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及护理观察。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7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及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pH值、二氧化碳分压、动脉氧分压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低于对照组的二氧化碳分压(P<0.05);观察组的动脉氧分压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动脉氧分压(P<0.05)。结论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确切,在治疗的同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使治疗效果更理想,而且能够显著提高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自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8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并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呼吸频率、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pH值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心律、呼吸频率、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h观察组患者心律、呼吸频率、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pH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患者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阻止病情发展,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利用无创正压通气临床治疗效果。方法8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变化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两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pH值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但研究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治疗,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的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 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护理)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和相应护理干预),观察和比较治疗后两组PH、动脉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动脉氧分压显著升高,二氧化碳分压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所致呼吸衰竭,同时在治疗期间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呼吸功能和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07年3月~2010年3月收治的6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将62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33例,对照组29例,实验组和对照组均行常规药物治疗(抗生素、持续低浓度吸氧、祛痰剂、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等)。实验组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气得到显著改善,而经过统计学处理后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05)。结论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来说,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降低二氧化碳潴留,纠正低氧血症,可以有效降低此类患者的插管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分析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收治的7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6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治疗,实验组接受与对照组完全相同的传统治疗,另接受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治疗后实验组PH,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心律,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患者的差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共80例,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两组血气分析结果和肺功能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值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0年11月~2011年11月收治入院的COPD患者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3次/d,2h/次,连续5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呼吸、心率及临床预后。结果两组治疗5d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吸、心率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治疗组治疗后呼吸、心率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O2、PaCO2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气管插管率为9.09%(3/33),对照组为28.13%(9/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副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能明显纠正患者血气交换障碍,降低气管插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82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1例,在进行内科常规治疗的同时,对照组持续静脉滴注尼可刹米和洛贝林,治疗组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和生命体征变化。结果两组治疗7d后,治疗组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24h后不同时期内,对照组pH值无改善,而治疗组pH值显著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有动脉血氧分压上升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下降,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1);治疗组在心率、呼吸频率方面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疗效显著,其在改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和临床生命体征方面均优于常规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张秀丽 《中国医药》2008,3(12):767-768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20例,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状况、生命体征(呼吸频率、心率、血压)及血气分析指标[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变化和通气相关的不良反应等。结果无创正压通气6h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得到改善(P〈0.05),通气24h可获进一步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成功率80%(16/20),气管插管率15%(3/20),病死率10%(2/20)。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是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有效手段,减少了气管插管,在抢救治疗中疗效肯定,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重症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重症肺炎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抗感染、祛痰、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鼻导管给氧。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同时予无创正压通气。观察两组患者血气指标、心率、气管插管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心率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的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气管插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能够显著改善重症肺炎患者的血气指标,减少气管插管发生率,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诊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急性呼吸衰竭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2组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及心率(HR)、呼吸频率(RR)、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水平。结果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h、24h后HR、RR、PaCO2降低,PaO2及pH值升高,且治疗后HR、RR、PaO2、PaCO2及pH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无创,可早期应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明显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BiPAP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疗效。方法 48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6例和BiPAP无创通气治疗组(治疗组)22例,对照组仅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抗感染、支气管扩张剂、祛痰、抗炎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BiPAP无创正压通气;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呼吸频率、心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动脉血气(pH值、PaCO2、PaO2)、呼吸频率和心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在降低二氧化碳分压(PaCO2)、提高氧分压(PaO2)、改善pH值、呼吸频率和心率方面较对照组患者效果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BiPAP无创正压通气可有效改善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动脉血气及生命体征,可更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无创呼吸机与面罩吸氧辅助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78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实验组给予无创呼吸机与面罩吸氧辅助治疗,对照组给予面罩吸氧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的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SaO2、pH较治疗前改善(P<0.05),对照组的心率、pH较治疗前改善(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SaO2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实验组的总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无创呼吸机与面罩吸氧辅助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不同病因致急性呼吸衰竭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共48例,根据不同病因分为观察组(心源性肺水肿)和对照组(重症肺炎)。两组均实施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动脉血气指标分别和对照组治疗6h后的动脉血气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气管插管发生分别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心源性肺水肿和重症肺炎所致急性呼吸衰竭均有显著治疗效果,但对心源性肺水肿所致急性呼吸衰竭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赖善福  涂福文 《中国医药》2014,(12):1749-1751
目的 探讨支气管舒张药物联合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深圳市龙岗区第三人民医院于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62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Doll's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持续吸氧和内科药物治疗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和异丙托溴铵气雾剂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血气分析指标、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96.8% (30/31)]高于对照组[83.9%(2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8).治疗后,观察组氧分压[(70±6)mmHg(1 mmHg =0.133 kPa)]高于治疗前[(48 ±6)mmHg]和对照组同时间[(60±10)mmHg],二氧化碳分压[(42±5)mmHg]低于治疗前[(64 ±8)mmHg]和对照组同时间[(46±7)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长于观察组[(18.7±3.0)d比(15.1±1.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16.1% (5/31)比25.8% (8/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舒张药物联合应用可明显改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气参数,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呼吸指数监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治疗效果的评估价值.方法 90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按照治疗前动脉血氧分压(PaO2)水平分为轻度组24例、中度组48例,重度组18例.观察3组治疗前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泡气氧分压(PAO2)、PaO2、呼吸指数(RI)和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COO2).结果 3组治疗后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改善,中度和重度AECOPD组功能衰竭器官发生率和病死率均高于轻度,且重度组高于中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I能够反映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疾病发展状态,并可以将其作为预测此类患者疾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邵民坤 《中国基层医药》2014,(21):3225-3227
目的:探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与气管插管同步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RDS且需要呼吸支持的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气管插管同步间歇正压通气组( SIPPV+VG组)和经鼻间歇正压通气组( NIPPV组),每组30例。两组患儿均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 PS)替代治疗,并记录呼吸支持0 h、12 h、24 h、72 h吸入氧浓度( Fi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平均气道压(MAP)、血氧饱和度(SaO2),计算P/F(PaO2/FiO2)、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 a/APO2),并分析两组间治疗后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两组间0 h、12 h、24 h、72 h后MAP、FiO2和P/F( PaO2/FiO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153.247、187.385、376.587、128.509、430.276、259.507,均P<0.05),且0 h分别与12 h、24 h、72 h的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aO2、SaO2、a/APO2在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32.756、987.835、796.37、683.508、735.375、679.509,均P<0.05),且0 h分别与12 h、24 h、72 h的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VAP和气漏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9,0.021)。结论两种方法均能有效提高NRDS患儿氧合状态、促进气体交换功能,NIPPV法可进一步减少VAP、气漏的发生率,是临床上首选的无创机械通气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序贯疗法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严重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AECOPD合并呼吸衰竭且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抗感染、解痉、平喘、止咳、化痰、防治并发症、维持内环境稳定、营养支持等治疗,气管插管加用呼吸机用同步间歇强制通气+压力支持通气(SIMV+PSV)模式通气。在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后,观察组拔出气管插管,改用经鼻面罩无创通气模式,逐渐减低呼吸机支持参数,直至成功脱机;治疗间歇期给与α-糜蛋白酶4000U+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10ml雾化吸入。对照组继续有创通气治疗,同样逐渐减低呼吸机支持力度直至脱机成功。记录2组脱机时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压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pH值,比较2组患者有创通气时间、总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有创通气时间、总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P发生率为7.1%低于对照组的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可缩短有创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VAP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