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综合性医院内科门诊焦虑障碍患者生命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综合性医院内科门诊焦虑障碍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107例综合性医院内科门诊焦虑障碍患者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和SF-36健康调查量表评估;将焦虑障碍患者SF-36健康调查量表各维度评分与杭州市区居民生命质量常模进行比较;采用线性逐步回归法分析焦虑障碍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除生理功能外,综合性医院内科门诊焦虑障碍患者SF-36健康调查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常模(P<0.001)。焦虑障碍患者生命质量的受影响程度与HAMD、HAMA评分呈负相关(P<0.001和P<0.01),与病程呈正相关(P<0.05)。结论综合性医院内科门诊焦虑障碍患者的生命质量低于正常人,并受焦虑、抑郁症状和病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综合性医院内科门诊焦虑障碍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107例综合性医院内科门诊焦虑障碍患者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和SF-36健康调查量表评估;将焦虑障碍患者SF-36健康调查量表各维度评分与杭州市区居民生命质量常模进行比较;采用线性逐步回归法分析焦虑障碍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除生理功能外,综合性医院内科门诊焦虑障碍患者SF-36健康调查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常模(P<0.001)。焦虑障碍患者生命质量的受影响程度与HAMD、HAMA评分呈负相关(P<0.001和P<0.01),与病程呈正相关(P<0.05)。结论 综合性医院内科门诊焦虑障碍患者的生命质量低于正常人,并受焦虑、抑郁症状和病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颈椎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相关因素。方法对60例颈椎病患者进行一般情况调查,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健康情况调查问卷(SF-36)评定。结果除生理机能外,颈椎病患者SF-36各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P<0.01)。病程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病程大于4年的患者的生活质量除生理机能评分外均低于病程小于4年的患者(P<0.01),伴有抑郁或焦虑症状的颈椎病患者,其SF-36的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6个维度评分显著低于不伴抑郁或焦虑症状的患者(P<0.05或P<0.01)。结论颈椎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低于一般正常人群,病程长,伴有抑郁或焦虑症状的生活质量受损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慢性伤口患者抑郁、焦虑的影响因素,以及抑郁、焦虑不良情绪与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的相 互关系。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150例慢性伤口患者,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 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生活质量调查简表(Short Form 36 Health Survey,SF-36)、社会支持评定量 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评估患者的抑郁、焦虑程度、生活质量及社会支持情况。结果:慢性伤口患者抑 郁检出率为45.3%,焦虑检出率为14%。慢性伤口患者年龄与其SDS,SAS标准分之间呈正相关(P<0.05),患者受教育 年限,SF-36各因子,SSRS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社会支持总分与其SDS,SAS标准分之间呈负相关(P<0.05)。多元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慢性伤口患者的伤口持续时间,SF-36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SSRS的客观支持、主观 支持、支持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分是其SDS标准分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而患者的受教育年限、一般健康状况、 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是其SAS标准分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慢性伤口患者的生活质量、社会支持度降低会 加重其抑郁、焦虑情绪。医护人员在对慢性伤口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还应充分重视其抑郁、焦虑不良情绪与生活 质量和社会支持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7):101-104
目的探究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不孕不育症患者焦虑障碍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78例不孕不育症伴焦虑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2018年6~12月收治的39例患者纳为对照组(常规抗焦虑药物治疗),2019年1~6月收治的39例患者纳入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团体认知行为治疗)。比较两组服药依从性,治疗前后焦虑症状[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评估]、社会功能[采用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AF)评价]、认知记忆水平[韦氏记忆量表(WMS)评估]及生活质量[生活质量调查量表(SF-36)评估]。结果观察组服药总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HAMA评分、GAF评分、WMS各项评分、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HAMA评分明显降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GAF评分、WMS各项评分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4、6周两组SF-36评分明显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高(P0.05)。结论团体认知行为治疗不孕不育症患者焦虑障碍有明确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焦虑症状、社会功能和记忆认知水平,同时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某精神特色综合性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焦虑、抑郁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 选取某精神特色综合性医院MHD患者116例,收集透析前MHD患者的基本资料,采用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和病人健康问卷(PHQ-9)分别评估MHD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MOS SF-36)评估MHD患者的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一般健康状况(GH)、精力(VI)、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8个维度及健康变化(HT),将PF、RP、BP及GH相加为躯体成分(PCS)评分,将VI、SF、RE及MH相加为心理成分(MCS)评分;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不同焦虑和抑郁状态MHD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采用Spearman法分析MHD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MHD患者焦虑、抑郁检出率分别为16.38%和34.48%,焦虑合并抑郁检出率为14.66%;有无焦虑MHD患者MOS SF-36量表RP、GH、RE以及MC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抑郁MHD患者MOS SF-36量表PF、RP、BP、GH、RE以及PC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HD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与MOS SF-36量表PF、RP、BP、RE、PCS及MCS评分呈不同程度的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特色综合性医院MHD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对其生活质量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量并比较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患者的情绪障碍和生命质量的特征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健康状况问卷(SF-36)对社区120例CFS患者和12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测量。结果(1)SCL-90调查结果显示,CFS组的总分、躯体化、抑郁、焦虑及其他等因子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131.26±51.59vs121.30±49.38,P<0.01;1.73±0.61vs1.30±0.62,P<0.01;1.65±0.56vs1.34±0.47,P<0.01;1.76±0.68vs1.49±0.62,P<0.01;1.56±0.53vs1.44±0.51,P<0.05。(2)CFS组的SF-36得分在一般健康状况(GH)、精力(VT)、情感职能(RE)和精神健康(MH)上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GH:55.20±19.25vs65.37±18.15,P<0.01;VT:46.93±17.11vs61.42±16.55,P<0.05;RE:56.12±15.21vs64.86±17.63,P<0.01;MH:51.85±15.71vs64.58±18.35,P<0.01。(3)CFS组的总分、抑郁、焦虑因子分别与SF-36量表中GH、VT、MH、RE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存在抑郁、焦虑、身体化及饮食睡眠问题,生命质量下降,并且情绪障碍与生命质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精神抑郁障碍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对患者负性心理的影响。方法选取94例有精神抑郁障碍的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焦虑(SAS)和抑郁(SDS)评分,并采用简明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低,生活质量评分较干预前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精神抑郁障碍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负性心理,还可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心理问题对长期腹膜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病人的焦虑及抑郁状况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导致病人产生焦虑及抑郁的可能因素。方法79例CAPD病人,采用KDQOL-SFTM1.2中的短表SF-36评估病人的生活质量;采用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评估病人的心理状态;采用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握力试验及其他生化指标评估病人营养状况;记录病人的性别、年龄、工作状况、文化程度、医疗负担等资料;根据C-G方程评估残余肾功能。结果①79例CAPD病人中焦虑者43人(54.4%);抑郁12人(15.2%)。②79例CAPD病人生活质量的8个维度均显著低于中国一般人群水平(P<0.05)。③与非抑郁组比较,抑郁组患者在体力作用、总体健康、情感作用、社会功能方面明显低下(P<0.05);与非焦虑组比较,焦虑组在体力状况、总体健康、情感状况、社会功能方面也明显低下(P<0.05)。④抑郁组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抑郁组(P<0.01);焦虑组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焦虑组(P<0.05)。⑤女性的焦虑、抑郁状况较男性严重(P<0.05);与在职组患者相比,非在职组患者的SF-36指数明显下降、焦虑指数和抑郁指数明显升高(P<0.05);无医疗保障组患者的SF-36指数明显低于有医疗保障组,而焦虑指数、抑郁指数明显高于有医疗保障组(P<0.05)。结论CAPD病人中焦虑、抑郁普遍存在,可能与患者的性别、工作状况、医疗负担、营养状况等因素有关,应及早发现并干预病人的心理问题,可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社交焦虑障碍的共病情况和认知模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社交焦虑障碍是最常见的焦虑障碍,80年代以来国外对其研究比较多,国内近几年也开始对其进行研究与探讨。美国国立共病率研究(NationalComorbiditySurvey ,NCS)发现社交焦虑障碍的终生患病率是13 .3 % ,是继重型抑郁( 17.4% )和酒精依赖( 14 .1% )之后第三位常见的精神障碍。社交焦虑障碍是一种常被过低诊断的疾病,许多情况下社交焦虑障碍要早于其他精神疾病出现,通常是和其他疾病发生共病后才被人们所认识,它通常比其他焦虑障碍功能损害更严重。与社交焦虑障碍发生共病的其他精神障碍比不发生共病时病情和功能受损更严重,对治疗反应更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合并疼痛抑郁共病情况、药物治疗比例、治疗效果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合并疼痛的NMOSD患者,就诊当天由神经内科医师完成对原发病的评估,由麻醉科医师完成对疼痛(简明疼痛评估量表)、抑郁(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及生活质量(健康调查简表-36)的评估。结果 共81例患者参与本研究,其中38例(46.9%)合并抑郁纳入共病组,共病组与非共病组患者评估时疼痛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共病组(3.3±3.1)分,非共病组(2.3±2.2)分;P=0.087]。共病组患者简明疼痛评估量表中日常生活、日常工作(P均=0.001)及情绪、与他人关系、生活兴趣(P均<0.001)、行走能力(P=0.004)、睡眠(P=0.016)影响评分均显著高于非共病组,健康调查简表-36中生理功能(P=0.001)及生理职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P均<0.001)评分均显著低于非共病组。所有患者中仅30.9%接受疼痛治疗药物治疗,疼痛缓解程度(53.6±28.9)%,无患者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结论 NMOSD合并疼痛抑郁共病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然而,接受镇痛或抗抑郁药物治疗比例较低,值得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认知功能障碍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12例进行简短精神状态量表(MMSE)及SF-36量表测定,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组50例(观察组)和2型糖尿病不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组62例(对照组),比较2组生化指标及SF-36量表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HbA_(1c)、TC、TG、HDL-C、LDL-C、HoMA-IR等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生理功能、生理机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心理健康等8个维度得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生命质量降低,临床工作中应重视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认知功能,采取相应措施,减少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测量济宁市结核病人的生存质量,初步评价结核病患者生存质量测评量表(QLI-TB V1.0)的适用性.为其在结核病患者生存质量测量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SF-36及QLI-TBV1.0对248例结核病患者(病例组)和248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生存质量测量,并比较两组的各维度得分及总得分.结果 两组被调查者在躯体健康(PF)、躯体角色功能(RP)、心理健康(MH)、情绪角色功能(RE)、社会功能(SF)、精力(V)、躯体疼痛(BP)及总体健康(GH)8个雏度的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被调查者在躯体功能(PH)、心理功能(PS)、社会功能(SO)、治疗(SM)4个维度的评分及总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LI-TB V1.0可以用于我国结核病生存质量的初步测量,济宁市结核病患者生存质量普遍低下,在治疗的同时不但要关注其躯体康复,还必须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影响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D)患者生存质量的社会及临床因素.方法 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和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对确诊的66例GD患者和66例正常对照人群进行调查和测量分析.结果 测得GD患者SF-36量表8个维度的得分低于正常对照组,并且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GD患者要和正常对照组得分生理功能为[(70.45±19.25)分,(92.8±6.51)分,t=8.898,P=0.001];生理角色限制为[(39.42±39.00)分,(90.97±21.67)分,t=8.582,P=0.001];躯体疼痛为[(79.36±19.18)分,(85.98±12.88)分,t=2.453,P=0.017];社会功能为[(75.95±19.46)分,(83.79±13.17)分,t=4.457,P=0.001];情感职能为[(37.88±40.04)分,(71.21±41.30)分,t=5.732,P=0.001];精神健康为[(52.91±17.31)分.(68.67±13.33)分,t=4.519,P=0.001].SF-36总分、牛理健康综合得分和心理健康综合得分均与年龄、文化程度、临床症状计数正相关(P<0.05).GD患者的生存质量与文化程度呈正相关,与临床症状计数、年龄呈负相关.结论 GD患者生存质量明显下降,影响GD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是临床症状计数、年龄和文化程度.  相似文献   

15.
Zhang J  He ML  Li SW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5):3180-3183
目的 比较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障碍患者和单纯的抑郁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疗效的差异,探讨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诊疗特点.方法 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Ⅳ版(DSM-Ⅳ)作为抑郁障碍诊断依据;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评价抑郁障碍严重程度;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价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分别对2007年1月至2010年3月就诊于综合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和心理卫生科门诊的抑郁障碍患者在基线期和研究结束时(6周抗抑郁治疗)进行评估.结果 连续纳入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障碍的患者共45例,平均年龄62岁,其中39例(86.7%)患者就诊于神经内科门诊;单纯抑郁障碍的患者49例,平均年龄35岁,其中42例(85.7%)就诊于心理卫生门诊.患者的抑郁严重程度和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即抑郁越严重生活质量越差,在基线期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和单纯抑郁障碍的患者相比,生理机能评分(分别为61和83分,P=0.044)更低损害更突出,而精力受损不如单纯抑郁障碍的患者严重(分别为39和29分,P=0.007).经过6周抗抑郁治疗结束时两组患者缓解率和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疗效的评价中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患者的疼痛(治疗前60分,治疗后65分,P=0.048)的恢复明显好于单纯的抑郁患者.结论 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障碍的患者更多地就诊于综合医院的神经内科,其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的损害有别于单纯的抑郁障碍患者,而在接受抗抑郁治疗后可以获得同样的缓解率和有效率,正确地认识患者的临床特点有助于提高综合医院医师对抑郁障碍的诊治,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强迫症患者的生命质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强迫症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SF 36健康评定量表对 6 3名强迫症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进行测评 ,同时评定HAMD、HAMA、Y BOCS量表。结果 强迫症患者总体健康评分低于正常人群 ,男女之间无差异 ,随年龄增大 ,各维度分数降低 (P <0 .0 5 )。各维度得分除生理功能外 ,其余均低于中国常模 (P <0 .0 5或 P <0 .0 1)。对总体健康得分贡献大的因素分别为HAMD、YB SW、HAMA得分 (P <0 .0 1、P <0 .0 1和P <0 .0 5 )。结论 强迫症患者的生命质量较正常人群差 ,尤其是强迫思维及伴发的抑郁、焦虑情绪对患者的生命质量、家庭社会功能有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治愈后生命质量与哌罗匹隆不良反应的相关性。方法 89例应用哌罗匹隆治疗达临床治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有不良反应组49例和无不良反应组40例,对2组患者进行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定。结果无不良反应组患者的生命质量中情感职能、生理职能和心理健康得分显著高于有不良反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不良反应中的行为毒性、心血管系统、其他项均与生命质量的8个维度存在相关性。行为毒性与生理功能、情感职能、一般健康及心理健康有相关性(P<0.05或P<0.01),心血管系统与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精力、一般健康、情感职能及心理健康有相关性(P<0.05或P<0.01),自主神经系统与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及心理健康有相关性(P<0.05或P<0.01);其他项与情感职能和生理职能有相关性(P<0.05或P<0.01)。活动增加、头晕头昏、便秘和失眠对临床治愈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命质量中的7个维度(除外躯体疼痛)均有影响(P<0.05)。结论哌罗匹隆的不良反应可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治愈后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social morbidity and health care utilization in persons with panic attacks not meeting full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panic disorder. The findings are based on data from a random sample of over 18,000 adults drawn from five US communities. Panic attacks not meeting full criteria for panic disorder have a relatively high lifetime prevalence (3.6% of the adult population). Persons with panic attacks had impairment in perceived physical and emotional health, and in occupational and financial functioning, increased use of health care facilities, emergency departments, and psychoactive drugs. Persons with panic attacks were intermediate in severity between those with panic disorder and those with other psychiatric disorders. The findings could not be explained by comorbidity with other psychiatric disorders. We conclude that panic attacks have clinical significance and are associated with substantial morbidity.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与心理状况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心理状况,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0例病例和100例对照进行生存质量测定量表(SF-36)、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定,以评价病例和对照的生存质量和心理状况。将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生存质量与心理状况进行相关性分析,并用多因素逐步回归的方法研究心理状况与乙肝、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各纬度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生存质量总评分以及各纬度(躯体健康、躯体角色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功能、心理健康)分值均降低;病例组的SAS总分和SDS总分均高于正常健康人群(P<0.05);乙肝、肝硬化患者焦虑、抑郁得分与其生存质量的各个纬度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乙肝、肝硬化患者焦虑程度与躯体角色功能、活力、情绪角色功能得分呈负相关;抑郁程度与躯体角色功能、总体健康、活力、情绪角色功能得分呈负相关,抑郁主要与社会功能和心理健康存在多元线形关系,焦虑主要与情绪角色功能有关。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生存质量较正常人群低,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可能影响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