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的资料,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术中行X线透视次数。术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随访6个月,采用Harris评分法评价两组患者术后的髋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大、X线透视次数少、住院时间短、下床活动时间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坠积性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HA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在患者体质允许、无绝对手术禁忌证的前提下,是首选治疗方案,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通过电子病历检索的方式检索出2010-01~2014-12来我院骨科进行手术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具有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切口长度、减短骨折愈合时间、减短术后下地时间等特点。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优于DHS和ALP。  相似文献   

4.
李一川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3):3545-3545
我院骨科自2002~2006年应用骨水泥行单纯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及带大转子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龄股骨转子间骨折,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髋关节置换术是否能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以及分析其疗效。方法选取在2009年至2011年间,我院运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高龄(75岁及以上)患者21例作为研究对象,经过手术前后对比分析,检验手术疗效。结果髋关节置换手术的优良率为80.88%。术后6~12个月里无一人产生人工关节并发症。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方面有很大的作用,手术能取得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对比半髋关节置换术与PFNA固定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10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其中半髋关节置换术组52例,PFNA固定术组56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床时间、术后并发症、Harris评分、满意度。结果:半髋关节置换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高于PFNA固定术组,而术后下床时间显著低于PFNA固定术组(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第12个月的Harris评分指数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1年后,两组患者满意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半髋关节置换术和PFNA固定术均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手段,可根据患者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8.
<正>股骨转子间骨折多见于老年人,因其伴有骨质疏松等原因骨折亦多为粉碎性不稳定性骨折,且加上老年人常有不同程度的全身性疾病,因此早期下床活动临床医师已达成共识。手术内固定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有一定的弊端,人工关节置换术被越来越多的医生采用,很多外科医生采用骨水泥关节置换技术治疗高龄老年人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取得了满意疗效[1],其手术失误也在所难免,对其这方面的原因分析报道较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7年1月—2009年6月,应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22例,男10例,女12例,年龄74~90岁,平均79.5岁。骨折按Evans分型,ⅢA型7例,ⅢB型10例,Ⅳ型4例,Ⅴ型3例。术中用钢丝捆绑固定大、小转子。行骨水泥半髋人工关节置换18例,非骨水泥半髋人工关节置换4例。结果手术时间最短52min,最长72min;术中出血最200ml~650ml。术后随访8~30个月,平均18.5个月,1例术后1年死于肺部疾病。发生脑梗塞1例,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1例术后20个月复查出现股骨假体松动,患者能扶拐行走,未见假体脱位及髋臼磨损。疗效评价按Harris评分,优12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达90.1%。结论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严格选择适应证,规范手术操作,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性和安全性进行Meta分析。方法采用循证评价的方法,对1989年1月~2012年12月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和其他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所有文献进行复习,对符合循证系统评价的文献结果进行分析,从而评价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分析结果显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方面优于其他内固定术。结论通过Meta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方面优于其他内固定术,但应用随机方法及盲法从所收集的文献中可以看出有较大的不足,特别在随机方法上,高质量的、指导临床工作的研究文献较少,提示有待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1.
王松  赵刚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6):151-152,155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1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则给予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除术中出血量外,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0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56例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内固定治疗)和观察组(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和优良率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卧床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优良率(92.9%)显著高于对照组(71.4%)(P<0.05).结论 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患者随访,评价PFNA内固定对其治疗效果。方法对56例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所有患者均经C型臂X线机透视下牵引、闭合复位,术中不显露骨折断端,小切口置入PFNA。结果本组随访10~26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根据Harris评分:优42例,良12例,可2例,优良率96.4%。结论PFNA具有微创、出血量少,较容易掌握手术要领,使断端处固定可靠,符合生物力学固定原则,对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良好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PFNAⅡ和DHS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3月本院收治的14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PFNAⅡ组和DHS组,各74例。PFNAⅡ组给予PFNAⅡ治疗,DHS组给予DHS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中切口长度、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行走能力等。结果 PFNAⅡ组的切口长度显著短于DHS组,失血量显著少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Ⅱ组的手术时间、透视时间显著长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Ⅱ组的股骨颈平均缩短距离、拐杖辅助下行走的平均时间显著短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FNAⅡ组的术后4个月恢复到术前行走能力发生率显著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Ⅱ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分析高龄无移位股骨颈骨折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10月至2015年5月收住本院的无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56例为研究组,年龄均大于60岁,住院期间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方案治疗.同期入院患者60例为对照组,均接受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随访12个月,采用Harrie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患侧髋关节功能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患髋优良率分别为92.9%(52/56)、83.9%(47/56),而对照组则分别为78.3%(47/60)、68.3%(41/60),研究组术后各时间点优良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4% vs.20.0%,P<0.05).结论 对于高龄无移位股骨颈骨折,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可有助于改善患髋功能,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不稳定性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研究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HS内固定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均具有明显作用,但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过程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可及时恢复,在高龄、骨质疏松、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具有更为明显的效果,但无法完全代替内固定手术,在临床应用中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予以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和比较两种内固定方法动力髋螺钉(dynamichipscrews,DHS)与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femoralnail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患者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7年7月~2011年7月诊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56例,分为两组,并比较术中和术后指标。结果DHS组优良率(71.4%)低于PFNA组优良率(9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G5)。结论对老年患者粗隆间骨折的治疗,DHS和PFNA两种内固定方法都有效。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法相比,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法的损伤较小,更适于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徐永金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7):38-39,42
目的 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和骨折内固定术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2年9月~2014年2月收治的6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依据Harris评分对患者的手术效果以及骨折恢复情况进行判定。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8.6±3.3)d,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25.4±4.5)d,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髓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效果良好,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并且具有操作简单、手术风险低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9.
周政  刘傥  沈奕  彭丹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0):193-195
目的探讨比较内固定术与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8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人工关节置换术组和内固定术组,每组44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人工关节置换术组临床治疗为优的比率和优良率分别为6l-36%和90.9l%,均显著高于内固定术组的45.45%和7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与内固定术组比较,人工关节置换术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讨论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