿托品用量及用药天数进行比较。结果:阿托品用量及用药天数两组间无明显差异。A组治愈率(96.82%)明显高于B组(83.05%)(P<0.05),死亡率(3.17%)、阿托品中毒发生率(1.6%)、脑水肿发生率(1.6%)低于B组(P<0.05)。A组反跳的发生率低于B组(P<0.01)。结论:反复静推阿托品达阿托品化后,采用微量泵持续静脉输注阿托品治疗APOO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以体温和出汗作为阿托品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调整用药指征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将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中毒前无严重的心肺肝肾疾病)128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以体温和出汗作为阿托品停药与减量的指征。B组以“阿托品化”作为阿托品用药过程中停药与减量指征。评价治愈率、阿托品中毒率和住院时间。结果:治愈率A组高于B组(P〈0.05),阿托品中毒A组明显少于B组(P〈0.01),住院时间A组少于B组(P〈0.01),农药中毒反跳A组出现机会少于B组。结论:以体温和出汗作为有机磷中毒中阿托品减量指征,具有明显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可以作为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的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3.
急性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与阿托品用量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虞炳庆  芮晓东等 《临床荟萃》2002,17(12):1369-1370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致中间综合征的病因以及有效的防治方法。方法:分析57例急性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和同期未发生中间综合征的急性有机磷中毒55例的不同时间阿托品累计用量,分析机械通气治疗的中间综合征在发病后阿托品增量和阿托品减量需要机械通气治疗的维持时间以及发生中间综合后阿托品增减剂量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病死率。结果:两组在病程12、18、24、36、48、72小时阿托品用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1),发生中间综合征后增加阿托品用量的患者需要机械通气治疗的时间较阿托品减量的患者长(P<0.001),发生中间综合征,增加阿托品用量病死率高,结论:应用大剂量阿托品是急性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的病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回汉族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阿托品的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治愈35例(94.6%),死亡2例(5.4%);男性患者阿托品用量与女性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族患者阿托品用量高于汉族患者(P〈0.05)。结论:救治回族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可适当加大阿托品剂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液灌流治疗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效果。方法:79倒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液灌流。结果:两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昏迷时间、阿托品化时间、血清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品应用总量降低(P〈0.05),治愈率提高(P〈0.05)。结论:血液灌流能迅速缓解症状,减少阿托品用量,提高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给药方法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金娥  王霞 《现代护理》2006,12(7):633-634
目的 探讨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不同给药方法与临床治疗护理效果的关系。方法将186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B组、C组。静脉推注给药(A组)113例,微量泵给药(B组)26例,先静脉推注达阿托品化后微量泵给药(C组)47例,对3组进行比较。主要评价内容为阿托品化时间、给药次数、平均住院天数。结果A组给药次数明显多于其他2组(P〈0.05);B组阿托品化时间明显延长(P〈0.05),且平均住院天数也延长(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采用静脉推注达阿托品化后微量泵给药,既能快速达到阿托品化,减少给药次数,缩短平均住院天数,又能保持血药浓度稳定,生命体征渡动范围小,有利于治疗与护理效果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经皮和经口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治疗经验。方法同期观察全血胆碱酯酶活性低于0.50的34例经皮途径(经皮组,中度19例,重度15例)和50例经口途径(经口组,中度22例,重度28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比较同等中毒程度时两组胆碱酯酶活性的变化以及阿托品用量的差异。结果同等中毒程度时,治疗前两组胆碱酯酶活性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但经皮组中毒症状明显轻于经口组。治疗后24、48和72h胆碱酯酶活性测定值经皮组明显高于经口组(P〈0.05或P〈0.01)。经皮组阿托品化用量及阿托品总量明显少于经口组,且解毒治疗时间也明显短于经口组(P均〈0.01)。结论胆碱酯酶活性相同情况下,经皮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症状轻于经口有机磷农药中毒者,阿托品用量明显少于经口有机磷农药中毒者,胆碱酯酶活性的恢复经皮中毒患者先于经口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新型抗胆碱药长效托宁和氯磷定合用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效果。方法: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57例随机分为长效托宁(治疗组)27例与阿托品(对照组)30例,比较其疗效。结果:长效托宁对不同中毒程度毒覃碱样症状的控制疗效确切,两组达到阿托品化的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血清组织释放酶峰值,用药过量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01),用药次数显著减少(P〈0.0001)。对阿托品化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长效托宁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用量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有机磷农药中毒时较为理想的抗胆碱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有效途经。方法:将30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调胃承气汤、请开灵注射液,重度中毒者加用参附注射液)150例,对照组(全部常规西医治疗)150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3%)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0.6%)(P<0.05)。治疗组治疗后心肌损伤、脑水肿、泌尿系损伤、呼吸循环衰竭及阿托品中毒等并发症,阿托品化时间,阿托品化时阿托品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过程中配合使用中药能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抢救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及治疗中的护理。方法将2003年12月~2005年12月收治的57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液灌流(HP)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对照组单纯行常规内科治疗护理。观察对照两组病例的治愈率、阿托品总用量、昏迷至清醒时间、住院天数。结果治疗组阿托品总用量减少(t=4.092,P〈0.01),患者昏迷时间缩短(t=3.24,P〈0.01),住院天数缩短(t=4.505,P〈0.01),治愈率提高(x^2=4.073,P〈0.05)。结论对于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除内科常规治疗外加用血液灌流,予以适当的护理能明显提高这类危重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压宁定对老年性高血压的疗效及临床护理。方法采用对比方法将 52例患者分为 A、 B两组。 A组 30例,应用压宁定治疗; B组 22例,应用硝苯地平治疗。观察治疗 1 h后两组的血压、心率变化及护理。结果压宁定组治疗前、后收缩压分别是 24.61± 1.71 kPa及 21.48± 2.20 kPa,舒张压分别是 13.27± 9.05 kPa及 12.0± 1.41 kPa,其 P值均小于 0.05;而硝苯地平组治疗前、后收缩压 23.70± 6.48 kPa及 21.28± 4.97 kPa,舒张压分别是 12.44± 2.23 kPa及 10.58± 2.22 kPa,其 P值均小于 0.05。结论压宁定降血压效果优于硝苯地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可溶性血管内皮钙粘素(VE‐cadherin)对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59例脑胶质瘤患者,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根据 VE‐cadherin 水平将脑胶质瘤患者分为 A 组(VE‐cadherin 水平<800 ng/mL ,n =23)、B组(VE‐cadherin 水平为800~1500 ng/mL ,n =25)、C 组(VE‐cadherin 水平>1500 ng/mL ,n =11),比较三组患者1年生存率。【结果】年龄、肿瘤部位、术前 KPS 评分、病理分级、肿瘤直径、术前癫痫、术前水肿、肿瘤囊变、VE‐cadherin 水平对脑胶质瘤患者预后具有显著影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对有统计学意义的上述因素进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前 KPS 评分、病理分级、肿瘤直径、放疗剂量、VE‐cadherin 是影响颅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 A 组、B 组、C 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95.65%(22/23)、80.00%(20/25)、54.55%(6/11),A 组生存率显著高于 B 组、C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976,P =0.015<0.05)。【结论】可溶性 VE‐cadherin 水平是影响颅脑胶质瘤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对预测患者术后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血液灌流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HP)对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经消化道中毒的AOPP患者分为两组,即HP组和非HP组。HP组用阿托品、胆碱酯酶(CHE)复能剂及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同时予以HP治疗;非HP组,只用阿托品、CHE复能剂及对症治疗。通过观察两组的疗程、阿托品用量、CHE活力恢复时间、昏迷病人清醒时间、合并中间综合征(IMS)以及死亡情况,来判断HP治疗重度AOPP的临床疗效。结果 HP组比非HP组疗程缩短1.95天(P<0.01),阿托品用量减少633.5mg(P<0.01),CHE活力恢复时间缩短1.3天(P<0.05),昏迷病人清醒时间缩短2.2/小时(P<0.05),死亡率降低10%,IMS下降10%。结论 HP治疗重度AOPP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血液透析灌流抢救92例重度有机磷中毒临床疗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灌流(HDP)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184例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随机分为HDP组和对照组。HDP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同时予以HDP治疗。通过观察阿托品用量、清醒时间、病死率、胆碱酯酶活力(ChE)4项指标来判断HDP的疗效。结果 HDP组病死率4.35%,明显低于对照组19.56%(P<0.01)。HDP组的阿托品用量及清醒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7天后HDP组的ChE明显高于对照组(P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声定量组织速度显像(QTVI)技术评价兔扩张型心肌病(DCM)模型制备前、后左室收缩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 3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两组.阿霉素组(A组)20只,经耳缘静脉注射阿霉素2 mg/kg,每周1次,连续8周,总剂量为16 mg/kg.生理盐水组(B组)10只,同时间给予同剂量的生理盐水.于给药前、后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取心脏房室腔大小、左室射血分数等常规参数以及QTVI参数,包括收缩期峰值速度(Vs)及峰值位移(D).结果 ①A组兔给药后,房室腔增大,左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降低,与给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心肌组织速度曲线及位移曲线仍呈规律性,但Vs、D值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②B组兔注射前、后比较各常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组织速度曲线及位移曲线波形规则,Vs值及D值由心底至心尖依次递减;③病理显示A组兔呈DCM样改变,B组兔无明显变化.结论 QTVI可准确评价兔DCM模型前、后左室心肌收缩功能,为DCM的临床观察、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高波 《医学临床研究》2016,(9):1744-1746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在慢性心衰急性发作中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8例慢性心衰急性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左西孟旦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及血清氨基末端 B 型利钠肽原(NT‐pro BNP)水平的影响,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心功能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均比治疗前有显著变化(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 NT‐pro BNP 为(2788.0±688.4) pg/mL ,治疗后为(1980.5±440.3)pg/mL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 NT‐pro BNP 为(2801.1±655.3)pg/mL ,治疗后为(1644.2±420.7)pg/mL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 NT‐pro BNP 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 NT‐pro BNP 水平比治疗前有显著下降( 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 NT‐pro BNP 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及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左西孟旦治疗慢性心衰急性发作,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降低血清 NT‐pro BNP 水平,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阿托品与患者感觉统合失调的关系。方法:80例使用阿托品患者分为3组:A组30例为常规0.5~1mg阿托品解痉组,B组30例为轻、中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治疗组,C组20例为阿托品单次5~10mg中毒组。观察各组患者给药后步态及翻身、惊厥、言语反应、辨别方向、手臂稳定性,并记录其起止时间。结果:感觉统合失调发生率:A组0%,B组26.7%,C组100%,B组、C组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感觉统合失调的起止时间:开始出现异常一般在用药后30min左右。阿托品减量后21~27h消失,C组用药后11~19h消失。结论:单次小剂量阿托品对患者感觉统合没有影响。小剂量、反复或大剂量使用阿托品可引起患者的感觉统合失调。  相似文献   

18.
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院前系统救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评价现场系统救治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SAOPP)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223例SAOPP患者分为两组,携带抢救器械、药品到现场给予系统救治者116例为院前组,到医院后开始治疗者107例为院内组。院前组分为A、B两个亚组:A组85例采用全自动洗胃机洗胃;B组31例采用吊桶洗胃法洗胃,在洗胃同时予以抗毒剂氯磷定、阿托品,在此基础上依据病情给予其他综合治疗措施。动态监测胆碱酯酶(ChE)活性,观察中毒症状消失时间、阿托品化时间、阿托品用量、氯磷定用量、ChE恢复时间、病死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院前组的中毒症状消失时间、阿托品化时间、ChE恢复时间、阿托品和氯磷定用量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院内组,病死率也明显低于院内组(P<0.05或P<0.01);呼吸衰竭、心脏损害、脑损害及阿托品中毒发生率院前组显著低于院内组(P均<0.01),而中间综合征(IMS)、反跳、肝脏损害等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院前A、B两组病死率、住院时间等各项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院前救治SAOPP疗效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宜于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认知护理干预对经紫杉醇+卡铂(TC)方案化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生命质量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9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行TC方案化疗,观察组在化疗基础上给予认知护理干预,治疗4个疗程后用肿瘤生命质量核心问卷(QLQ-C30)进行评估并比较患者的生命质量,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治疗后两组的整体功能、特异性症状模块各个指标及整体生命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TC化疗基础上给予认知护理干预能很好地改善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迭代重建技术在低辐射剂量胸部CT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行胸部CT平扫的门诊或住院病人66例,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常规剂量组(A组)运用滤波反投影(FBP)重建生成图像,低剂量组采用低剂量扫描后分别采用FBP(B组)和迭代重建技术(C组)生成图像。对三组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和重建图像质量进行对比。 结果A、C组噪声值明显低于B组,而CNR、SNR则高于B组(P < 0.05)。A、C两组图像质量均能完全满足临床诊断需求,观察者间具有较好一致性,而B组CT图片在图像总体质量方面评分明显较低,与A、C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迭代重建技术运用于低辐射剂量胸部CT检查中安全可靠,能够获得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