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农村巡回医疗中,曾遇到7例頸后多发性疖肿,我們采用針刺与拔罐疗法,結果7例疖肿完全治愈。針刺穴位手法和拔罐方法采用大椎穴,用15-20号針,持消毒針与皮肤成45度角,捻轉进針,刺入3-5分深,有酸麻感觉后即退針。手法用泄法,即大指后退、食指前进。疖生在头頸部則針尖向上刺,疖生在臀背部則針尖向下刺。退針后立即于針刺口处拔罐,留罐5-10分钟起罐,可有少許出血。  相似文献   

2.
我科试用針刺治疗瘰癧患者十余例,病灶部位以頸部为多,部分发生在腹股沟部及腋部。在临床实践中,一般效果良好,最快的经三次針刺治疗,即基本消失。这样,不但經济簡便,且无任何副作用,现簡略介紹于下,以作抛砖引玉,敬希同道指正。治疗方法主穴:阿是穴,先取适当毫針,向正中心直刺,深度根据瘰癧大小而定,以不刺穿病灶为原則,并再按結核之大小,选好适当長度的毫針,从健康組織斜向中心刺入,四周刺入的針尖与針尖相互交錯而过,留針30—60分钟,幼儿不留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59年2月至1960年4月間,应用七星針(即梅花針)叩击頸动脉搏动区以治疗肺結核咳血患者109例,获得滿意的效果。茲将临床观察資料及机制探討工作,作一簡单介紹。供临床及研究工作者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我們在1963年共遇到神經性皮炎患者5例,其中男3人,女2人。年龄在30~50岁之間。病程为3年的2例,余3例分別为2月、2年、10年。患处均在頸部,病損大小自3×4至19×6.5厘米不等。曾用过外用药、封閉或其他理疗等治疗无效或愈后又复发。我們采用針灸治疗后,一般3~5次,多至20次,均获治愈,近期效果滿意,茲将治法簡介如下: 1.針法:①用毫針刺通里(双),針入1~1.5寸,針尖透向心包經,用泻法,不留針。②用梅花針扣打皮肤損害边緣,逐漸向中心移动,刺激量以輕度出血为  相似文献   

5.
急性胃腸炎是临床上常見的疾病。本病发病急剧,多見腹痛、泄泻或呕吐、发热等,在短时間內可致机体严重脫水与电解质平衡失調,而影响全身各系統生理机能。祖国医学針灸疗法,对本病有良好效果。作者曾应用針刺命門、委中二穴以治疗本病,現将观察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例一:患者高滬英女性35岁在泰州飲服务公司工作門診号碼0130号。自訴:頸前脹大2月19日起患者发现自己頸部粗大衣领不适前后逐漸長大感觉呼吸不暢和飲食吞嚥障碍心跳头昏等症狀。檢查:左侧甲狀腺腫大象鵝蛋中等硬度曾經外科診断为良性甲狀腺肿瘤囑施行手术治疗患者因恐惧开刀来本科用針灸治疗。取穴:甲狀穴(在颈后第5第6頸椎之间旁开一寸)針3—5分配穴合谷列缺曲  相似文献   

7.
七星針和梅花針,都称丛針;丛針的針刺和“內經灵枢官針篇”的“半刺”相仿,所謂“浅內而急发针,无針伤内,如拔毛状”,是也。我們用丛針治疗高血压症的方法,是单在病人的脊柱两側:是太阳膀胱經第一行俞穴线及俞穴綫以內接近交感神經节的表面定位处;轻巧灵活的运用腕力,把七星針叩打在皮肤面上,不要深刺,也不要出  相似文献   

8.
針灸疗法已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后疼痛,取得效果。我们以針刺束骨穴治疗肛門术后疼痛共12例,現將临床材料,整理报导。針刺方法穴位:束骨穴位于足小趾外侧本节后,赤白肉际陷中,属足太阳膀胱經俞穴。針刺深度:刺一寸深。(按一般文献記載为2—3分深) 手法:捻轉泻术,結合留針30分钟。  相似文献   

9.
落枕是一种常見的疾病,其病因是由于睡眠时体位不适而引起。其症狀是在起床后頸项强痛,不能前、后、左、右轉动。我們在門診曾治疗过8例落枕病人。除1例針刺2次外;其余7例,均針刺1次,就获得滿意的效果。茲特將針刺治疗此病的疗效介紹于后,供同道們研究。  相似文献   

10.
关于針灸取穴“精簡”問題,近人承淡安先生曾說:“总之治病取穴,在可能范围內,应尽量少取,做到精簡疏針,避免多針滥刺……”(《中国針灸学》)。笔者完全贊同承先生的观点。茲就个人管見所及,对此作一譾陋的討論。不当之处,敬請海內明哲斧政。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为“刺針对於压痛所及的影响的研究”的一部,同時也是“頸動脈洞刺的研究”的一部。關於洞刺,六七年來,一直在繼續研究着,總想把研究所得,整理發表,現在所發表的不过是其中一部分報告而已。關节風濕症,如所周知,不論是急性或者慢性,是極难治的病,而且罹此患的人也極多,若按东大物療內科教授北原博士說:“若加入潛在患者,据說美國有700万,英國有200万”。不僅英美如此,德國及其他北歐各國,患此病的患者也非常的多。日本也極多。在針灸臨床上,此類患者也佔很高的比率?菸覀冡樉难芯克}澤幸吉的調查,最近外來的新患者1455  相似文献   

12.
笔者近十年来,采用針灸治疗眼科疾患約百余例,疗效頰感满意。但由于以往資料紀录不完整,未能全部总結,实为遺憾。茲仅将关于深刺睛明穴治疗各种頑固性眼疾和針灸配合括朮治疗砂眼这两方面的实践体会介紹如下。一、深刺睛明穴睛明穴位于眼区,約距目內眥一分处,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阴嬌、阳矯五脉之会,为治疗眼病的主穴。它的功效非常突出,已为針灸工作者所公认。睛明穴刺入深度,以本人临  相似文献   

13.
我院采用針灸治疗尿閉26例,包括外伤性尿閉2例,手朮后引起尿閉3例,腸道传染病中度以上脫水补液后小便不通21例,效果滿意,現分述如下。外伤性尿閉出現小腹胀滿隐痛,小便点滴不通,症由跌打外伤,导致經絡瘀阻,而成尿閉,治宜通絡行瘀。采用穴位:中极、水道(針一寸至一寸二分深,留針15分钟,每分钟捻轉一次,泻法,不灸)。三阴交(針一寸二分左右,留針15—20分  相似文献   

14.
针灸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一九五三年武漢市傳染病醫院爲使用針灸療法治療流行性「乙型」腦炎曾請求衛生領導當局指定武漢市針灸療法門診部派一針灸醫師前往該院進行腦炎的針灸治療工作,經領導上考慮到我們爲了搞好這一個新的任務,門診部的醫師同志們集體進行短期的學習,並座談會交流了一些意見和經驗,將歷來針灸治療的刺激點和操作的方法,加以整理和研究,寫了一份流行性乙型腦炎針灸治療常規送交傳染病醫院,八月三日正式前往該院,進行一般的瞭解,和病房工作情形,以及我們進行針灸的方式方法等問題和該院交換一些意見,我們决定先撥少數幾張病床作爲重點的試行針灸治療,並決定針灸的病例除了一般護理外,不用血漿和血清,以便進行觀察和研究,這樣子針灸方面先後收了兩個病例,進行約一個月的治療工作,除了兩個患者,完全應用針灸療法  相似文献   

15.
作者試用梅花針治疗小儿单純性消化不良十五例,效果很好。其中治愈十一例,有效三例,无效一例。取穴:主穴大腸俞、足三里、天枢、关元。配穴:呕吐配中腕、内关;发热配少商、尺泽、曲泽;腹胀配天枢、公孙;抽搐配人中、中冲、合谷。手法:右手持針柄,以每分針八十至一百二十次的速度垂直弹刺于經穴的皮肤上,每次弹刺二十至二十五次。刺激不宜过重,一般以輕刺或中刺为妥。操  相似文献   

16.
本法只針刺陶道或大椎一个刺激点,亦不留針,手續簡易,費时很短,一般医务人員均能在短时內掌握运用,頗适合門診或巡(囘辶)医疗时使用。經治89例,临床观察,治愈率达98.87%。一次治癒达75.3%。 1.刺激点(孔穴):①陶道:在第一胸椎与第二胸椎棘突之間。②大椎:在第七頸椎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間。 2.針刺法:患者取坐位,解开頸部衣扣,两手环抱左右肩,低头,使脊椎前弯,棘突显露、間隙张大,将皮肤消毒,用一寸長度的28—30号毫針,在刺激点正中刺入皮肤,針尖轉向上方約成15度角,慢慢捻轉进針,时詢患者是否已有痠感,如痠感向下传导,則停止进針,輕輕捻轉,待痠感传至第五胸椎以下,卽緩緩退針。如痠仅限于局部,可稍停針,再行  相似文献   

17.
讀上海中医药杂志1962年第11期张谷才同志写的《談談教学針灸腧穴課程几点体会》一文后,觉得腧穴課在針灸教学中确有它的特点,是一門比较繁复的課程。針灸学包括經絡、腧穴、刺灸及治疗四部分,腧穴学居于中間的紐带地位,它前面承接經絡,后面联系到刺灸和治疗,腧穴課的教学效果如何,直接影响針灸教学及临床医疗的质量,其重要性可想而知。张谷才同志就此問題,談了不少的經驗和体会,使人获益匪浅。我們知道俞穴課的主要內容有二:一是它的具体位置,二是它的主治功用。教学的主要任务,就在于对此两項內容求得正确的理解,使学习針灸的同志能够循此途径达到掌握和运用,  相似文献   

18.
我院于1964年1—9月应用針灸引产15例,取得滿意的疗效。本組病例全部經我院妇产科以麦角,脑垂体、奎宁、催生素、灌腸引产等法处理无效后转針灸处理,其中初产妇2例,經产妇13例。取穴与手法穴位选用合谷、三阴交、太冲、配穴选至阴、独阴。操作手法:合谷用补法(不留針)。三阴交、太冲用泻法,朮毕留針15分钟以上,并于針刺得气后进行提插捻轉一分钟,留針五分钟  相似文献   

19.
前言本院于一九五八年十二月在上海县开办針灸学习班,附設針灸門診部。在門診治疗中,用針灸疗法治癒一例持續三年不愈的黄疸病。患者陆書华于一九五六年春患黃疸,曾經上海市中山、广慈兩医院以及上海县人民医院、顓桥人民医院等檢查,一致認为是毛細胆管肝炎,并进行中西藥治疗。但病邪愈发愈重,病人始終不能恢复健康。經門診部用針灸治疗一次,卽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本院为了发揚祖国医学遺产,推广針灸疗法,特將这一病例,作簡單的介紹討論于下:  相似文献   

20.
南通医学院于1953年8月在門診部成立了針灸室,1954年7月学習了中央关于中医問題的指示后,將門診部內針灸室扩充为中医科,积極开展了中医內科和针灸治疗工作,由內科付教授配合研究治疗。由于許多在西医目前尚不能解决的疾病,經中医治疗后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从而以事实改变了西医对中医的認識。如中医內科对肝硬变、再生障碍性貧血都有显著好轉及治癒的病例;針灸对高血压、風湿性疾患也有同样的收获,特别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