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祝永刚 《腹部外科》2014,27(1):68-70
目的 探讨术后腹内疝所致急性肠梗阻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13年3月诊治的20例经手术证实为腹内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术后腹内疝中,粘连束带嵌顿性内疝5例,肠系膜裂孔疝7例,吻合口后间隙疝6例,造瘘口旁内疝2例.均行手术治疗,15例出现肠坏死行肠切除肠吻合术,1例因中毒性休克而死亡.结论 术后腹内疝发生的病因基础是腹内粘连物粘连后局部有裂隙形成或术后遗留未修复的裂隙,此病病情进展快,易发生肠绞窄及肠坏死,提高认识、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是本病治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腹内疝所致肠梗阻32例临床诊治体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朱士驹  奉典旭  韩峰 《腹部外科》2003,16(6):355-356
目的 提高对腹内疝所致肠梗阻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 32例腹内疝所致肠梗阻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均为小肠疝入粘连形成的孔隙引起 ,术前诊断率为 5 6 .3% (1 8/32 ) ,术中证实并伴有肠坏死者为 71 .9% (2 3/32 ) ,死亡率为 9.4 % (3/32 )。结论 本病术前诊断困难 ,即使作出诊断也多已有肠坏死。对本病临床特点缺乏认识是延误诊断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腹内疝并肠梗阻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内疝临床并不多见,我们于1991年10月-2001年9月收治20例,均经手术证实,现报告如下,并就有关诊治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病例:男,32岁。因突发腹痛3d入院,伴恶心、呕吐,轻度腹胀,肛门停止排便、排气。体检:腹平,左上腹似见胃肠型,中上腹压痛、反跳痛,以左上腹为甚,叩诊呈鼓音,右下腹浊音。肝、肾区均有叩痛,墨菲征阴性。肠鸣音弱。既往无类似发作。血常规:WBC 8.4×10~9/L,N 0.84,L 0.13。血糖、血淀粉酶正常。腹腔穿刺见黄色液体,略浑浊。B超示腹腔内肠管扩张,肠间隙见少许积液,范围局限。腹部平片示中上腹见阶梯状气液平,肠管高度扩张、胀气,结肠未显影。术前诊断为急性肠梗阻。即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距回盲瓣约50cm处,回肠系膜对侧有一梅克尔憩室(Meckel憩室),约10cm×2cm×2cm,末端有索带与脐孔相连,憩室根部至中段有系膜与前腹壁及脐正中韧带相连。近段小肠从憩室与前腹壁间隙穿过,形成腹内疝嵌顿。嵌顿肠段血运、色泽尚可。近段肠腔高度扩张、胀气、积液。术中诊断:梅克尔憩室,腹内疝嵌顿致肠梗阻。行腹内疝松解、肠腔减压加单纯憩室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憩室含全层肠壁,为真性憩室。  相似文献   

5.
腹内疝是由肠管或腹腔内容物从其原来位置穿过腹腔内正常或异常的孔道进入另一腹膜囊内而形成.腹内疝临床少见,在所有肠梗阻病因中约占2%[1].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内疝导致肠梗阻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42例经手术证实为腹内疝导致肠梗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均行手术治疗,确诊为原发性(先天性)腹内疝8例,继发性(后天性)腹内疝34例;术后死亡2例,痊愈出院40例.结论 腹内疝导致肠梗阻术前早期病因诊断困难,以肠梗阻为主要临床症状,病情进展快,非手术治疗效果不明显,大多需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闭孔疝的临床诊治体会及经验交流。 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且术中证实为闭孔疝的8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诊疗过程及临床表现,总结诊疗经验。 结果8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均无并发症,安全出院。 结论闭孔疝临床较少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行多排CT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急诊手术治疗为其首选治疗方式,手术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8.
[例 1]男 ,5 3岁。因塌方砸伤胸腹部后感胸闷、憋气、胸痛 3 5h收入胸外科。查体 :T 37 3℃ ,P 110次 /min ,R 2 3次/min ,Bp 10 / 8kPa。口唇轻度紫绀 ,气管右移 ,胸部无畸形 ,右肺呼吸运动及呼吸音明显减弱 ,胸廓挤压征 (+) ,右侧叩浊音 ,未闻及干湿性罗音。腹部平坦 ,右侧腹部轻度肌紧张 ,左上腹压痛及轻度反跳痛 ,移动性浊音 (- ) ,诊断性腹腔穿刺阴性。胸片示 7、8、9肋骨骨折 ,左下肺斑片状高密度阴影 ,左肋膈角消失 ,膈肌显示不清 ,纵隔右移。骨盆片示左耻骨上下支及耻骨联合支骨折。B超示腹腔肝肾间隙积液。初步诊…  相似文献   

9.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治体会(附1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显道  吴伟  章崇志 《腹部外科》2003,16(6):357-358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7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结果 保守治疗 1 4例 ,平均治愈时间 1 0d ;再次手术 3例。结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有其临床表现特点 ,多数病例采用保守疗法可治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内疝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证实为腹内疝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均诊断为肠梗阻;32例均经过手术治愈.结论 腹内疝临床诊断困难,误诊率高,早期手术是治愈的唯一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绞窄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8年10月间收治的108例绞窄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术前诊断绞窄性肠梗阻69例(63.9%),其中肠坏死34例(31.4%),余均为嵌顿疝和剖腹探查时确诊。治愈101例(93.5%),死亡7例(6.5%)。结论早期及时采取正确的处理是提高本病治疗效果最有效手段。加强围手术期处理,积极防治并发症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绞窄性肠梗阻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绞窄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2005年5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32例绞窄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治愈30例,死亡2例,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绞窄性肠梗阻在手术治疗肠梗阻中的发病率较高,但有部分是在保守治疗过程中发生了肠绞窄,为避免肠绞窄的发生,应在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果断剖腹探查。  相似文献   

13.
术后肠梗阻的诊断及治疗(附137例报告)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目的探讨术后肠梗阻的特点和诊断、治疗原则。方法对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2001年1月至2004年10月收治的137例术后肠梗阻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7例病人均治愈,未发生肠外瘘等严重并发症,无死亡。2例发生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例术后3~8个月再次发生肠梗阻均经保守治疗而治愈。结论腹腔术后可出现肠梗阻,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征及腹部X线、CT检查。治疗方法的选择及手术时机的掌握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采用保守治疗,肠绞窄或有肠绞窄趋势应及时手术,反复发作的粘连性肠梗阻应积极手术。  相似文献   

14.
腹茧症的诊治体会(附8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坚  曹亦军  韩峰 《腹部外科》2003,16(6):359-360
目的 探讨腹茧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 8例腹茧症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无一例确诊。均剖腹探查行粘连松解术。有 3例同时行小肠部分切除 ,其中 1例术后出现短肠综合征 ;2例同时行肠排列术 ,术后 1月内因粘连性肠梗阻再次剖腹探查 ,行粘连松解术 ,术后并发小肠瘘 ,死亡 1例。结论 腹茧症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术前确诊困难。手术治疗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手术方式以单纯粘连松解术为宜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诊治粘连性肠梗阻1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诊断与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11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均确诊为粘连性肠梗阻,其中肠道相互粘连4例,粘连束带卡压小肠4例,肠道与切口粘连成角3例。2例因肠道明显弥漫性扩张,腹腔镜腹内无探查空间中转开腹,余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5~206min,平均123min,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18~59h,平均37h,术后24h患者可下床活动,切口均甲级愈合,住院时间5~8d,平均7.1d,随访1~24个月,平均8个月,无复发。结论:在选择适宜的患者,操作规范及把握好中转开腹指征的前提下,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安全可行,具有患者创伤小,术后康复快,远期效果好等优点,是传统开腹手术的有益补充和良好替代。  相似文献   

16.
Laparoscopic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ntestinal obstruction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Background: Intestinal obstruction is a common reason for general surgical referral. The traditional approach has been conservative management, followed by laparotomy if conservative measures are unsuccessful. However, with the advent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the need for laparotomy for this common problem is being challenged.Methods: From May 1991 to April 2001, 167 patients underwent laparoscopy for diagnosis and/or treatment of intestinal obstruction. Average patient age was 62 years (range, 21–98). The site of obstruction was the stomach in seven patients, small bowel in 116 patients, and colon in 44 patients.Results: Laparoscopy successfully diagnosed the site of obstruction in all patients. In addition, 154 patients (92.2%) were successfully treated laparoscopically without conversion to laparotomy. Both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rates were low (3.5 and 18.6%, respectively) and compared favorably with those of published reports.Conclusions: Intestinal obstruction can be approached safely and effectively by laparoscopy with the intent not only to correctly diagnose the patient but also to render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7.
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6例。结果显示,腹腔镜下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创伤小,胃肠道功能完全恢复平均用1.2d,住院时间平均4d,6例均获随访,无一例复发。腹腔镜探查还是粘连性肠梗阻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肛肠梗阻导管置入治疗脾曲远端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的可行性,同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脾曲远端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93例,其中传统手术治疗组46例,肛肠梗阻导管置入组47例,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6.0对记录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x珋±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肛肠梗阻导管置入组患者的腹围周长、腹内压、梗阻近端肠管的最大横径明显减小,胃管、导管引流量明显减少,与置管前比较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肛肠梗阻导管置入组腹部症状的缓解率达到93.62%且明显高于传统手术治疗组(10.87%);肛肠梗阻导管置入组并发症发生率、总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也明显低于传统手术治疗组(P均0.05)。结论经肛肠梗阻导管置入治疗脾曲远端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取得十分显著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和康复率,安全有效,应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粘连性肠梗阻54例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联国  王羽  刘小东 《腹部外科》2007,20(3):170-171
目的 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手术指征和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9月~2006年9月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5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54例全部治愈出院.术后发生伤口感染3例,术后5~7d再次出现梗阻者2例,均经保守治疗缓解.结论 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最佳手术时机应在肠绞窄发生之前.应用腹腔镜技术则手术指征可适度放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