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了解躁狂发作患者的自知力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54例躁狂发作患者的自知力进行半定量评估,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存在自知力障碍者占74.1%,躁狂发作不同类型之间自知力障碍的分布及程度均无明显差异。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导致躁狂发作患者自知力障碍严重的主要因素有:随境转移表现较严重,智能低下,性格内向,情绪不稳,所伴有的妄想不具荒谬性等。结论:躁狂发作患者,相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其存在自知力障碍的比率较低,程度也较轻;对导致躁狂发作患者自知力障碍严重的主要因素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197例躁狂发作患者药物治疗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躁狂发作患者药物治疗的现状和特点。方法对我院1997年(102例)和1994年(95例)出院的躁狂发作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了解其碳酸锂和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状况。结果和1994年相比,1997年碳酸锂的使用率、剂量、血锂浓度检测率和疗程中最高血锂浓度均显著下降(P<005~P<001)。氯氮平的使用率及其与碳酸锂的合并用药率均显著升高(P<005~P<001);而氟哌啶醇的使用率及其与碳酸锂的合用率则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目前,碳酸锂的应用在临床上未受到重视,而碳酸锂合并氯氮平的治疗方案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过去的印象是躁狂症少见于老年期。近年来有研究对上述看法提出质疑。Shuirnan等(198O)报告,英I功Mauolsley医院仅在1967~1976年间,就发现j”67例以相情感性疾病,首次躁任发作的平均年龄为58.9岁.表明老年人中的躁狂症并非罕见。本院最近收治1例高龄患者,首次为躁狂发作,现报告如下。患者女性,89岁,大专文化,退休中学教师。患者在1995年7月10日化验报告显示血粘稠度增高。次R言语汗始增多,面露喜色,吸煤不休.情绪明显增高,爱管闲事.走访邻居、里委,要求在住房公用部位大搞卫生。易激惹,睡眠减少。乱购物品,症状逐渐…  相似文献   

4.
利培酮致躁狂发作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 男性,17岁,学生。患者于1996年7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自语自笑、妄闻人语、疑人害已等症状,1997年2~5月曾在某医院门诊口服氯丙嗪100~400mg/d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1997年8月23日来我院就诊。患者意识清,有评论性幻听、关系妄想、被害妄想、被控制感,无自知力。体检和实验室检查无阳性发现。诊断:精神分裂症。入院后给予利培酮1mg/d治疗,7天内逐渐加至6mg/d。第10天患者出现兴奋话多、情感高涨、思维联想增快、夸大观念;睡眠明显减少,每日仅睡2~3小时;自感精力作者单位:116041大连,解放军第二一五医院精神科充沛,称自已“病已…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反应抑制能力。方法:对15例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患者(患者组)在执行Go/Nogo任务的同时进行事件相关电位(ERP)检测;采集前额区、中央区和顶叶区的N2和P3波幅;并与16位性别、年龄及受教育情况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对照组)比较。结果:患者组前额区Go-N2波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Nogo-N2波幅各脑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额区Go-P3波幅及前额区、中央区的Nogo-P3波幅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患者认知控制能力受损,体现在早期冲突觉察监控阶段以冲动性为主,认知控制加工的晚期阶段为认知资源投入不足。  相似文献   

7.
近年对抑郁症凶杀行为的研究较多[1~ 4 ] ,但对躁狂发作患者的涉法行为特征的研究并不多见。为此 ,作者对后者的涉法行为特征进行了分析 ,并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本市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组 1984~ 1999年共鉴定案例 156 0起 ,其中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 (CCMD - 2 )的躁狂发作患者共 51例。其中 ,男 2 0例、女 31例 ,年龄 70~ 13岁 ,平均 (2 8.5± 9.7)岁 ,小学及以下者 38例、初中 8例、高中以上者 5例 ,农民 37例、工人 5例、无业 8例、干部 1例 ,未婚 19例、已婚 32例。按作者自拟项目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 (内容见后 …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住院躁狂和抑郁症的症状分布和频度。方法 用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2-R)关于躁狂和抑郁症的症状标准所列的症状和躁狂量表(BRMS)、抑郁量表(HAMD)作为调查工具,对符合诊断标准的276例住院患作症状调查。结果 94例躁狂发作中其症状分布和频度为语言明显增多78例次(83.0%),睡眠需要减少且不感疲乏59例次(62.8%),自我感觉良好55例次(58.5%),自我评价过高48例次(51.1%),活动增多41例次(43.6%),联想增快39例次(41.5%)。BRMS评定11项症状包括情绪高涨和性欲增加占52.9%,其中有10项超过84.5%。182例抑郁发作中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126例次(69.2%),失眠(含早醒)113例次(62.1%),精力明显减退和持久疲乏感97例次(53.3%),自我评价过低88例次(48.4%),想死的念头85例次(46.7%),食欲不振和体重减轻78例次(42.9%)。HAMD测定24项症状中有15项症状出现率超过50.0%。结论 躁狂发作以言语明显增多,睡眠需要减少,自我感觉良好和自我评价过高最多见(>50.0%)。抑郁发作中以丧失兴趣,失眠(含早醒),精力明显减退,自我评价低最多见(>58.0%),与BRMS量表和HAMD量表症状排列及出现率有差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与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父母教养方式特点.方法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4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38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研究组)进行评定,并与38例正常受试者(对照组)比较.结果 与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及正常被试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组在教养方式上,父母均表现为高惩罚与严厉、高过分干涉和高拒绝与否认(P<0.05);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组教养方式各因子得分虽低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均存在多方面问题,可能对精神分裂症发病有一定影响.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父母教养方式可能存在一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28岁,未婚。因失眠、自笑、幻听、幻视、疑人迫害5年加重1个月于2009年8月25日入院。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精神异常,主要表现为疑人迫害,自语自笑,幻听幻视,失眠等症状,1个月前病情加重遂入我院治疗。患者既往  相似文献   

11.
脑外伤后躁狂发作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将苏州市广济医院收治的脑外伤后躁狂发作2例报告如下: 例1 男,30岁。1987年7月车祸致头部外伤。在送医院抢救途中呕吐1次;CT提示左枕部粉碎性骨折,颅内无异常。住院期间渐起性格暴躁,秽语,将生殖器外露,转广济医院治疗。追询病史,以往无情感性精神病及家族精神病史;EEG异常;精神检  相似文献   

12.
患者 ,男 ,19岁 ,未婚 ,农民 ,高中文化。门诊号 :5 7187,住院号 :185 19。因间歇性话多、活动多 ,吹嘘夸大 3年 ,复发10天于 2 0 0 2年 12月 2 0日入院。家族史阴性。病前性格内向。有“性腺发育延迟” ,曾用绒促激素治疗。患者于 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失眠、话多 ,吹嘘夸大才能 ,称自己英语很好 ,能出国 ,能考上军事学院 ,逢人一见如故 ,热情大方 ,活动多 ,外出到处游逛 ,在当地医院诊为躁狂症 ,应用碳酸锂、氯氮平治疗 2 0天 ,病情痊愈。于 1年前因停药病情复发 ,表现同前面 ,应用药物治疗 10余天缓解。此次于 10天前无诱因病情复发、失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首次躁狂发作未用药患者血清尿酸(UA)水平及其临床影响因素。方法:检测105例首次躁狂发作未用药患者(患者组)和105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血清UA水平,同时采用杨氏躁狂量表(YMRS)评估躁狂症状严重程度。结果:患者组血清UA水平[(371.17±103.63)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301.10±78.40)μmol/L](P0.01);高尿酸血症(HUA)发生率(35.2%,37例)显著高于对照组(8.5%,9例)(P0.01);患者组男性[(399.20±99.35)μmol/L]和对照组男性[(329.62±76.34)μmol/L]之间、患者组女性[(333.80±100.71)μmol/L]与对照组女性[(263.06±64.23)μmol/L]之间血清U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相关分析显示血清UA水平与YMRS评分无相关(P0.05)。结论:首次躁狂发作未用药患者血清UA水平升高,但其与躁狂病情无关。  相似文献   

14.
麻痹性痴呆所致类躁狂发作1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病例患者男性,35岁,驾驶员。5年前有数次不洁性生活史,具体不详。2005年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兴奋话多,夸大,易激惹,行为轻率,乱花钱。同年3月首次住院,诊断为躁狂发作,予丙戊酸钠缓释片(商品名:德巴金)、碳酸锂治疗,治愈出院。出院后尚能坚持门诊随诊及规则服药。2006年1月,又出  相似文献   

15.
阿普唑仑引致躁狂样发作1例报告解放军常州102医院神经科于苏文患者,男性,26岁,助理工程师。患者三年前因失眠、头痛筹症状被我科诊断为神经症并接受阿米替林、舒乐安定及嗅咖合剂等治疗而痊愈出院,以后,病情虽有反复,但对工作、学习及生活无何影响。1年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双相障碍躁狂发作和抑郁障碍患者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ToM)损害及其错误类型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躁狂发作患者54例,抑郁障碍患者54例,健康对照者52名。采用中文版社会认知视频测查工具(Chinese version of the movie for the assessment of social cognition,MASC-C)评估被试ToM能力,计算被试在MASC-C任务中正确得分及三种错误ToM得分(包括“ToM-过度”、“ToM-不足”及“没有-ToM”)。躁狂发作组采用杨氏躁狂量表(Young manic rating scale,YMRS)评定躁狂症状,抑郁障碍组使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item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24)评估抑郁症状。结果 躁狂发作组和抑郁障碍组MASC-C总分均低于对照组[25.0(23.0,28.0)、29.5(25.0,32.0) vs. 31.5(29.3,33.0),均P<0.01]。躁狂发作组“ToM-过度”得分高于其他两组[9.5(8.0,10...  相似文献   

17.
睡眠紊乱作为情感障碍的常见症状已成为共识,在DSM-IV躁狂的诊断标准中[1],睡眠需求减少是七条诊断条目之一,对多导睡眠图的研究表明,睡眠减少的躁狂患者REM潜伏期缩短-而REM与情感功能密切相关[2].近年来许多证据表明睡眠紊乱会导致躁狂发作同时也可以作为躁狂发作的预测指标,同样,在躁狂治疗时改善睡眠质量也是重要的治疗手段,本文就近年来有关双相躁狂睡眠障碍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托吡酯和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符合CCMD-3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标准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托吡酯与奎硫平组、丙戊酸钠缓释片与奎硫平两组,进行为期8周的治疗,用BRMS躁狂量表评定疗效,药物副反应量表评定副反应.结果 托吡酯组有效率为84.4%,丙戊酸纳缓释片组有效率为88.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9,P>0.05).治疗2周时托吡酯组与丙戊酸纳缓释片组减分率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托吡酯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与丙戊酸钠缓释片相当,不良反应可耐受,可长期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皮层抑制(cortical inhibition,CI)功能损伤。方法采用经颅磁刺激技术对21例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患者与19名健康对照进行CI功能指标检测,包括静息运动阈值(resting motor threshold,RMT)、皮质静息期(cortical silent period,CSP)、短间隔皮层间抑制(short-interval cortical inhibition,SICI)以及皮质间易化(intra-cortical facilitation,ICF)。根据是否使用传统心境稳定剂(mood stabilizers,MS)将患者组分为两个亚组,分析各组之间CI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未使用MS躁狂患者组RMT低于使用MS组和对照组[30.1%±1.1%vs. 38.2%±2.5%vs. 37.1%±1.4%,P<0.05],未使用MS躁狂患者组SICI亦低于使用MS组和对照组[0.2(0.2,0.4)vs. 0.5(0.3,0.7)vs. 0.4(0.3,0.8),P<0.05],而使用MS躁狂患者组和对照组之间RMT、SICI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躁狂发作患病与出生季节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以2001年1月~2007年1月于我院住院的166例躁狂发作患者为病例组,以我市出生的167例正常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与出生季节的差异。结果男性患者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均显示出生季节性差异(P均<0.05)。结论男性比女性患者更易遭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双相障碍的患病可能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