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以及不同剂量对比剂对临床胃肠道CT诊断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01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口服对比剂碘佛醇行腹部胃肠道CT检查者40例,根据对比剂碘佛醇的服用时间以及服用剂量分为三组,A组14例,于扫描前30 min口服500 mL碘佛醇进行胃肠准备;B组13例,于扫描前30 min口服1000 mL碘佛醇进行胃肠准备;C组13例,于扫描前60 min口服1000 mL碘佛醇进行胃肠准备。比较三组研究对象左上腹空肠、十二指肠、左中下腹空肠、右中下腹回肠、右中腹回肠、盆腔回肠下段、横结肠、升结肠以及降结肠等部位的CT值。结果 A组研究对象左上腹空肠、十二指肠、左中下腹空肠、右中下腹回肠、右中腹回肠、盆腔回肠下段、横结肠、升结肠以及降结肠等部位的CT值均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且B组与C组各部位的CT值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腹部胃肠道CT扫描检查前30~60 min口服1000 mL碘佛醇进行胃肠准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制备非离子型X线造影剂碘佛醇注射液,进行兔造影试验并与同品种进口品安射力进行造影增强效果比较。方法 用自制碘佛醇为原料,三羟甲基氨基甲烷和依地酸钙钠为辅料,经高温灭菌制成碘佛醇注射液并进行质检。新西兰兔5只使用20%乌拉坦(4mL/kg体重)静脉麻醉后, 2d内分两次于耳缘静脉注射碘佛醇及安射力(1.5mL/kg,注射速率均为1.5mL/s)。每次注射后进行腹部CT增强扫描,观察及比较肝脏及腹主动脉的增强效应。结果 自制碘佛醇注射液的造影效果与安射力相似,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自制碘佛醇注射液可替代安射力用于CT造影。  相似文献   

3.
X线造影剂碘佛醇注射液的制备及动物造影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非离子型X线造影剂碘佛醇注射液,进行兔造影试验并与同品种进口品安射力进行造影增强效果比较.方法用自制碘佛醇为原料,三羟甲基氨基甲烷和依地酸钙钠为辅料,经高温灭菌制成碘佛醇注射液并进行质检.新西兰兔5只使用20%乌拉坦(4mL/kg体重)静脉麻醉后,2d内分两次于耳缘静脉注射碘佛醇及安射力(1.5mL/kg,注射速率均为1.5ml/s).每次注射后进行腹部CT增强扫描,观察及比较肝脏及腹主动脉的增强效应.结果自制碘佛醇注射液的造影效果与安射力相似,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自制碘佛醇注射液可替代安射力用于CT造影.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行腹部CT平扫+增强检查的影响力和效果。方法将96例行腹部CT平扫+增强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进行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一系列护理干预,对照组检查前给予心理疏导、讲解介绍检查过程,肠道准备对比剂为温开水。比较二组扫描图像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48例生理、心理稳定,5例发生不良反应,45例图像满意,成功率93.75%。对照组1例患者心慌、恶心、疼痛而躁动,2例患者碘对比剂静脉外渗,36例图像满意,成功率76%。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结论采取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腹部CT扫描质量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分析我院由对比剂引发的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降低造影检查的用药风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我院近5年对比剂所引发的ADR,按对比剂品种,患者性别、年龄,ADR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期间我院共发生对比剂引发的ADR 52例,其中男16例,女36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6.8±13.0)岁,不良反应累及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的例数最多,对比剂的品种涉及非离子型碘对比剂碘佛醇、碘普罗胺、碘比醇及MRI对比剂钆喷酸葡胺,数量以碘普罗胺和碘佛醇为多。51例出现时间在注射后20 min内,1例出现在注射后60 min后。治愈5例,好转46例,死亡1例。结论:需重视对比剂引发的ADR,密切观察和积极干预可提高对比剂的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在CT增强检查静脉注射非离子型碘帕醇对比剂和碘克沙醇对比剂后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CT增强检查并符合条件485病例,其中碘帕醇组236例,碘克沙醇组257例,两组患者在增强前12h及增强后72h内测定血肌酐值(Scr),计算Scr绝对值及CIN的发生率。结果碘帕醇组及碘克沙醇组血肌酐绝对值无明显差异,分别为3.57μmol·L-1和3.21μmol·L-1P>0.05,两组对比剂肾病发生率亦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2.54%和2.72%P>0.05。结论碘帕醇和碘克沙醇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张媛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3):351-352
目的探讨不同对比剂在CT增强扫描中的不良反应对比及其护理。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进行CT增强扫描的374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用碘海醇、碘佛醇、碘普罗胺进行造影,按造影剂不同分别分为A、B、C三组。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且针对不良反应进行护理改进。结果所有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70例,轻度不良反应64例,占91.4%,重度不良反应6例,占8.6%。结论 CT增强扫描时非离子型对比剂引起多为轻度不良反应,需要加强护理措施预防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8.
刘亚萍  王波 《中国药业》2011,20(9):67-67
目的 探讨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T)增强检查注射碘对比剂前预防性应用地塞米松的合理性.方法 根据注射碘对比剂前是否应用地塞米松,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实验组预防性用药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地塞米松作为CT增强检查前用药,其防止不良反应的效果不理想,应强调综合性预防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
刘德素  左永平 《中国药业》2013,22(11):35-3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中传统对比剂和组合对比剂对肝脏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增强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收集的肝脏增强扫描患者164例,随机均分为A组、B组,各82例,通过自动推注系统静脉注射对比剂进行增强扫描。A组使用300 g/L浓度的碘帕醇1.5 mL/kg,B组使用300 g/L浓度的碘帕醇1.2 mL/kg与0.9%氯化钠注射液(0.5 mL/kg)组合使用。结果组合对比剂与传统对比剂在动脉期(P=0.557)及门静脉期(P=0.697)成像质量无明显差异。传统对比剂发生轻度过敏反应2例,组合对比剂尚无过敏反应发生。结论碘帕醇1.2 mL/kg与0.9%氯化钠注射液(0.5 mL/kg)组合使用在肝脏CT增强扫描中可以达到1.5 mL/kg碘帕醇相同的增强效果,同时可减轻传统剂量对比剂的不良反应,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CT增强检查中发生碘对比剂急性不良反应(AARs)的危险因素,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其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月某院行CT增强检查的1 26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碘对比剂AARs分为正常组和AARs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生碘对比剂AARs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价该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1 260例行CT增强检查的患者中,共发生碘对比剂AARs18例,发生率为1.43%,其中轻度15例,中度2例,重度1例。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间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ARs组既往有AARs发生史、其他药物过敏史、糖尿病肾病、哮喘史及注射流速≥4.5 mL/s比例高于正常组,使用碘克沙醇碘对比剂比例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既往有AARs发生史、其他药物过敏史、糖尿病肾病、哮喘史及注射流速≥4.5 mL/s是发生碘对比剂AARs的危险因素(OR>1,P<0.05)。ROC曲线显示,AU...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用于上腹部手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本院择期行腹腔手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的剂量均为0.02 mg.kg-1,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2组患者术后行自控镇痛,镇痛泵负荷剂量2.5 mL,背景剂量为2 mL持续灌注,自控剂量1.0 mL,锁定时间20min。手术结束时、术后12 h和24 h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记录术后8,12,24,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记录术后镇痛期间患者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手术结束、术后12,24,48 h时的SBP、DBP和HR与手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术后24 h和48 h时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瑞芬太尼组患者术后8,12,24,48 h时VAS分别为1.7±0.9、1.5±1.0、1.2±0.8和1.0±0.5,与芬太尼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瑞芬太尼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5%,与芬太尼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瑞芬太尼用于上腹部手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CT增强对比剂的安全性,减少或减轻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对156例进行CT增强扫描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及对其的预防和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的156例患者中,6例发生不良反应。其中轻度反应为4例,发生率为2.56%;中度反应为2例,发生率为1.28%;无重度反应患者。结论:尽管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但CT增强对比剂的使用还是相对安全的。在进行CT增强扫描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谨慎有序,及时观察患者情况,早期预防和及时处理CT增强扫描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使CT增强扫描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比较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与单用芬太尼用于上腹部手术后患者,观察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镇痛强度、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上腹部开腹手术术后行PCIA患者3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观察组于手术结束前30min给予氟比洛芬酯50mg,术后镇痛给予氟比洛芬酯200mg+芬太尼0.5mg+0.9%氯化钠溶液共100mL;对照组术后镇痛给予芬太尼1.0mg+0.9%氯化钠溶液共100mL。PCA泵2mL/h,锁定时间15min。观察两组术后48h内(6、12、24、48h)的镇痛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镇痛及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用于上腹部手术后的PCIA效果良好,且能减少芬太尼用量,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如恶心、晕眩、呕吐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恶性淋巴瘤累及腹部淋巴结的CT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48例恶性淋巴瘤累及腹部淋巴结的病例,其中Hodgkin病(HD)16例,非Hodgkin淋巴瘤(NHL)32例.手术病理证实7例,淋巴结活检病理证实41例.全部病例均行上中腹部CT平扫及全腹部增强扫描,观察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密度、强化方式及增大淋巴结的优势分布.结果 48例恶性淋巴瘤累及腹部淋巴结的病例中,68.75%HD和87.50%NHL淋巴结增大呈普遍均匀强化,31.25%HD和12.50%NHL呈均匀强化合并小坏死灶.HD和NHL均优势地累及腹主动脉周围(72.92%)、肠系膜(47.92%)、胰腺周围(35.42%)、小网膜(20.83%)淋巴结.结论 CT检查能较好地显示腹部恶性淋巴瘤淋巴结的病理改变、病变范围,对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及其临床的分期及疗效的判定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5.
16.
The effects of ioversol, iohexol, iopamidol and meglumine sodium amidotrizoate (MSA) on the complement system and endothelial cells were investigated. The protein bindings of the radiographic contrast media (RCM), each tested with guinea pig plasma, were less than 1%. When guinea pig serum was incubated with any of the RCM, activation of the complement system, which leads to hemolysis, was not influenced by the nonionic agents, ioversol, iohexol or iopamidol. However, MSA, an ionic agent, significantly reduced hemolytic activity at 370 mgI/ml. Perfusion of the abdominal aorta with nonionic agents did not elicit significant endothelial damage; ioversol induced the least damage among the nonionic RCM, while MSA caused remarkable endothelial damage. Although MSA caused a marked release of endothelin-1 from cultured endothelial cells obtained from porcine aorta, nonionic RCM did not induce significant endothelin-1 release; no influence was elicited by ioversol and iohexol caused a weak suppression, while iopamidol had the opposite effect.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oversol could be used as a safe contrast medium in intravascular administration.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心力衰竭伴快速性心房颤动患者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或控制心室率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包括心房颤动的转复率、转复时间、心室率的控制、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方法心力衰竭伴快速性心房颤动患者48例,胺碘酮150mg加50g.L-1葡萄糖注射液20mL静脉注射,患者30min后房颤未转复即再应用1次,继以0.5~1mg.min-1维持静滴48h,观察用药后1,2,6,12,24和48h转复率、心室率、心力衰竭症状的缓解及不良反应。结果胺碘酮可快速有效使快速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纠正心力衰竭,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心力衰竭伴快速性心房纤颤患者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离子型造影剂的安全性.方法:通过对868例使用非离子造影剂患者的观察,分析其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和程度.结果:868例中无不良反应者838例(96.5%),出现变态反应者30例(3.5%),其中轻度反应13例(1.5%),中度反应17例(2%),无重度反应.结论:非离子型造影剂是较为安全可靠的血管造影剂,但仍可发生不良反应,应予以重视,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