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远红外线联合钝针扣眼穿刺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7年2月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60例,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n=80)、对照组(n=80),对照组给予远红外线治疗结合传统区域锐针穿刺法进行穿刺,试验组行远红外线治疗结合钝针扣眼穿刺法进行穿刺,评价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部位渗血率、拔针按压时间、穿刺时疼痛度及治疗前后动脉瘤最大横径、头静脉壁厚、血流量变化、治疗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7. 50%与对照组88. 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试验组穿刺部位渗血率、拔针按压时间、疼痛度、并发症发生率低/短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6个月试验组动脉瘤最大横径、头静脉壁厚较对照组小,试验组血流量较对照组高(P 0. 05)。结论远红外线结合钝针扣眼穿刺法穿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有较好保护作用,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缩小动脉瘤横径,明显改善其局部血流,减少穿刺点渗血率、疼痛度及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推广实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钝针扣眼穿刺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56例采用动静脉内瘘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观察组采用钝针扣眼穿刺法,对照组采用锐针绳梯穿刺法。比较2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疼痛程度、穿刺点渗血发生率、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及穿刺处患者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穿刺处患者满意度显著升高,穿刺点渗血发生率、穿刺疼痛程度及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内瘘闭塞、内瘘狭窄、假性动脉瘤)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钝针扣眼穿刺法可以有效降低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点渗血,减轻穿刺疼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两指点压法在自体动静脉内瘘拔针止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6年9月—2018年9月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病人6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1例,对照组采用弹力带对穿刺点实施环臂式捆扎止血;试验组采用两指点压法对穿刺点实施两指点压止血,比较两组病人内瘘动、静脉端穿刺点最小内径、内瘘并发症发生情况(内瘘狭窄、动脉瘤、瘤体增大)、内瘘按压止血异常事件发生情况(针眼渗血、皮下血肿)、病人舒适度(手臂麻木、手臂疼痛)。[结果]透析后2年,试验组病人动脉端穿刺点最小内径[(4. 60±0. 27)mm]大于对照组病人,透析后1年和2年,试验组病人静脉端穿刺点最小内径[透析后1年:(4. 43±0. 12)mm;透析后2年:(4. 39±0. 19)mm]均大于对照组病人,干预后试验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6. 5%)、针眼渗血发生率(1. 16%)、皮下血肿发生率(0. 24%)、病人手臂麻木(0. 14%)、手臂疼痛(1. 30%)低于对照组病人,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拔针后采取两指点压法实施止血,可有效减少内瘘动静脉端最小穿刺内径狭窄,降低内瘘并发症及内瘘按压止血异常事件发生,提高病人舒适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两种止血方法用于血液透析穿刺点渗血止血的效果。方法:将42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1例,实验组透析中内瘘穿刺点渗血52例次均采用无菌细纱线结扎止血,对照组内瘘穿刺点渗血49例次均采用3M透明胶带止血。比较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点渗血止血效果及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动静脉内瘘穿刺点渗血止血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无菌纱线结扎法应用于血液透析内瘘穿刺点渗血止血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钝针扣眼穿刺法对血液透析动静内瘘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在本院进行长期血液透析(MHD)治疗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5例。研究组采用钝针扣眼法穿刺法,对照组采用区域穿刺法。一年后评估两组患者的穿刺疼痛评分、治疗结束拔针止血按压时间及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血栓、血管瘤、血管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透析结束拔针时按压止血时间为(5.69±1.23)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1.63±2.6)min(P0.05)。结论动静脉内瘘扣眼法穿刺选用钝针既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又可以有效地保护血管,同时降低了穿刺技术难度,减少了动静脉内瘘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静脉穿刺后拔针是临床护士的常用操作,但常常会因为护士拔针按压不当引起疼痛、穿刺点出血、血管周围皮肤青肿等,给病人造成一定的痛苦,我们采用棉球压输液眼贴上的拔针按压法大大减少了拔针后的出血,减轻了病人的疼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综合康复科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且无凝血功能障碍及血液系统疾病的病例480例,年龄在20~60岁之间,并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均为160例。3组男女均显著性差异,选用手背静脉,7号头皮针穿刺。1.2方法1.2.1 A组采用棉球棒按压法先撕开所有的固定胶布,左手用棉球棒按压针眼处,右手沿血管的走向迅速向外拔出,嘱病人按压数分钟。1.2.2 B组采用输液眼贴按压法先将其它固定胶布去除,留下遮盖针眼输液眼贴,左手虚悬在穿刺点的上方,右手握针与血管走向迅速向外拔针,当针头离开皮肤的瞬间,左手立即按压穿刺点上方的输液眼贴上,嘱病人按压数分钟。1.2.3 C组采用棉球压输液眼贴上按压法拔针前充分与病人沟通,使其身心放松,同时交待拔针后病人应知的注意问题。先将其它固定胶布去除,留下遮盖针眼的输液眼贴,左手执棉球轻压在输液眼贴上,右手沿血管的走向快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优化管理动静脉内瘘首十次的使用和维护对动静脉内瘘预后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1月-2019年6月广东省开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启用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按照优化管理的规定和要求落实动静脉内瘘首十次的使用和维护。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拔针后血肿发生率和穿刺点的渗血率;比较随访半年后两组动静脉内瘘的狭窄、堵塞、感染、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差异。结果:观察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拔针后血肿发生率和穿刺点的渗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对全部患者进行半年的随访,观察组动静脉内瘘的狭窄、堵塞、感染、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优化管理动静脉内瘘首十次的使用和维护,可以提高动静脉内瘘使用初期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点发生血肿和渗血,降低动静脉内瘘穿刺并发症的发生,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科监护室(MICU)用自制小纱布卷应用于临床静脉留置针拔针后按压止血的效果。方法将200例静脉留置针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100例及对照组100例,实验组用自制小纱布卷沿血管走向直接压皮肤针眼及血管针眼,对照组用无菌棉签沿血管走向直接压皮肤针眼及血管针眼。结果实验组、对照组止血效果比较,两组穿刺点局部出血、血肿及皮下瘀斑明显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小纱布卷用于静脉留置针拔针后按压止血有效地保护了患者血管,减少局部出血、肿胀、瘀斑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钝针扣眼穿刺法在自体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等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钝针扣眼法,对照组采用锐针区域法穿刺内瘘,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例数、渗血例数、穿刺疼痛程度。结果:试验组一次性穿刺成功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穿刺口渗血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穿刺疼痛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钝针扣眼法穿刺内瘘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渗血,减轻穿刺疼痛感。钝针扣眼法手法较复杂,适宜于穿刺难度大、对疼痛敏感的患者以及自我管理能力较强者。  相似文献   

10.
新式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对疼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式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对疼痛的影响。方法对60例患者按单双日透析顺序分为2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单日患者行新式穿刺技术,左手拇指反方向拉紧穿刺血管处的皮肤,针头和皮肤呈30°~40°角,针头斜面稍倾斜约20°,快速进入皮肤后再缓慢进针,力度适中,见回血后,再平行顺血管进针少许,然后迅速旋转针柄,使针尖斜面向上。最后固定穿刺针在穿刺时的角度或与穿刺时接近的角度。拔针时用左手将无菌小纱布沿血管走向轻放于穿刺点上以拇指固定,切忌压迫,右手拔针的角度与穿刺时的角度类似,先缓慢退出血管,再迅速拔出皮肤,同时速用左手食指、中指沿血管纵向按压穿刺点上方0.5~1.Ocm处5~10min;双日患者行传统穿刺技术。结果新式穿刺技术其疼痛程度及皮下淤血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结论新式穿刺技术能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钝针扣眼穿刺法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利用自体动静脉内瘘建立血管通路的患者70例,按住院床号数分为A组40例、B组30例,A组采用钝针扣眼穿刺,B组采用绳梯穿刺,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管瘤、血管狭窄、血栓形成、内瘘感染的发生率以及拔针后的止血时间和疼痛程度。结果 A组血管瘤的发生率、拔针后的止血时间和对穿刺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钝针扣眼穿刺法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较为理想的穿刺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绳梯法穿刺结合激光照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动静脉内瘘(AVF)的保护效果。方法选取AVF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2组患者均在AVF手术后4周以上(即内瘘成熟后)开始穿刺,均严格采用16G锐针绳梯式穿刺,每周3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每次激光照射治疗30 min。比较2组AVF术后及内瘘维护12个月后内瘘局部血管情况(头静脉壁厚度和血流量),12个月期间内瘘并发症(包括假性动脉瘤、血管狭窄、血肿、血栓形成、皮肤疼痛、感染等)发生情况和12个月后首次穿刺情况(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部位渗血率、拔针按压的时间、穿刺时疼痛)。结果 观察组内瘘维护12个月后头静脉壁厚度和血流量、内瘘并发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部位渗血率、拔针按压的时间、穿刺时疼痛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绳梯法穿刺结合激光照射可较好地保护MHD患者AVF。  相似文献   

13.
维持性血透患者血透结束拔除内瘘针后一般用折叠好的无菌纱布块按压针眼,以达到既防止局部渗血,又要避免因按压时间长、用力不当所致的内瘘血管闭塞.由于患者透析中应用抗凝剂、内瘘针眼粗、长期血管穿刺血管壁薄弱,拔针后局部易渗血,且透析后需按压动静脉2处针眼,较费劲,力量难以均衡,松紧不易掌握,纱布块易移位等.我科特为患者制作一种弹性绷带以固定纱布块达到压迫止血目的.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大部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动静脉内瘘穿刺建立血管通路,进行血液透析以维持生命,然而透析过程中穿刺针局部渗血的情况常有发生,我科2007年7月~12月,对30例穿刺局部渗血采用棉球压迫无效的患者,采用无菌棉纱线进行局部压迫止血,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钝针扣眼穿刺法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及观察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 ~10月在我科采用钝针扣眼穿刺血液透析患者为观察组,2012年2月之前的20例采用传统锐针穿刺血液透析患者作为对照组,各观察20次内瘘穿刺情况.结果:钝针扣眼穿刺法和锐针穿刺法比较在穿刺成功率等方面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钝针扣眼穿刺法患者成功例次高,穿刺处渗血情况减少,拔针后按压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点拔针对内瘘初期使用者穿刺点止血时间、渗血率、血肿率、及内瘘并发症的影响,为延长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提供依据。方法对40例内瘘使用初期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前10次穿刺后下机压迫止血进行干预研究,采用群组自身对照法将400次压迫止血分别在2个时间点进行:一种是下机后常规立即拔针;另一种是延时拔针法,拔针时间为下机后10min。对2个时间点拔针动静脉内瘘的止血按压时间及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1延时拔针法在止血按压时间(7.16±2.08)min、穿刺点出血量(0.98±1.03)ml方面优于常规立即拔针法(13.68±3.21)min、(4.15±1.5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止血按压时间t=-10.765,P0.001;穿刺点出血量t=-10.83,P0.001)。2延时拔针法渗血、皮下血肿、肢体麻木肿胀的发生率(38.00%,0.00%,6.00%)低于常规拔针法(51.50%,4.00%,2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渗血率χ2=7.371,P=0.009;皮下血肿率χ2=8.163,P=0.007;肢体麻木肿胀率χ2=25.823,P=0.001)。结论透析结束后保留内瘘穿刺针10min再进行压迫止血,可明显降低内瘘使用初期患者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拔针时巧用输液贴按压中患者及护士两种不同按压法的效果比较。方法将235例输液患者随机分成2组,均采用医用胶贴蕊子代替棉签按压法,试验组为拔针时患者按压同步法,对照组为拔针时护士按压法。结果患者按压法优于护士按压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巧用输液贴内胶贴蕊子按压静脉穿刺点时采用直接患者按压法能明显减轻疼痛减少皮下出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一次性无菌输液贴在健康体检采集静脉血后拔针按压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健康体检者400例,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棉签按压法拔针,观察组采用输液贴按压拔针。观察两组采血后拔针按压的止血效果。结果观察纽出血、淤血及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无菌输液贴按压法明显优于棉签按压法。  相似文献   

19.
丁杏红 《现代护理》2006,12(28):2710-2710
维持性血透患者血透结束拔除内瘘针后一般用折叠好的无菌纱布块按压针眼,以达到既防止局部渗血,又要避免因按压时间长、用力不当所致的内瘘血管闭塞。由于患者透析中应用抗凝剂、内瘘针眼粗、长期血管穿刺血管壁薄弱,拔针后局部易渗血,且透析后需按压动静脉2处针眼,较费劲,力量难以均衡,松紧不易掌握,纱布块易移位等。我科特为患者制作一种弹性绷带以固定纱布块达到压迫止血目的。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 目的 观察并探讨钝针扣眼穿刺法和锐针绳梯式穿刺法对血液透析疑难动静脉内瘘使用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在瑞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疑难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60例,其中血管条件不良穿刺困难病人28例,可穿刺血管短者17例,高位内瘘者15例。通过随机数字法分为扣眼穿刺组30例和绳梯穿刺组30例。观察12个月,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内瘘一次穿刺成功率、皮下血肿、内瘘堵塞、穿刺点渗血的发生率,穿刺疼痛程度及拔针后止血时间。结果 扣眼穿刺组和绳梯式穿刺组均未发生动静脉内瘘堵;扣眼穿刺组内瘘动静脉端一次穿刺成功率较绳梯式穿刺组显著提高(P<0.01);扣眼穿刺组皮下血肿发生率、渗血发生率较绳梯式穿刺组显著减少(P<0.01);扣眼穿刺组拔针后压迫止血时间较绳梯穿刺组明显缩短 (P<0.01);扣眼穿刺组患者疼痛均值较绳梯穿刺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 扣眼穿刺法在疑难内瘘穿刺中能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保护内瘘,降低内瘘并发症,延长内瘘使用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扣眼穿刺法在疑难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中的应用明显优于绳梯式穿刺法,疑难内瘘临床可推广优先选择纽扣眼穿刺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