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和目的:研究对细菌引起的角膜炎施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的疗效。患者和方法:对134例治疗性角膜移植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指症、供体和受体床的大小、植片的透明度,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率。最少随访1年。所有患者均接受方法类似的穿透性角膜移植,包括大于受体床0.5mm的供体角膜,间断缝合16针。结果:大多数需移植角膜治疗的角膜溃疡都是细菌性(n=54)或真菌性(n=54)。其中118例出现角膜穿孔。106例(90%)施行角膜移植后获得解剖成功。溃疡穿孔眼中有22%出现青光眼,未穿孔眼中1%出现青光眼。持续上皮缺失多见于植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脏死亡供体器官捐献 (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 DCD) 来源角膜植片行穿透性角膜移植后角膜内皮细胞变异情况.方法 用角膜内皮显微镜对心脏死亡供体来源角膜植片行穿透性角膜移植191例眼术后角膜植片分别于术后14周;512周;46月;712月行角膜内皮镜检查.结果 (1) 191例患者中有48例患者角膜内皮镜检出, 143例患者角膜内皮镜无法检出, 检出率占25%; (2) 48例患者术后14周、23月、46月及712月的内皮细胞细胞密度 (2271.15±321.47) 个/mm2、 (1971.33±358.18) 个/mm2、 (1826.59±303.92) 个/mm2、及 (1753.14±306.31) 个/mm2.平均细胞面积由术前的 (388.45±95.26) μm增加到术后712月的 (638.63±124.73) , 细胞大小变异系数 (cv值) 由30.15%增加到65.04%, 六角形细胞比例由 (52.59±7.26) %下降到 (40.01±11.35) %.结论 (1) 角膜内皮镜检查对于早期角膜移植术后患者内皮细胞识别率较低, 敏感度差, 角膜移植术后早期内皮镜无法测出结果时可选择共焦显微镜评价观察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 (2)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供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逐渐减少, 六角形细胞比例渐变小平均细胞面积和cv值均渐增大. (3) DCD角膜移植术后1 a, 尤其是术后3月应加强术后随访, 当发现有早期排斥反应的征象时, 及时进行抗排斥治疗对于减少早期排斥反应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观察两组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病例不同的拆线时间所引起的裸眼视力的变化。两组受体条件优良的光学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患者分别于7个月(简称A组,19例)和12个月(简称B组,18例)拆除角膜缝线。结果A组有7例(36.8%)拆线后发生裸眼视力下降;而B组有3例(16.7%)拆线后发生裸眼视力下降,前者高于后者。提示在光学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允许拆线的时间范围内,晚拆线更有利于角膜屈光状态的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临床随访资料,评估颗粒和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患者行穿透性中心角膜缘-角膜移植术后供体上皮细胞的情况,并与传统的穿透性角膜移植(PK)患者进行比较。设计:回顾性和前瞻性混合的非随机病例对照研究。受试者和对照:至1995年5月因颗粒和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行33次角膜缘-角膜移植的26例患者,与1986年11月至1995年5月接受36次PK的24例患者进行对照。方法:手术后,除2例角膜缘-角膜移植患者进行了系统的免疫抑制剂治疗6个月外,其余患者接受1%醋酸强的松长时间局部免疫预防(2滴/d)。征得患者知情同意后,从8例颗粒状营养不良患者的10只眼…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中国东部眼科中心之一的上海市复旦大学眼耳鼻喉科医院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适应证及其相关术式,同时将统计结果与前期研究结果进行对比。方法:作者对1994—2003年期间在该医院接受PKP手术的所有患者病历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研究涉及的记录数据包括年龄、性别、术前的  相似文献   

6.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散光分析及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散光分析,探讨控制角膜散光的方法。方法 12例12眼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间断缝合4眼,10—0单根尼龙线连续缝合8眼。术后扩瞳检影及角膜曲率仪检测,观察屈光状态。对有较大度数散光的,选择性拆除间断缝线2眼、显微镜下调整连续缝线3眼。结果 不同的缝合方法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散光,选择性拆除间断缝线及调整连续缝线,散光度下降0.75—3.25D,平均2.45D。结论 熟练的缝合技术对减少术后散光较为重要,术后选择性拆除间断缝线及显微镜下调整连续缝线,可有效降低角膜散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格栅状角膜营养不良(LCD)患者的角膜上皮细胞是否具有内在缺陷。设计: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1998年2月至2001年11月于Yam aguchi大学医院接受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的9例LCD患者、14例圆锥角膜患者和11例角膜白斑患者(对照组)的术后角膜上皮重新修复的时间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仅有1眼接受手术治疗。结果:与圆锥角膜患者(1.71±0.91d,P=0.006)或角膜白斑患者(3.00±1.95d,P=0.03)相比,LCD患者(8.56±4.95d)PKP术后角膜上皮重新修复的时间显著延长。结论:LCD患者PKP后角膜上皮伤口愈合的时间延长,此结果表明角…  相似文献   

8.
背景:在两个角膜移植中心对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的疗效就下列指标做了研究:使用环钻系统、供体角膜来源、术后散光和其他方面的影响。患者和方法:回顾性分析H alle大学眼科中心186例和H elios眼科医院204例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使用3个环钻系统:H essburg-Barron环钻、导向环钻系统(GTS)和Asm otom设备。3组间术后12个月视力无显著差异。使用较大直径的环钻(7.5m m和8.0m m)显示视力提高较好(P=0.003H alle;P=0.001Aue),供体角膜来源(新鲜的角膜来自死者尸体或器官,保存的角膜来自角膜眼库)对术后12个月后的视力预后无…  相似文献   

9.
李鸿  赵敏  徐智勇 《四川医学》2005,26(1):33-35
目的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P)后排斥反应发生的规律。方法163例(163眼)角膜病患者行PKP手术,分别于术后1~7d、半月、1月、3月、6月、12月、15月、18月、24月、36月角膜病专科检查,观察患者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率、发生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163例(163眼)PKP手术后有47眼发生了排斥反应,其中角膜溃疡及新生血管化角膜组排斥反应发生率最高;而圆锥角膜组排斥反应发生率低。结论不同疾病的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率不同,排斥反应的发生与术前植床情况、手术设计与操作、术后预防及治疗等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长期应用环孢素A(Cyclosporin A,CsA)联合地塞米松滴眼液对高危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防治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42例(42眼)高危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患者,术后3个月随机分为二组:Ⅰ组为实验组23例23眼,应用1%CsA和0.1%地塞米松溶液滴眼,每日各2~3次,交替用药,术后6个月后地塞米松浓度改为0.05%,每日各2次,交替用药,直至术后1年;Ⅱ组为对照组19例19眼在术后3月改为单纯1%CsA滴眼,每日3次,直至术后1年.所有病例随访观察1年以上.结果42眼PKP术后发生角膜植片免疫排斥反应11眼(26.19%),其中I组4眼(17.39%),Ⅱ组7眼(36.84%),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其它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术后患者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较长期应用1%CsA联合地塞米松滴眼,可以安全、有效地降低高危PKP术后植片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率,从而提高穿透性角膜移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PKP)后角膜地形图对角膜散光的评价作用。方法 :对 37例 39只眼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眼进行角膜地形图检查和检影验光 ,对所得散光度数、散光轴位及视力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种方法所得散光度数差别≤ 0 .2 5 DS和≤ 0 .5 0 D分别占 12 .5 %和 5 2 .33% ;轴位差别≤ 5 o 和≤ 10 o者分别为 2 8.2 1% ,35 .90 % ;有 2 7眼 (6 9.2 3% )潜视力值 (PRA )与最佳矫正视力 (BCRA)相符。结论 :角膜地形图可对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眼的散光度数、轴位及视力做出大致评估。有助于提高验光的速度和准确度 ,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2.
①目的 为减轻新生儿供体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的高度近视,对植片直径的计算和植床制做方法进行了改良。②方法对25只家兔施行了幼兔供体角膜改良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改良方法包括根据几何运算推导出植片直径计算的矫正公式及大桥状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式。③结果 实验组术后180d时平均角膜屈光度为49.11±4.72D,而对照组(n=25)为60D.④结论 该方法可以减轻以新生儿供体角膜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的高度近视,有临床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观察环孢霉素A(cyclosporinA ,CsA)、地塞米松和CsA联合地塞米松对穿透性角膜移植(penetratingkeratoplasty ,PKP)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防治效果。方法 :86例 (86眼 )PKP术后患者 ,随机分为 3组。①CsA组 ,2 9例 2 9眼 ,用 1%CsA溶液滴眼 ;②地塞米松组 :2 6例 2 6眼 ,用 0 .1%地塞米松溶液滴眼 ;③CsA联合地塞米松组 :31例 31眼 ,用 1%CsA和 0 .1%地塞米松溶液滴眼。 3组每日滴眼各 3~ 4次 ,均于术后 1月改为 2~ 3次 ,持续用药 3个月以上。对PKP术后发生植片免疫排斥反应者 ,予以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和增加 1%CsA及 0 .1%地塞米松滴眼液的滴眼频次 ,直至病情缓解。所有患者随访 1~ 2年。结果 :术后发生角膜免疫排斥反应共 15眼(17.4 % ) ,其中CsA组 5眼 (17.2 % ) ,地塞米松组 7眼 (2 6 .9% ) ,CsA联合地塞米松组 3眼 (9.7% )。后组与前 2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 )。 15只发生排斥反应眼经治疗有 13眼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PKP术后应用 1%CsA联合 0 .1%地塞米松滴眼能更有效地减少植片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率 ;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和增加CsA及地塞米松滴眼液的滴眼频次 ,能有效控制PKP术后所发生的免疫排斥反应 ,从而提高穿透性角膜移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对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8例(38眼)真菌性角膜溃疡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结果:本组38例真菌性角膜溃疡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29例治愈,术后角膜移植透明,视力提高。真菌感染未能抑制7例。结论:真菌性角膜溃疡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只要掌握好手术时机,可及时控制炎症,保存眼球,视力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复发型单纯疱疹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atitis,HSK)基质型活动期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0例(40只眼)HSK基质型活动期患者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P),并与同期38例(38只眼)HSK基质型稳定期的PKP术后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HSK基质型活动期行PKP术,若术前和术中处理得当,同样可取得与HSK基质型稳定期行PKP手术同样的疗效。结论:HSK基质型活动期可行PKP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定重度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后移植物的存活率和视力结果。方法:对1991年1月1日至2002年12月31日间在皇家卡里夫眼专科医院(KKESH)接受重复PKP患者的医疗记录进行回顾性综述。结果:本研究中纳入在208例患者的210只眼中进行的243例重复PKP,这些患者已在KKESH接受过初次P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脏死亡后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角膜供体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泪膜功能的变化。方法对27例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之中在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行DCD来源的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的患者,以自体健眼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1~6月进行随访,双眼均做系统检查:裂隙灯下角膜、前房深度、虹膜等前节检查并行患者主观感觉问卷、双眼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河高度检查。使用SPSS将结果作统计学t检验分析。结果 (1)当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时,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6个月内术眼泪膜破裂时间低于健眼(P<0.05),但患者无明显眼部干眼等症状;泪河高度值在6个月内比较健眼有统计学意义(P<0.05);(2)当排斥发生时,术眼泪膜破裂时间为0;术眼泪河高度明显高于健眼。结论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6个月内,术眼的泪膜稳定性尚未恢复到正常水平,当发生排斥反应时稳定性急剧下降,在术后随访中依据病情使用角膜营养、抗排斥、神经营养药物等提前预防干眼症、角膜排斥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中药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后排斥反应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00年1月-2012年9月在我院行PKP术后排斥反应的患者54例(56眼),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予西医抗排斥反应治疗,治疗组28例在相同抗排斥反应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为(7.34±0.62)天,短于对照组的(10.07±3.24)天(t=4.255,P〈0.01).结论 加用中药治疗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能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白内障进行超声乳化吸除术,分析其对角膜移植片内皮细胞的影响因素。方法:单纯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11眼,未出现排斥反应7眼,排斥反应控制后3个月以上3眼,余1例为排斥反应控制不到2个月。角膜缝线已拆除。术前裸眼视力光感-0.1,术前及术后均检测角膜植片中央内皮细胞计数,晶体核III-IV级。手术方式为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中平均超声能量14.82±0.47%,流速26ml/min,负压180-200mmHg(U/SPower),200-210mmHg(U/Spulse)。超声时间1.5min-2.5min(1.95±0.47min)。术后常规抗生素及激素眼液点眼。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2-0.5,均较术前提高。术后第2天-第3天,角膜植片少许内皮皱褶,术后第4天角膜恢复透明。术前术后角膜移植片中央部位内皮细胞计数分别为:607-1998/mm2(1248.09±408.52/mm2)和601-1899/mm2(1184.36±373.92mm2),术后内皮细胞丢失率为5.11%,与术前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得T=3.6418,P=0.0045<0.05,有统计学意义。随访3个...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角膜透明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 ,探讨其临床变化规律 ,以提高角膜移植手术的成功率。方法 :连续性穿透性角膜移植病例 10 4例 10 7眼 ,在术后 1月、3月、6月、12月、18月、2 4月、36月角膜病专科门诊随访 ,除常规检查外 ,重点检查患者角膜的透明状态、植片内皮细胞以及并发症。结果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 1月 10 7眼中82眼透明 (76 .6 % ) ,术后 6月 90眼中 6 9眼透明 (76 .7% ) ,术后 12月 81眼中 5 1眼透明 (6 3% ) ,术后 2 4月 4 0眼中 2 6眼透明(6 5 % )。与此同时患者的视力亦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尤以角膜透明者视力增加明显 ;术后 1月角膜透明 82眼中有 6 7眼矫正视力 >0 .1(82 % ) ,术后 3月 6 3眼中有 5 9眼矫正视力 >0 .1(94 % ) ,术后 6月 6 9眼中有 6 6眼矫正视力 >0 .1(96 % )。结论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是治疗因角膜病盲患者的重要手段 ,排斥反应是影响角膜植片透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