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治疗前将6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和B组(孟鲁司特组),并与30例健康体检者组成的C组(健康体检组)比较IFN-γ/IL-4比值;治疗后,比较A、B两组患者IFN-γ/IL-4比值的变化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IFN-γ/IL-4比值A组为1.32±0.25,B组为1.29±0.24,两组基本一致(P〉0.05),但明显低于C组的1.96±0.30(均P〈0.01);治疗后,IFN-γ/IL-4比值A组为1.55±0.28,B组为1.89±0.33,B组比A组升高更明显(P〈0.05)。B组显效率76.7%,明显高于A组的23.3%(P〈0.01);B组总有效率100%,亦高于A组的83.3%(P〈0.05)。结论孟鲁司特对变应性鼻炎患者Th1/Th2细胞功能平衡紊乱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确切,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匹多莫德对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Th亚群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对RRTI患儿Th亚群的调节作用。方法将70例RRTI患儿随机分为匹多莫德组和对照组,观察RRTI患儿治疗前后Th1、Th2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Th1/Th2比值基本一致(P〉0.05);治疗后Th1/Th2比值与治疗前比较,匹多莫德组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则变化不明显(P〉0.05),两组间比较差别明显(P〈0.01)。治疗组显效率71.4%、总有效率94.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1%、65.7%(均P〈0.01)。结论匹多莫德通过调节RRTI患儿的Th1/Th2细胞平衡,改善了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使患儿机体抵抗外来病原微生物侵袭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治疗小儿RRTI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孟鲁司特钠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Th1/Th2细胞平衡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分别测定3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毛支组)口服孟鲁司特钠片治疗前后及10例门诊健康体检婴幼儿(对照组)血清白介素(IL)-4及γ-干扰素(IFN-γ)水平.结果 毛支组患儿治疗前血清IL-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FN-γ水平与对照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IL-4水平及IL-4/IFN-γ比值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IFN-γ水平与治疗前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Th1/Th2细胞处于失衡状态,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钠可明显调节毛细支气管炎患儿Th1/Th2细胞失衡,预防喘息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哮喘患儿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随机分为川芎嗪组和对照组。川芎嗪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治疗10d。应用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培养上清单个核细胞(PBMC)中白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含量的变化。结果川芎嗪组患儿治疗后培养上清PBMC中IL-4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IFN-γ水平明显上升(均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IL-4和IFN-γ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川芎嗪组的临床显效率和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川芎嗪治疗哮喘的临床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与纠正Th1/Th2细胞因子平衡,使免疫反应由Th2型向Th1型逆转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特异性免疫药物结合中药治疗激素抵抗性哮喘患者T淋巴细胞表达Th1/Th2细胞因子(IL-4、IFN-γ)之间的平衡以及临床疗效。方法 60例确诊为SRA患者,随机分为2组。非特异性+中药治疗组(治疗组)30例和非特异性治疗组(对照组)30例,两组均连续治疗10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疗效、IL-4、IFN-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6.6%(P〈0.05)。治疗组IL-4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IFN-γ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非特异性免疫药物结合中医治疗SRA有较好的疗效,可显著纠正Th1/Th2表达细胞因子功能的失衡,减轻患者的变态反应性炎症。  相似文献   

6.
匹多莫德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T细胞亚群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T细胞亚群的调节作用。方法将80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匹多莫德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一般常规治疗,匹多莫德组加用匹多莫德口服液,每次7ml,2次/d,共60d。结果治疗后,匹多莫德组CD3+、CD4T淋巴细胞及CD4+/CDs比值明显提高,而对照组变化不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效率22.5%,总有效率(显效+好转)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和32.5%,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患者存在T淋巴细胞分化异常,匹多莫德对COPD患者T淋巴细胞分化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患者抵御外源性微生物侵袭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成年支气管哮喘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Th 1/Th2失衡的相关性,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将100例成年支气管哮喘患者按照辨证标准分为寒哮型、热哮型、肺虚型、脾虚型、肾虚型,以及兼痰浊型、兼瘀血型,并设30例健康成年体检者为空白对照组,检测各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中的IFN-γ和IL-4水平并计算IFN-γ/IL-4比值.结果 支气管哮喘各常见证型患者外周血中的IFN-γ、IL-4和IFN-γ/IL-4与健康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缓解期肺虚型、脾虚型、肾虚型3组患者IFN-γ的比较大小依次为肺虚组>脾虚组>肾虚组>寒哮组>热哮组(F=224.94,P<0.01);IL-4的比较大小依次为热哮组>寒哮组>肾虚组=脾虚组>肺虚组(F=129.36,P<0.01);IFN-γ/IL-4的比较大小依次为肺虚组>脾虚组>肾虚组>寒哮组>热哮组(F=129.36,P<0.01).兼痰浊证、兼瘀血证组的IFN-γ、IL-4水平及IFN-γ/IL-4比值较无兼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哮喘患者中医证型与Th1/Th2失衡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为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辨证提供一定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基因型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体内Th1/Th2细胞因子平衡性。方法检测39例不同基因型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IL-12、IFN-γ、IL-4)的表达,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慢性乙肝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外周血IL-12、IFN-γ、IL-4表达明显升高(P〈0.01或P〈0.05)。基因型C型组与B型组比较,ALT、IL-12、Th1/Th2明显升高(P〈0.05),IL-4明显降低(P〈0.05)。结论慢性乙肝患者体内存在Th分化的不平衡,C基因型慢性乙肝患者体内Th1优势应答。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匹多莫德和脾氨肽对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患儿的临床症状及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RRI患儿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脾氨肽和匹多莫德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上清液单核细胞的IL-4、IFN-γ水平,治疗期间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次数和临床症状(发热、咳嗽、扁桃体肿大和肺内啰音)持续时间以及治疗结束时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儿治疗期间MPP次数显著降低(P<0.01),临床症状持续时间显著缩短(P<0.01),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治疗后两组患儿的的IL-4、IFN-γ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匹多莫德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疗效优于脾氨肽,可能与调节Th1/Th2细胞因子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草分枝杆菌注射剂(乌体林斯)对COPD患者Th1/Th2细胞平衡的影响,及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症急性加重发作(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Ⅱ级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体林斯,观察乌体林斯治疗前后COPD患者外周血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4(IL-4)的变化,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IFN-γ/IL-4比值从治疗前的1.39±0.20,增加为治疗后的1.94±0.31(P〈0.01);对照组变化不明显。治疗组显效率26.7%,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和20%;两组临床疗效经Ridit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乌体林斯通过调节Th1/Th2细胞平衡,显著改善了COPD患者的免疫功能,预防AECOPD效果显著,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李晓珍  张峰  游伟玲 《海峡药学》2010,22(7):117-119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者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将60例(CV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多索茶碱口服、布地耐德+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10mg,睡前口服,两组均10天为一疗程。结果治疗一疗程后,治疗组显效率为76.7%、总有效率为10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3%、83.3%(均P〈0.05)。治疗前IFN-γ/IL-4比值。治疗组、对照组基本一致(P〉0.05);治疗后IFN-γ/IL-4比值,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孟鲁司特对CAV患者的Th1/Th2平衡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治疗CVA疗效确切。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张灵鹏 《中国药师》2009,12(11):1619-1621
目的: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患者血浆Th1/Th2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50例门诊RGH患者(治疗组)予以BCG—PSN治疗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浆IFN-γ和IL4水平的变化。选择3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对照(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第4~6月与治疗前3个月相比,平均复发频率明显减少,皮损平均愈合时间明显缩短,生存质量评分明显提高。治疗组患者血浆IFN-γ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IL-4水平明显增加。治疗后3个月、6个月血浆IFN-γ水平明显增加,IL-4水平明显下降,且治疗后6个月血浆IFN-γ和IL4的水平增加或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RGH患者存在Th1/Th2平衡失调,BCG-PSN治疗RGH的临床疗效确切,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调节外周血CD4^+细胞,纠正Th1/Th2平衡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苦参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 方法 选择40例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予以苦参素胶囊300 mg,tid,po(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检测患者外周血HBV-DNA和白细胞介素(IL)-4﹑γ-干扰素(IFN-γ)含量的变化. 另取20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 并根据HBV-DNA复制指标及HBeAg/HBeAb转换情况将治疗组分为治疗有效组与治疗无效组.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患者外周血培养上清单个核细胞(PBMC)中IL-4水平明显上升,而IFN-γ水平明显下降. 经过苦参素治疗6个月后,患者外周血培养上清PBMC中IL-4水平和HBV-DNA含量明显下降,而IFN-γ水平明显上升. 治疗有效组外周血培养上清PBMC中IFN-γ水平明显高于治疗无效组,而IL-4水平、HBV-DNA含量则明显低于治疗无效组. 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Th1/Th2平衡失调,而苦参素既能抑制HBV-DNA复制,又能调节Th1/Th2细胞因子比例平衡,使免疫反应由Th2型向Th1型逆转.  相似文献   

14.
余振东  吴波  彭雁忠  桂耀庭 《医药导报》2005,24(12):1118-1120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抗病毒疗效与Th细胞因子的变化关系。方法以慢性乙肝患者39例作为治疗组,采用拉米夫定联合IFN-α治疗,拉米夫定100 mg·d-1,po;IFN-α 5MU,隔日肌内注射。联合治疗1 a后检测患者外周血HBV-DNA及Th细胞因子IL-2、IFN-γ、IL-4、IL-10;以20例健康献血员作为正常对照组。并根据HBV DNA复制指标及HBeAg/HBeAb转换情况将治疗组分为有效组与无效组。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2、IFN-γ均值明显升高(P<0.05)、HBV-DNA含量均值明显下降(P<0.05);治疗有效组与无效组比较,血清IL-2、IFN-γ均值明显升高(P<0.05),IL-4、HBV-DNA含量均值明显下降(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IFN-α治疗慢性乙肝可显著抑制HBV-DNA复制;联合治疗后有效组免疫状态可由以Th2型为主向以Th1型为主转换。  相似文献   

15.
王国琼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1):1665-1666
目的:观察骨风宁胶囊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体内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19例A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骨风宁(9例)和磺胺柳氮吡啶(SSZ)(10例),采用ELISA法测定其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o—clear cells,PBMC)中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的水平。结果:骨风宁治疗后AS患者PBMC中IFN-γ、IL-2的表达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IL-4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SSZ治疗后AS患者PBMC中IFN-γ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IL-4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IL-2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骨风宁胶囊能使IFN-γ、IL-2表达降低,促进AS患者的免疫应答从Th1型向Th2型转变,使病情缓解。SSZ可促使AS患者的免疫应答从Th1型向Th2型转变。  相似文献   

16.
陈捷 《河北医药》2010,32(8):908-909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并发血管病变患者体内Th1/Th2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了15例1型糖尿病合并有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血清中Th1型细胞亚群分泌的细胞因子IFN-γ、TNF-α和Th2型细胞亚群分泌的细胞因子IL-4、IL-10的水平变化,20例无糖尿病早期合并症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做为对照组。结果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Th1型细胞因子IFN-γ、TNF-α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并发血管病组Th1型细胞因子IFN-γ、TNF-α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而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的水平明显低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结论当1型糖尿病并发血管病变时,患者体内Th1/Th2细胞亚群发生了Th2-Th1的漂移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川芎嗪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 选择50例轻中度PIH患者,予以川芎嗪120mg静滴10天(川芎嗪治疗组),另取正常妊娠对照组50例.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川芎嗪治疗组治疗前后患者培养上清单个核细胞(PBMC)中白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含量的变化,正常妊娠对照组只测定1次.结果 与正常妊娠对照组相比较,川芎嗪治疗组患者外周血培养上清PBMC中IL-4水平下降,而IFN-γ水平上升(均P<0.05).经过川芎嗪治疗10天后,患者外周血培养上清PBMC中IL-4水平上升,而IFN-?水平下降(均P<0.05).结论 PIH患者存在Th1/Th2细胞因子的比例失衡.川芎嗪治疗PIH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强Th2介导的细胞免疫,抑制Th1介导的体液免疫,纠正Th1/Th2细胞因子比例失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降钙素原(PCT)、hs-CRP、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76例AECOPD患者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另加NAC片治疗.分别检测治疗前后血清中PCT、hs-CRP、IFN-γ及IL-4水平,并观察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CT及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IFN-γ/IL-4值和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发生(P>0.05).结论:N-乙酰半胱氨酸可有效改善老年AECOPD患者PCT及hs-CRP水平,减轻炎症反应,纠正Th1/Th2细胞因子失衡,调节机体的免疫应答,提高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Th1/Th2型细胞因子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发病及发病时间、次数的相关性。方法治疗组为150例URSA患者,给予主动免疫疗法治疗。对照组为100例正常早期妊娠要求人工流产妇女。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治疗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外周血清中IFN-γ、IL-4水平及IFN-γ/IL-4比值。结果治疗组治疗前IFN-γ、IL-4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IL-4、IFN-γ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IL-4水平升高,IFN-γ水平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RSA妇女反复流产次数与IFN-γ/IL-4水平无关(P>0.05),流产时间与IFN-γ/IL-4水平有关(P<0.05)。结论正常妊娠表现为一种特殊的Th2现象,当Th1型细胞因子过度表达,Th2型细胞因子处于抑制状态时,将导致流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1型糖尿病大鼠外周血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h1/Th2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20只SD大鼠分为实验组(糖尿病组)和对照组(正常组)各10只,采用链脲菌素制作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用ELISA法检测血清和BALF中IFN-γ、IL-4水平及IFN-γ/IL-4比值。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糖尿病组血清和BALF中的IFN-γ显著升高(P<0.01),IL-4显著下降(P<0.05).IFN-γ/IL-4明显升高(P<0.01)。结论1型糖尿病大鼠血清及BALF中存在着IFN-γ升高,IL-4降低,IFN-γ/IL-4升高,即Th1/Th2失衡。Th1/Th2失衡可能是1型糖尿病易致细菌感染和结核杆菌感染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