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院106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加强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和不良反应监测.方法 回顾性调查某院2008年至2010年上报的106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并对各项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6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中,50岁以上患者发生率最高,为54例(50.94%);引发不良反应最多者为活血类中药注射剂,其次为清热类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在用药24 h以内的45例(42.45%);判断为新的不良反应29例(27.36%).结论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应加强药学监护,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2.
55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芬丽  熊芬  罗骞  唐洪梅  席萍 《中南药学》2009,7(8):633-636
目的了解本院使用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情况,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本院2008年因中药注射剂引起不良反应55例的临床资料,并对所涉及药物品种进行分类整理。结果55例不良反应涉及9类19种中药注射剂,临床表现以皮肤症状多见,其次为全身性损害及用药部位损害。较严重的有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等。结论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不容忽视,使用时要加强监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合理规范用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了解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发生不良的原因。方法通过2006~2012年我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解读,不良反应监测资料,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分析出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结果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找出防治措施。结论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要求,谨慎使用中药注射剂,提高用药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28例中药注射剂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以指导临床上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方法 2012年上报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资料进行总结、整理、归纳和分析。结果 28例患者中,新的一般不良反应13例,一般的不良反应15例;治愈21例,好转7例。结论 临床中应规范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建立完整的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并加强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不断提高中药注射剂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临床药学干预对中药注射剂应用合理性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8年贺州市中医医院中药注射剂用药不合理患者及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合理用药宣教、药品用量动态监控、临床监督指导、加强处方审核与点评等临床药学干预对中药注射剂应用合理性及不良反应的影响。结果2015-2018年中药注射剂用药不合理占比与不良反应占比逐年下降(P<0.05)。结论对中药注射剂临床用药进行临床药学干预能有效促进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刘碧林  李乐  张景勍  朱照静 《中国药房》2010,(40):3758-3760
目的:为合理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09版)收录的8种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对8种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不良反应发生原因主要在于临床使用不当、质量标准较低。另外,患者的体质因素和剂型因素也是引起不良反应的重要原因。结论:应注意临床合理使用,从各个途径提高质量标准及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可以减少或避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和应对措施,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根据相关文献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和应对措施进行总结。结果:中药注射剂的风险因素包括药物因素、药物相互作用、原料选取生产工艺、个体差异、给药方法等。结论:在生产上要加强管理;加强安全性研究与监测,建立监管档案;提高医生素质及时监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多管齐下以保证中药注射剂的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信息,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对本院2010~2012年收集的21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在21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中,涉及药品19个品种,产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71%),儿科患者次之(27.1%)。引起不良反应的中药注射剂主要为七叶皂甙钠针,有180例,占86.1%,其次为抗病毒药物,如双黄连粉针、喜炎平针等,有24例,占11.6%。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寒颤居多,占(61.1%),其次为皮肤症状及附件损害。其中新的、一般的中药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18例,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后,及时对症处理,对原患疾病影响小。结论应规范中药注射剂的使用,重视中药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加强监测,充分发挥中药注射剂的疗效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临床合理使用与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9.
牛绍利  穆瑞松  孙学琴 《海峡药学》2009,21(11):247-249
了解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引发的相关因素,为临床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7年1~9月份收集到12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整理、归纳。结果有8例属于新的药品不良反应,占抽查总报表66.66%。不良反应以皮肤及附件反应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反应。结论加强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控,重视中药注射剂所致不良反应,合理、规范使用中药注射剂,发挥中药注射剂应有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的不安全因素并讨论相应防范对策。方法对我院2012年3—12月门诊处方以及住院病历中药注射剂用药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主要为此期间在我院进行中药注射剂治疗发生不良反应的57例患者。观察患者的年龄、性别、所使用的药物、过敏史和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以及患者转归情况等。结果共57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10例皮肤以及附件受累;20例心血管系统受累;10例发生过敏现象,17例出现呼吸系统受累。结论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管理和干预,可以有效降低由于中药注射剂使用所发生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中药注射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中药注射剂提取先进技术的发展,使传统的中药给药方式得以突破。中药制剂的改造所带来的变化使中药注射剂成为医院中药使用的主流产品。近年来,随着医院临床医药学工作的开展和深化,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中药注射剂则含有较复杂的成分,不良反应的发生机会大大增加。针对这些问题,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研究,是目前一项重要的课题。笔者对本院常用的几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探讨,以进一步促进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和研发。  相似文献   

12.
226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在我市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9~2010年我市收集到的226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26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中,老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居首位,占40.52%。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33.63%;其次为全身性损害,占20.80%。不良反应涉及中药注射剂4类,以活血类品种发生率最高,占51.52%;涉及28个品种,其中双黄连注射液发生最多,占12.55%。结论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测,避免不合理使用造成的人体伤害。  相似文献   

13.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成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方法通过查阅近几年来有关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归纳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并制定预防对策。结果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多方面、复杂的。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应高度重视。加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提高药物使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特点与临床合理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使用中药注射剂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77例进行临床观察,观察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针对77例不良反应患者进行临床资料、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临床症状、不良反应的特点等信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针对性临床合理用药管理,观察合理药物控制后患者的不良反应缓解改善情况。结果:不同中药注射剂之间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存在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实施合理用药观察后患者不良反应均有所缓解及改善。结论:在运用中药注射剂治疗的过程中应加大监测、控制及管理力度,开展临床合理用药,减少中药注射剂导致的不良反应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汕头市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分析ADR发生的因素,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对汕头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的2006~2011年636例中药注射剂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36例中药注射剂ADR以一般反应为主(92.46%),临床表现主要为皮疹、寒战、发热等过敏性反应,大部分ADR对原患疾病无明显影响,预后较好;发生ADR药品广泛,涉及51种药物。结论:中药注射剂ADR的临床表现多样,治疗及时预后较好,使用不规范可能是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之一,应加强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监测,开展中药注射剂上市后再评价工作,进一步完善药品说明书,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某市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分析发生ADR的因素和特点。方法对某市不良反应中心提供的某市2006~2009年402例中药注射剂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02例中药注射剂ADR中以中老年人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ADR临床表现以全身性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居多。结论中药注射剂ADR与药品种类、年龄、给药方式等因素有关,应遵循中药注射剂使用原则,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舒祝明  王建平 《中国药业》2011,20(18):52-55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探寻其安全使用的有效方法。方法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表现及其原因,同时结合实践对其安全使用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价。结果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和其他药品发生情况相似,医院采取的中药注射剂安全使用措施切实可行,成效明显。结论规范使用中药注射剂,是保证其临床安全使用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为临床使用中药提供参考。方法对66例中药不良反应报表进行分类统计并分析中药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及特点。结果诱发不良反应的中药品种较多,主要集中在注射剂;年龄分布以老年人居多。结论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测,大力提倡中药采取口服途径给药。  相似文献   

19.
临床使用不当导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临床使用不当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方法 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工作实践,总结归纳临床使用不当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结果 临床使用不当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有药证不符、配伍不合理、超剂量使用等多方面.结论 必须加强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使用,以避免或减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浅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高素珍  张志刚 《中国药房》2008,19(18):1439-1440
目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导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包括:中草药所含的有效成分;制备成中药注射剂后其稳定性差,制剂工艺不尽合理;在临床使用时不对证,配伍不当,剂量不当,操作不当及患者的个体差异。结论:临床应用中药注射剂时,应加强用药监护,严格按照药品适应证范围使用,使用前详细了解患者过敏史,认真检查注射剂是否合格,特别注意配伍应用,这样可大大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