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H-ARDS/MODS)诊断标准在西宁地区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了1993年—2008年的39例符合H—ARDS/MODS病例,按建立诊断标准时间分为建标前组(A组,1993年1月—2000年12月,n=17)及建标后组(B组,2001年1月—2008年12月,n=22)。在原发病因、病情基础、APACHE评分大体均衡的前提下,对两组进行初步对比研究。结果:B组的上机时间早于A组,带机时间短于A组,死亡率低于A组。结论:依照H—ARDS/MODS诊断标准,早期给予各脏器功能的支持及保护,可能改善H—ARDS/MODS的结局。  相似文献   

2.
高原地区ARDS/MODS早期诊断治疗的经验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ARDS/MODS(H-ARDS/MODS)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将过去14年入住我院ICU的170例H-ARDS/MODS病例按建立诊断标准的时间分为建标前组(A组,1994-01~1999-12,n=85)、建标后组(B组,2000-01~2007-12,n=85)。两组均按H-ARDS/MODS标准对比分析多器官功能指标的变化及其对结局的影响。结果:两组在原发病因、年龄、病情基础、APACHE评分大体均衡条件下,A组发病至入ICU时间、上机时间明显晚于B组(P〈0.01)。A组多脏器损伤评分为13.6分,死亡27例,病死率为31.8%;B组多脏器损伤评分为11.9分;死亡14例,病死率为16.5%。结论:以H-MODS评分诊断为依据,准确把握早期诊断治疗的切入点进行早期机械通气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重症心肺复苏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评价各指标对心肺复苏患者早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在本溪市中心医院进行心肺复苏术后恢复自主循环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的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存活时间将患者分为存活时间≤72 h组(A组,n=32)与存活时间>72 h组(B组,n=40),采用单因素分析对可能影响患者能否存活超过72 h的相关因素进行筛选和检验。对于B组患者进一步进行亚组分析,分为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组(n=20)及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组(n=20),收集入院及治疗72 h的各项临床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影响神经功能预后的指标。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的预测价值。结果 A、B两组患者的入ICU时是否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血p H值、乳酸值、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提示,入院时APACHEⅡ评分、GCS评分及SOFA评分预测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后存活时间>72 h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2、0.775、0.777。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组与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组的入ICU 72 h是否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年龄、入ICU时APACHEⅡ评分、入ICU时GCS评分、入ICU 72 h的APACHEⅡ评分、入ICU 72 h的GCS评分及入ICU 72 h的SOF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提示,入ICU时APACHEⅡ评分、入ICU时GCS评分、入ICU 72 h的APACHEⅡ评分、入ICU 72 h的GCS评分及入ICU 72h的SOFA评分预测患者能获得良好神经功能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5、0870、0.885、1.000、0.885。结论心肺复苏72 h使用APACHEⅡ评分、GCS评分及SOFA评分,均能够较好预测心肺复苏ROSC后在30 d时能够获得良好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4.
许一凡 《西南军医》2014,(4):396-398
目的观察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6例)采用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n=36例)采用HVHF联合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变化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6及TNF-α表达水平,并予以APACHEⅡ评分和记录各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气指标(pH、PaO2、PaCO2、PaOjFiO2)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PaO2、PaO2/FiO2改善更为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及TNF-α表达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尸〈0.05),且观察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HVHF联合机械通气治疗ARDS可明显改善血气指标,缩短机械通气治疗和住ICu时间,降低APACHEⅡ评分和病死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集束化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 21例的临床观察.方法:采用与历史对照的前瞻性观察对照方法,纳入新疆兵团第二师焉耆医院ICU 23-65岁,符合1994年欧美联席会议ARDS诊断标准,以2011年3月-2014年2月收治的30例病人作为常规治疗对照组,以2014年3月-2017年12月收治的为前瞻性观察期21例病人作为集束化治疗组,集束化治疗组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采用集束化治疗,包括:限制性液体管理,呼吸支持治疗,大剂量沐舒坦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制定个体化镇静镇痛方案,重症患者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比较患者治疗5d后APACHEⅡ评分和氧合指数,以及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VAP发生率及28d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因构成、病情严重程度等基础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可比性,与对照组比较,21例集束化治疗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无明显变化(P=0.11),氧合指数明显增加(P=0.03)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P=0.02),VAP发生率明显下降(P=0.03),28d病死率明显降低(P=0.04),但集束化治疗组和对照组ICU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结论:集束化治疗干预能缩短ARDS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减少VAP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目标性控制颅内压(ICP)对颅脑损伤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6年5月至2018年9月南京浦口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2)与常规组(n=30)。两组术后入ICU均给予Lund治疗措施,在上述治疗过程中,观察组进行"目标式、滴定式"的降ICP治疗,常规组进行非"目标式、滴定式"的降IC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入ICU后不同时间点脑氧代谢指标的变化、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预后。结果两组转ICU后颈静脉球部血氧饱和度、脑氧摄取率均逐渐升高,动脉-颈内静脉氧差、血乳酸逐渐降低(P<0.05)。观察组在入ICU后48、96、120、144 h时颈静脉球部血氧饱和度、脑氧摄取率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动脉-颈内静脉氧差、血乳酸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目标性控制ICP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显著,并可积极改善脑氧代谢及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集束化管理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预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24例机械通气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60例):采用呼吸机常规管理措施,观察组(n=6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呼吸机集束化管理。比较两组患者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28d病死率和ICU住院治疗费用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28d病死率和ICU住院治疗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管理可明显降低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率和病死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节省ICU住院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创伤性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后血清高迁移率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protein,HMGB -1)的水平变化,探讨其与MODS、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以及其对MODS发生率和死亡率的预警作用. 方法 测定10例正常人与40例ALI患者伤后第1,4,7天的血清HMGB -1水平.根据MODS的诊断标准,将损伤组分为两组:MODS组13例,非MODS组27例.同时评定其MODS、APACHEⅡ分值. 结果 组间比较:非MODS组第1,4,7天HMGB -1水平的表达均高于MODS组(P<0.05);非MODS组HMGB -1水平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但低于MODS组.组内比较:非MODS组第4天HMGB -1水平的表达明显高于第1天(P<0.01),第7天较第4天明显降低(P<0.01),甚至低于第1天.MODS组血清HMGB -1水平的表达显著升高,并延续数天,第7天较第4天有所降低,但仍高于第1天.伤后第1,4,7天MODS评分随HMGB -1水平的动态变化差异明显.伤后第1,4,7天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相关性分析显示,HMGB -1水平的表达与MODS评分、APACHEⅡ评分显著相关. 结论 (1)HMGB -1在ALI患者中呈高表达,其作为晚期炎症介质参与炎性反应往往升高较晚,且持续时间较长.(2)HMGB -1水平变化与并发MODS密切相关.(3)常规检测血清HMGB -1水平并联合评定MODS、APACHEⅡ评分有助于对创伤后脏器功能不全的预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预后的因素。方法对我院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R ICU)30例ARDS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诱发因素(肺源性、肺外源性)、合并下呼吸道感染、行机械通气、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病至确诊时间、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PaO2/F iO2)、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蛋白(ALB)、血尿素氮(BUN)等因素与其预后的关系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有显著性意义的变量分级并赋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预后因素。结果 30例ARDS患者死亡20例,存活10例。患者的病死率与性别、年龄、诱发因素、合并下呼吸道感染、行机械通气无关。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PaO2/F iO2、CRP、ALB基础值(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既往患基础病、并发MODS、发病至确诊时间长、CRP升高及确诊时BUN指标异常是ARDS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既往患基础疾病、并发MODS、发病至确诊时间长、CRP升高与ARDS患者死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近年来住院病人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病情况及其原因。方法:采用回顾性对比分析方法,将我院1995年1月~2004年12月住院病人中诊断为ARDS的204例,按照其确诊时间将其分为1995~1999年组及2000~2004年组,对其发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RDS 204例占同期住院病人的0.16%,每年ARDS在住院病人中的比例呈逐年递增趋势;2000年以后同2000年以前相比,医院获得性ARDS比例明显升高(P<0.05);外科ARDS比例较高(P<0.05),特别是外科重症监护治疗病房(SICU)病人中的ARDS在全部ARDS病例中的比例明显增高(P<0.05);内科ARDS的比例有所下降(P<0.05),但呼吸内科所占比例较前无明显变化(P>0.05);2000年以后,与输血、感染和手术等因素相关的ARDS病例数增加。结论:近10年来,ARDS在住院病人中比例呈逐年增加趋势;近5年来更多的ARDS发生在住院后及外科病房。输血、感染和手术可能是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