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价值,评价其CMV感染与CMV病的关系并观察抗病毒疗效。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动态监测CMV-DNA拷贝数的变化。结果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115例,其中有32例患者出现1~3次血CMV阳性,占27.83%(32/115)。32例阳性患者中4例发生CMV病,占12.5%。血CMV阳性者32例中有25例合并细菌或真菌感染,占78.13%(25/32)。血CMV阳性患者中,28.13%(9/32)出现移植后继发造血抑制,83例血CMV阴性患者中,18.07%(15/83)出现继发造血抑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独应用更昔洛韦为主治疗的15例,13例CMV检测转阴,占86.67%。单独应用膦甲酸钠为主治疗的患者5例,CMV检测转阴4例。结论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应高度关注CMV感染问题,坚持每周监测血CMV-DNA拷贝数,发现CMV血症及时给予抗病毒治疗,防止发生CMV病,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PCR检测血浆和尿巨细胞病毒(CMV)对CMV病发生的预告意义。方法 对1999年8月~2001年7月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131例患,自预处理开始,每周留取血及尿标本,经PCR法检测血浆和尿沉渣中的CMV-DNA。结果 血浆病毒血症阳性89例,尿CMV-DNA阳性99例;发生CMV病37例,累计发生率为28.2%。CMV病的发生率在血CMV-DNA阴性组为15.7%,在1次血CMV-DNA阳性组为31.3%,2次以上血CMV-DNA阳性的患组为47.3%,三组间CMV病发生率差异有显性(P=0.0126),2次以上血CMV-DNA阳性组比阴性组患CMV-DNA病发生率明显增高。CMV病的发生率在尿CMV-DNA阴性组为24.8%,尿CMV-DNA1次阳性组为43.5%,尿CMV-DNA2次以上阳性组为33.0%,三组间CMV病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845)。血浆CMV-DNA对预测CMV病的阳性预告值为40.5%,阴性预告值为84.4%,灵敏度75.0%,特异度69.2%。结论 血浆CMV PCR检测结果对CMV病的发生有一定预测意义,单独尿CMV PCR检测结果不能预测CMV病的发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中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激活情况及激活相关因素。方法:52例接受allo-HSCT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及其供者移植前均为CMV携带者,即为CMV血清型阳性。所有移植术后患者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CMVDNA进行定量检测。结果:移植后100d内,52例患者中28例检测到CMVDNA复制。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供者类型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的发生与CMV激活明显相关(P值分别为0.018和0.039)。在44例可评估患者中,allo-HSCT100d后仅7例检测到CMVDNA复制,其发生率与移植后发生GVHD且接受激素治疗(P=0.0009)、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全相合无关供者移植或者HLA部分相合同胞供者移植有关(P=0.037)。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发现,CMV对更昔洛韦抢先治疗的应答存在2种动力学模式(快速型和缓慢型),其中表现为缓慢型的患者CMV最高负载量较快速型高10倍以上,其病毒衰减时间也要延长3~4周,多数发生在因出现GVHD而接受激素治疗以及接受HLA全相合无关供者和HLA部分相合同胞供者干细胞移植的患者。结论:移植前CMV血清型阳性患者接受allo-HSCT后100d内出现CMV激活是常见并发症。移植100d之后,对于未发生GVHD而未使用激素治疗者或以HLA全相合同胞为供体的患者,CMV激活概率低,无需进行常规频繁监测。  相似文献   

4.
背景:动态监测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血浆人巨细胞病毒载量,快速筛选出早期活动性人巨细胞病毒感染者,进而指导临床用药,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活率。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人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1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共656份血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动态监测血浆人巨细胞病毒DNA载量,并与6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人巨细胞病毒DNA载量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656份血标本中96份阳性,病毒载量介于5.0×10^2-1.0×10^7 IU/mL之间。治疗有效者人巨细胞病毒DNA迅速转阴,治疗耐药者持续阳性,12例连续阳性者2例死于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人巨细胞病毒DNA适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53岁。2006年10月确诊为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期),2007年3月19日进行同胞间HLA半相合异基因骨髓造血于细胞移植,造血于细胞移植预处理过程中使用司莫司汀、阿糖胞苷和环磷酰胺等治疗,3月29日、30日分别回输外周血于细胞和骨髓于细胞,过程顺利。4月2日加用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4月18日患者连续3d在未输注血液制品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及人类巨细胞病毒血症(Cy—tomegalovirus antigenemla)与巨细胞病毒病(CMVdisease)发生的关系。方法;CMVpp65单克隆抗体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MV早期抗原,并进行动态观察。结果:47例I{SCT中,17例(36.17%)发生巨细胞病毒血症,7例(14.89%)发生CMV病。基础疾病为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患者,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抗原血症和巨细胞病毒病的发生率分别为54.55%和31.82%,而血液系统非恶性疾病的患者分别为20.00%和0.00%,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基础疾病、急性GVHD是巨细胞病毒抗原血症和巨细胞病毒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CMVpp65病毒抗原检测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CMV病的早期诊断、早期预防、早期治疗及延长移植后长期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广泛应用于血液病治疗,术后细菌、真菌、病毒等各种病原菌感染的机会显著增加,其中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1]。CMV在人类血清中的阳性率为30%~97%,既往感染后可在患者体内潜伏,当免疫功能低下时再次活化,是allo-HSCT患者发生CMV感染的主要原因,从而引起CMV血症和CMV病。移植前供受者均进行CMV-DNA及CMV抗体检测,评价移植前CMV感染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检测巨细胞病毒(CMV)DNA及其抗体在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移植后,CMV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和ELISA方法检测白血病患者移植后CMV感染情况,并观察CMV感染治疗后的DNA及其抗体变化。结果 23例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尿液、外周血DNA定量和IgM抗体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0.48%(51/126)、30.95%(39/126)和14.29%(18/126),CMV-IgM抗体阳性检出率明显低于CMV DNA定量,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Q-PCR尿液检测的阳性率高于外周血,CMV阳性患者经更昔洛韦治疗,一般2周后转阴性。结论荧光定量PCR检测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CMV早期感染可靠、简便、快速;同时,可以作为CMV感染治疗后疗效观察、预后判断的可靠指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巨细胞病毒感染是移植后最常见的感染并发症之一,引起较高的移植后死亡率。近年来,随着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预防和抢先治疗措施的应用,巨细胞病毒感染治疗效果与预后都大为改善。本文将着重对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防治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在免疫功能受损患儿,尤其是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患儿中易引起严重的危害。近年来,随着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工作在各大移植中心陆续开展,CMV感染的防治备受关注且有利于提高allo-HSCT的成功率和存活率。本文通过对儿童allo-HSCT后CMV感染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诊断、预防和治疗以及新型抗CMV药物的文献综述对与CMV感染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1.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总结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发生及治疗。对北京军区总医院血液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140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140例allo-HSCT中48例患者发生移植后CMV感染,发生率为34.3%,首次检出CMV-DNA阳性中位时间为移植后45(33-68)d,CMV定量范围为1.25×103-5.5×106,其中2例为CMV相关性间质性肺炎,5例为CMV相关性出血性膀胱炎。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患者共65例,其中合并CMV感染32例,占49.2%。应用更昔洛韦、膦甲酸钠抗CMV治疗45(33-68)d后CMV-DNA转阴,有效率为100%。共有12例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一过性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结论:allo-HSCT后较易发生CMV感染,发生GVHD的患者CMV感染发生率也较高,更昔洛韦、膦甲酸钠对allo-HSCT后CMV感染的治疗效果可靠,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方超平  王杨  沈茜  张军  张倩  李闻捷 《检验医学》2007,22(5):585-588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人巨细胞病毒(HCMV)DNA含量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受者HCMV激活感染中的诊断价值和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变化与HCMV激活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F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allo-PBSCT后受者HCMV DNA和抗HC-MV lgM抗体;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淋巴细胞亚群。结果39例allo-PBSCT受者中19例检出HCMV DNA(〈30 d的有5例,2-3个月的13例,〉100 d的1例)。HCMV感染后血清HCMV、IgM阳性检出率非常低(4/19),且出现时间较晚。移植后早期HCMV DNA阳性组与阴性组及健康组比较CD4^+细胞、CD19^+细胞及CD4/CD8比值显著下降,CD8^+细胞和CD16+56^+细胞升高。HCMV阳性患者CD4/CD8比值在感染前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llo-PBSCT后HCMV活动性感染易发生于allo-PBSCT后早、中期,高峰期在移植后30-60 d;HC-MV活动性感染与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互为因果,加重病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人巨细胞病毒(HCMV)DNA含量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受者HCMV激活感染中的诊断价值和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变化与HCMV激活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F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allo-PBSCT后受者HCMV DNA和抗HC-MV lgM抗体;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淋巴细胞亚群。结果39例allo-PBSCT受者中19例检出HCMV DNA(<30 d的有5例,2~3个月的13例,>100 d的1例)。HCMV感染后血清HCMV、IgM阳性检出率非常低(4/19),且出现时间较晚。移植后早期HCMV DNA阳性组与阴性组及健康组比较CD4 细胞、CD19 细胞及CD4/CD8比值显著下降,CD8 细胞和CD16 56 细胞升高。HCMV阳性患者CD4/CD8比值在感染前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llo-PBSCT后HCMV活动性感染易发生于allo-PBSCT后早、中期,高峰期在移植后30~60 d;HC-MV活动性感染与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互为因果,加重病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identical peripheral blood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ID PBSCT )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抢先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本院血液科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69例外周血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巨细胞病毒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移植后CMV感染的累积发生率、发生中位时间、抢先治疗有效率、转阴中位时间以及对移植患者长期生存(5年)的影响。结果移植后51例(73.9%)发生CMV血症,发生中位时间为移植后36天(14~120天);80.4%(41/51)的患者经抗病毒抢先治疗后转为阴性,转阴中位时间为21天(7~82天),其中2例患者发生巨细胞病毒肺炎,未发生CMV血症组5年生存率为50%,CMV血症组5年生存率为52.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9)。结论HID PBSCT有较高的CMV血症发生率,抢先治疗能有效阻止CMV血症患者发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减低剂量预处理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对难治性白血病未缓解期的疗效.方法 20例未缓解期难治性白血病患者,采用以氟达拉滨(Flud)联合小到中等剂量的全身照射(TBI)治疗为基础的减低剂量的预处理方案行allo-HSCT.采用环孢素A加霉酚酸酯或短程甲氨蝶呤,或三种药物联合应用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部分患者还加用了CD52单抗、CD25单抗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结果 17例患者造血细胞成功植入,中性粒细胞>0.5 × 109 /L的中位时间为13(11~17)d,血小板>50×109 /L的中位时间为19(11~42)d.外周血T细胞短串联重复序列PCR检测,16例达到完全供者嵌合,中位时间为14(7~42)d.急性GVHD发生率为47.1%(17例中8例),慢性GVHD的发生率为38.5%(13例中5例).移植相关死亡率25.0%(20例中5例),死亡原因主要为植入失败、颅内出血和严重感染.7例血液学复发,目前无病存活9例,Kaplan-Meier法分析全组患者2年总体生存率为(35.3±14.2)%;而其巾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2年总体生存率为(52.5±18.6)%.结论 以Flud联合TBI为基础的减低剂量的allo-HSCT预处理方案,耐受性好,移植相关死亡率低,能够用于治疗难治性白血病,并有可能通过降低移植相关死亡率提高总体生存率,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优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提高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SIADH)的认识,探讨其发病原因。方法 报道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型患者allo-HSCT后发生SIADH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以及治疗经过。结果 患者在allo-HSCT后发生超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第17天起出现严蘑低钠血症(血钠最低为103.7mmol/L)、尿钠增高、血浆渗透浓度降低和尿渗透浓度增高,伴有昏迷和抽搐,诊断为SIADH。经限制入液量和补钠治疗后,患者病情改善,但SIADH始终未被完全纠正,终因移植物被排斥、二次移植后再次发生超急性GVHD和排斥、继发感染而死亡。结论 allo—HSCT后SIADH是一种罕见的、致死性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为移植相关的多种原因所致,强调对其及时、正确诊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出血性膀胱炎发生的相关因素、治疗措施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2001年6月至2010年9月385例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治疗患者出血性膀胱炎的发生、治疗和预后情况。结果 385例患者中有19例发生出血性膀胱炎,发病率4.9%,中位发病时间28 d(6~68 d),中位病程26 d(19~41 d)。其中因出血性膀胱炎死亡1例,其余患者通过碱化、水化、留置尿管冲洗膀胱、抗GVHD、抗病毒等治疗后痊愈。多因素分析提示,清髓性预处理、巨细胞病毒感染是移植后出血性膀胱炎发生的相关因素。结论出血性膀胱炎的发生与多因素相关,给予巯乙磺酸钠、还原型谷胱甘肽及碱化、水化、冲洗膀胱等措施对出血性膀胱炎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8.
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巨细胞病毒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加限制性酶切分析方法检测人巨细胞病毒(HCMV)。方法在HCMV直接早期蛋白EcoRIJDNA片段内,自行设计两对引物,建立套式PCR检测HCMVDNA,同时结合病毒分离检测临床标本。结果23例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患儿中,10例病毒分离及套式PCR均阳性;1例病毒分离阴性,但套式PCR阳性。对58例妊娠早期孕妇血标本进行检测,套式PCR阳性率为9%,病毒分离阳性率则为7%。结论套式PCR加限制性酶切分析是一种临床检测HCMV的快速有效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