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脱水药物治疗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将常规护理应用在对照组(42例)患者中,将综合护理应用在实验组(42例)患者中,分析不同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95.24%(40/42),并发症发生率为7.14%(3/42);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78.57%(33/42),并发症发生率为23.81%(10/42);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脱水药物治疗后,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促进治疗效果提高,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结核性脑膜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5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为66.7%,明显高于对照组(37.3%),P<0.05;观察组的病死率为12.0%,显著低于对照组(25.3%),P<0.05;观察组的脑积水、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13.3%、6.6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6.7%、33.3%),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结核性脑膜炎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临床护理质量,适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8月至2015年7月之间收治的45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总结临床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45例患者采取相同的治疗措施进行干预,其中44例患者治愈出院,另外1例患者由于脑疝死亡。结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采取精心的护理干预是确保救治成功的关键,有助于控制病情和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45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进行了兴奋期、昏迷期,以及用药后、心理等整体化护理,观察护理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价值。结果45例患者中死亡3例,其余42例均治愈出院;昏迷合并褥疮2例,口腔念珠菌感染2例,均经局部护理、对症治疗后治愈;利福霉素针剂致肝功减低8例(17.8%),链霉素耳毒性1例(2.2%),结膜炎1例。结论结核性脑膜患者实施有效的综合护理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影响结核性脑膜炎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分析78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76±22)d,54例(69.2%)痊愈,9例(11.5%)遗留不同程度肢体后遗症,视听觉障碍3例(3.8%),癫痫4例(5.1%),死亡8例(10.3%)。结论影响结核性脑膜炎疗效的因素很多,早期诊断和治疗尤其重要,早期使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及开始治疗的方案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麦肖兴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6):1677-1678
我科于2003年8月成功救治1例晚期妊娠结核性脑膜炎并发脑疝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1例腰大池置管引流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结核性脑膜炎伴高颅压患者43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病例组21例采用腰大池置管术治疗,对照组22例采用腰穿鞘内注药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及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自费6例(占13.95%),农村合作医疗23例(占53.49%),医保14例(占32.56%),两组患者付费方式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住院时间和脱水剂使用次数明显高于病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共发生脑积水病6例(27.27%)明显高于病组1例(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大池引流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可以明显减少患者住院时间,脱水剂使用,以及脑积水的发生。大大减少护理工作量,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护理措施。本次将结核性脑膜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入选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进一步通过掷币随机法,将之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施行于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可有效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周血结核杆菌抗原特异性γ干扰素水平在结核性脑膜炎与隐球菌性脑膜炎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3例菌阳结核性脑膜炎、15菌阴结核性脑膜炎及11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外周血结核杆菌抗原特异性γ干扰素水平差异。结果菌阳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外周血结核杆菌抗原特异性γ干扰素9例阳性,4例阴性,阳性率69.2%,菌阴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外周血结核杆菌抗原特异性γ干扰素10例阳性,5例阴性,阳性率66.7%,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外周血结核杆菌抗原特异性γ干扰素1例阳性,10例阴性,阳性率0.09%,列联表资料的χ2检验(χ2=6.78,P=0.001),三组阳性率有差别,经组间两两比较,菌阳结核性脑膜炎与菌阴结核性脑膜炎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χ2=4.31,P=0.07),菌阳结核性脑膜炎与隐球菌性脑膜炎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χ2=7.37,P=0.013),菌阴结核性脑膜炎与隐球菌性脑膜炎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χ2=8.26,P=0.024)。结论外周血结核杆菌抗原特异性γ干扰素检测可作为结核性脑膜炎与隐球菌性脑膜炎早期鉴别诊断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护理中应用细节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特选取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5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方法的不同,将这5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细节护理,护理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作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中:2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中:5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0.0%,两组患者护理结束后统计的相关指标比较,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结核性脑膜炎护理中应用细节护理,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响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2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20例患者中,有78例患者恢复良好;35例患者恢复不良;7例患者死亡,其中呼吸衰竭所致死亡3例、多器官功能衰竭所致死亡2例、发生脑疝死亡2例。结论通过对本组患者资料进行综合性分析发现,影响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有脑积水、CSF蛋白水平及CSF氯化物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护理经验和护理措施。方法对36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采取系统、计划、全面的整体护理。结果 36例患者中治愈32例,好转3例,自动出院1例。结论结核性脑膜炎其预后不仅取决于早期确诊,及时治疗,同时有效地护理措施,可显著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66例结核性脑膜炎患儿,根据护理方式分为试验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临床护理,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试验组患儿关于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个体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的护理干预结果。结果试验组患儿的满意度(75.76%)高于对照组(54.55%),试验组的护理有效率(81.82%)高于对照组(63.6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护理有效率及患儿满意度,临床中可考虑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在结核性脑膜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73例,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案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方法,比较分析两组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7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结核性脑膜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满意,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是的临床首选的护理方案。  相似文献   

15.
《抗感染药学》2017,(5):968-971
目的:分析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提出适当的治疗对策。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以发热待查收治入院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97例病例资料,其类型为病毒性脑膜炎48例、结核性脑膜炎28例、化脓性脑膜炎12例和隐球菌性脑膜炎9例,分析和比较这4种脑膜炎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以及脑脊液(CSF)和外周血象的变化情况。结果:97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中,病毒性脑膜炎患者所占比例高于其他类型脑膜炎(P<0.05),其患者发病年龄低于其他类型(P<0.01),患者意识障碍的发生率低于其他类型(P<0.05),其CSF葡萄糖和氯化物值接近正常;化脓性脑膜炎患者的体温高于其他类型(P<0.01),其发生意识障碍、颈项强直及病理征阳性率高于其他类型(P<0.01),其血白细胞(WBC)计数、CSF细胞数均高于其他类型(P<0.01),且其CSF细胞以多核细胞为主;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发病年龄高于其他类型(P<0.01),其热程长于其他类型(P<0.01),热程时间低于其他类型(P<0.01),患者视物模糊的发生率高于其他类型(P<0.01);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CSF蛋白定量高于其他类型(P<0.01),其氯化物含量低于其他类型(P<0.01)。结论:根据各类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CSF和外周血象检查结果,按不同类型的脑膜炎采用不同的抗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脱水药物治疗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68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的护理模式,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康复指导等综合护理。随访6个月,比较两种护理模式对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评价两种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1.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8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核性脑膜炎脱水治疗后,在基础护理和专业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等综合护理,可显著提高总有效率,减少并发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结核性脑膜炎在临床上的诊断方法、症状表现以及治疗方法等,提高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治愈率。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期间结核性脑膜炎患者60例,记录并统计患者的临床表现、病情发展过程,X线、脑脊液检查、颅脑CT、MRI检查结果等,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制定治疗方案及相应临床护理措施,研究如何提高临床治愈率等。结果6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有急性和慢性脑膜炎之分,临床表现均以发热、头痛、呕吐、盗汗及全身无力为主,通过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和临床护理措施后,有52例患者治愈出院,8例患者未见好转。结论总结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病情发展过程、临床各项诊断方法以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及临床护理等有利于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临床治愈。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不仅能避免结核性脑膜炎误诊、漏诊情况发生,而且能有效治疗患者,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粟粒型肺结核又称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患病时 ,大量结核菌随血行播散 ,在脑膜、脑实质、骨髓等处形成结核病灶 ,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 ,病灶破溃 ,排出的结核菌进入蛛网膜下腔 ,引起脑膜广泛感染 ,即称结核性脑膜炎。有文献报道 ,成人急性粟粒型肺结核并发结核性脑膜炎者达 32~ 6 7 7% ,现将我科收治的 2 0例结核性脑膜炎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2 0例中 ,男 8例 ,女 12例 ,均为成人 ,2 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和头痛症状 ,热型为稽留热或驰张热 ,16例有呕吐症状 ,12例颈项强直 ,7例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3例并发脑疝 ,死亡 2例 ,自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脑膜炎的护理方法和技术,提高治愈率.方法 对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和皮肤、口腔、饮食、呼吸道、心理、用药的观察、指导及管道等的护理.结果 7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治愈,1例好转,1例自动出院.结论 合理有效的护理是提高结核性脑膜炎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脱水治疗的针对性护理干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所有入组者住院期间均实施药物脱水治疗,使用药物为125~250 mL 20%甘露醇静脉快速滴注,并依据患者疾病严重程度调整静滴时间及次数。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本研究针对性护理,对所有入组者均随访2年,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及总住院时间,住院治疗期间两组发生的并发症,统计两组2年生存情况。结果随访2年期间,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总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住院治疗期间,观察组发生感染、电解质紊乱、消化道出血及脑水肿的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年及2年生存例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结核性脑膜炎实施脱水治疗者,进行本研究的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有效的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延长其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