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于本院确诊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术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髋关节功能改善率为88.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可有效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4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并得到随访的3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LCP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按AO分类:A1型11例,A2型17例,A3型4例.32例得到随访.随访6~17个月(平均9.1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定采用Sanders标准:优18例,良10例,可4例,优良率为87.5 %.结论 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骨折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骨折愈合快、固定牢固、可作早期康复锻炼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亢军强 《实用医药杂志(山东)》2013,30(7):598-599
<正>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高龄人常见的骨折,随着社会的老龄化,高龄人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概率呈上升趋势。早期行人工股骨头置换可以使患者早期开展功能锻炼,大大降低长期卧床的并发症[1]。高龄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多合并不同程度的骨折疏松,骨折呈粉碎性不稳定,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容易 相似文献
6.
7.
孙永新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16):98-98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9年1月应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8例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治疗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8例患者中,男13例,女15例;年龄68~91(74±3)岁;按Evans分型:Ⅳ型1例,Ⅲ型8例,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观察分析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1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3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对其进行锁定加压钢板手术治疗,观察术中情况和治疗后恢复效果。结果 3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情况良好。平均手术时间为70-100 min,平均(86.5±5.4)min,术中出血量为150-400 ml,平均(198.0±15.2)ml。术后随访6-12个月,32例患者骨折均愈合,无并发症发生,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达93.75%。结论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特别适合呈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至2012年,采用骨水泥型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53例,术后根据随访结果按髋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及生活自理情况作疗效评定指标。结果 53例随访13~27个月,平均16个月。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优良率为90.6%。结论骨水泥型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方法总结自2002年8月至2006年8月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有明显骨质疏松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3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35例随访平均(28.3±6.4)个月(12-61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1个月(65±7)分,术后3个月(74±6)分,术后1年(75±6)分。随访期间X线均提示假体位置良好,无明显下沉松动,股骨粗隆部骨折均愈合,无1例发生关节脱位和假体周围骨折。所有病例术后无切口感染、血肿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该手术方法具有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能早期负重等优点,只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手术危险性不比其他内固定术大,有利于早期康复,有临床上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姚永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34):33-34
目的观察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6例。观察组采用LCP治疗,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3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P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较理想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探讨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的合理性。方法对70例老年(年龄>70岁)粗隆间骨折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其中,男35例,女35例,年龄70~95岁,平均79.5岁。结果手术时间最短49min,最长83min,平均67min;术中输血150~800mL,平均310mL;术后6个月对患者手术疗效进行评价按Harris评分,治疗满意率为95.7%。术后随访6个月~4.5年,平均28.4个月,随访期间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术后早期可以进行负重活动、术后患者并发症少以及患者股骨头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较合理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粗隆间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0年3月本院采用粗隆间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18例。结果:平均随访9个月,患者髋关节功能良好,并发症大幅度降低,疗效优于传统内固定。结论:粗隆间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更符合生物力学、功能恢复快、可早期下床活动避免了长期卧床等特点,是目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随机分为DHS组、PFN组、LCP组三组各30例,比较三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结果 DHS组手术时间长于PFN组、LCP组,且出血量也较PFN组、LCP组多,且并发症多于PFN组、LCP组(P<0.05或P<0.01)。结论对于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骨折类型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观察。方法 应用骨水泥固定人工股骨大似体治疗高龄粗隆间骨折52例,34例用Moore型假体,18例用长柄假体,后路手术。手术的关键是维持准确的头颈长度,前倾角度和有效的臀中肌张长。结果 患者术后半个月至1个月恢复行走,结论 该手术创伤小,患髋功能恢复快,可早期下地,减少外发症.是治疗高龄粗隆间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51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治疗组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负重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2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优良率为92.3%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安全有效,可有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