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症状性低血压(SH)是血透(HD)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尤其在女性和老年患者,发生率为20—50%。虽经试用碳酸氢钠透析、高钠透析液、序贯超滤透析、血液滤过及HD时吸氧等多种方法,均未能消除SH。最近报道用低温透析液(34.5—  相似文献   

2.
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低血压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10%~30%,严重影响患者的透析质量。笔者应用参附注射液防治血透中发生的低血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进食时间对血液透析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对经常发生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9例(289例次)按不同进食时间分为禁食组(109例次)、透析2h内进食组(88例次)及透析3h后进食组(92例次)。禁食组治疗前常规进食,治疗开始后全程禁食禁饮,透析结束后再进食;2h内进食组透析开始1.5~2.0h进食,总量不超过500g;3h后进食组透析开始3.5h左右进食,总量不超过500g。结果三组进食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差、相对血容量、超滤量以及最低MAP,以及三组低血压、症状性低血压发生率及护理干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h后进食组各指标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5);三组发生透析相关低血压者提前终止透析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低血压倾向的透析患者应选择在透析1.5~2.0h进食,有助于预防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可调钠透析基础上联用左旋卡尼汀防治透析相关性低血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透析相关性低血压(dialysis—related hypotension,DRH)为维持血透患者透析中常见并发症,自采用碳酸氢盐取代醋酸盐透析并运用可调钠透析技术后,DRH并发症明显减少,但仍有发生。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对12例经碳酸氢盐透析仍出现DRH者,在可调钠透析基础上联用左旋卡尼汀(L—carnitine),观察其对DRH防治效果,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透析中低血压( IDH )是指血液透析中收缩压下降大于20 mmHg或收缩压小于 90 mmHg 或平均动脉压降低大于10 mmHg,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抽搐等低血压症状[1] ,其发病率高达25. 0% ~50. 0%,是透析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之一[2].近年来,中医药在改善血透患者透析低血压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  相似文献   

6.
透析中低血压是血液透析中常见并发症 ,发生率约为15 %~ 2 5 % [1] 。其处理方法有多种 ,包括高钠透析、低温透析、设不同钠曲线和超滤曲线及减少超滤量等。为预防透析低血压的发生 ,我们采用不同钠曲线配合超滤曲线透析 ,观察患者低血压发生频率及不适症状 ,并比较透析前后血钠 ,血尿素氮及超滤量等指标的变化 ,对不同方法进行比较 ,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2 0 0 2年 4月~ 10月期间在我院维持性血透患者 10例 ,男 8例 ,女 2例 ;年龄 33岁~ 76岁 ,平均(45 .6± 11.2 )岁 ;原发病有糖尿病肾病 4例 ,慢性肾炎 2例 ,移植肾慢排…  相似文献   

7.
钠与超滤模式对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作用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目的比较线性钠模式(SP)、线性超滤模式(UP)、线性钠和线性超滤结合模式(SP UP)与标准透析(SD)在透析过程中症状性低血压的发生情况。方法12例稳定血透患者,SD、SP、UP、SP UP各进行10次,监测透析过程中相对血容量(RBV)、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下腔静脉宽度(IVCD)、心排血量(CO)、每搏输出量(SV)、血钠、血浆渗透浓度的变化及发生症状性低血压的例次。结果(1)4种模式透前IVCD、MAP、HR、体重、透析过程中钠清除量、超滤量无明显差异。(2)SP UP发生症状性低血压的例次显著低于其他3种模式。(3)SP UP在透析4、5h时RBV值高于SD、SP、UP(P<0.01)。(4)SD、SP、UP透析4h时MAP明显低于SP UP(P<0.05);透析5h时HR明显高于SP UP(P<0.01)。(5)UP在透析3h时SV低于其他3种模式(P<0.05),CO较透前降低(P<0.05)。(6)透析1h时SP及SP UP的血钠、血浆渗透浓度明显高于SD、UP。结论在钠清除量大致相等情况下,SP UP比SD、SP、UP具有较好维持血容量作用,可显著减少症状性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中如何防治低血压的发生.方法:来用一系列预防、治疗及护理措施,高/低钠序贯透析法预防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结果: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约为10%~15%),透析效果与生存质量明显改善.结论:采取有效地预防及护理措施是降低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发生、保证透析效果的关键,对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化血液净化中心护理质量控制流程,降低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率。方法以2013年1~6月每月透析总例次(次/月),每月透析中发生低血压的例次,计算每月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使用SPSS17.0软件制作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质量控制图;根据控制图调查低血压发生原因,进行针对性整改。结果质量控制图客观地反映出透析中低血压发生情况,针对性改进后,7月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回复可控状态。结论质量控制图结果客观、准确,有助于优化血液净化中心护理质量控制流程。  相似文献   

10.
血液透析中症状性低血压的预防策略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症状性低血压是血液透析治疗期间出现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约在20%~40%。低血压的出现,一则可导致透析血流量不足,以致超滤困难,甚者终止透析,进而透析不够充分;其二,可诱发严重心律失常、心绞痛;其三,低血压也可造成肾血流量减少势必导致病人残余肾功能进一步下降。目前有研究表明,频繁发生低血压可形成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而威胁生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甘露醇注射液预防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适应证、使用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血液透析过程中经常发生低血容量性低血压的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研究组在透析1 h后静脉滴注甘露醇150 ml,对照组在同一时间开始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150 ml,透析最后1 h前结束这2种药物的使用.结果 甘露醇注射液研究组在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为7%,与对照组(4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透析间期急性心功能衰竭的发生率为5%,与对照组(30%)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露醇注射液能降低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率,更容易达到目标超滤量并减少透析间期急性心功能衰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中低血压(IDH)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血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NT-proBNP)水平与IDH发病的关系,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9年3月至5月我院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202例MHD患者资料,根据3个月内每次血透中血压下降情况,分为无透析中低血压组( no-IDH)、透析中低血压偶发组(o-IDH)和透析中低血压频发组(f-IDH).IDH指透析中收缩压下降≥20 mm Hg,或平均动脉压降低≥10 mm Hg并有低血压症状或需要干预措施.3个月透析过程中发生IDH频率<1/10为no-IDH,≥1/10但≤1/3为o-IDH,>1/3为f-IDH.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指标与IDH发生相关性.血NT-proBNP诊断效能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结果 202例MHD患者中男108例(53.5%),女94例(46.5%),年龄20~80( 55.85±14.48)岁.原发病分别为肾小球肾炎133例(65.8%)、糖尿病肾病20例(9.9%)、高血压肾病17例(8.4%).IDH发病率42.1%,其中o-IDH 27.2%,f-IDH 14.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超滤率、血NT-proBNP、血浆白蛋白、主动脉根部内径等与IDH发生密切相关(均P< 0.05).血NT-proBNP水平与透析初始血压及透析中血压下降值均呈正相关(P<0.05).以血NT-proBNP水平判断MHD患者发生IDH的AUC为0.76(95% CI 0.69~0.83,P<0.01);以NT-proBNP 1746.5 ng/L作为界值的灵敏度为88.61%,特异度为51.10%.判断MHD患者频发IDH的AUC为0.65(95% CI 0.53~0.76,P<0.05),以NT-proBNP 8208.0 ng/L作为界值的灵敏度为33.33%,特异度为91.30%.结论 高龄、女性、高超滤率、高血NT-proBNP水平、低血浆白蛋白、主动脉根部内径短是MHD患者发生IDH的主要危险因素.血NT-proBNP可作为IDH发病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个体化低温透析改善透析中低血压患者舒适度的效果.方法 选取在本中心充分透析6个月以上,近1个月有反复透析中低血压发作史的患者20例,透析温度分别设定为常温(37℃)、低温(35℃)和个体化低温(较上机实测体温调低0.5℃)各治疗4周,共计12周.所有患者每次透析连续监测血压、心率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并以温度计量表记录患者的舒适度.每2周1次监测患者透析前、后生化指标和血常规.结果 (1)透析温度对患者的血红蛋白、电解质、血浆白蛋白、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T、甲状旁腺素、尿素清除指数无明显影响;(2)个体化低温透析时平均动脉压显著高于常温透析时,而心率低于常温透析时,症状性透析中低血压和无症状性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常温透析时,与低温透析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体化低温透析时患者自我感觉舒适度评分优于低温透析时以及常温透析时.结论 个体化低温透析可明显减少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同时避免寒冷造成的不适感受,提高患者透析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4.
低温血液透析疗效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低血压是慢性血液透析(血透)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我们通过采用低温透析方法能有效减少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同时保证充分透析,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对象和方法 1.观察对象:30例血透患者,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75.0±5.6)岁。 2.方法:采用随机交叉设计方法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及透析低血压发生率等指标是否影响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s,AVF)血栓的发生。方法选择以自体AVF为血管通路的MHD患者92例,观察1年是否有过1次或1次以上的内瘘血栓栓塞事件,将其分为AVF血栓组和非AVF血栓组。比较2组患者的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Hcy、CRP、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血浆白蛋白(albumin,Alb)、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 value,Hct)、铁蛋白等1年内两次化验的平均值指标及透析时间,并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入选92例MHD患者的透析低血压发生率为19.6%(18/92),AVF血栓组和非AVF血栓组的透析低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2例MHD患者Hcy异常发生率为100%,但2组患者的血浆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的CRP和铁蛋白水平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危险因素分析提示Hb和透析低血压是AVF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Hcy、CRP不是AVF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AVF血栓组的透析时间及Hct低于非AVF血栓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白细胞、SCr、血小板、LDL、Alb等生化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透析低血压、Hb都是MHD患者AVF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而Hcy、CRP等与AVF血栓的发生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甘露醇预防血液透析相关低血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甘露醇注射液预防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适应症、使用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血液透析中经常发生低血容量性低血压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研究组透析1h后静滴甘露醇150ml,对照组同一时间开始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150ml,透析最后1h之前停止使用两种药物。结果研究组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7%)显著低于对照组(48%),同时透析间期急性左心衰竭发生率(5%)也显著低于对照组(30%)。结论甘露醇注射液能降低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率,更容易达到目标超滤量,并因此减少透析间期急性左心衰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ESRD患者维特性HD发生低血压的治疗.方法:对我院HD的ESRD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本组共透折20000余次,发生低血压3830次(19.15%),早期发生低血压620次(16.3%),中期发生低血压1930次(50.2%),后期发生低血压1280次(33.3%).结论:透析早、中、后期过程中认真观察合理的处理,防止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血液透析时使用的透析液中,用醋酸盐作缓冲剂已有20年了。1964年Mion首先用醋酸钠代替碳酸氢钠,避免了碳酸氢钠与钙、镁发生沉淀,且易于保存,价格低廉,以后被各透析中心采用,直至1976年,Novello报告应用醋酸盐透析液进行血透后,发生“醋酸盐耐量减低”现象,即血浆碳酸氢盐浓度明显降低,醋酸盐浓度增高>5mM/l,醋酸盐的代谢率小于3mM/hr/kg体重,此后,高效能大面积透析器(透析面积2.5m~2)问世,透析时碳酸氢盐的丢失和醋酸盐负荷更明显,透析时低血压和其他症状的发生率增高。1978年Graefe等再次改用碳酸氢盐后,透析并发症亦随之减少。至此,人们才对血透时醋酸盐的代谢及其利弊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低温联合钠曲线模式预防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方法:2010年4月~2010年12月,将26例低血压患者分别采用钠曲线透析、低温透析及联合模式透析,三种透析模式在每一病人均行单盲交叉治疗,连续治疗8次。结果:联合透析模式病人的头晕出汗、恶心呕吐和肌肉痉挛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模式(P<0.05~0.01)。方差结果分析,低温透析模式对收缩压有变化(P<0.05),钠曲线其次(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透析模式对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影响相对最小。钠曲线和联合透析模式病人透后血钠略有增高,并以前者明显(t=2.57和2.81,P<0.05)。低温模式透后血钠明显低于联合模式(t=2.69,P<0.05)。结论:低温联合钠曲线模式对病人透析中的血压影响小,更适合有低血压倾向的透析患者,且不影响病人的透析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维持性透析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压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河南省郸城县人民医院透析科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终末期肾脏病患者164例次(16例)发生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患者(164例次)在透析相关性低血压中单次超滤量超过干体重5%的患者共发生透析相关性低血压118例次(72.0%);单次超滤量<5%的患者发生透析相关性低血压46例次(28.0%);60岁以上的老年透析患者共发生透析相关性低血压93例次(56.7%),60岁以下的老年透析患者共发生透析相关性低血压71例次(43.3%).结论 透析间期容量负荷增长过多及高龄是发生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主要原因.控制容量负荷有可能减少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