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林华 《吉林中医药》2005,25(2):18-18
发生在皮肤浅表的赘生物称为疣,《诸病源候论》说“疣目者,人手足边忽生如豆,或如结筋,或五个,或十个,相连肌里,粗强于肉,谓之疣目。”寻常疣为疣的一种,多见于儿童及青年,好发于手背、手指,亦可见于头面部。局部皮损为隆起的赘生物,小如粟米,大如黄豆,突出表面,色呈灰白或污黄,表面蓬松枯槁,有时可呈群集状。西医多采用激光术、电灼法、冷冻术及手术切除等法治疗,  相似文献   

2.
艾炷隔姜灸治疗寻常疣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克 《中国针灸》2004,24(9):664-664
笔者自2000~2003年用艾炷隔姜灸治疗多发性寻常疣40例,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40例均为皮肤科门诊确诊为寻常疣的患者,男22例,女18例;年龄8~22岁,平均13岁;病程为4个月~2年.均有绿豆到豌豆大小典型皮损,为乳头状角质隆起,质硬、呈灰褐色或正常皮色,表面干燥粗糙,顶端可分裂呈刺状,皮损数目为数个到数十个不等,有的皮损融合成片.其中有16例曾用激光、冷冻治疗,均未痊愈.  相似文献   

3.
隔蒜灸治疗寻常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寻常疣是一种较常见的病毒性赘生物,目前临床多用冷冻、激光、中药外洗、内服等方法治疗。近年来,笔者用隔蒜灸治疗寻常疣取得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年,好发于手背、手指,亦可见于头面部。局部皮损为隆起的赘生物,小如粟米,大如黄豆,突出表面,色呈灰白或污黄,表面蓬松枯槁,状如花蕊,少者一、二处,多则数十处,有时可呈群集状。无自觉症状,碰撞或摩擦后易于出血。本病当原发的母疣治愈后,在其周围续发的子痂,有时能自行消失或脱落。2 方法及结果多者选较单独、较大粒者2~3处,或最早出现者。首先用酒精浸润1~2…  相似文献   

4.
寻常疣中医又称“千日疮”,俗称“刺瘊”、“瘊子”。本病以青少年、儿童多见,病变初起为针尖大的丘疹,渐渐扩大到豌豆大或更大,呈圆形或多角形,表面粗糙角化明显,触之硬固,高出皮肤。呈灰黄、污黄或褐色。继续发育呈乳头样增殖,遇有摩擦或撞击容易出血。一般无自觉症状,偶有压痛。常好发于手指、手背、足缘等处。笔者于1998年~2005年期间,采用艾炷灸治疗本病35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烟草灸治疗寻常疣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寻常疣是生长于体表的一种赘生物.又称"赘疣",俗称"千日疮"、"瘊子"、"饭蕊"等.本病多发生于手背、手指或头面部.患部赘生物初起小如黍米,大如黄豆,突出表面,其表面粗糙,状如花蕊,灰白或污黄色.疣的数目多少无定,一般无自觉症状,用力按压时略有痛感,碰伤或摩擦后易于出血.现代医学认为疣是由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以往认为这些疾病是慢性良性的,但后来发现此类病毒感染后亦可导致皮肤癌等恶性肿瘤,因而引起人们重视.笔者用烟草灸法(即香烟灸法)治疗寻常疣30例均收到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穴位封闭在跖疣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疣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良性赘生物。呈乳头状突出皮肤表面。跖疣是位于跖部的寻常疣,好发于足跟、跖骨头或跖间受压处,表面角化,粗糙不平,其基底部在增厚的皮肤层中,若用刀刮去表面角质层,可看到刺状增生,易出血,走路疼痛。数目不定,单生或群生。近年来,我院门诊换药室采用太溪穴封闭,对36例跖疣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马鞭草外用治疗水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疝,其状肾囊肿,阴汗时出,或囊肿而状如水晶,或囊痒而搔出黄水,或少腹中按之作水声。在民间小儿中多有出现,我们运用马鞭草外敷,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无花果汁治疗寻常疣的临床疗效。方法:无花果汁外涂寻常疣体表面。结果:10例患者均治愈,随访3~6个月,无复发。结论:无花果汁治疗寻常疣的方法损伤小,疗程短,使用方便,安全性高。寻常疣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后引起的一类皮肤赘生物…,是皮肤科的一种常见病。中医称之为千日疮,其疣的表面粗糙如刺,故俗称“刺瘊”。好发于手背、指趾、足底、甲周、甲下,面部寻常疣较为少见。临床上其治疗方法较多,如疣刮术、液氮冷冻、电烧灼、微波治疗、腐蚀性药物点涂治疗等疗法,但这些疗法创伤大,伤口容易感染。笔者自2008年以来,使用无花果汁局部外用治疗寻常疣1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单味马鞭草治疗乳痈1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应用马鞭草治疗乳痈15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15例患者中12例为哺乳期妇女,年龄21~35岁. 治疗方法及效果 鲜马鞭草100g或干品50g,放入带壳鸡蛋2~3个,加水适量煮至蛋熟.吃蛋喝汤,每日1剂.  相似文献   

10.
寻常疣是人类乳头瘤病毒所引起的表皮肿瘤,初起为针尖大的丘疹,渐渐扩大到豌豆大或更大,呈圆形或多角形;表面粗糙,角化明显,质坚硬,呈灰黄、污黄或污褐色。好发于手指、手背、足缘等处。数目不等,初起多为一个,以后可发展为数个到数十个。一般无自觉症状,偶有压痛;寻常疣虽不是什么大病,但因常发生在肢端暴露部位,影响美观并给工作生活带来很多不便,患者多希望寻求简便而迅速的治疗方法。自2000年以来我们利用盐酸氯丙嗪注射液局部治疗寻常疣7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笔者近几年来应用穴位注射治疗寻常疣 57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57例中男性 32例 ,女性 2 5例 ;年龄 6~ 1 5岁 ;病程 3个月~ 3年。皮损均发于手部皮肤。治疗方法取患侧合谷穴 ,常规消毒 ,用 5ml注射器抽取聚肌胞注射液 ,将注射针直刺入穴位 1~ 1 .5cm,得气后 ,抽取无回血 ,将药物缓慢注入 0 .5~ 1 .5ml。每周 2次 ,4次为 1个疗程。治疗效果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 :疣体消退 ,无新发赘疣 ,皮肤恢复正常 ;好转 :疣体明显减少或干枯 ;无效 :疣体无变化或消退不足 30 %。本组经治疗后结果痊愈 41例 ,好转 1 4例 ,无效 2例 ,总有效…  相似文献   

12.
寻常疣俗称“刺瘊”、“瘊子”,在祖国医学中又称“枯筋箭”、“千日疮”“疣目”等。《外科正宗》记载:“枯筋箭,……初起如赤豆大,枯点微高,日久破裂,趱出筋头,蓬松枯槁。”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由病毒引起的良性赘生物,主要经直接或间接接触,通过皮肤黏膜微小破损进入细胞内复制、增值,致上皮细胞异常分化和增生,引起上皮良性赘生物。多发于青少年,一般无自觉症状,偶有压痛,影响美观,给患者带来不便,笔者运用针刺疗法治疗单发性寻常疣20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来自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美容门诊,诊断为寻常疣且为单发者,共2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在10~68岁,病程1个月~2年。皮损位于手足背、手指、足缘等处。疣体米粒至豌豆大小,表面粗糙,角化明显,境界清楚,偶有压痛。所有患者均无严重的内脏疾病,治疗前1个月未接受其它治疗。1·2诊断标准根据赵辩主编《临床皮肤病学》[1]第3版中寻常疣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豌豆至黄豆大小的乳头状角质隆起,质硬,呈灰褐、黄色或正常皮色,表面干燥粗糙,顶端可分裂成刺状,初发多为一个,可因自身接种而多发。好发于手足背、手指等处,常侵犯儿童及青少...  相似文献   

13.
寻常疣俗称“刺瘊”、“瘊子”,多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2感染所致,可以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但以手部为多见。典型皮损为黄豆大小或更大的灰褐色、棕色或皮色丘疹,表面粗糙,  相似文献   

14.
<正> 地构叶和马鞭草均为常用中药.地构叶系大戟科植物地构叶Speranskia tuberculata(Bunge)Baill.的干燥地上全草;具有祛风湿、活血、止痛作用.马鞭草系马鞭草科植物马鞭草Verbena officinalis L.的干燥全草;具有活血祛瘀利尿作用.二者干燥的全草破碎后性状很相似,容易混淆,现将二者的鉴别介绍如下.地构叶 全体被灰白色柔毛,茎园柱形或微有棱,分枝,表面淡绿色至灰绿色,叶互生或于基部对生,叶片披针形至长椭园披针形,先端钝尖或渐尖,基部阔楔形或近园形,边缘具稀大牙齿,总状花序顶生,上留有园形小花或扁园形小果,根茎土棕色至淡棕色、茎质脆易折断,味淡微苦.  相似文献   

15.
HPLC法同时测定马鞭草中马鞭草苷和戟叶马鞭草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马鞭草药材中马鞭草苷(verbenalin)及戟叶马鞭草苷(hastatoside)的测定方法 .方法 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乙腈-水(15: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8 nm.结果 马鞭草苷、戟叶马鞭草苷在17.2~155.2μg/mL和25.5~229.9μg/mL与峰面积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89%(RSD=1.1%),99.00%(RSD=0.4%).结论 本法操作简便、准确,具有良好的重现性,为马鞭草药材的合理应用及质量控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寻常疣俗称“刺瘊”、“瘊子”,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好发于面部、手背等处。初期在正常的皮肤上,出现针头大小的丘疹,逐渐发展成黄豆大小,甚至更大的刺状突起;边界清楚,表面粗糙干燥,呈乳头样增生,高低不平,强行剥离易出血;数目不定,初起时为一个,  相似文献   

17.
寻常疣是一种较常见的发生于皮肤浅表的明显高出皮肤表面的良性赘生物,俗称瘊子。本病在古医籍中尚有疣目、千日疮、枯筋箭等名称,多因风邪搏于肌肤,或因怒动肝火,肝旺血燥,筋脉不荣,以致气血凝滞,郁于肌肤而生,故在皮肤浅表发生小赘生物。本病现代医学称之为寻常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所引起,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外伤对HPV感染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所以,本病发生与机体免疫状态有关,免疫缺陷状态者,如肾移植、恶性淋巴瘤、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及红斑狼疮病人疣的发病率增高。  相似文献   

18.
、寻常疣,中医称千日疮,俗称瘊子,系乳头多瘤空泡病毒感染所致,有传染性。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好发于手背、足背、手足指(趾)、甲周等处。临床表现为针头至黄豆大小半圆形或多角形丘疹,质地硬,表面粗糙,呈灰褐色或正常肤色,顶端分裂成花蕊状或刺状。一般无自觉症状,偶有压痛,撞击时可出血。临床上一般采用液氮冷冻疗法、电烙法等。近年来,随着临床药理学研究的不断发展,人们发现,许多老药对寻常疣有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1995年 1月至 1 998年 1 2月 ,我们用鸡眼膏治疗寻常疣 2 2例 ,全部治愈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 2 2例中男性 1 3例 ,女性 9例 ;年龄 6~70岁 ;病损在上肢及手部者 1 5例 ,在躯干及颈部者 3例 ,在面部者 2例 ,在下肢者 2例。治疗方法将患处用热水浸洗、拭干 ,将鸡眼膏盖面薄膜扯去 ,贴于患处 ,每 1 2 h换药一次。一般每处贴 2~3次 ,最多不超过 4次 ,寻常疣即可自行脱落而愈。注意勿使药膏面接触正常皮肤 ,以免药物腐蚀皮肤 ,引起局部皮肤损伤。如寻常疣的大小不等 ,应先治愈其中之较大者或“母瘊”,大的病损脱落后 ,小的可不治自愈。体…  相似文献   

20.
<正> 马鞭草为马鞭草科植物马鞭草Verbena of fi-cinalis L.的干燥全草,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利尿、截疟之功效.近来市场有透骨草科植物毒咀草(又名透骨草)Phryma leptostachya L.及大戟科植物地构叶Speranskia tuberculata (Buage.)Baill的全草混充马鞭草出售.毒咀草有毒,主外用治疗黄水疮、疥癣疮毒,根可杀蝇咀,全草可杀灭蔬菜青虫.地构叶之全草具有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之功效.三者功效截然不同,不宜混用.现将三者的鉴别方法比较如下。性状鉴别马鞭草:茎呈方柱形,有明显纵沟槽,表面被疏毛.叶对生,完整者呈卵国形成矩圆形三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