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输注泵持续肠内营养对重症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输注泵持续肠内营养对重症脑卒中患者预后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80例,分为输注泵持续肠内营养组(实验组)和传统经鼻胃管鼻饲组(对照组),比较两种早期肠内营养方式患者同期内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第7天、第14天肠内营养实验组各项营养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肠内营养实验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BI)评分,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2.5%)显著低于对照组(42.5%)(P<0.05)。结论输注泵持续肠内营养支持能有效地减少并发症,能够达到满意的肠内营养疗效,且疗效优于传统经鼻胃管鼻饲。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72例使用肠内营养输注泵患者的护理,护理要点包括:重视营养评估及心理护理,规范肠内营养流程和输注泵的使用,及时处理并发症,避免安全隐患,同时做好患者活动、睡眠的护理和健康指导。本组1例放弃治疗,1例不能耐受置管及胃肠道反应改用肠外营养,50例出现胃肠道反应经治疗后好转,20例未诉不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营养泵在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比较间断输注和持续输注在肠道功能恢复、不良反应方面的差异。方法将自2015年12月~2017年12月于本院收治的120例老年胃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在术后早期均使用营养泵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实验组采用营养泵匀速间断输注,对照组采用营养泵持续输注,比较2组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天数以及肠内营养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腹泻、恶心、返流、误吸等不良反应均明显降低;同时实验组患者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天数均明显缩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泵在老年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采取间断输注方式在胃癌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以及肠内营养不良反应方面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
营养泵用于ICU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营养泵用于ICU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需肠内营养支持的ICU危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3例和对照组37例。2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肠内营养液采用能全力,按患者平均总热量100kJ.kg-1.d-1:研究组患者1 000~1 500mL.d-1,用肠内营养泵24h均匀持续滴注;对照组患者进入ICU后3d胃肠功能正常时给予鼻饲流质,按定时推注法,150~200mL.次-1,3次.d-1,逐渐递增至6~8次.d-1。对2组患者并发症(腹泻,便秘,呕吐、反流,误吸和堵管)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研究组腹泻,便秘,呕吐、反流,误吸和堵管的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少(均P〈0.01)。结论对于ICU危重患者,营养泵持续泵入法安全、有效,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改良肠内营养(EN)输注方法对危重病人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的82例肠内营养时间〉3d的危重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改良输注方法,对照组应用传统持续输注方法(不间断)。两组每天肠内营养量均为1 000mL~1 500mL,12h~24h输完,使用加温器保持营养液温度37℃~41℃,分别观察两组病人肠内营养的各种并发症,并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两组胃肠道症状、食物反流、胃管堵塞、应激性溃疡、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代谢方面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肠内营养持续输注方法可以降低危重病人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改良肠内营养(EN)输注方法对危重病人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的82例肠内营养时间>3d的危重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改良输注方法,对照组应用传统持续输注方法(不间断)。两组每天肠内营养量均为1 000mL~1 500mL,12h~24h输完,使用加温器保持营养液温度37℃~41℃,分别观察两组病人肠内营养的各种并发症,并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两组胃肠道症状、食物反流、胃管堵塞、应激性溃疡、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代谢方面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肠内营养持续输注方法可以降低危重病人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输注泵肠内营养并发症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彭苹  周佳  唐艳平 《护理学报》2006,13(8):15-16
目的探讨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合理应用营养输注泵对降低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的价值。方法将67例颅脑损伤患者按进入ICU时间顺序轮流分入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34例,伤后早期即通过营养输注泵进行鼻饲肠内营养,以总量25%开始喂养,以总量25%逐日递增,24h持续均匀滴注,不足部分静脉补充,喂养时头高位30°~45°;对照组33例按传统的注射器定时推注法鼻饲相同流质饮食。结果研究组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症状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可以较好耐受早期胃肠道营养。研究组肠内营养并发症,如腹泻、呕吐反流、高血糖症、误吸和堵管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营养输注泵实施持续滴注的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明显减少肠内营养支持并发症,使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营养泵连续恒速输注法应用于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0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70例,实验组使用营养泵连续恒速输注法,对照组使用普通输液管间歇性重力滴注法,观察两组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中胃潴留为2.9%、腹泻为5.7%、误吸为1.4%,恶心呕吐为0.0%,均低于对照组15.7%,21.4%,11.4%,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泵连续恒速输注法能有效降低危重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营养支持的效果,应用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患者营养泵应用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王静 《天津护理》2005,13(1):6-6
目的:探讨用营养泵进行肠内营养摄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营养泵控制肠内营养液的速度进行管饲,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用20mL注射器灌注营养液,观察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返流、腹泻、吸人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营养泵进行肠内营养的摄入,可有效地预防食物返流等并发症的发生,可以准确无误地记录患者的进食量,操作简便、省力、实用。  相似文献   

10.
早期肠内营养对危重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危重患者入院24~48h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研究,了解其对危重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综合性ICU中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入院24~48h内开始肠内营养;对照组在入院48h后开始肠内营养。检测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感染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结果共有206例危重患者进入实验。实验组的热量摄入、氮平衡优于对照组,感染发生率降低。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更好地改善危重患者的营养摄入,降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肠内营养泵持续喂养应用于危重患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肠内营养泵持续喂养对减少危重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将120例开始肠内营养的危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对照组60例采用肠内营养泵持续喂养,观察组60例采用50 mL空针分次注入喂养,连续进行观察.结果 观察组发生恶心呕吐、腹泻感染、反流误吸、血糖紊乱、胃管堵塞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肠内营养泵持续喂养是危重患者较理想的肠内营养喂养法,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输注方式对比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不同肠内营养输注方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方法9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成3组,输入同样营养液,A组采用肠内营养泵持续12小时输注,B组采用间歇性重力滴注,c组采用一次性空针推注。结果A组与B、C组比较,在腹痛、腹胀、腹泻方面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泵输注法可减少腹痛腹胀、腹泻等胃肠道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危重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观察综合性ICU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119例入住ICU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患者,入ICU后根据24小时内各项监护指标及血常规、血气分析及肝肾功能检查,进行APACHE-Ⅱ评分。观察肠内营养量、速度、血清白蛋白(Alb)及肠内营养的耐受情况。总结各种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随APACHE-Ⅱ评分的增加,肠内营养耐受的最大维持量降低、达最大维持量的时间延长、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腹泻发生与Alb水平呈负相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肠内营养并发症中以腹泻最为常见。结论 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与疾病严重程度、血清蛋白水平等因素相关,一些危重患者无法过渡到完全肠内营养(TEN),而需以静脉营养(PN) 肠内营养(EN)形式实现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使用肠内输注泵持续输注营养剂的肠内营养支持方法及护理,认为新方法可弥补传统注射方式的不足,提高输注过程的安全性,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增加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可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在外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其管理。方法:36例因创伤、感染、晚期恶性肿瘤和慢性消耗性疾病需要肠内营养支持的外科危重患者留置鼻胃肠管及置管后的管理。结果:36例患者均顺利置管并按计划完成肠内营养支持。结论:正确留置鼻胃肠管及置管后合理的管理有利于肠内营养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外科危重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并发症及护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研究外科危重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并发症及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外科术后人ICU的40例应用肠内营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外科危重患者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发生胃肠道疾病并发症比例较高。结论 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需预防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老年危重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危重患者实施肠内营养的效果。方法:对41例老年危重患者经鼻胃管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认真做好鼻饲管、营养液输注及口腔护理,开展肠内营养的监测工作,重视心理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结果:通过积极有效的肠内营养护理,无1例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肠内营养是临床上进行营养支持的有效手段,是老年危重患者整体治疗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方法对45例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从鼻肠管内注入营养液。结果本组45例患者中根治性切除44例,姑息性切除1例。术后切口一期愈合率100%,无一例低蛋白血症和吻合口瘘的发生,获得了有效的营养支持。结论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营养治疗方法,经济、方便、营养素全面平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鼻肠管在危重病人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 将70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5例危重病人采用经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观察开始实施时间以及并发症等,并与对照组35例危重病人经胃管营养进行比较,评价经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危重病人早期肠内营养的开始时间与营养管途径有关,与胃管途径相比,经鼻肠管肠内营养的开始时间比胃管途径要早,而胃潴留、返流及误吸等并发症发生率少,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危重病人早期肠内营养经鼻肠管途径比经胃管更为安全有效,并能将实施肠内营养的时间显著提前.  相似文献   

20.
危重病人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张晓红  李筠 《护理研究》2005,19(11):2353-2355
早期肠内营养能恢复正常的肠道通透性,防止肠源性感染,提高免疫力,避免肠功能衰竭的发生,为危重病人营养支持提供了合适的营养途径.就早期肠内营养的途径、实施时间、营养液种类、剂量及护理做一综述.同时提出了目前开展早期肠内营养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