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诺和锐30注射方法对2型糖尿病疗效。方法 36例2型糖尿病口服药疗效不佳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8例)患者门冬胰岛素30三餐前皮下注射,B组(18例)患者门冬胰岛素30早晚餐前皮下注射。观察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结果治疗3个月后A组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B组,两组未发生严重低血糖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诺和锐30三次皮下注射减少血糖漂移,其临床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门冬胰岛素30(BIAsp30)一日2次和3次皮下注射方案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73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按半随机原则分为A组和B组,A组予BIAsp30一日2次皮下注射,B组予BIAsp30一日3次皮下注射,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低血糖发生率的差异等。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3个月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均显著降低,且治疗后B组早餐后、午餐后、晚餐前及晚餐后血糖水平均低于A组;同时B组PBG水平显著低于A组;B组低血糖发生率也低于A组。结论门冬胰岛素30一日3次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门冬胰岛素30与人胰岛素30R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门冬胰岛素30组与人胰岛素30R组各33例,采用门冬胰岛素30每日3次皮下注射与人胰岛素30R每日2次皮下注射,进行8周的观察。比较治疗8周后两组8个时点的血糖,8周后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低血糖的差异。结果门冬胰岛素30组与人胰岛素30R组治疗后血糖,Hb A1c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门冬胰岛素30组餐前、餐后2 h血糖低于人胰岛素30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冬胰岛素30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人胰岛素30R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3次/天注射门冬胰岛素30较人胰岛素30R 2次/天对餐后2 h血糖控制更有效,减少低血糖风险,为患者提供更灵活的用餐时间。  相似文献   

4.
将7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基础治疗相同的情况下,治疗组给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3次/d,皮下注射,对照组予传统的胰岛素4次/d皮下注射,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两组疗效无显著差别,而门冬胰岛素30可减少注射次数,依从性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40例年龄大于70岁、病程大于5年、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差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组20例,甘精胰岛素每晚皮下注射1次,联合那格列奈餐前5分钟口服;B组:预混胰岛素组20例,预混胰岛素70/30早晚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治疗3个月观察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变化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下降(P〈0.01),A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控制优于B组(P〈0.01),A组1例轻微低血糖,B组调整过程中出现8例低血糖。两组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有较好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老年糖尿病患者24例随机分为A、B 2组各12例。A组采用甘精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与阿卡波糖三餐时嚼服,B组予精蛋白锌胰岛素30R早、晚皮下注射,2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比较2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A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控制优于B组,且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疗效满意,安全性高,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治疗组予以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对照组单纯予以门冬胰岛素30皮下注射治疗,疗程均为12周。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以及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2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低血糖发生率为2.3%,低于对照组的11.4%(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能有效降低血糖水平,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门冬胰岛素30(诺和锐30)与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30R(预混30R)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效果。方法选取某院T2DM患者92例(2017年1月~2019年1月),按照治疗方法分为A组、B组,各46例。A组采用诺和锐30治疗,B组采用预混30R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血糖[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BG)、睡前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不良反应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3个月后A组FBG、2hPBG、睡前血糖、HbA1c水平均低于B组(P<0.05);A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70%,B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7.3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低血糖发生率4.35%低于B组17.39%(P<0.05)。结论与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30R对比,门冬胰岛素30治疗T2DM能显著降低血糖水平及低血糖发生率,二者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联合胰岛素治疗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肥胖或超重(体质量指数≥24)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既往均使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糖化血红蛋白≥7.5%),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A组加用利拉鲁肽,B组单纯调整胰岛素剂量.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及胰岛素用量,并记录低血糖发生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2周后,A组体质量及每天胰岛素剂量明显低于B组(t =2.738、2.865,均P<0.01).A组发生低血糖6例次(30%),B组9例次(4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96,P>0.05).结论 利拉鲁肽联合胰岛素治疗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可明显减少体质量及每天胰岛素剂量,不增加低血糖发生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皮下持续泵入门冬胰岛素和三餐前注射门冬胰岛素并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两种方案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内分泌科2011年至2012年收治的l型糖尿病患儿7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36例和B组41例,A组患儿持续皮下泵注门冬胰岛素,B组于三餐前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并每晚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胰岛素的用量根据血糖情况进行调整.治疗3个月,期间监测并对比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24 h血糖波动及低血糖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3个月后,两组患儿FBG及HbA1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患儿24 h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全天血糖值标准差、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均低于B组(P<0.05);A组患儿日均低血糖事件发生次数低于B组;两组均未见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结论 两种治疗方案均能有效控制1型糖尿病患儿血糖,但皮下持续泵入门冬胰岛素可使患儿血糖波动更小、低血糖事件发生次数更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和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混合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8例经口服降糖药正规治疗后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组和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混合注射液对照组,每组34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在血糖控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日胰岛素剂量、低血糖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空腹血糖控制均较理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餐后血糖控制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低血糖发生总次数,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两组胰岛素每日总剂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与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混合注射液同样可以很好控制血糖,但对餐后血糖控制更佳。  相似文献   

12.
两种剂型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红亮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8):1486-1487
目的观察两种剂型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0例2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5例,在饮食控制、运动等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A组)和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预混30R)注射液(B组)治疗,观察两种治疗效果。结果A组在餐后血糖与睡前(22时)血糖水平均低于B组(P〈0.05),A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优于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预混30R)注射液,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胰岛素皮下注射方案对不同病程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F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到2016年1月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366例,其中病程<5年患者共108例(A组)、5≤病程≤10年患者共123例(B组)、病程>10年患者共135例(C组),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各组患者平均分为强化组、混合30组和混合50组,所有患者均接受胰岛素泵(CSII)治疗血糖达标后,强化组患者接受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混合30组接受门冬胰岛素30治疗,混合50组接受诺和灵50R治疗,比较不同病程组患者3种胰岛素皮下注射方案治疗的疗效。结果住院期间和随访3个月后,混合30组和混合50组的低血糖发生率、血糖曲线下面积、血糖达标天数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明显低于强化组(P<0.05);随访3个月后,强化组的FPG、餐后2h血糖(2hFG)、HbA1c水平均明显高于混合30组和混合50组(P<0.05),但混合50组的依从率明显高于混合30组,低血糖发生率则明显低于混合30组(P<0.05),同时病程越长患者的预后质量越差。结论使用皮下注射诺和灵50R和门冬胰岛素30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均可取得较好疗效,但诺和灵50R治疗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更低,且依从性更好,同时病程越长患者的预后质量越差,因此每日1剂诺和灵50R治疗的综合疗效更优,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甘精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30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在口服二甲双胍的基础上,每日1次注射甘精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30在疗效上的差异。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给予甘精胰岛素睡前1次皮下注射,另一组给予门冬胰岛素30晚餐前1次皮下注射。比较用药后4周内的晨起空腹血糖及3个月、6个月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首次达标所需要的时间以及达标时的平均胰岛素用量。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晨起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空腹血糖达标所需要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达标时甘精胰岛素的用量少于门冬胰岛素30(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30均能安全有效地降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比较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1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门冬胰岛素30组)26例和对照组(预混人胰岛素30R组)25例,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低血糖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FBG、2hPBG、HbA1c均明显下降(P〈0.01),但治疗组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下降更明显(P〈0.05),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30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安全、方便、有效的优点,易于被老年患者接受,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张凤平  江霞 《中国药房》2008,19(14):1091-1092
目的:观察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与中效胰岛素(NPH)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4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A、B组,分别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和睡前皮下注射NPH,2组均在饮食控制及一定活动量基础上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比较2组治疗后平均空腹血糖、血糖达标时间、日内血糖漂移、低血糖发生率及胰岛素总用量。结果:甘精胰岛素组在治疗后平均空腹血糖、血糖达标时间、日内血糖漂移、低血糖发生率等方面均低于NPH组(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短效胰岛素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后每天4次注射赖脯胰岛素+甘精胰岛素与每天3次注射门冬胰岛素30,治疗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低血糖风险。方法 48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泵治疗血糖达标后,随机分配至A组(赖脯胰岛素+甘精胰岛素)和B组(预混门冬胰岛素30),进行为期3个月的观察。比较3个月后两组血糖、HbA1c、血脂、C肽和低血糖发生频率等。结果两组治疗后血糖、血脂、HbA1c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C肽水平升高(P<0.05);低血糖发生次数两组相似。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后改为每天4次注射赖脯胰岛素+甘精胰岛素或每天3次注射门冬胰岛素30都能尽快控制血糖,改善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格列美脲联合胰岛素治疗老年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8例正接受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诺和锐30)治疗而疗效不佳的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4例。B组继续行诺和锐30治疗,A组在B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格列美脲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血糖(PBG)、空腹血糖(FBG)、体质量指数(BMI)及胰岛素每天用量,并记录2组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HbA1c、PBG、FBG、胰岛素用量均较治疗前改善,A组胰岛素用量较B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格列美脲联合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能减少胰岛素用量,且不增加患者体质量及低血糖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3种胰岛素皮下注射方案对血糖治疗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变异性及低血糖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6月于东部战区总医院就诊的81例经胰岛素泵治疗后血糖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门冬胰岛素30联合地特胰岛素组(A组)、门冬胰岛素30组(B组)、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组(C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生物合成人胰岛素与门冬胰岛素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0月石门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A组采用中效胰岛素联合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治疗,B组采用中效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血糖发生情况及随访妊娠结局。结果治疗3 d后,2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且B组改善程度好于A组(P均<0.01)。B组血糖达标时间为(3.28±1.30)d,短于A组的(4.73±1.17)d(t=5.243,P=0.001)。B组低血糖发生率为2.50%,低于A组的20.00%(χ2=6.135,P=0.013)。2组自然分娩与剖宫产例数占比无差异(P>0.05)。B组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为5.00%,低于A组的35.00%(χ2=11.250,P=0.001)。结论应用门冬胰岛素可显著提高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保证患者血糖的稳定,改善患者的妊娠结局,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究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