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殷进 《现代医药卫生》2009,(21):3276-3277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方法:通过对100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机械通气人工气道气囊管理的研究。结果:100例呼吸衰竭患者,86例经治疗顺利脱机,并拔除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好转出院,死亡14例。结论:有效的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可减少或避免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发生。显著提高了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谭开卷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9):2941-2942
目的:探讨新生儿常频机械通气治疗中较长吸气时间与较短吸气时间对机械通气治疗效果的影响,以帮助选择最佳的吸气时间.方法:将我院进行常频机械通气的胎粪吸人综合征患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吸气时间调节值为0.6~1秒,对照组吸气时间调节值为0.3~0.6秒,其余参数调节值范围相同.常频机械通气治疗4小时后查血气分析,并对两组患儿气胸发生率、死亡率和治愈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儿气胸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O2、PaCO2、死亡率和治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应使用较短的吸气时间进行常频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状态下不同参数变化对腹腔压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的42例患者,当患者病情稳定后,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的通气模式下,观察吸气平台时间(Tplat)、吸气时间(Ti)、呼气末正压(PEEP)的变化对腹腔压力的影响。结果在 SIMV+PSV通气模式下,Tplat、Ti的变化对腹腔压力无明显影响(P>0.05)。SIMV+PEEP0与基线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PEEP的增加,腹腔压力随之升高(P<0.05)。结论机械通气状态下,呼气末正压的变化将会对腹腔压力产生显著影响。选择合理的机械通气参数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机械辅助排痰对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气囊压力及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50例建立人工气道的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机械辅助排痰前后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的变化、呼吸次数、Sp O2、Pa O2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排痰后的平均气囊压力显著低于排痰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排痰后的呼吸次数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排痰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痰后的Sp O2、Pa O2水平显著高于排痰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辅助排痰能够改善建立人工气道患者的呼吸功能,但由于排痰后气囊压力会受到影响,因此排痰后必须监测气囊压力。  相似文献   

5.
李鹏  李东风  孙振康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6):2220-2222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创伤性连枷胸的疗效。方法对20例创伤性连枷胸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治疗,使用压力控制通气(PCV)+压力支持通气(PSV)+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通气模式。同时进行胸带外固定、纠正休克、脱水、利尿等辅助综合治疗。结果机械通气时间为5~18d,平均10d;本组20例患者治愈18例,2例因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而死亡,治愈率为90%。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正确地应用机械通气是成功救治创伤性连枷胸患者的关键,同时配合以胸带外固定等等其它综合辅助治疗,可有效提高成功救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规范化气囊压力管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院综合ICU自2013年1月~2013年10月之间的203例经口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的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住院号单双随机分为规范化组(104人)及非规范化组(99人),观察两组患者在撤机后1h及24h在撤机后并发症-声音嘶哑,咽喉疼痛,咳嗽方面的差别。结果:规范化气囊压力管理在撤机后1h及24h咽喉疼痛及声音嘶哑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非规范组。结论:气囊压力规范化管理能控制气囊压力在有效范围,减少ICU气管插管患者撤机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高气道压力机械通气治疗危重型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 32例急性危重型支气管哮喘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同时行高气道压力机械通气,吸入氧浓度(FiO2)100%,以使血氧饱和度(SPO2)>90%,或氧分压(PaO2)>60mmHg为目标。氧合改善后逐渐减少FiO2至50%,降低气道压力至35cmH2O以下。结果治疗有效30例(93.8%);因心肺复苏后中枢性无自主呼吸2例(6.3%)。治疗后血气分析提示呼吸功能逐渐改善,气道峰压逐渐下降,4h后气道峰压降到40cmH2O以下,潮气量逐渐增加。通气过程中发生低血压12例(37.5%)。结论严重气道痉挛的支气管哮喘,使用高气道压力机械通气治疗,改善后及时降低压力,并发症小,相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气管切开患者气囊上方持续低负压吸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 将80例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患者,按住院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气囊上方持续低负压吸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q4h生理盐水5 ml冲洗引流,观察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潮气量及压力支持通气(PSV)在早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按6~8mL/kg体重潮气量机械通气,适当给予呼气末正压(PEEP),选用PSV方式撤机。结果早期ARDS按上述方法行机械通气治疗,可迅速改善肺换气功能,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减慢呼吸频率,撤机安全、可靠。结论该模式可靠,有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气囊测压表监测人工气道气囊压力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应用气囊测压表测量29例患者气囊实际压力,与经验法判断进行对比。结果29例中,27.59%高于理想值,48.28%低于理想值,仅24.14%处于理想值;测压表与经验法的相关系数为0.469,为低度相关。经验法的准确性41.02%,敏感性为11.77%,特异性63.64%,阳性预测值20.00%,阴性预测值48.28%,P=0.140。结论用经验法判断气囊压力存在较大误差,建议定期应用气囊测压表对气囊进行压力检测,维持气囊压力在安全范围以保证机械通气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定时监测并维持人工气道气囊压力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效果。方法120例入住本院ICU行有创通气患者根据是否定时监测气囊压力分为实验组(68例)和对照组(52例)。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和机械通气时间。结果两组患者VAP发生率分别为17.6%和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112.61±45.98) h和(132.82±52.11)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定时监测并维持合适气囊压力可降低VAP发生率,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分析机械通气时间长短与呼吸道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资料数量表随机选取2002年1月—2011年4月在本院接受机械通气术治疗的56名新生儿患者,对其进行3年跟踪随访并实时记录随访资料,研究分析数据资料。结果 机械通气治疗时间≤72h的患儿在定期回院复诊中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比率显著低于治疗时间〉72h的患儿(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生儿机械通气时间的长短与远期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比率成正比,可能与长时间通气后导致支气管损伤及气道反应性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4.
ICU机械通气患者营养支持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芳 《中国医药指南》2008,6(17):209-211
<正>随着危重症监护医学日新月异的发展,营养支持对机械通气患者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其理论和实践日趋成熟,正确合理的运用营养支持将有助于机械通气患者的病情缓解,缩短住院时间,并改善预后。机械通气是指通过呼吸机将可以控  相似文献   

15.
杨春红  张纳新 《河北医药》2012,34(15):2279-2281
目的 评估气管切开时间对ICU住院天数和住院病死率及气管切开后拔管时机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ICU 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住院行气管切开患者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研究终点为ICU和住院病死率,ICU和住院天数,以及机械通气持续时间,气管插管带管时间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中患者的上机至气管切开时间与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平均ICU住院时间及平均总住院时间呈正相关并随着气管切开时间早晚逐渐增加(P<0.01).拔管患者总住院时间比未拔管患者长(P<0.01).结论 气管切开时机是机械通气时间的独立预示因子,但不是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的预示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早期肺康复治疗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90例ICU机械通气24~72 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采取ICU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基于常规治疗采取早期肺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长、ICU住院天数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长(6.80±5.59)d、ICU住院天数(11.25±6.39)d均短于对照组的(10.87±8.79)、(15.92±10.08)d,VAP发生率13.33%低于对照组的37.7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早期肺康复治疗,疗效显著,能够缩短机械通气时长、ICU住院天数,减少VAP的发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ICU治疗方式,应该应用于机械通气患者治疗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模式治疗老年危重支气管哮喘的效果。方法53例老年重症哮喘患者被随机分为A组(28例)和B组(25例),A组予PRVC通气,B组予SIMV+PSV,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分析(ABGs)、呼吸力学、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结果A组患者在使用MV后,ABGs明显改善(P〈0.01),PIP、Pplat较B组降低,Cdyn优于B组,MV时间和住ICU时间均短于B组(P〈0.05)。结论PRVC在治疗老年重症哮喘患者时,能够保持较低的PIP和Pplat,改善ABGs和Cdyn缩短MV时间以及住ICU时间,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通气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通气模式在治疗重症肺炎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将45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BIPAP模式支持通气,观察组采用PRVC模式支持通气,所有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测定血气、氧合指数、血压、心率等,并记录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和各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好于对照组。结论 PRVC是治疗重症肺炎的一种较好的有创通气模式。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对存在呼吸障碍的危重患者抢救的需求,推动着高压氧舱内机械通气的开展应用。本科购买北京一公司的QS-2000C气控变压式多功能呼吸机应用于高压氧舱内危重症患者救治后,使得不能脱离呼吸机辅助呼吸但又需要高压氧治疗的患者得到了及时救治,不仅提高了患者的存活率和治愈率,也为舱内机械通气的应用积累了一定经验。本文详细介绍了高压氧舱内机械通气开展时必须注意的工作,为同行们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宋静 《中国实用医药》2010,5(9):190-191
目的总结机械通气治疗的危重患者营养支持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45例机械通气患者采取肠外营养(PN)加肠内营养(EN)联合方式进行营养支持护理,并加强口腔、心理护理以及并发症的观察。结果120例患者顺利撤离呼吸机,25例死亡。结论PN+EN联合营养支持,加强管道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顺利撤离呼吸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