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阐述椎弓根螺钉在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治疗中的应用进展,并评价其生物相容性。 方法: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89/2009)数据库,检索关键词“Pedicle screws,thoracolumbar,fractures,biocompatibility”,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CNKI(1989/2009)数据库,检索关键词“椎弓根螺钉,胸腰椎,骨折,生物相容性”,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共检索到57篇文章,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最终纳入31篇文章。 结果: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但内固定后易发生椎弓根螺钉断裂。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和向伤椎空腔内置入自体骨或人工材料,可以有效减少置入物的松动、断裂等并发症,但价格昂贵。内固定时充分植骨,骨折愈合后适时取出置入物能有效的防止脊柱内固定器的断裂。不锈钢材料的椎弓根螺钉强度较大,但组织相容性差。钛类内固定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较好,但其刚度较小,容易断裂。 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最有效手段。各种椎弓根螺钉的生物相容性均有待提高,钛类椎弓根螺钉组织相容性较好,其刚度需要提高,不锈钢材料椎弓根螺钉刚度较好,但其生物相容性较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在胸腰椎骨折治疗方面的应用和进展。 方法: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及CNKI数据库(www.cnki.net/index. htm),在标题和摘要中以“椎弓根螺钉,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或“vertebral pedicle screw,thoracolumbar fracture,internal fixation”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解剖学基础、生物力学分析、临床应用及优缺点相关,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共纳入31篇文献。 结果:经椎弓根内固定器能有效地恢复椎体的高度及生理弧度,使移位的骨块回复原解剖结构并加以固定,从而使神经管得以持久有效的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能提供坚强的内固定,可以矫正畸形和维持脊柱的三维位置,提供较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近年来各种技术的联合应用,微创技术的发展,使得用于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后路技术种类繁多,但椎弓根固定技术是多种治疗胸腰椎骨折后路技术的基础。 结论:椎弓根螺钉固定是一种有效的胸腰椎内固定技术,它可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胸腰椎不稳,特别是胸腰椎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方法:以胸腰椎、骨折、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为中文关键词;以thoracolumbar,fracture,Injury vertebral,Pedicle screws,Internal fixation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1993-01/2009-10相关文章。纳入与有关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以22篇文献为主重点讨论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 结果: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能让胸腰骨折获得满意复位,重建椎体高度,增强脊柱的抗压稳定性,提供脊柱的长期稳定;既可有效的使胸腰椎骨折良好复位,牢固固定,又可减少内固定的松动或断裂,减少后凸的形成等内固定并发症;生物力学测试证明胸腰椎骨折伤椎椎弓根内固定能加强脊柱的稳定性;临床应用表明伤椎椎弓根内固定在技术操作上是可行的,选择合适、可靠的内固定物及工具,规范、严格地手术操作,不良反应会降低。 结论: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靠、有效方法,且不良反应低。  相似文献   

4.
背景:随着椎弓根钉的发展,经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能够提供坚强内固定使损伤脊柱获得多平面稳定,同时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等优点,现已大量应用于胸腰椎骨折治疗当中。 目的:观察CD2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远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01/2008-01南通市中医院骨伤科收治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72例,均采用CD2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于治疗前后、末次随访时拍摄腰椎正侧位X射线平片,观察置入后与随访时椎体前后缘的平均高度、植骨融合情况、脊柱后凸cobb角的变化;其中27例置入前、末次随访均行CT检查,评价椎管内占位情况;Frankel分级评价神经系统的恢复;腰痛末次随访按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评分。 结果与结论:7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0.5~8年,平均48个月。X射线观察置入后椎体的前、后缘高度及cobb角复位分别为6.55,2.69 mm、25.7°,随访时矫正的丢失为2.29,1.74 mm、2.6°。CT随访的27例中原椎管占位率为10%~75%,末次随访时为5%~24%。在末次随访中20例存在蛋壳现象。有神经部分损伤的患者按Frankel分级均有1级以上的恢复,完全性脊髓损伤者有部分恢复。Oswestry评分结果:0%23例,2%29例,3%5例,6%5例,8%4例,10%1例,56%1例,57%1例,80%1例,87%2例。全部患者中发生钉棒松动1例,棒断裂1例,螺钉松动2例,螺钉断裂1例。提示CD2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能够很好地恢复椎体的高度、生理弧度及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5.
背景:为避免单纯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出现的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及合并植骨时出现的骨折不愈合、后凸畸形丢失,而发展的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合并椎体成形技术治疗胸腰段骨折,临床已有应用,但其生物力学方面鲜有研究。 目的:观察应用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变化。 方法:12个冻存的新鲜胸腰段脊椎(T12~L2)标本,用于制备胸腰椎骨折模型,备测试。分为3组,经皮椎体成形术组:给予经单侧椎弓根注入低黏度的含对比剂骨水泥5~7 mL;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于T12、L2椎弓根置入螺钉;强化组: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同时行伤椎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测试各组静态最大抗压强度及刚度。 结果与结论:骨水泥分布面积皆大于50%,经皮椎体成形术组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最大静态抗压强度与刚度均小于强化组最大强度和刚度(P < 0.05)。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椎弓根螺钉较小强度下出现弯曲,而强化组在达到极性轴向压缩强度时才出现弯曲。提示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提高了固定的强度及刚度,并且维持了复位伤椎高度,提高了稳定性,减少了椎弓根螺钉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背景:在日臻成熟的椎弓根螺钉应用技术中,仅满足于将螺钉置入椎弓根中是不够的,而是应根据骨折复位固定要求寻求最佳置钉通道。 目的:验证经椎弓根内固定个体化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对5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内固定前X射线片和CT片进行个体化矢状面及水平面椎弓根螺钉置入角、椎弓根横径、间距、钉道深度、椎体前后高、脊柱后凸角及椎管前后径测量,确定胸腰段椎弓根钉道个体优化置钉和复位的安全范围。术中结合解剖定位标志,C臂X射线机监控置钉并复位骨折椎体,确定复位结果。 结果与结论:置钉位置良好,角度及深度适中,内固定后骨折椎体复位高度、后凸角及椎管面积改善(P < 0.01)。经2~26个月随访,骨折均愈合。提示在胸腰段椎弓根钉道个体化影像测量安全范围内,优化置入椎弓根钉和复位是保证置钉内固定安全和椎体骨折复位合理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胸腰椎骨折中椎弓根螺钉断裂的相关因素。 方法:选择2001-03/2008-03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胸腰段骨折行椎弓根钉内固定患者374例,其中使用不锈钢材料的246例,使用钛合金材料的128例。术后出现椎弓根钉断裂患者18例(实验组),男8例,女10例;年龄19~61岁,平均38.6岁。随机抽取18例具有可比性的未断钉治疗效果良好的患者进行对比(对照组),男9例,女9例;年龄21~57岁,平均37.5岁。阅读所有观察对象的脊柱正侧位片,测量病椎的椎间隙高度、椎弓钉位置,观察骨性融合程度和横杆使用情况。 结果:246例使用不锈钢材料的患者中12例发生断钉,断钉率4.88%。128例使用钛合金材料的患者6例发生断钉,断钉率4.69%。两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椎弓根钉的断钉和其材料无明显关系。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4个观察指标的分析,病椎椎间隙的高度与椎弓根钉的断钉无明显关系,但是椎弓根钉置入的位置、植入骨的骨性融合程度及是否使用横杆和椎弓根钉的断钉有明显关系。 结论:胸腰椎骨折中螺钉断裂与其材料性质无明显关系,与椎弓根钉位置﹑骨性融合程度、横杆使用等因素密切相关,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前,针对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入路及内固定方法争议较多,我们采用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来自2008-01-2010-03我院采取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47例,男30例,女17例;年龄29~56岁,平均44.3岁。致伤原因:高空坠落伤15例,压砸伤17例,车祸伤20例。骨折平面:例,例,例,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上颈椎骨折脱位颈椎侧块钛板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置入后的疗效及生物相容性特点。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database (1991/2006)、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1/2006),由作者对文献进行筛选、资料收集和质量评价,总结颈椎侧块钛板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置入治疗上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及生物相容性特点。并选择2003-01/2008-01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骨病外科收治上颈椎骨折脱位19例进行临床验证,车祸伤10例,高处坠落伤 6例,重物砸伤3例。颈椎损伤节段:C1 8例,C2 11例,病程3 h~10 d 。其中16例合并脊髓神经根损伤, Frankle 分级,A 级4例,B级3例,C级4例,D级2例,E级3例(合并神经根损伤伴有手、肩麻木),均行小关节植骨融合、侧块钛板内固定置入治疗;置入后摄X射线片观察植骨融合、颈椎活动及内固定稳定情况,并按Frankle分级法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纳入的21篇文章结果显示,采用侧块钛板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置入治疗不稳定性的上颈椎骨折脱位,是上颈椎骨折脱位手术方法中稳定上颈部最为符合生物力学方式的骨折-固定方法。临床验证结果显示,X 射线片可见颈椎侧块间隙,后弓与椎板间隙植骨融合,时间为3~6个月。术后6个月X射线片显示内固定牢固稳定,无折断松动等并发症。16例脊髓神经根损伤者中,按Frankel分级,术前A级4例中,术后3例为B级,1例为C级;术前B级3例中,术后为C级2例,D级1例;术前C级4例中,术后D级3例,E级1例;术前D级2例中,术后均为E级;3 例E级术后无变化,3例合并神经根损伤,术后短期内手、肩麻木消失。与人体组织的生物相容性好,术后2年随访,无血液、免疫、组织等反应,无囊膜形成及细胞质的转变;亦无钛合金腐蚀、磨损等材料反应的发生。 结论:颈椎侧块钛板椎弓根螺钉后路短节段固定保留了枕寰和C2~3 的关节功能,最大限度地保留上颈椎的运动功能单位,钛板椎弓根螺钉固定在颈椎后部的关节柱上,对过伸过屈损伤有良好的稳定作用,与人体组织的生物相容性好,无血液、免疫、组织等反应及腐蚀、磨损等材料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小切口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伴神经功能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01—2015-12收治的伴神经功能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00例,对照组50例行传统开放手术,研究组50例行微创手术,观察2组肌肉剥离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长、术后疼痛评分、镇痛药物使用率、住院时长。术后每季度随访,第9个月复诊,记录2组骨折愈合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肌肉剥离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评分、镇痛药物使用率、住院时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骨折均愈合成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有效减压,同时创口小、出血少,疼痛较轻,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 的 评价胸腰段单节段骨折经椎弓根植骨结合不同节段固定的临床治疗效果。方 法 自2005.1~2009.1年,资料完整并得到随访患者14例。所有患者骨折位置在T11~L2之间,椎体A型骨折,没有严重神经功能障碍。所有患者按照年龄分为A、B两组,A组:青壮年,平均年龄30.5岁(18~50岁),7例,随访时间平均13.7个月(10~26个月);B组:高龄组,平均年龄为65.9岁(51~79岁),7例,随访时间平均14.4个月(11~24个月)。采用胸腰段后路经过椎弓根植骨及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按照固定范围分为长节段固定和短节段固定。比较A、B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及手术前,术后1周内,术后1年后骨折椎体高度及骨折节段后凸角度变化。结 果 所有患者术后脊柱后凸角度均得到明显矫正,骨折椎体高度得到明显恢复。随访1年后,A、B两组采用短节段固定者均发生一定程度的矫正角度丢失,但两组之间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在A组虽然长、短节段固定组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矫正角度丢失,但无统计学差异;在B组采用长、短节段固定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 论 青壮年单节段胸腰段骨折患者后路经椎弓根植骨结合短节段固定临床疗效满意;高龄患者选择经椎弓根植骨结合长节段固定疗效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2.
背景:颈椎椎弓根钉由于其独特的三维稳定性,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其进行更加广泛的研究。 目的:综述颈椎椎弓根解剖特点及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安全性和临床应用。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94-01/2010-09 CNKI及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章,中文检索词为“颈椎弓根螺钉”,英文检索词为“cervical pedicle screws”,共检索到文献292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43篇。 结果与结论:通过文献检索获得目前一致的观点认为颈椎弓根内固定由于是三维固定,因此可以获得良好的生物力学。但是,由于颈椎弓根周围毗邻部特殊的解剖结构,潜在血管、神经根和颈髓损伤的危险性,置入内固定风险及难度大,所以临床应用要做到个体化置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一期病灶清除后前路或后路应用不同植入体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 方法:以 “胸腰椎结核,内固定,钛网,自体骨,骨水泥,前后路”为中文关键词;以:“thoracolumbar spinal tuberculosis;internal fixation;titanium mesh;autogenous bone;cement;anterior and posterior” 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2007-01/2010-05相关文章。纳入与一期病灶清除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相关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以30篇文献为主重点探讨了不同植入体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 结果:目前内固定材料均以钛合金为主,再加前或后路的植骨融合,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主要方法,其优点在于钛合金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耐腐蚀性,不易发生异物反应。而结核菌在金属表面形成的多糖膜相对薄弱,抗结核药物和患者自身免疫机理仍能够发挥作用,病灶处植入固定物引起感染扩散的可能性较小。但无论是哪种植入体都存在内固定材料长期摩擦刺激血管和内固定物松动、脱落等并发症。 结论:随着内固定材料和内固定技术的发展,大量的临床应用已经证明脊柱结核患者使用内固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而一期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是提高脊柱结核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低磨损、高相容性的内固定植入体是提高治疗质量的重要因素,从而能够更好地延长假体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4.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describ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ombined fixation in the cervical spine using posterior transfacet and pedicle screws. Ten patients with cervical disorders requiring stabilization were treated from May 2006 to December 2008. The operative details varied depending on indication, the need for decompression, and the number of levels to be included in the spinal construct. Radiographic analysis of the fusion was performed after surgery. A total of 23 transfacet screws were inserted at or caudal to the C4/5 facet. A total of 21 pedicle screws were placed. All patients underwent operative treatment without neu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Fusion was achieved in all patients. When performed appropriately, the method of using posterior transfacet screws in the caudal cervical joints combined with pedicle screw fixation in the cephalic cervical spine is reliable and deserves more widespread use.  相似文献   

15.
背景:目前各种下颈椎椎弓根置钉方法的准确率报道不一,特别是国内常用的椎板部分切除置钉法、Abumi法、管道疏通法缺乏比较。 目的:探讨下颈椎(C3~7)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可行性,比较椎板部分切除置钉法、Abumi法、管道疏通法在置钉满意率、出血量、置钉时间、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 方法:选择60例需颈后路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下颈椎疾患病例,随机分成3组,各置入椎弓根螺钉80枚,分别采用椎板部分切除置钉法、Abumi法及管道疏通法。术中计算各方法置钉时间、出血量;出院前观察置钉满意率及在颈椎椎弓根四壁损伤例数的构成比;比较C3~7每一节段的椎弓根外侧壁损伤发生率。 结果与结论:椎板部分切除组、Abumi组及管道疏通组置钉时间依次递减(P < 0.05),置钉满意率依次递增(P < 0.05)。3组间置钉出血量及颈椎椎弓根四壁损伤例数的构成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椎弓根损伤好发生于外壁。C4、C5节段外壁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C3、C6、C7。提示管道疏通法在经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常规置钉法中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伴神经症状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11-02—2013-02在我院治疗且符合条件的64例腰椎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病情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陈旧性骨折组36例,新发骨折组28例。术后比较患者术前与术后的伤椎高度、Cobb角、水平位移、受压面积、矢状径,并进行神经系统评价。结果 2组患者的影像学指标组内比较时,手术后患者的伤椎高度、Cobb角、水平位移、受压面积、矢状径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1a的康复锻炼后,2组患者的ASIA损伤分级较术前有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ASIA损伤分级的D、E级中新发骨折组与陈旧骨折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腰椎骨折早期伴神经症状的患者中运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能加快受损神经功能的恢复与预防迟发性神经损伤,具有更好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