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外伤性脑梗死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小儿颅脑外伤性脑梗死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儿梗死灶28例位于基底节区,2例位于小脑。伤后3~50d复查,有9例病灶呈软化灶状态,21例消失。结论:本病多发于婴幼儿,梗死部位多位于基底节区。CT检查及复查不仅可以发现梗死灶,而且还可观察其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伤性基底节区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和结果。方法回顾分析35例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占闭合性颅脑创伤的2.22%,多为车祸伤,多发生于对冲部位,伤后早期出现偏瘫,而意识障碍较轻且合并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发生率较高。手术治疗8例,保守治疗27例,在伤后6个月根据GOS评分:良好10例、中15例、重残1例、死亡9例。结论CT是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的首选检查方法,动态CT扫描有利于发现迟发性基底节区血肿。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发病率低而致残率较高,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只要早期诊断,积极而恰当的治疗,大部分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及愈后。方法对23例外伤性脑梗塞患儿行头颅CT,MRI,EEG检查,应用药物治疗,并辅以高压氧治疗。结果 CT,MRI扫描梗塞均位于基底节区,其中有3例伴有有双侧豆状核钙化。全部患儿均治愈出院,随访6~12个月均无复发。结论根据病史,及时行头颅CT,MRI,EEG及时检查对小儿外伤性脑梗塞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药物治疗与高压氧治疗是有效的方法,本病愈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临床特征,以尽早明确诊断,避免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EB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结果首发表现发热75例(67.0%),咳喘12例(10.7%),眼睑浮肿10例(8.9%),颈部淋巴结肿大5例(4.5%),皮疹6例(5.4%),腹痛4例(3.6%)。所有患儿经临床对症治疗,98例痊愈,14例好转,未发生无效或死亡病例,所有患儿均顺利出院。结论小儿EB病毒感染起病时症状多种多样,可累及到全身多个系统,诊断上需综合全面分析,以便早期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结合文献分析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及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轻微外伤者梗死灶多位于基底节区及其附近部位,临床预后较好。严重外伤者,CT表现为基底节区和(或)脑叶梗死及颅脑损伤征象,梗死范围较大合并脑疝者,死亡率极高。结论:CT对外伤性脑梗死有很大的诊断价值,临床进行合理诊疗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小儿慢性咳嗽的具体发病原因及其临床内科综合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12月收治的128例慢性咳嗽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慢性咳嗽的临床诊断流程确定发病原因,且根据病因的不同给予相应的治疗。结果:慢性咳嗽患儿经过临床治疗后,痊愈的患儿为60例(46.9%),获得显效的患儿为38例(29.7%),获得有效的患儿为24例(18.7%),其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3%;无效的患儿为6例(4.7%)。结论:小儿慢性咳嗽的具体发病原因复杂多样,由此则应该依照患儿的检查结果、详细病史与年龄特点等实施综合分析,待病因明确后,提供相应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结合文献分析探讨了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发病机制、治疗和预后。方法 :总结 2 1例头颅 CT证实的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病例的临床表现、治疗结果及预后。结果 :小儿外伤性脑梗塞多发生于一侧基底节区 ,少数发生大面积梗塞 ,腔隙性梗塞者治疗效果、预后好 ,大面积梗塞者预后差。结论 :小儿外伤性脑梗塞机制是由于小儿基底节区供血的血管直角从主干分出 ,细长迂曲 ,发育不成熟 ,调节能力差 ,在头部外伤时易损伤形成血栓 ,其次血液动力学改变 ,微循环障碍也是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李建飞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478-479
目的分析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的临床特点,探讨有效的临床诊治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2011年间收治的42例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随访6~24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评价标准对治疗结果进行评价:良好31例(73.8%),中残3例(7.1%),重残4例(9.5%),植物生存状态2例(4.8%),死亡2例(4.8%)。结论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可通过CT检查,确定多发伤,对病情做出早期正确的诊断,针对患者不同的临床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和康复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临床致死、致残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2006年5月~2009年5月本院共收治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治疗组采用盐酸氨溴索治疗,对照组予α-糜蛋白酶治疗。结果:本组患儿就诊后24h内即明确诊断者60例(75%),就诊后2~4d内明确诊断者20例(25%)。治疗组痊愈20例(50.0%),显著进步10例(25.0%),进步8例(20.0%),无效2例(5.0%),有效率为95.0%,显效率为75.0%;对照组痊愈15例(37.5%),显著进步13例(32.5%),进步6例(15.0%),无效6例(15.0%),有效率为85.0%,显效率为7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盐酸氨溴索治疗的患儿无一例发生呼吸困难及面色改变。结论:盐酸氨溴索对小儿支气管肺炎有较好的疗效,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CT诊断价值及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表现和CT资料。结果基底节区梗塞25例(83.3%),呈圆形或椭圆形小片状低密度影,边缘清楚或模糊,其中24例伴基底节区钙化,脑叶梗塞5例(17.7%),呈大片扇形低密度影,边界清楚。结论CT检查对外伤性脑梗塞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动态观察不仅可以发现迟发性梗塞灶,而且可以观察其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脑梗死的发病机制、诊治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颅脑损伤后脑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治疗和预后。结果本组病例以15岁以下患者居多,占64.3%;病灶多位于一侧基底节区,占52.9%;预后良好16例,中残7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例。结论外伤性脑梗死是多种病理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及时诊断并采取包括手术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可以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2.
纪杰 《中国实用医药》2012,7(32):127-128
目的评价应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外伤性脑积水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系统的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我科应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外伤性脑积水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术后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得到改善24例,有效率为85.71%。术后随访半年,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良好15例(53.6%)、中度残疾8例(28.6%)、重度残疾5例(17.8%)、无植物生存或死亡病例。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其中引流管堵塞1例、皮下隧道感染2例,发生率为10.7%,经处理后均好转。结论应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外伤性脑积水具有可有效的改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临床效果满意、术后并发症少和安全性高的特点,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外伤性脑梗死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春梅  杨桦 《河北医药》2003,25(4):282-283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分型与CT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8例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与CT表现。结果 根据其临床和CT表现分为两型:I型(轻撤外伤型)12例,Ⅱ型(严重外伤型)6例。I型多见于小儿,外伤轻撤,CT表现为基底节区腔隙性梗死灶。Ⅱ型多见于成人,严重颅脑损伤,多合并脑挫裂伤等严重外伤,CT表现为基底节区或(和)脑叶梗死及颅脑损伤的征象,如脑水肿、脑挫裂伤及脑内血肿等。结论 外伤性脑梗死I型多见,且好发于基底节区,CT对外伤性脑梗死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并分析小儿气管异物的诊断以及误诊原因。方法对110例小儿气管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分析110例患儿临床特点和误诊原因。结果在临床上,小儿气管异物患者表现为喘息以及咳嗽,常见于1~2岁的儿童,其中无明确病史的为40例(36.4%);110例小儿气管异物患儿的临床诊断中,有30例误诊,其诊断准确率是72.7%;误诊原因主要有:12例患儿病史不明确,10例患儿影像误诊,8例患儿体格检查不够仔细。结论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在小儿气管异物的临床诊断中,有很大部分患儿病史不明确,若患儿出现喘息或者咳嗽,应特别注意。同时为有效地预防误诊,在诊断过程中,医师应耐心询问患儿病史,且仔细地进行体格检查,借助于各种检查方式来进行诊断,以此获更为正确的诊断结果。  相似文献   

15.
小儿咳嗽变异型哮喘4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瞿卫星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2):150-150
目的:观察小儿咳嗽变异型哮喘(CVA)的临床特点,探计其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48例CVA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给药后14例(29.17%)咳嗽在3~10d消失,18例(37.5%)在10~30d消失,9例(18.75%)在30d~半年消失,7例(14.58%)疗效不明显。结论:对小儿CVA及时诊断和用药对提高治疗有效率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后滴漏综合征(PNDs)致儿童慢性咳嗽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50例PNDs致慢性咳嗽患儿,明确诊断并采用抗变态反应、抗炎、通畅鼻窦引流、解除鼻腔阻塞等方案治疗。结果经1个月治疗后,患儿鼻腔分泌物减少,稀薄率为58.0%(29/50),咽异物感、咳嗽经2个月治疗后明显改善率为74.0%(37/50),咽异物感、鼻塞、慢性咳嗽经3个月治疗后明显改善,改善率为94.0%(47/50);症状在治疗后3个月改善不明显3例,因腺样体肥大、鼻息肉需行手术治疗2例,术后效果理想。结论分析PNDs致儿童慢性咳嗽的临床特征,明确诊断并做好鉴别诊断,对症采用针对性方案治疗,可有效消除临床症状,改善预后,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张亚浩 《现代医药卫生》2014,(14):2149-2150
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及合并多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及诊疗转归。方法采集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该院收治的3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合并多系统损害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支原体肺炎30例,其中发热26例(86.7%),咳嗽30例(100.0%)。合并心血管系统损害15例(50.0%)、消化系统损害10例(33.3%)、神经系统损害4例(13.3%)、血液系统损害20例(66.7%)、皮肤损害3例(10.0%)、肌肉及关节损害3例(10.0%)。30例患儿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出院。出院1个月随访中发现4例患儿因自行停止口服阿奇霉素等药物治疗出现复发,1例患儿患幼年类风湿关节炎,2例患儿失访,其余均治愈,无复发。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发病年龄趋于低龄化特点,病变可累及全身各系统,以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损害为主,支原体肺炎合并多系统损害多为良性经过,多随支原体肺炎康复而消失。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外伤性基底节区损伤患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方法分析我院1995至2006年老年外伤性基底节区损伤患者32例。结果老年患者中,外伤性基底节区缺血发生率高于外伤性基底节区出血,并且外伤性基底节区缺血常并发出血损害。结论根据老年外伤性基底节区损害的特点,选择有效的治疗,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总结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与诊疗体会,以提高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疗水平.方法 选择2010年6月-2013年4月我院手术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儿86例,总结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术后并发症及误诊情况.结果 患儿经手术治疗后均治愈出院,无患儿死亡,住院时间5~17d,平均住院时间(8.6±2.4)d,3例(3.5%)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例(1.2%)因阑尾穿孔术后发生腹腔脓肿,均经对症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 小儿急性阑尾炎症状与体征多不典型,具有一定误诊率,临床诊断时应提高警惕,结合病史与实验室检查,及早确诊后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致小儿慢性咳嗽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治疗的反流性食管炎致慢性咳嗽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进行总结。结果患儿明确诊断后,经促胃肠动力药,抗酸药及黏膜保护药联合治疗,34例(73.9%)临床症状消失;12例(26.1%)咳嗽明显减轻,其他临床症状消失或减轻,治疗4周后复查,患儿基本康复。结论全面分析反流性食管炎致慢性咳嗽患儿的病因,有的放矢地进行综合性治疗,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