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内压(intmcnranial pressure,ICP)持续监护对重型脑损伤患者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9月于我院进行开颅手术及脑室外引流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8例,根据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均采用止血、抗感染、脱水、神经营养等治疗。实验组:使用Codman颅内压监护仪对患者进行硬膜下的颅内压监护。对照组:对患者颅内压不进行检测,仅按照传统方法进行颅内压预测和治疗。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在甘露醇使用时间及用量、肾功能损害程度和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预后评估等各方面差异明显,P〈0.05。结论使用颅内压监护可以明显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有创颅内压监护中出现颅内压波动的护理策略。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0月~2013年12月行有创颅内压监护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2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置管情况、颅内压波动情况、预后情况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颅内压波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预后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P<0.05)。结论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使用有创颅内压监护中出现颅内压波动的相关护理因素,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和治疗方案,可显著降低患者颅内压波动的发生率,还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有创颅内压监护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手术及重症监护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有创颅内压监护。对比两组死亡人数、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死亡4例,死亡率20%;对照组患者死亡7例,死亡率3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14、21 d,观察组的GCS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通过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有创颅内压监护治疗,患者的病症得到有效的治疗,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型脑外伤术后持续颅内压(intracranialpressure,ICP)监护对临床诊治及提高疗效的意义。方法对40例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术后持续颅内压监测,并与对照组作对比研究。结果监护组中,效果良好,并发症较少,死亡率17.5%;而对照组并发症较多,死亡率为33.3%。结论颅内压监护对减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并发症和死亡率,提高治愈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镁制剂在重型颅脑损伤临床治疗中的实用价值.方法对7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方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剂量硫酸镁.治疗后从颅内压、NSE、CT、GCS评分和G0S评级等几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颅内压和NSE水平明显下降,CT显示脑水肿程度减轻,而GCS和G0S则有明显提高,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和P<0.05).结论镁制剂对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确有实用价值,且经济、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临床上小剂量联合使用咪达唑仑、丙泊酚、芬太尼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120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镇痛镇静剂:小剂量咪达唑仑、丙泊酚、芬太尼联合治疗。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生命体征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疼痛情况、躁动情况、住ICU时间、住院时间、死亡率、颅内压和预后数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联合使用咪达唑仑、丙泊酚、芬太尼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镇静治疗,可减少重型颅脑手术损伤患者术后意外的发生,同时联合用药发挥药物的协同作用以提高效果,减少用药量,从而减少毒副作用,降低了费用而且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方法、注意事项及治疗效果,对其治疗作用及疗效和治疗关键及注意事项作进一步认识。方法将重型颅脑损伤病人64例随机分成亚低温治疗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实验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尽早采用亚低温治疗,两组病人均通过生命征监护,颅内压、电解质及血气分析监测,根据颅内压变化维持亚低温2~14天。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亚低温治疗组病人伤后很快高颅压、高体温得到控制,而生命体征、血气及电解质两组变化不大;亚低温治疗组无严重并发症,死亡率低,恢复良好率提高,预后显著改善。结论亚低温具有肯定的脑保护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安全有效,可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无严重并发症,特别监测颅内压变化,对亚低温治疗更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1999年 1月~ 2 0 0 0年 6月收治的 5 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亚低温治疗 ,作为治疗组。随机抽取 1995年 7月~ 1997年 7月期间常规治疗的 5 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作为对照组 ,与之比较。并对两组中的原发性脑干损伤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在颅内压、体温、心率、血糖、死亡率等指标方面有显著差异。结论 :亚低温能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 ,降低颅内压 ,抑制伤后早期高血糖 ,对原发性脑干损伤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标准大骨瓣开颅与常规骨瓣开颅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7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骨瓣开颅术,实验组实施大骨瓣开颅术,观察两组颅内压变化、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颅内压降压效果与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效果更佳,减压效果更优,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护在颅脑损伤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收集2011年3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颅脑损伤患儿40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20例主要采取常规的神经外科护理,通过观察意识、瞳孔及肢体活动情况的变化,监测生命体征,遵医嘱用药。实验组2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颅内压监测仪,通过正确的使用颅内压监测仪,根据颅内压的数据,预先性的发现颅内压力的动态变化,指导临床用药,前瞻性的采取一系列干预颅内压增高的护理措施。结果实验组患儿未出现病死情况(0),对照组患儿出现2例死亡病例(1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再出血方面,实验组出现1例(5.00%),对照组出现3例再出血(1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出现1例重残患儿(5.00%),对照组出现4例重残患儿(2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天数方面,实验组平均住院天数为(9.4±3.4)d,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16.5±5.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儿实施颅内压监护,有助于早期发现颅内压升高,指导医护人员进行及时处理,低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0例,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收常规颅脑手术,实验组患者行亚低温治疗法,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有24例患者痊愈出院,对照组为11例,痊愈率分别为48.0%和22.0%.结论 亚低温治疗能明显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及致残率,提高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3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抽签分组方式对研究对象300例进行分组,患者收取时间在2014年10月1日~2018年10月1日,分为观察组(1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对照组(1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别实施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以及常规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总有效率93.33%(其中显效患者100例、有效患者40例、无效患者10例)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67%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情况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取得显著治疗效果,不仅能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还能预防并发症,改善患者颅内压情况。  相似文献   

13.
孙钒  王列 《中国基层医药》2014,(21):3307-3308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颅内压监测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将11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监护组60例和对照组58例;前者在颅内压监护下分析病情或使用脱水剂和CT检查,后者按临床经验或常规观察方法分析病情或应用脱水剂和CT检查;详细记录两组病例的治疗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监护组病例ICP持续≥3.5 kPa,经颅脑CT检查,发现颅内血肿或颅内血肿增大、脑肿胀和脑水肿,中线结构移位10 mm患者26例(其中ICP>5.5 kPa 18例);监护组治愈/轻残率为7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28%(χ2=10.165,P<0.01);监护组重残率/植物生存率为1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48%(χ2=3.971,P<0.05);监护组病死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24%(χ2=4.508,P<0.05)。结论颅内压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分析、预后判断和指导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3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62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分为实验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而实验组采用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观察两组患者呼吸、心电图、意识、颅内压等指标情况以及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呼吸、心电图、意识、颅内压等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远期存活率为84.3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存活率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2,P0.05)。结论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对于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影响较小,明显降低死亡率,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腰大池引流术在早期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4年6月在本院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腰穿放液治疗,观察组采用腰大池引流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内的预后情况及治疗前后的颅内压、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池持续引流治疗早期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较佳,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颅内压及脑血流状态,促进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中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颅内压监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7月本院中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按双盲法分组标准分为试验组、参照组各30例,前者采取常规治疗与颅内压监测,后者仅采取常规治疗,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与预后情况。结果:试验组预后良好率优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将颅内压监护应用于中型颅脑损伤患者中能对病情进行有效监护,还可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和监测方法,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方法通过对4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亚低温治疗及监护,观察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死亡率。并与未使用亚低温治疗的3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一简要对照。结果亚低温治疗组死亡率明显低于未使用亚低温治疗组。结论亚低温治疗及监护能明显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3年11月~2017年12月本院接诊的重型颅脑损伤病患80例为研究对象,利用电脑随机双盲法将之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实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对照组实行常规颞顶骨瓣开颅术治疗。观察两组术后颅内压的改善情况,比较恢复良好率等指标。结果实验组的死亡率为2.5%、并发症发生率为12.5%,明显比对照组的10.0%、35.0%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恢复良好率为50.0%,明显比对照组的27.5%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1、5d的颅内压均明显比对照组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施以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可有效促进其颅内压降低,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生存质量,改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亚低温治疗的作用机理、监护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采用亚低温治疗方法.结果 亚低温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神经功能明显改善,颅内压、体温明显降低,治疗达到最佳效果,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结论 亚低温对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降温仪对缓解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体温升高以及颅内压的作用及疗效。方法对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间ICU收治的55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临床分组研究。两组均采用常规ICU护理,对照组降温使用物理冰袋,观察组降温使用降温仪。观察两组患者降温隋况以及治疗前后颅内压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降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颅内压亦以观察组下降较为显著(P〈0.01)。结论降温仪能够缓解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体温升高、颅内压较高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