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快速型心律失常87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探讨小儿快速型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 通过87例小儿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临床药物治疗效果的观察,总结心律平、异博定、洋地黄及三磷酸腺苷(ATP)等药物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并验证食道调博超速抑制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作用。结果 心律平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有效率达88.9%,洋地黄与心律平联用对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效果较好,乙胺碘肤酮对以上药物无效的心律失常仍然有较好的疗效,而食道调博超速抑制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有效率达100%。结论 对多数快速型心律失常,心律平可作为首选药物。药物治疗无效时,应用食道调博超速抑制治疗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乙胺碘肤酮治疗小儿快速型心律失常同样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心律平(propafenone)是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属Ic 型.对新生时期心脏的电生理效应尚未肯定,目前仅限于成年人及成年犬的研究.本文研究心律平对新生犬心脏的电生理效应.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心律平已逐渐应用于临床,治疗小儿儿心律失常.但有关儿科临床电生理检查及药代动力学(药动学)方面的报道尚少.我科自1986年9月至1989年12月应用心律平治疗小儿心律失常60例,对其中28例以食道心房调搏法进行心脏电生理进行观察。并对10例进行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心律平片剂治疗小儿顽固性快速异位心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律平(Propafenone)是我国研制成的一种广谱、速效、高效的抗心律失常药.我所于1982年8月首先在国内儿科临床应用口服心律平治疗各类小儿顽固性早搏及阵发性心动过速,至1989年12月经长期系统观察157例,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心律平治疗小儿顽固性心律失常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龄5月~13岁)。计各型早搏26例、各型心动过速10例。经口服治疗后,首剂与近期疗效高达97%以上,作用迅速,治疗范围广。副作用小。实践证明本药确系一种高效、快速、广谱的抗心律失常新药。本文着重讨论了心律平的临床应用范围、副作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及药物剂量与用法等方面体会。  相似文献   

6.
不同药物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科近年来治疗小儿快速型心律失常7例,共19例次发作。所用药物有利多卡因、毒毛族花子成K、异搏定、心律平,以心律平疗效为最满意,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7例中男5例,女2例。年龄22个月~13岁。病因:病毒性心肌炎、预激综合征各1例,不明原因5例。心律失常类型层分支性  相似文献   

7.
治疗小儿心律失常,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常不理想,我们自1985年12月~1986年6月采用广州医药工业研究所生产的心律平片剂治疗早搏16例,属顽固性者8例,起效快、副作用小,确为一高效、速效、安全可靠之抗心律失常新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心律平中毒的诊断、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确诊为心律平药物中毒新生儿的诊治经过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儿, 男, 生后12 d, 误服超剂量心律平[剂量较平时增大10倍, 医嘱3.2 mg/(kg·次), 实际服用32 mg/kg]后出现低血压、宽QRS心动过缓、QTc延长、代谢性酸中毒、高乳酸血症、高钾血症等表现, 给予碳酸氢钠、异丙肾上腺素及补液等治疗后, 患儿心率和血压最先恢复, 16 h后酸碱内环境及钾离子稳定, QTc恢复最慢, 96 h后恢复正常, 且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结论新生儿心律平中毒极为罕见, 一旦发生可引起严重致死性心律失常及顽固性内环境紊乱, 及早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预后有极大帮助。  相似文献   

9.
心律失常性心肌病是由心律失常引起或介导的可逆性扩张型心肌病,可见于各年龄段儿童,目前的发病率是被低估的。导致本病的具体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清楚。临床诊疗上,判断心律失常是心功能障碍的病因还是结果经常很困难,本病经常在心律失常得以控制,心功能改善后才能确诊。快速性心律失常、室性期前收缩、左束支传导阻滞、心室预激均可导致心律失...  相似文献   

10.
本院自1982年7月开始应用心律平治疗101例室性心律失常患儿中发现3例用药后加重或诱发心律失常反应。例1.男,5岁半。15个月前感冒后面色苍白,疲乏无力并发现心律失常,外院检查心电图呈窦性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乳酸脱氢酶760u(正常值500u),2个月后下降到200u,谷草转氨酶、血沉、抗链球菌溶血素“O”等均正常,以疑诊心肌炎给予一般处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心律失常10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心律失常的特点、病因、类型、临床表现与儿童和成人不同点及治疗措施和预后。方法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心电监护、体表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及对治疗结果分析。结果105例新生儿心律失常、病因以感染为主,各种感染63例,占60%,其次心脏本身结构异常,心律失常类型按频率依次为房早、室早、传导阻滞及各类型快速心律失常,新生儿心律失常大多数不需要特殊治疗,但对早搏6次/min以上或呈二联律的患儿分别应用心律平、乙胺碘呋酮、苯妥英钠等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多用西地兰、心得安或快速静注ATP,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心率小于50次/min,要紧急处理,如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治疗无效,可采用起搏器治疗,本组共死亡9例,多因原发病严重病死。结论新生儿心律失常有三大特点:(1)以传导系统发生率高;(2)功能性、暂时性心律失常多见;(3)预后较年长儿、成年人佳。心律失常的原因以感染为主,心律失常的类型多为房早、室早、各种传导阻滞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对一过性心律失常一般不必治疗,对频发房早、室早、阵发件心动过速引起的心力衰竭宜从速处理,对三度A—VB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如药物治疗无效可采取起搏器治疗,新生儿心律失常的预后主要取决于全身疾病的严重性和心律失常的程度。  相似文献   

12.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儿童和青少年猝死的常见原因之一,儿童期猝死事件主要归因于室性心律失常。HCM的心电活动异常与其心肌肥厚的组织学特点和遗传性病因相关,虽然心电异常缺乏特异性,但某些异常对预测心电不良事件具有一定的敏感性,或可提示潜在病因,可以为儿童HCM的病因诊断和高危患者的筛查及管理、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指征的把握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儿童和青少年猝死的常见原因之一, 儿童期猝死事件主要归因于室性心律失常。HCM的心电活动异常与其心肌肥厚的组织学特点和遗传性病因相关, 虽然心电异常缺乏特异性, 但某些异常对预测心电不良事件具有一定的敏感性, 或可提示潜在病因,可以为儿童HCM的病因诊断和高危患者的筛查及管理、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指征的把握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腺苷是安全有效的儿科抗心律失常药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SVT)在婴幼儿,儿童及青少年期发生率为0.1% ̄0.4%,是儿科最常见的伴临床症状的心律失常。对此年龄段SVT的治疗,氟卡胺,心律平奏效率为60% ̄80%,维拉帕米常可导致婴幼儿严重低血压及循环性虚脱;洋地黄类有过量、无效、起效慢(中位数时间6小时)复律后早期再发SVT等不足;压迫颈动脉窦及Valsalva方式在小儿很难奏效。自1989年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批准后  相似文献   

15.
该文报道室性心律失常在健康儿童中的发生率,概括总结近年有关儿童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及治疗,并对各种室性心律失常患儿的预后进行估计。另外,论述了儿童二尖瓣脱垂及先天性 QT 间期延长综合征两种特殊情况下的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6.
儿童致死性心律失常远比成人少见,且其症状缺乏特异性,对此类患儿的关键急救措施是快速确定心律失常类型并给予适当治疗.若患儿未得到及时治疗,心律失常会导致心肺抑制和心搏骤停.多数存在致死性心律失常的儿童往往在接受心脏专科医生的评估和治疗之前首先在急诊就诊,因此儿科急诊医生必须能够识别致死性心律失常并给予紧急治疗.本文重点介绍儿童常见致死性心律失常和紧急诊断和处理.  相似文献   

17.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儿科常见的快速型心律失常,对药物反应良好,现将我院ICU病房用心律平静脉推注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0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男11例,女9例,~3岁2例,~7岁12例,~14岁6例。临床表现:年长儿心慌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幼儿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特点及抢救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小儿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38例病前均有明确病毒感染史,心电图示严重心律失常:房颤,房扑,短阵性室速,短阵性室扑,窦房阻滞,Ⅲ。房室传导阻滞,部分呈ST段下移,单项曲线,和QRS低电压.大多数CK—MB及肌钙蛋白I升高明显。经过综合抢救措施,治愈14例,好转17例,未愈5例,死亡2例。结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易变速变,治疗主要是抢救心源性休克和纠正心律紊乱。积极应用大剂量Vitc.1.6-二磷酸果糖,改善心肌代谢,心律平治疗心律失常,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特点及抢救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小儿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38例病前均有明确病毒感染史,心电图示严重心律失常:房颤,房扑,短阵性室速,短阵性室扑,窦房阻滞,Ⅲ。房室传导阻滞,部分呈ST段下移,单项曲线,和QRS低电压.大多数CK-MB及肌钙蛋白1升高明显。经过综合抢救措施,治愈14例,好转17例,未愈5例,死亡2例。结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易变速变,治疗主要是抢救心源性休克和纠正心律紊乱。积极应用大剂量Vitc.1.6-二磷酸果糖,改善心肌代谢,心律平治疗心律失常,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具有其心、肝、肾发育不完善的特征,临床上应用正常剂量的心律平抗心律失常时,可导致室内阻滞、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现将我院发生的1例病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儿男,20h。因"发现心律失常10h"于2010-09-01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住院治疗。患儿为足月顺产,母孕期无明确感染病史;孕期常规产前检查胎心正常,无宫内感染及宫内呼吸窘迫。入院查体:精神反应好,哭声响。皮肤红润,无发绀。前囟平软。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啰音。心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