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F-FDG PET/CT在诊断乳腺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像学检查中的正电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从解剖结构的精细图像为肿瘤的诊断提供了准确的影像依据,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2-氟-18-氟-脱氧-D-葡萄糖(18F-2-Fluoro-2-deoxy-glucose,18F-FDG)已成为临床应用最广泛且成熟的正电子核素显影剂,18F-FDG与PET/CT技术联合使用从分子水平反映肿瘤的功能和代谢信息为肿瘤的诊断比PET/CT提供了更为精确的影像依据,为临床提供疾病的生物代谢信息,为今后乳腺癌影像诊断的主要发展趋向提供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叶慧  李杨  莫逸  谢爱民  彭翔 《现代肿瘤医学》2011,19(11):2293-2296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PET/CT显像在肾上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肾上腺肿瘤患者的全身18F-FDG PET/CT及CT平扫加增强的影像学资料,比较两者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价值。结果:42例中,原发性肾上腺肿瘤30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余12例为转移性肾上腺肿瘤,肾癌转移4例,肺癌转移7例,肝癌转移1例。18F-FDG PET/CT检查阳性42例,敏感度100%,良性病变的SUV值为1.1-2.6,平均1.8,恶性病变的SUV值为2.5-12.3,平均6.0。良恶性病变的SU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T平扫加增强检查阳性38例,敏感度90.5%。PET/CT对肾上腺肿瘤的敏感度明显高于CT,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F-FDG PET/CT在肾上腺肿瘤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敏感度高于CT。  相似文献   

3.
肝细胞肝癌(HCC)死亡率高,早期诊断率低,治疗和预后相对较差。18F-FDG PET/CT技术对HCC转移灶、早期复发病灶的检测及治疗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本文基于18F-FDG PET/CT在HCC诊断、肝移植术、手术切除及局部消融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及述评,为临床医生合理利用18F-FDG PET/CT影像技术进行HCC的精准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positron-emission tomography,PET)/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CT)在宫颈癌初诊及随访监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宫颈病变患者的18F-FDGPET/CT检查结果及其他临床相关资料。43例初诊疑似宫颈癌的初诊患者行18F-FDGPET/CT检查用于诊断分期和术前评估,29例既往接受过手术、化疗和(或)放疗的宫颈癌患者行18F-FDGPET/CT检查用于随访监测有无肿瘤复发或转移。结果:初诊组43例患者中,18F-FDGPET/CT诊断宫颈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3.8%、50.0%和79.1%;31例宫颈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率为38.7%(12/31)。随访监测组29例患者中,11例患者有肿瘤复发、残余和转移,18F-FDGPET/CT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100%、77.8%和86.2%;45.5%(5/11)被检出有小淋巴结转移灶,63.6%(7/11)被检出有远处转移。结论:18F-FDGPET/CT用于宫颈癌初诊及随访监测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有助于进行准确的临床分期,并及时发现肿瘤的复发、残余和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8F-FDGPET/CT显像在淋巴瘤治疗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7例淋巴瘤患者治疗后18F-FDGPET/CT显像结果。并与CT图像进行对比分析,评价18F-FDGPET/CT显像在淋巴瘤治疗疗效评价中的价值。[结果]18F-FDGPET/CT对97.70%(85/87)淋巴瘤治疗后患者进行了准确疗效评价。而单纯CT对74.71%(65/87)的淋巴瘤患者进行了准确评价。18F-FDGPET/CT在诊断准确性方面明显优于单纯CT,差异有显著性。[结论]18F-FDGPET/CT在淋巴瘤疗效评价方面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与增强CT对胰腺癌可切除性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术中所见或临床综合及随访资料证实的胰腺癌病人18F-FDG PET/CT和增强CT影像资料,对比二者及二者联合对胰腺癌可切除性评估价值。结果:74例病人中24例进行了手术,其中仅15例成功完整切除了肿瘤,另9例因术中发现不可切除因素而行姑息手术。余50例均经随访证实因多发转移而不可切除。以不可切除为阳性指标,18F-FDG PET/CT显像对不可切除评估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79.66%,86.67%和81.08%,增强CT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4.75%,93.33%和86.49%,二者差异无显著性。以其中一种方法阳性即认为不可切除,二者联合判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1.53%,86.67%和90.54%,显著优于单独PET/CT或增强CT。结论:18F-FDG PET/CT与增强CT均为胰腺癌可切除性评估重要手段,二者价值相似,具有互补性,联合应用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68Ga-FAPI PET/CT对初诊食管癌患者原发病灶及转移病灶的检出能力,并与18F-FDG PET/CT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分析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12-01-2022-12-30行18F-FDG和68Ga-FAPI PET/CT检查的32例食管癌患者,其中男26例,女6例,年龄43~85岁,平均年龄(62.16±10.11)岁。采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68Ga-FAPI与18F-FDG在病灶中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及2种显像检出的病变数量,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确定显像剂摄取值高低与原发病灶大小之间的关系,采用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比较3种不同病理分化类型病灶间SUVmax的差异。结果 32例初诊食管癌患者中有30例鳞状细胞癌与2例腺癌。在食管癌原发病灶中,68Ga-FAPI的SUVmax  相似文献   

8.
骨肉瘤是青少年原发性恶性骨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的肿瘤,新辅助化疗显著提高了患者生存率,化疗后的组织坏死率对患者预后起决定性作用,寻找有效的检测手段或检测指标,以便准确评估化疗疗效,对于新辅助化疗尤为重要。通过病理学检验肿瘤组织坏死率是目前验证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主要手段,因其为术后评估,故有其局限性。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18-f1uoro-2-deoxy-D-glucose positronemi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18F-FDG PET/CT)结合了代谢现象(PET)和解剖现象(CT)两方面的特征,能同时反应肿瘤病灶的状况。目前已有多项研究提示,18F-FDG PET/CT检测的某些指标与评估骨肉瘤新辅助化疗后反应性有显著相关性,本文就这类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与增强CT对肝癌栓塞治疗后的疗效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2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动脉导管栓塞化疗(TACE)并接受PET/CT检查的28例原发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将肝动脉栓塞治疗后4~5 w的PET/CT检查结果,增强CT结果与AFP值对照分析,判断病灶内是否有肿瘤残留或复发。结果本组28例中24例与AFP进行对照,其中11例治疗后AFP降低到正常水平,5例18F-FDG PET/CT与增强CT显示肿瘤区域见不同程度的碘油聚集,未见异常强化影和FDG浓聚影;6例CT可见异常强化影,未见异常FDG聚集,考虑强化影可能为再生结节或炎性肉芽组织。治疗后AFP未降到正常水平13例,其中7例见不同程度碘油聚集,CT增强见结节及斑片强化影,FDG异常聚集;6例FDG异常聚集,CT未见异常强化。3例患者治疗前、后AFP均正常,TACE治疗后4 w行增强CT扫描见碘油聚集边缘有结节样强化,CTA可见异常血管影,18F-FDG PET/CT可见斑片状摄取增高影,经穿刺活检证实为肿瘤复发。1例肝右后上叶巨块型肝癌,治疗前后AFP均正常,CEA升高,18F-FDG PET/CT检查在碘油聚集的边缘可见异常FDG摄取,CT增强未见异常强化,经穿刺活检证实为肿瘤复发。结论18F-FDG PET/CT显像结果与AFP对照其在判断肝细胞癌动脉栓塞治疗后复发和转移上明显高于CT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10.
Wang F  Ma S  Shen L  Li N  Yang Z  Chen K 《中国肺癌杂志》2012,15(1):21-26
背景与目的我国是肺癌的高发国家,PET/CT在我国的肺外科临床应用价值仍处在探索阶段。本研究总结病理证实的419例肺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的患者资料,探讨PET/CT在这一领域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7年12月-2011年8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外一科单个医疗组对594例肺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的患者在诊治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了PET/CT检查,以获得病理的41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临床、病理及随访,分析PET/CT在良恶性定性,肺癌TNM分期,疗效评价及疗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全组419例患者中病理证实为良性者63例,恶性者356例,其中原发性肺癌338例,肺转移瘤18例。PET/CT对恶性肿瘤定性诊断(SUVmax>2.5)的敏感性为85.0%,特异性为52.4%,准确性79.2%,阳性预测值89.2%,阴性预测值42.9%。338例患者中治疗前行PET/CT者275例,共发现远处转移46例(46/275,16.7%),较传统检查(38/275,13.8%)多发现8例。对临床怀疑术后复发者(89例)行PET/CT,发现复发43例(43/89,48.3%),较传统检查(37/89,41.6%)多发现6例。对手术的168例患者作了T及N分期相关性的研究,发现SUVmax与肿瘤直径正相关(P<0.05)。清扫淋巴结共计610组,PET/CT诊断肺癌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为36.3%,特异性为93.9%,准确性为84.3%,阳性预测值为54.4%,阴性预测值为88.0%。全组有10例患者化疗前后均作了PET/CT,SUVmax随肿瘤降期而下降,下降平均百分比为37.5%(P<0.05)。结论 PET/CT是现阶段除组织学外另一种可选的判断肺部良恶性病变的方法。PET/CT在肺癌M分期中的作用优于传统检查;也可作为术后复查的常规手段之一。PET/CT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特异性较好,但敏感性不高。PET/CT在肺癌化疗评效中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PET图像量化肿瘤18F-FDG摄取异质性的方法,探讨肿瘤异质性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应用Medline及PubMed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断层显像、异质性"等为关键词,检索2002-2012年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PET图像分析方法;2)定量描述肿瘤异质性;3)肿瘤异质性的临床应用,纳入符合要求的文献28篇。结果:通过不同的PET图像分析方法,可定量描述肿瘤内FDG摄取的异质性,例如累积SUV-体积直方图法(CSH),纹理分析法和数学建模法。其中,纹理分析法,在现有研究中应用最广泛。各临床研究显示,异质性新参数与患者放、化疗疗效、生存期等存在显著相关性,可用于指导个体化放疗。结论:定量描述肿瘤内18 F-FDG的摄取异质性的PET图像分析方法众多但无金标准,获得的各种肿瘤异质性新参数在描述恶性肿瘤生物学特性上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胃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与胃淋巴结边缘区外B细胞淋巴瘤(MALT)的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代谢参数和其临床特征的区别。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09-01-2021-12-31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入院1周内行18F-FDG PET/CT检查的48例原发性胃淋巴瘤初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在融合图像上勾画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 ROI)获得18F-FDG PET/CT的代谢参数,测定所有病变的最大厚度(THKmax)及形态学分型,并对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Ki-67等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胃DLBCL患者35例,胃MALT患者13例。胃DLBCL与MALT患者的Ki-67、血总蛋白和血白蛋白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胃DLBCL与MALT的形态学分型及病变浆膜面的影像学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胃DLBCL与MALT患者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t=-2.68,P<0....  相似文献   

13.
<正>患者男性,70岁,1962年偶然发现右侧上眼睑肿物(色素痣),呈小米粒大小,后逐渐增大并感觉不适,于2003年1月行“肿物切除术”,自述病理诊断为良性,术后未行其他治疗。2020年6月自觉右眼睑疼痛,肿物于2020年6月至7月间明显增大,2020年7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右眼上睑肿物诊断性切除,术后病理示:右眼上睑鳞状上皮黏膜组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对多系统结节病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结节病组25例与非霍奇金淋巴瘤20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且未行相关治疗。18F-FDG PET/CT检查后通过目视法确定病变区域并分析代谢区形态特点。结果结节病组淋巴结肿大25例,短径(2.07±0.86)cm,SUV max 7.88±3.83,结外器官累及22例。淋巴瘤组淋巴结肿大18例,短径(3.05±1.63)cm,SUV max 7.68±4.58,结外器官累及15例。两组淋巴结大小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3.174,P=0.003),而SUV max无差异(t=0.110,P=0.913)。结节病常累及胸部淋巴结及肺组织(χ2=9.586,P=0.003;χ2=12.640,P=0.001),淋巴瘤则更常侵犯骨骼(χ2=11.520,P=0.001)。肿大淋巴结的对称性分布结节病较明显(χ2=5.993,P=0.014),而淋巴结融合淋巴瘤更多见(χ2=15.901,P=0.000)。结论肿大淋巴结的SU-Vmax值不能用于鉴别结节病与非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结的对称性分布、大小、融合趋势,病变好发部位及临床与影像学不匹配现象,有助于两者的鉴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诊断头颈部肿瘤残留复发灶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标准,回顾性对比分析35例完成治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18F-FDG PET/CT结果和临床资料。结果:PET/CT对残留复发灶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93.1%,85.7%,90.0%,90.0%和90.0%,明显优于CT或MRI。和早期显像相比,延迟显像更有助于炎症病灶与残留复发灶的鉴别。结论:判断头颈部癌治疗后残留复发,PET/CT比CT或MRI有更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与目的 18F-脱氧葡萄糖(fluorodeoxyglucose,FDG)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计算机体层摄影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对肺癌和部分肺良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仍有一定困难,本研究旨在探讨PET/CT显像中肺外病变对肺癌的辅助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行PET/CT检查的疑诊肺癌病例。初始诊断仅根据肺内病变的PET表现、平均标准摄取值(mean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ean)和CT征象,然后根据肺外病变情况对肺内病变的诊断进行修正,比较修正前后诊断结果有无差异。结果 PET/CT发现81例同时伴有肺外病变,肺外转移性病变使13例可疑恶性修正为肯定恶性,1例良性修正为肯定恶性;肺外非转移性病变使2例可疑恶性修正为肯定恶性,1例可疑恶性修正为良性。除2例全身结核被错误修正为恶性外,其它15例经病理证实均为正确修正。修正前后PET/CT的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修正诊断率为13.5%(17/126),修正诊断正确率为88.2%(15/17)。结论肺外病变的发现对肺癌的术前定性有着较好的实用价值,提高了诊断效能,但仍然要注意与全身多发结核等炎性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脉管癌栓、神经束侵犯、肠周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化程度对肿瘤术后复发和转移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PET/CT检查的76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病理、临床及随访资料,回顾性分析病理标本中脉管癌栓、神经束侵犯、肠周淋巴结转移以及肿瘤分化程度与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76例患者中57例出现复发转移(75%),19例无复发转移(25%)。复发转移患者与无复发转移患者在性别、分化程度、神经束侵犯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脉管癌栓及肠周淋巴结转移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管癌栓、肠周淋巴结转移可以作为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全身显像诊断结直肠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6月间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抚矿总医院收治的行结直肠癌术的80例结直肠癌患者,均采用18F-FDG PET/CT全身显像检查及CT强化检查,以病理活检结果或再次手术为诊断金标准,比较以上两种诊断方式对患者术后复发及转移的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18F-FDG PET/CT全身显像检查术后复发的准确度为97.5%(78/80),敏感度为92.0%(23/25),特异度为100.0%(55/55);CT增强扫描检查术后复发的准确度为86.3%(69/80),敏感度为64.0%(16/25),特异度为96.4%(53/55)。18F-FDG PET/CT对术后复发的诊断准确度和敏感度均高于CT增强扫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者诊断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F-FDG PET/CT全身显像检查术后转移的准确度为96.3%(77/80),敏感度为95.3%(41/43),特异度为97.3%(36/37);CT增强扫描检查术后复发的准确度为75.0%(60/80),敏感度为69.8%(30/43),特异度为81.1%(30/37)。18F-FDG PET/CT对术后转移的诊断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度均高于CT增强扫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18F-FDG PET/CT全身显像诊断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复发的准确度及敏感度较高,诊断术后转移的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度均较高,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正>0 引言浆细胞肿瘤可分为多发性骨髓瘤(累及骨髓及其他全身)、孤立性骨髓瘤(骨浆细胞瘤)、髓外(软组织)浆细胞瘤和浆母细胞肉瘤[1]。髓外浆细胞瘤(extramedullary plasmacytoma,EMP)是一种罕见的不累及骨髓的软组织浆细胞瘤,约占所有浆细胞肿瘤的3%~5%,以上呼吸道及上消化道多见,约占80%~90%,且多见于鼻腔、鼻窦及口鼻咽部[2]。该病的病因尚不清楚,但病毒发病机制和慢性刺激被认为是主要因素[3]。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分析多系统结节病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18F-FDG PET/CT影像特征差异,探讨18F-FDG PET/CT对二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07月至2023年07月初诊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15例结节病和39例DLBCL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18F-FDG PET/CT影像资料,对比分析PET/CT所示两组病变的影像特征、累及范围、受累淋巴结特征、病灶最大径和半定量参数最大标准化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 SUVmax)的差异。结果:结节病可见对称性累及纵隔、肺门淋巴结等特征性表现,无融合趋势,双肺/胸膜易受累。DLBCL淋巴结易融合成团,且易出现胃肠道结外侵犯。结节病组的纵隔、肺门淋巴结及双肺、胸膜的受累发生率高于DLBCL组,DLBCL易发生胃肠道累及(均P<0.05)。结节病组的淋巴结融合发生率低于DLBCL组(P&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