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目的:采用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FMD)评价氯沙坦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测定2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肱动脉基础FMD及最大血流速度(Vmax)。予以口服氯沙坦50mg/d,8周后复查FMD及Vmax,同时观测血压变化。结果:口服氯沙坦8周后肱动脉血管内径无明显变化,而FMD由(4.64±3.72)%增大到(7.68±16.12)%,加压前Vmax、加压后Vmax较服药前增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FMD的增大与血压降低并无相关性。结论:肱动脉FMD可以作为评价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的有效方法;口服氯沙坦8周可以改善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且这种改善与血压降低不相关。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PP)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平均脉压大小分为PP≥60mmHg组(27例)、PP<60mmHg组(29例),分别予以氯沙坦50100mg/d口服治疗24周,采用高分辨率超声系统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FMD)评价血管内皮功能,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脉压、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结果PP≥60mmHg组患者FMD受损程度较PP<60mmHg组更为显著(P<0.05);氯沙坦治疗24周后,两组患者脉压均有所降低(P<0.01)、FMD均有所改善(P<0.01),而较之PP<60mmHg组,PP≥60mmHg组患者脉压的降低及FMD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脉压增大可能加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氯沙坦在降低血压的同时可以降低脉压,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脉压大的患者获益更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作为内皮功能指标,观察45例高血压病患者氯沙坦治疗4周前后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变。结果高血压组治疗前血浆ET、vWF和GMP140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NO/ET较正常对照显著降低(P<0.05,P<0.01)。治疗4周,高血压组的血浆ET、vWF、GMP140较前显著降低(P<0.05,P<0.01)。血浆NO及NO/ET较前显著升高,并且NO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ET与血总胆固醇(TC)、SBP正相关,NO和NO/ET与空腹血糖、SBP和三酰甘油显著负相关,NO/ET还与HDL正相关,vWF、GMP140与HDL负相关,GMP140与TC正相关(P<0.05,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减退,内皮功能与收缩压、血糖、血脂相关联。氯沙坦能够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氯沙坦治疗前后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血浆血管紧张素Ⅱ的变化.方法50例高血压患者氯沙坦治疗4~6周,根据达目标血压(以舒张压<90mmHg为标准调整降压药每天剂量50~100mg,部分患者加双氢氯噻嗪25mg),观察氯沙坦治疗前后肱动脉超声检测血管内皮功能和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浓度的变化.结果肱动脉内径基础值及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3.78±0.57)mm对(3.82±0.63)mm,(18.7±4.5)%对(20.1±7.2)%,P>0.05],反应性血管充血引起肱动脉内径的变化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4.32±0.71)%对(9.38±4.1)%,P<0.01)].氯沙坦治疗前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浓度变化显著[(38.6±6.8)pmol/L对(76.9±15.3)pmol/L,P<0.01].结论氯沙坦在有效降压的同时,能改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FMD)评价氯沙坦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测定2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肱动脉基础FMD及最大血流速度(Vmax).予以口服氯沙坦50mg/d,8周后复查FMD及Vmax,同时观测血压变化.结果口服氯沙坦8周后肱动脉血管内径无明显变化,而FMD由(4.64±3.72)%增大到(7.68±6.12)%,加压前Vmax、加压后Vmax较服药前增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FMD的增大与血压降低并无相关性.结论肱动脉FMD可以作为评价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的有效方法;口服氯沙坦8周可以改善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且这种改善与血压降低不相关. 相似文献
7.
李勇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4,23(8):597
多项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表明,对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能减少脑卒中、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然而,大多数临床试验并未证明降低血压(5~6mmHg)能够改善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氯沙坦对高血压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入选108例首诊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给予氯沙坦50~100 mg,qd,共12周;另人选同期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100例).观察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ET-1和NO的变化.结果 随访1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下降,FMD提高,NO上升,ET-1降低(均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显示,校正年龄、血压、血脂、血糖等因素后,ET-1和NO是FMD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氯沙坦改善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可能与减少内皮素分泌,增加一氧化氮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及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血尿微球蛋白(β2MG)、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A组(氯沙坦组n=30)和B组(福辛普利组n=30),进行血NO、ET、β2MG、尿微量白蛋白及血肌酐等检查。2组治疗前后相互比较。结果:2组治疗前后血NO、ET、β2MG、尿微量白蛋白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尿素氮、肌酐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B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氯沙坦同福辛普利相类似,均具有血管内皮及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高血压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通过检测 38例单纯冠心病患者 (A组 )、5 2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 (B组 )、12例健康对照组 (C组 )的肱动脉舒张功能 :反应性充血后血管舒张 (FMD)、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血管舒张 (NID)及血内皮素 (ET)、一氧化氮 (NO)等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FMD、ET :A、B组较C组均有显著差异 (均P <0 0 1) ;(2 )NO :B组较C组明显降低 (P >0 0 5 ) ;(3)A、B组间 :FMD、ET、NO均有显著差异 (均P <0 0 5 ) ;(4 )NID在三组间无差异 (P <0 0 5 ) ;(5 )FMD :与NO呈正相关 (r=0 4 3,P <0 0 1) ,与SBP、LDL、ET呈负相关(r =- 0 5 2、- 0 36和 - 0 4 7,均P <0 0 1) ;SBP :与LDL、ET呈正相关 (r =0 2 5和 0 4 2 ,P <0 0 5 ) ,与NO呈负相关 (r<- 0 31,P <0 0 1)。结论 冠心病患者存在显著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 ;高血压病加重冠心病患者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 ;FMD与NO、ET均可作为反映冠心病和高血压病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无创指标。 相似文献
11.
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结构和功能及升主动脉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左室结构和功能及升主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 :分别于氯沙坦服用前和服用 3个月后 ,对 2 6例轻至中度EH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服用氯沙坦 3个月后 ,血压从 (14 8± 13) / (95± 9) (1mmHg =0 .133kPa)下降到 (138±12 ) / (88± 8)mmHg (均 P <0 .0 1) ;升主动脉弹性显著增加 ,显示为Ep指数从 (44 .2± 5 7.9)下降到 (19.9±14 .9)N/cm2 (P 0 .0 5 )和 β指数从2 7.4± 32 .9下降到 13.3± 9.9(P 0 .0 5 )。氯沙坦治疗后Ep指数和 β指数百分变化率与舒张压百分变化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Ep指数 ,r =0 .4 0 ,P <0 .0 5 ;β指数 ,r =0 .5 5 ,P <0 .0 1) ;E/A比值 (1.2 0± 0 .32 )明显高于服用前 (1.0 7± 0 .31,P <0 .0 1) ,E峰减速时间从 (185± 32 )下降到 (16 4± 2 9)ms(P <0 .0 1) ;左室重量从 (2 2 0± 5 3)减低为 (194± 5 3)g(P <0 .0 1)。结论 :氯沙坦的降压作用与左室舒张功能的改善和升主动脉弹性增加有关 ,并且氯沙坦具有消退左室肥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质量适宜和过高对左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利用左室质量比值 (%PLM )将左室重构分为左室质量适宜 (aLVM )、左室质量过高 (iLVM )和左室质量不足 ,观察并比较aLVM和iLVM的心脏结构和功能特点。方法 :对 187例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测量其心脏结构和功能。结果 :aLVM、iLVM和左室质量不足的分布分别占 4 8.1%、4 8.7%和 3.2 %。与aLVM相比 ,iLVM的主动脉根部内径、左房内径、左室质量和相对室壁厚度更高 (P <0 .0 5 ) ;心排血量、心搏量、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和舒张早期充盈峰速度E峰 /舒张晚期充盈峰速度A峰比值更低 (P <0 .0 5 ) ;总外周血管阻力更高 (P <0 .0 5 )。结论 :与aLVM相比 ,iLVM的心脏结构和功能特点提示它是左室重构发展的进一步阶段。 相似文献
13.
14.
氯沙坦与福辛普利逆转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比研究应用氯沙坦和福辛普利逆转原发性高血压 (EH)伴左心室肥厚 (LVH)的作用。方法 :将 12 0例EHLVH患者随机分为氯沙坦组 (n =6 0 )和福辛普利组 (n =6 0 ) ,于服药前及服药 6个月后分别测定血压、室间隔厚度 (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 (PWT)、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 (LVDd)、左心室重量指数 (LVMI)、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心排血量 (CO)和A/E峰值。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血压、IVST、PWT、LVDd、LV MI、A/E峰值均显著降低 (均P <0 .0 1) ,而LVEF、CO无显著变化 (P >0 .0 5 )。结论 :氯沙坦与福辛普利均能逆转LVH ,明显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科素亚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 (L VH)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方法 选择 5 4例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病人 ,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予科素亚 5 0~ 10 0 mg/d或科素亚 2 5~ 5 0 m g/d加用卡托普利 37.5~ 75 m g/d降压治疗半年 ,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左心室质量指数 (L VMI)及血浆纤维蛋白原 (Fg)水平。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 ,无论科素亚或科素亚加卡托普利均使 L VMI及 Fg降低 ,科素亚加卡托普利降低的程度更大。结论 科素亚与卡托普利联合应用后逆转左心室肥厚的效果更好 ,同时可降低 Fg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EH)血浆内皮素(ET)与左室重量和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多昔勒超声心动图技术检测86例EH患者和57例健康对照者血浆ET的浓度及室间隔(IVST)、左室后壁厚度(PWT)、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以及左室流入道E峰和A峰比值(E/A)、E峰加速面积(EAA)。结果EH组ET、IVST、PWT、LVMI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E/A、EAA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EH组ET与IVST、LPWT、LVMI之间均存在着显著正相关(P值均<0.01),ET与E/A、EAA之间均存在着显著负相关(P值均<0.01)。结论ET可能是引起EH患者左室肥厚及舒张功能不全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EH)血浆内皮素(ET)与左室重量和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检测86例EH患者和57例健康对照者血浆ET的浓度及室间隔(IVST)、左室后壁厚度(PWT)、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以及左室流入道E峰和A峰比值(E/A)、E峰加速面积(EAA)。结果EH组ET、IVST、PWT、LVMI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E/A、EAA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EH组ET与IVST、LPWT、LVMI之间均存在着显著正相关(P值均<0.01),ET与E/A、EAA之间均存在着显著负相关(P值均<0.01)。结论ET可能是引起EH患者左室肥厚及舒张功能不全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氯沙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大及 QT离散度 (QTd)的影响。方法 依据是否伴有左心室肥大 ,将 5 7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分为两组 ,分别给予氯沙坦 5 0 mg/d,或氯沙坦 5 0 m g/d加双氢克尿噻12 .5 mg/d治疗 ,共 16~ 18周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室大小 ,及 QTd改变 ,并分析 L VMI与 QTd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后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大组 L VDd,IVST,PWT,L VMI比治疗前下降 (P<0 .0 5或 P<0 .0 1)。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大组 QTd比不伴左心室肥大组大 (P<0 .0 1) ,治疗后则明显减小 (P<0 .0 1)。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大组 L VMI与 QTd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 氯沙坦或氯沙坦加双氢克尿噻能逆转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左心室肥大 ,并使 QTd相应减小。 相似文献
19.
葛根素对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肥厚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葛根素对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肥厚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 方法58例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及葛根素组(30例),对照组予罗布麻、双氢克尿噻降压治疗,葛根素组在此基础上合用葛根素片195mg/d,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左室质量指数(LVMI)及血浆自由脂肪酸(FFA)、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的变化。 结果葛根素组LVMI、FFA、ET-1降低,NO增加(P<0.01),其LVMI的变化与FFA、ET-1的改变呈正相关(r=0.41,0.44,P<0.05),而与NO的改变呈负相关(r=-0.37,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 结论葛根素逆转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肥厚,可能与改善内皮功能及脂肪酸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与心肌收缩功能的关系。方法 以M型超声心动图对75例不同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47例正常人的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与收缩末期室壁应力(ESS)的关系进行观察。结果 正常人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与收缩末期室壁应力(ESS)呈负相关(r=-0.74,P<0.001)。LVMI轻度增加时,收缩功能正常,FS与ESS亦呈负相关(r=-0.71,P<0.001),其回归直线斜率(S)较正常人无明显变化。LVMI明显增加时,收缩功能受损,FS与ESS相关不良(r=-0.25,P<0.05),S明显变小。结论LVMI轻度增加时,心肌收缩功能是后负荷依赖性的;LVMI明显增加时,存在与后负荷无关的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