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40例年龄大于70岁、病程大于5年、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差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组20例,甘精胰岛素每晚皮下注射1次,联合那格列奈餐前5分钟口服;B组:预混胰岛素组20例,预混胰岛素70/30早晚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治疗3个月观察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变化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下降(P〈0.01),A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控制优于B组(P〈0.01),A组1例轻微低血糖,B组调整过程中出现8例低血糖。两组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有较好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低血糖是指血糖浓度≤2.8mmol/L,是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的常见并发症。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上升,使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治疗所致的低血糖亦有所增加,如能尽早地发现糖尿病低血糖对预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将本科收治的糖尿病合并低血糖症36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长秀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对547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不达标者进行治疗观察。入组后予以甘精胰岛素(长秀霖)或甘精胰岛素加口服降糖药物或甘精胰岛素加速效胰岛素皮下注射进行血糖调节,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血糖控制情况,并记录住院期间及出院后随访一周的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经甘精胰岛素(长秀霖)或甘精胰岛素加口服降糖药物或甘精胰岛素加速效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明显下降(P<0.05)。其中20例(32次)发生轻度低血糖,经基础胰岛素或餐前胰岛素剂量调整后症状消失。最终治疗方案一针甘精胰岛素、一针甘精胰岛素加一种口服降糖药、一针甘精胰岛素加速效胰岛素及一针甘精胰岛素加多种口服降糖药所占比例分别为8.0%、36.0%、17.9%、38.1%。甘精胰岛素和二甲双胍合用,可更好的控制餐后血糖,且低血糖的发生无总体无差异。结论甘精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降糖效果明显,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临床特征分析及预防措施。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3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低血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0例患者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68.12±6.34)岁;病程(13.27±7.18)年。应用胰岛素者13例,口服降糖药17例,低血糖时血糖检测平均(2.01±0.38)mmol/L。表现为心悸、出虚汗、饥饿感等典型低血糖表现18例(60.00%);合并昏迷6例;精神症状4例;偏瘫7例,认知障碍为1例,发生时间空腹和餐前发生17例56.67%,夜间10例(33.33%),运动后发生3(10.00%)。低血糖症诱发因素包括胰岛素应用不当,口服降糖中药,合并腹泻、感染、热量摄入不足、运动量加大有关等。治疗以后29例病情恢复,1例死亡,死于大面积脑梗死。结论老年糖尿病低血糖发生率较高,对预后有不良影响,应重视其防治工作,以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2型糖尿病昏迷时采用来得时与泵治疗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在昏迷状态时采用甘精胰岛素与胰岛素泵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40例2型糖尿病合并昏迷的患者分为二组,一组采用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降糖治疗,一组采用胰岛素泵给予基础量降糖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控制血糖时间、平均空腹血糖、平均随机血糖、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降血糖平均费用。结果甘精胰岛素组在控制血糖时间、平均空腹血糖、平均随机血糖、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等方面与胰岛素泵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甘精胰岛素组在降血糖的平均费用上显著低于胰岛素泵组(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昏迷时应用甘精胰岛素治疗其疗效与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疗效接近,但治疗费用明显低于胰岛素泵。  相似文献   

6.
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薄林会 《淮海医药》2002,20(3):253-253
目的 观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发 2型糖尿病血糖较高者与应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疗效对比。方法 胰岛素强化治疗组 30例 (A组 )接受短效动物胰岛素三餐前皮下注射 ,中效动物胰岛素晚餐前皮下注射 ;口服降糖药物组 2 8例 (B组 )接受口服磺脲类药物治疗。以上两组患者均联合应用双胍类药物治疗 ,监测三餐前及餐后 2 h血糖 ,以控制餐前血糖在 7.8mmol/ L 以内 ,餐后 2 h血糖在 11mmol/ L 以内为标准 ,调整胰岛素及磺脲类药物剂量 ,比较治疗达标日数 ,并将两组进行 t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达标所用天数 :A组 (12± 4 ) d;B组 (19± 6 ) d,两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结论 对初发 2型糖尿病 ,血糖 >13.1mmol/ L者 ,可行短期胰岛素治疗 ,有利于消除葡萄糖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杨汉英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2):3422-3423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降糖药物治疗中发生低血糖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降糖药物治疗中发生低血糖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单独使用磺脲类药物治疗31例,磺脲类加双胍类1O例,双胍类加胰岛素2例,单独胰岛素治疗7例;临床上有肾上腺素能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的表现,少数无明显症状;出现低血糖症时血糖浓度0.7~2.8mmol/L;治疗后50例在8h内血糖浓度正常,7例多次发生低血糖,1例因并发肺炎、感染性休克等死亡。结论:糖尿病患者降糖药物治疗中低血糖发生率较高,原因复杂,通过严密观察、指导科学用药、适当运动、自我监测预防低血糖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于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差,改为甘精胰岛素注射液联合二甲双胍片降糖的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因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差,分为甘精胰岛素组(A组)40例,预混胰岛素治疗组(B组)40例,A组采用甘精胰岛素针联合二甲双胍降糖治疗,B组采用预混胰岛素针降糖治疗,观察甘精胰岛素组与预混胰岛素组治疗前后血糖的变化、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结论:甘精胰岛素针联合二甲双胍片治疗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平稳,低血糖发生率低,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片对口服药物血糖控制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是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与预混胰岛素(诺和灵30R)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94例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控制不能达标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对照组为诺和灵30R组;两组以空腹血糖<7.0 mmol/L,同时对照组晚餐前血糖<7.8 mmol/L为目标;观察24周,观察血糖、低血糖的发生率、糖化血红蛋白及体重变化等指标.结果 两组餐后血糖无统计学的差异;而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体重增加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口服降糖药物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较诺和灵30R治疗,能较好的控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且又可减少低血糖的发生,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血糖下降梯度性低血糖反应,与普通低血糖诊断有所区别,能使护士在护理工作中更好地将护理观察与临床结合,使护理工作具有科实性。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82例低血糖反应患者均为住院患者,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应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时,出现低血糖反应症状,及时快速测定血糖值,为反应时血糖。基础血糖,指出现低血糖症状时,或前一天血糖值。  相似文献   

11.
1例48岁男性患者因血糖控制不佳, 服用达格列净、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注射液治疗, 血糖水平控制尚可。9个月后患者因牙龈肿痛进食减少, 3 d后出现恶心、呕吐、乏力、喘憋等症状。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提示代谢性酸中毒, 随机血糖15.2 mmol/L, 尿酮体(+++)。停用达格列净及其他口服降糖药, 给予胰岛素、补液、抗感染、止吐及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治疗后病情好转。考虑达格列净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可能性大。降糖方案改为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早22 U、晚16 U皮下注射, 二甲双胍0.5 g口服、3次/d, 血糖控制尚可, 患者未再出现DKA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垂体腺瘤合并糖尿病病人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并对有关问题进行探讨。方法 对43例合并糖尿病的垂体腺瘤病人在围手术期间严密监测血糖、尿糖,术前术后在饮食疗法的基础上口服降糖药物和皮下注射胰岛素,术中持续静脉输注胰岛素,同时使用有效的抗生素预防感染和加强营养支持治疗。结果 无并发症者36例,伤口感染延期愈合3例,并发肺部感染2例,颅内感染2例,酮症酸中毒1例,死亡1例。结论 垂体腺瘤合并糖尿病病人围手术期处理关键在于术前和术中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昏迷的发生原因,提出预防建议,减少或预防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昏迷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本组患者低血糖昏迷发生原因及救治情况。结果36例患者中,因自行加大磺脲类降糖药物用量而至低血糖昏迷者19例,占52.78%;因进食减少而未调至降糖药物使用量而至低血糖昏迷患者6例,占16.67%;因促分泌药物与胰岛素联用而至低血糖昏迷患者3例,占8.33%;因肾功能衰退使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积蓄而至低血糖昏迷患者6例,占16.67%;因胰岛素使用剂量不当而至低血糖昏迷患者2例占5.56%。经积极治疗后全部患者均救治成功出院。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低血糖昏迷的原因与降糖药物使用剂量、饮食结构及肾功能损害等因素有关,临床可加大糖尿病知识宣传,做好预防措施,从而减少或降低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时间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低血糖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效果。方法对50例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的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中均得到及时治疗病情好转。结论根据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治疗史,发作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和神经低血糖症状且伴饥饿感、软弱以及血糖测定结果典型病例不难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诺和锐30与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MSII)在2型糖尿病强化降糖中的效果。方法将87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诺和锐30组(n=30)CSII组(n=28)和MSII组(n=29)三组。监测三组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全天血糖谱的变化,观察并比较血糖达标所需要的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等情况。结果诺和锐30组与CSII组和MSII组相比,血糖达标所需的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等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诺和锐30皮下注射与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和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对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降糖治疗的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低血糖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患者确诊为糖尿病合并低血糖,若应及时进食,若无意识或不能进食应给予50%高渗葡萄糖液50~100mL静注,密切观察患者的血糖值变化,若出现异常,及时给予对症处理。结果 1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时,均为急性发作,此时血糖为0.7~3.6mmol/L,平均(2.5±0.5)mmol/L主要临床症状为交感神经兴奋的患者为7例(58.33%),神经症状4例(33.33%),无显著症状1例(8.33%)。诱因为过量服用降糖药物6例(50.00%),口服药物或注射胰岛素后未进食2例(16.67%),感冒2例(16.67%),酗酒1例(8.33%),诱因不明1例(8.33%)。72h内血糖恢复正常9例(75.00%)。结论老年糖尿病进行药物降糖治疗,尽可能选半衰期短、血药浓度储存小的药物,小剂量开始给药,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剂量,密切监测血糖值,避免发生低血糖合并症。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低血糖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血糖症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并发症。现将我科2003~2005年收治的39例糖尿病低血糖症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探讨低血糖症的诱因、预防及治疗。1临床资料39例糖尿病人中1型糖尿病3例,2型糖尿病36例;男性22例,女性17例;年龄20~86岁,其中60岁以上者30例;糖尿病程0.5~20年。合并脑血管病12例;高血压病冠心病10例;糖尿病肾病5例;口服优降糖或消渴丸、美吡达过量所致低血糖23例;胰岛素与二甲双胍或优降糖联用所致低血糖者4例;胰岛素使用不当者4例;肾功能不全所致者5例;进餐不及时,运动过量3例。临床表现:低血糖发作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艾塞那肽治疗口服降糖耐药的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方法选择42例口服降糖耐药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完全随机分为艾塞那肽组20例和甘精胰岛素组22例。两组患者均继续使用口服降糖药,艾塞那肽组同时给予艾塞那肽5μg,每天2次,餐前1 h内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组同时给予甘精胰岛素10~18 u每晚睡前皮下注射一次,两组治疗12周。治疗前后两组测定FBG、2 h PG、TG、TC、LDL-C、HDL-C、HbAlc。结果治疗前后HbAlc,FBG和PBG均有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体质量、TG、TC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低血糖及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口服降糖耐药的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艾塞那肽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改善血脂,控制体重明显。  相似文献   

19.
预混胰岛素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预混胰岛素对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05~2006年收治的80例初诊2型糖尿病,随机分成口服降糖药治疗组40例和皮下注射预混胰岛素30R组4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糖达标天数、低血糖发生率,经济费用和体重变化。结果预混胰岛素30R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低于口服降糖药治疗组(P〈0.05);胰岛素组血糖达标时间平均(14.6±1.5)d,口服降糖药组平均(27.2±2.1)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胰岛素组发生低血糖1例(占2%),口服降糖药组低血糖0例。结论预混胰岛素30R治疗可改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缩短血糖达标天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睡前皮下注射中效胰岛素和睡前口服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空腹高血糖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经过基础胰岛素治疗、晚餐后2h血糖<7.8mmol/L但凌晨7时空腹血糖>7.0mmol/L的2型糖尿病患者64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30例,睡前皮下注射中效胰岛素2~4u,剂量根据血糖调整;B组34例,睡前口服二甲双胍片0.25~0.75g,剂量根据血糖调整。治疗14d后,观察两组患者晨间空腹血糖控制情况及夜间或凌晨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且降低空腹血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低血糖的发生率A组显著高于B组。结论睡前口服二甲双胍片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空腹高血糖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