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3年6月在该院接受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患者90例。根据相关资料,对可能影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从而找出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术后疗效与体重、Sanders骨折分型、关节面塌陷程度和Bohler角四因素有关,而与性别、年龄、吸烟、手术时机和Gissane角无关。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Sanders骨折分型、关节面塌陷程度和Bohler角三因素是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术后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影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术后效果的危险因素主要有Sanders骨折分型、跟骨关节面塌陷程度和Bohler角,它们可作为判断跟骨关节内骨折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AO钢板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随访AO钢板手术治疗跟骨骨折47例56足,从跟骨Bholer角、Gissane角、Langre角、跟骨高度和Maryland评分角度,评价AO钢板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结果切开复位AO钢板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疗效肯定。结论临床治疗效果与骨折类型以及跟骨Bholer角、Gissane角、Langre角和跟骨高度的复位质量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DLACF)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疗效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选取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33例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患者(DLACF)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疗效的可能影响因素,对患者的年龄、体重、术前B角、术后G角、术前时间以及Sanders分型等情况进行检测与记录,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3例患者共37足的术后疗效,其中优18例,良12例,可5例,差2例,在各因素中,体重、术前B角、术后G角、术前时间等对手术的疗效有一定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对术后等等疗效没有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型Sanders分型的患者总优良率为94.1%,Ⅲ型患者的总优良率为73.3%,Ⅳ型患者的总优良率为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年龄、体重、术前B角、术后G角、术前时间、Sanders分型等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重、术前B角、术后G角、术前时间、Sanders分型等是患者术后疗效的评分的影响因素.结论 对于DLACF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其术后疗效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体重、术前B角、术后G角、术前时间以及Sanders分型等,在手术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不良因素,提高患者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海林市人民医院骨科2007~2010年收治的25例(27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对手术之后的患者进行Maryland足部评分,测量实施手术治疗前后的Bhler角度和跟骨高度。结果 25例患者中,15例解剖复位优秀,5例解剖复位良好,3例解剖复位合格,2例解剖复位不合格。术后3个月Bhler角度恢复到85.2%(23/27);术后的Maryland评分:16足SandersⅡ型为77~92分,9足SandersⅢ型为70~87分,2足SandersⅣ型,分别为为65分和48分。结论对于SandersⅡ、Ⅲ、Ⅳ型的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利用切开复位的手术方法,以及解剖型跟骨钛板加自体髂骨植骨内的固定方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复位效果,并固定效果可靠;手术之后的早期关节功能锻炼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可以优先选用此法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跗骨窦小切口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临床结果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45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采用跗骨窦小切口入路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测量跟骨解剖参数,包括高度、宽度和B?hler角;应用MARYLAND评分在患者末次随访时进行临床评估.结果:按Sanders分型,Ⅱ型骨折26例,Ⅲ型骨折19例,Ⅳ型骨折4例.手术后小关节复位接近解剖学分级(关节移位小于2mm),其中Ⅱ型骨折26足(100.00%),Ⅲ型骨折18足(94.71%),Ⅳ型骨折2足(50.00%).所有患者的宽度、高度和B?hler角均有明显改善.根据MARYLAND评分,优34例,良6例,可6例,差3例.结论:跗骨窦小切口入路是治疗跟骨骨折能很好地显示骨折,并能解剖复位关节面,是治疗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摘要1目的探讨经皮撬拨复位轴向结合横向多枚中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III型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2年5月采用经皮撬拨复位轴向结合横向多枚中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104例(113足),对手术患者随访,评定手术疗效及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治疗前后患者的Bhler角、Gissane角、结节部高度、丘部高度、轴长、水平长和宽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优48足,良54足,可9足,差2足,优良率为90.26%。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BShler角、Gissane角、损伤机制和手术时间是影响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Bhler角、Gissane角、损伤机制和手术时间是影响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经皮撬拨复位轴向结合横向多枚中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llI型跟骨骨折效果肯定,能较好地恢复Bhler角、Gissane角,整复距下、跟骰关节面,恢复跟骨体的长度、高度、宽度;研究发现B~hler角、Gissane角、损伤机制及手术时间可影响跟骨骨折的疗效,临床上应重视这些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经跗骨窦切口切开复位、跟骨锁定钢板外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分别采用经跗骨窦切口切开复位、跟骨锁定钢板外固定及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两种手术方式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55例58足。对两组病例的B?hlers角与Gissane角及足部功能评分(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切口并发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5.7个月。每组B?hlers角、Gissane角术前术后相比有显著差异,术后明显改善;两组间B?hlers角、Gissane角术前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功能评价及优良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有显著差异。结论经跗骨窦入路、跟骨锁定钢板外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复位效果好,手术损伤小,并发症少,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锁定接骨板结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rhBMP)骨修复材料植入治疗跟骨骨折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行切开复位锁定接骨板内固定结合rhBMP骨修复材料植入治疗的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患者15例,采用外侧"L"型切口,术中复位跟骨后关节面,恢复跟骨高度及宽度,在骨缺损处用1~2 mg的rhBMP骨修复材料填塞,比较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B?hler角、Gissane角变化,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估足部功能.结果 患者术后无切口不愈合及感染,骨折均愈合并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57 ±2.42)个月,术后半年均能正常行走.术后B?hler角(35.8 ±1.75)°和Gissane角(132.9 ±2.85)°改变较术前B?hler角(3.62 ±1.00)°和Gissane角(159.3 ±3.65)°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末次随访时B?hler角(35.2 ±0.92)°和Gissane角(132.4 ±2.41)°无明显改变(P>0.05),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优10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3.3%.结论 锁定接骨板结合rhBMP骨修复材料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可有效维持跟骨解剖形态,促进骨愈合,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扩大外侧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6月~2011年6月本院采用扩大外侧入路治疗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70例87足,对患者进行相关影像检查并对术后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B(o)hler角和Gissane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0例患者单侧骨折49足复位情况较好.70例患者经过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评分达到65~98分,平均87.9分,优良率为82.8%.结论 扩大外侧入路治疗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对比分析微创与外侧扩大入路治疗Sanders Ⅱ和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收集2013 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跟骨骨折,随机分为微创组(采用跗骨窦入路)和传统组(采用外侧扩大入路)进行治疗,各30例。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跟骨Bhler角、Gissane角、宽度和高度。两组术前等待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末次随访AOFAS 评分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末次随访与术前跟骨Bhler角、Gissane角、宽度、高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7% vs 16.7%, P>0.05)。微创与外侧扩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和Ⅲ型跟骨骨折,可获得相似的临床及影像学结果,但前者术前等待时间与住院时间更短、术后切口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更低。  相似文献   

11.
微创手术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压缩性跟骨关节内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压缩性跟骨关节内骨折经外侧小切口辅助撬拨复位同种异体骨移植结合经皮克式针牵拉手法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的手术特点与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17足)采用经皮克式针牵拉手法复位结合距下关节外侧小切口入路撬拨复位,跟距骨克式针内固定,同种异体骨移植微创手术治疗的压缩性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Sanders分型为Ⅱ~Ⅲ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患者平均随访13.5个月。切口Ⅰ期愈合15足,出现明显排斥反应2足。术前Bolder角为(9.58±5.25)°,Gissane角为(101.15±13.83)°。术后即刻Bohler角为(33.55±4.17)°、Gissane角为(113.25±12.17)°;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时Bolder角为(31.65±7.72)°,Gissane角为(111.15±8.68)°,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外侧小切口辅助撬拨复位同种异体骨移植结合经皮克式针牵拉手位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压缩性跟骨关节内骨折创伤小、并发症少且能有效填充缺损区,维持复位后跟骨的高度,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孙学志 《临床医药实践》2009,(2Z):1401-1402
目的:评价AO跟骨解剖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将35例37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按Sanders分型,采用AO解剖钢板进行复位有限坚强内固定通过手术将后跟距关节面解剖复位,同时恢复Bhler′S角、Gissane角及跟骨高度,必要时植骨。结果:本组病例随访6~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按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优15足,良17足,中3足,差2足,优良率86.5%。结论:本方法治疗跟骨骨折复位满意,固定牢靠,术中自体髂骨植骨,术后早期关节功能锻炼,疗效肯定,是一种目前治疗跟骨骨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跟骨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 对21例(24足)手术治疗的跟骨粉碎性骨折资料进行分析,按Sanders分型,对Ⅱ型、Ⅲ型、Ⅳ型骨折应用一期植骨及可塑性跟骨钛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 24足跟骨骨折均获得随访,时间9~20个月,平均14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疗效优14足,良7足,可2足,差1足,优良率87.5%.结论 跟骨粉碎性骨折通过手术内固定的方法,可以较好地显露骨折,以利恢复跟骨正常的长度、宽度与高度,恢复正常的B(o)hler角与Gissane角,可靠地内固定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使足踝关节功能达到最大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跟骨手术治疗的疗效相关因素.方法 跟骨关节内骨折42例,按Sanders分型,Ⅱ型20例.Ⅲ16例,Ⅳ6例,采用手术治疗,局部植骨.结果 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优22例、良16,可3例、差1例.结论 跟骨骨折手术疗效与恢复距下关节面平整、恢复Bohler角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骨折采用Sanders分型法,对40例46足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随访时间4~35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结果所有骨折均愈合。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进行评价,本组优23足、良18足、可5足,优良率89.13%。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是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手术的关键是尽量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和跟骨的正常解剖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跟距关节外侧小切口下复位克氏针及可吸收钉棒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43例(46足)涉及距下关节后关节面跟骨骨折实施小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按Sanders分型,Ⅱ型34例、Ⅲ型19例。切口采用平行距下关节的外踝尖下方的横切口,长约3cm,显露塌陷关节面,复位后以克氏针及数枚可吸收钉棒进行固定。结果随访10~18个月、平均13.2个月,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手术效果,优良率为82.6%。术后后关节面、B hler角均得到良好的恢复。结论采用外踝下跟距关节外侧小切口创伤小、操作简单、复位理想、固定可靠、疗效满意,避免了传统跟外侧切口带来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解剖锁定钢板不植骨治疗SanderⅢ、Ⅳ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52例SanderⅢ、Ⅳ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切开复位、解剖锁定钢板固定+自体髂骨植骨治疗)和观察组(切开复位、解剖锁定钢板固定不植骨治疗),使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对疗效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优良率、治疗前后B(o)hler角、Gissane角和跟骨宽度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优良率和术后1年B(o)hler角、Gissane角和跟骨宽度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切开复位解剖锁定钢板不植骨治疗跟骨骨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5例跟骨SandersⅡ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不良率、住院天数差异,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跟骨高度、宽度、Bohler角、Gissane角的改变以及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的差异。结果2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治疗组手术时间、切口不良率、住院天数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跟骨高度、宽度、Bohler角、Gissane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跟骨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效果理想,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能直视下复位、切口不良率低、住院天数短等优点,是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C"型臂X光机下撬拨复位经皮跟、距骨穿针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2年6月至2006年4月在"C"型臂透视下采用"C"型臂下撬拨复位经皮穿针固定跟、距骨治疗跟骨骨折27例,男21例,女6例;年龄21-52岁,平均36.2岁;均为闭合骨折,SandersⅡ型16例(ⅡA型2例,ⅡB型9例,ⅡC型5例),Ⅲ型7例(ⅢAB型4例,ⅢAC型2例,ⅢBC型1例),Ⅳ型4例.结果 27例中18例手术顺利,达到或接近解剖复位,5例SandersⅢAB型、4例SandersⅣ型骨折由于粉碎、关节面压缩过深而未能达到复位要求,改为小切口切开钢针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前Bǒhler角为17.2±5.6度,Gissane角为103.7±10.5度;术后Bohler角为25.6±4.1度,Gissane角为117.3±4.6度.2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36个月,平均21.7个月.按Maryland足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其评分为83~100分,平均93.7分,优19例,良5例.所有获得随访患者无一例发生骨折再移位等并发症,足外形良好,能够穿正常鞋,无明显跛行.结论 "C"型臂下撬拨法复位经皮跟、距骨穿针内固定适应于SandersⅡ型、SandersⅢ型和部分SanderⅣ型跟骨骨折的治疗,特别是对软组织有挫伤的跟骨骨折,可明显降低软组织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一种有效、可行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应用微创锁定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48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采用清除关节血肿后在三维C型臂X射线机透视下,对骨折塌陷、移位处撬拨复位,后用微型锁定板在紧贴跟骨骨折块固定.记录患者术前、术后Bohlar角和Gissane角,且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其手术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18~24个月(平均20个月)随访,均无并发症发生,优良率为93.8%(45/48).X射线片显示骨折完全愈合,Bohlar角和Gissane角分别从术前平均(12.1±3.6)°、(78.1±4.6)°提高至术后平均(23.4±2.3)°、(105.2±9.6)°.结论 微创锁定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固定稳固、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