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口服抗凝治疗不当所致的出血与栓塞占远期并发症的首位。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是对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口服抗凝药监测简便、敏感、快速、实用的实验室首选指标,其报告方式的标准化对临床医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国际标准化比率(PT-INR)作为一个较好的监测抗凝药物水平的表示方法,已被WHO推荐使用,但对于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口服抗凝药治疗时PT-INR值的允许范围各地报告不一,为此,我们对我院收治的行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口服华法令治疗时PT监测的情况进行了总结和研究,以探讨适合本地区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口服抗凝药治疗监测中PT-INR的允许范围,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安全可靠的实验室监测指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中,消化道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研究2001年3月至2008年7月我院16例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中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总结其诊治经验。结果: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中消化道出血发生在服用华法令后3天~5年,平均147.53±136.71天。其中,上消化道出血12例,下消化道出血4例;保守治疗11例,内窥镜治疗4例;死亡2例(DIC及多器官功能衰竭各1例),病死率12.5%(2/16)。出血组患者术中转流时间(142.73min±49.81min)明显长于对照组(98.27min±39.52min)(P〈0.05),华法令平均用药量(2.46±0.53mg/d)与对照组(2.38±0.69mg/d)无明显差异(P〉0.05),国际标准比值(INR)均值(2.79±0.57))明显大于对照组(1.49±0.58)(P〈0.05)。消化道出血治疗期间停用华法令5~19天,平均13±2天,所有痊愈患者消化道出血治疗期间及出院后随访3月内均无栓塞及消化道再出血事件发生。结论:(1)、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早期(3月内)抗凝治疗发生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包括术中转流时间过长和抗凝强度过大(INR〉2.0),晚期则可能与合并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有关;(2)、消化道出血治疗期间,华法林停用2周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口服华法令抗凝中出血和血栓发生的机制.方法 选择30例风湿性心脏病瓣膜替换后患者和32例肺栓塞静脉栓塞患者,测定其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的变化并进行比较,对照组为20例健康体检者.结果 试验发现心脏瓣膜替换组PT22.24±3.79 s、INR 2.22±0.76、APTT 42.50±3.50 s、TT 20.90±3.00 s,肺栓塞静脉栓塞组PT 27.70±2.56 s、INR 2.75±0.65、APTT 48.00±3.24 s、TT 23.52±2.75 s,两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PTT与TT的变化也应受到抗凝检测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口服抗凝药治疗国际标准化比值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口服抗凝剂治疗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允许范围。方法对行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林不同性别、年龄的35例患者的INR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达到治疗目的时,35例患者INR允许范围为1.86±0.58,其中男性为1.84±0.43,女性为1.87±0.68。结论我国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口服抗凝剂INR允许范围比美国和欧洲国家推荐的数值要低,女性患者INR允许范围大于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6.
口服抗凝治疗中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192例口服华法令的患者进行PT的测定,并对国际标准化比率(INR)治疗剂量范围进行初步探讨。材料和方法一、检测对象 口服华法令患者192例,男90,女102,平均年龄42.5岁(22~63岁)。其中风湿性心瓣膜置换术100例,风湿性心脏病5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20例,肺梗死8例,心肌梗死10例。60名正常人的混合血浆作为对照组进行PT测定,并用凝血酶时间比值(PTR)和INR表示。二、方法 标本抽静脉血0.9ml加入到0.1ml0.129mol/L柠檬酸钠中。选用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凝血酶原时间测定试剂盒,ISI值为1.78。采用手工法检测,严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层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效果、安全和影响因素。方法本组15例,年龄18~46岁,常规服用华法林,根据INR值调整量,观察患者INR值、栓塞、出血事件等情况,随访3a。结果男性INR值(1.82±0.67),女性INR值(1.79±0.64),皮肤、黏膜出血和牙龈出血各1例,血尿2例,其余患者未见出血和栓塞倾向。结论基层医院加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的监测和指导,规范抗凝治疗,减少出血和血栓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护理。方法:对366例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在随访期间,出现出血并发症28例,占7.6%;出现血栓形成26例,占7%。结论:人工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护理非常重要,抗凝不足和过度都会造成不良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9.
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及其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经验。方法本组176例行机械瓣膜置换的患者,术后待胸部引流管的引流量<20 ml/h,开始予肝素300~400 u/h,拔除气管插管后开始予华法林5 mg/d口服,待PT>22.5 s,APTT>60 s,PT-INR>1.6时停用肝素,口服华法林(2.5±0.8)mg/d,单一主动脉瓣置换者PT-INR(1.8±0.3),其余PT-INR(2.2±0.4)。结果本组应用肝素(52±8)h,出院前97%的患者达到低强度的抗凝要求,在术后3个月的随访中,除3例PT-INR>6.0(未出现并发症),再次入院调整剂量外,其余患者均达到抗凝治疗的要求。结论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剂的应用先给予饱和量,再用维持量的低强度的抗凝方法是安全的,术后出凝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很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本地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在使用凝血酶原时间(PT)监测口服抗凝效果时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的允许范围。方法将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测定时间换算成INR值报告结果。结果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PT均值为18.1±4.5s,INR均值为1.86±0.58。结论本地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口服抗凝药PT监测的INR允许范围为1.86±0.58,比欧美国家推荐的数值要低,因此不能盲目照搬国外标准。  相似文献   

11.
华法令致腹腔及消化道出血、肠梗阻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51岁,间歇腹痛3d,伴黑便、呕血11h急诊入院。3d前出现脐周绞痛,阵发性加剧伴腹胀,不伴恶心、呕吐、腹泻,无发热,在外院予抗炎、对症处理,效果欠佳。11h前腹痛、腹胀加剧,并便血,大便为紫红色稀便,每次量约80g,先后共便血5次,总量约400g;伴频繁恶心、呕吐,呕吐物为咖啡色样胃内容物,量自30  相似文献   

12.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是通过置换受损的瓣膜,恢复瓣膜启闭功能,从而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后天性心脏病如风湿性心脏病、部分感染性心内膜炎等疾患所致的心脏瓣膜病变。本院心胸外科自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开展此类手术116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的调整策略及年龄、性别、体重与华法林抗凝剂量、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192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服用华法林抗凝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华法林抗凝调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方法,分析年龄、性别、体重和华法林剂量、INR值的关系,观察其抗凝效果及主要不良反应。结果:1例患者因过量服用华法林出现颅内出血死亡,1例过量出现严重皮下出血及鼻出血,1例出现腔隙性脑梗死,2例单用华法林效果不佳,合用拜阿司匹林后INR可调整到目标范围,其余患者效果较好,无严重出血及血栓形成。结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维持剂量个体差异较大,与年龄、性别、体重无关;抗凝治疗维持INR在1.8-2.5间较为适宜,不增加出血及血栓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护理干预,减少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不当并发症.方法 将14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患者,按入院先后时间将前60例设为对照组,后8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由责任护士负责健康指导,强调患者家属参与,护理组长阶段性评估与补充,出院后随访等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抗凝治疗不当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抗凝知识掌握和治疗依从性、患者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系统科学的综合护理干预,能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药物治疗依从性及自我管理,减少抗凝不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凝治疗是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为防止血栓形成的主要治疗内容及护理项目,抗凝治疗的成败与术后否发生血栓,栓塞或出血倾向等严重并发症有密切关系。本文作者总结了282例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临床观察和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温馨提示卡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服用抗凝药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住院时间将200例心脏瓣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口头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温馨提示卡。结果温馨提示卡实施管理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提高(P<0.01)。结论温馨提示卡使用后规范护理工作流程,使护理人员最大限度满足患者的要求,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我们对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 34 2例口服华法令抗凝治疗患者用国际正常标准化比率 (INR)值进行监测 ,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对象 术后 6周以上、口服华法令 1.5~ 84个月的患者 34 2例 ,男 182例 ,女 16 0例 ,年龄 15~ 5 2岁。2 .仪器和试剂 采用CA 15 0 0全自动血液凝固检测仪 ,冻干含钙兔脑组织凝血活酶 (国际敏感指数ISI为1.0 1) ,质控血浆为DADEBEHRING (批号 5 2 8148) ,凝血酶原时间 (PT)采用经典一期法测定。INR计算公式 :INR=PTRISI。二、结果34 2例患者PT秒数为 12~ 2 4s ,IN…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发生栓塞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分析12例患者临床资料及用药特点。结果: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均需华法林抗凝治疗,严密监测凝血指标。结论:我国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的抗凝强度应控制在INR 1.3-2.3(AVR1.3-1.8;MVR DVR:1.8-2.3,可以减少口服抗凝治疗的并发症,获得满意的预防血栓栓塞,减少与抗凝有关的出血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凝血酶原前体蛋白 (PIVKA Ⅱ )在华法令抗凝治疗监测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 5 5例心脏瓣膜替换术后口服华法令抗凝监测患者和 2 5名正常对照者血浆中PIVKA Ⅱ含量 ,同时测定凝血酶原时间 (PT)和凝血因子Ⅱ活性 ,比较华法令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PIVKA Ⅱ血浆含量、PT及因子Ⅱ活性的相关性。结果 华法令组病人血浆中PIVKA Ⅱ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中PT和因子Ⅱ活性均在正常范围内 ,而治疗组中PT平均为正常对照组的 1 .72倍 ,因子Ⅱ活性仅为正常对照组的 4 3%。PIVKA Ⅱ与PT、INR、因子Ⅱ活性相关性分别为 0 .788、0 .71 5、- 0 .878,即PIVKA Ⅱ与PT、INR呈显著正相关 ,PIVKA Ⅱ与因子Ⅱ活性呈负相关。结论 PIVKA Ⅱ定量用于华法令抗凝治疗监测灵敏度高、稳定、结果直观 ,可作为华法令抗凝治疗监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