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糖尿病汗证辨治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糖尿病病机演变规律及中医辨证分型,将糖尿病汗证临床所见胃热津(阴)伤、阴虚火旺、阴虚阳亢、上热下寒等证型,分别用竹叶石膏汤、大补阴丸、三甲复脉汤、连梅汤合四妙丸等方加减治疗。临床证明中医药治疗对糖尿病汗证及伴随症状均有明显疗效,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论汗症证治     
本文将汗症分为自汗、盗汗、头汗、手足汗4型,治疗大法以益气助阳、固表止汗,滋阴降火、交通心肾,清上焦郁热、泻阳明腑热及健运脾胃、化湿泄热等治疗方法。结合临床具体辨证论治,取得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久汗怪证治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仇璧庭 《江苏中医》1995,16(8):25-25
  相似文献   

4.
徐翔;倪青 《中医杂志》2020,61(10):900-901
认为糖尿病泌汗异常的病因病机虚实夹杂,虚者以气虚、阴虚为主,实者以痰湿、瘀血为主,可分为湿热郁蒸、阴虚内热、气阴两虚、肝郁化火、痰瘀阻络五种证型,分别以清热利湿、养阴清热、益气养阴、疏肝清热、活血通络论治。治疗的同时需考虑患者性别、体重、年龄及病程,选用中药时应考虑药物的现代药理学作用,使患者糖脂代谢恢复正常,气血阴阳平和。  相似文献   

5.
汗证是指由于阴阳失调,营卫不和,奏理开阖不利而导致汗液外泄的一类病症。出汗常发生于疾病过程中,既是病理反应,又是驱邪途径之一,只要我们严格掌握这类病人的辩证施护原则,四诊合参,辩证审因,因人因时因地而施护,就能减少病人的痛苦,控制疾病的不良转化,达到尽快祛除疾患,早日恢复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汗出异常是糖尿病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近几年中医药在预防、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辨证论治、临床机理等方面进行综述,重点说明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消渴病汗证能够改善临床症状、延缓疾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汗证的观察及护理是中医护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我院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护理质量,促进病人康复。一、一般护理1.严密观察汗出性质、部位、时间、色  相似文献   

8.
张世友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0):1715-1715
汗证为临床常见的疾病,是指非因进食辛辣热汤、天气炎热、厚衣重被、剧烈运动、使用解热镇痛、发汗解表药等而出现的腠理开阖失常,导致汗液外泄、汗出超常的一种病证.因临床表现各异,证型不同,施治方法亦不同.笔者在20余年的临床工作中根据以下六法辨证施治汗证,收到满意临床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并汗出异常辨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病变,而其中又有部分患者以皮肤泌汗及皮温异常为主要表现.此乃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交感节后胆碱能神经)病变所致.笔者对中医病因病机、辨证施治进行探讨,以期提高该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无汗证治验     
<正>郑绍周教授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从医40余载,在治疗中风、发热及多种内科疑难杂病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跟随郑老师出诊,临证变化多端,辨证难寻其要,然郑老师能从纷繁复杂中提纲携领,辨证施治,知常达变,疗效出奇,获益匪浅,现遴选郑老师临床治疗无汗证验案二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廖蔚茜  林春阳 《新中医》2001,33(3):36-37
糖尿病合并背痈是糖尿病并发症,因其虚实转变过程常较短暂,在辨证论治中当仔细辨别虚实,一般分为实证和虚证两大类,具体分为热毒炽盛、热盛津伤、阴虚热盛、气血不足热毒壅滞、气阴两虚5型。  相似文献   

12.
中医治病,需谨守“理、法、方、药”之要,方可药专力宏,行之有效。糖尿病作为当今常见疾病,日久会合发多种并发症,不仅影响患者生命质量、决定患者预后,更能造成患者死亡或残废。中医药治疗具有显著优势,经方守理遵法,量小效优;时方与时俱进,守正创新。  相似文献   

13.
18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磊  苗桂珍  缪绢  曹柏龙  任可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4):397-397,402
回顾性分析18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舌苔、脉象情况,按照八纲辨证分为气虚、阴虚、阳虚、燥热、痰湿、瘀血等六个基本证型,统计分析辨证分型情况。结果2型糖尿病的中医辨证具有本虚标实、虚实俱见、病情复杂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甲状腺功能异常和糖尿病(DM)关系探讨甲亢所致的DM及DM所致低T(3T4)综合征的辨证论治法。方法甲亢所致DM的发病以肝为主,证型主要为肝火阴虚,治疗以调肝滋阴为主,以自拟调肝止渴方辨证加减治疗此类DM取得良效;DM所致低T(3T4)综合征发病以脾肾为主,证型为气阴两虚、阴阳两虚,兼夹痰瘀,治疗以益气养阴、滋阴温阳、活血祛痰为主。结论甲状腺功能异常可作为DM辨证分型的有效客观指标,对此类患者按上述辨证施治后,T3、T4、TSH能够恢复正常或向正常趋势发展,血糖得到较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糖尿病胃轻瘫的发病机制,从辨证治疗、专方治疗和自拟方治疗3方面归纳了国内学者在中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方面的研究成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并探讨使用中医辨证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选取本院在2010年3月—2013年9月收治的80例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和服从所有准则,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观察组中,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治疗,在对照组中,对患者进程常规性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采用不同治疗措施后的胰岛素分泌,胰岛素受体数量以及胰岛素的敏感性等情况,并将所得到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两组患者在胰岛素分泌,胰岛素受体数量以及胰岛素的敏感性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异,二者之间有着本质上差异。结论:通过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不仅有利于患者的康复,而且还能够解决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是一种两全其美的方法,在临床上是值得推广和使用的。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的糖代谢紊乱为主的一种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以多饮、多食、多尿与机体日益消瘦为主的三多一少症状,属于中医的“消渴”范畴。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文献颇多,现将近2 0年治疗概况述评如下。病因病机中医对糖尿病的病因看法较一致,认为主要是过食肥甘、五志过极、房室不节、热病火燥及先天禀赋不足几个因素。对其病机的认识经历了四个阶段,传统的观点认为其病机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特别是2 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已突破传统“阴虚燥热”之说,提出了…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益气滋阴、疏肝健脾、清热通络法治疗2型糖尿病进行临床研究。方法:将80例患者,采用单盲法随机分为两组,在原用口服降糖西药种类、剂量不变的此基础上,治疗组50例加用自制十三味玉泉丸口服;对照组30例加用参芪降糖胶囊口服。12周后观察两组疗效、血糖、血脂变化及用药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优于对照组70%(P〈0.05);治疗组P2hBG、HbAlC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1);治疗组血脂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检测安全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益气滋阴、疏肝健脾、清热通络法治疗2型糖尿病不仅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FBG、P2hBG、HbAlC,还能很好地改善临床症状,调整患者血脂,而且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9.
难治性糖尿病中医辨证得失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糖尿病专科临床诊疗中,一般而言,中医或中西医结合疗效均不错,但总有百分之几的患者血糖降不下,称为"难治性糖尿病".究其原因有三:或为胰岛功能衰竭,或为胰岛素抵抗,或为降糖药继发性失效.几种因素或单一存在,或多种并存.  相似文献   

20.
2型糖尿病伴失眠症属中医消渴、不寐范畴,现代医学对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中医认为,其病因多为禀赋不足、情志所伤、饮食失宜等,治疗多以中药方剂、针刺、穴位贴敷、耳穴压豆、传统功法、五音疗法为主,具有疗效稳定、不良反应小、依从性好等优势.本文旨在通过收集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伴失眠症的相关研究资料并加以分析,以期为中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