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正中小切口全胸骨劈开术应用于多数心脏手术策略和实施技巧。方法:总结2017年11月至2019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302例全胸骨劈开正中小切口心脏直视手术经验,与常规正中切口手术和右侧开胸微创手术的二尖瓣修复手术的手术效果、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出血量和ICU停留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正中小切口手术将胸骨全切开,但将常规的20 cm切口长度缩小到6~8 cm,胸骨只撑开6 cm,可进行多数心脏手术,取得良好效果,适应证广,且具备微创手术切口小、美观的优点,对胸廓影响小,又具备正中开胸的心脏显露清楚,手术迅速确切,心脏中心插管,手术安全性高,不增加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出血量和ICU停留时间,不需要单肺通气等诸多优势。结论:正中小切口这种微创手术方式,适应证广泛,操作较方便,易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微创胸部切口对主动脉瓣的显露效果。方法:在12具成人尸体上模拟不同部位的上半部分胸骨劈开切口、下半部分胸骨劈开切口、右侧胸骨旁切口、左侧胸骨旁切口、右前外侧小切口、左前外侧小切口以及正中小切口。对在各种切口中主动脉瓣的显露效果进行观察。结果:上半部分胸骨劈开切口中,下缘至第2肋间才可显露主动脉瓣。下半部分胸骨劈开切口中,上缘到第3肋间水平才可显露主动脉瓣。右侧胸骨旁切口或者第3肋间的右前外侧小切口对主动脉瓣显露较满意。正中小切口中,第2、3肋间水平的切口显露效果较理想。左侧胸骨旁切口和左前外侧小切口可显露主动脉瓣,但不适于手术。结论:右侧胸部微创切口可用于主动脉瓣的手术,但需要较好的牵引。左侧胸壁切口不适于主动脉瓣手术。正中部位微创切口是比较理想的主动脉瓣手术切口。  相似文献   

3.
胸部不同部位小切口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184例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报道胸部不同部位小切口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的体会。方法采用右腋下、右前外侧胸、胸骨右侧旁及胸骨下段小切口 ,在常温或浅低温体外循环下施行心脏手术共 184例。结果 2例 ( 1.1% )患者分别死于消化性溃疡出血 (胸骨下段切口 )及重型肺炎 (右腋下切口 )。术后并发胸骨后出血、 度房室传导阻滞、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残余分流及右侧胸腔积液各 1例 ,经处理后均康复出院。结论以上 4种小切口开胸体外循环下行心脏手术是安全、有效的。术野显露好 ,病变矫正满意 ,创伤小 ,痛苦轻 ,并发症少 ,恢复快 ,美观效果好。临床上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不同小切口对房间隔的显露效果。方法:在12具成人尸体上模拟上半部分胸骨劈开切口、下半部分胸骨劈开切口、右侧胸骨旁切口、左侧胸骨旁切口、右前外侧小切口、左前外侧小切口以及正中小切口。在各种小切口中分别经右心房切口观察房间隔的显露效果。结果:上半部分胸骨劈开切口中,下缘至少要切到第3肋间才可理想显露房间隔。下半部分胸骨劈开切口中,切口上缘至少要到第3肋间水平。右侧胸骨旁切口中,第2、3或3、4肋间水平的切口均可显露房间隔,但以第3、4肋间水平的切口为佳。右前外侧小切口在第3、4肋间均可显露良好房间隔。正中小切口中,第3、4肋间水平的切口效果理想。左侧胸骨旁切口和左前外侧小切口不适于房间隔的显露。结论:正中部位和右侧的胸部小切口均能显露房间隔,但房间隔手术的完成尚需要合理选择切口的部位和长度,并充分考虑体外循环的建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正中小切口全胸骨劈开术应用于多数心脏手术策略和实施技巧。方法:作者总结了个人近两年进行的302例全胸骨劈开正中小切口心脏直视手术经验;同时选取不同手术方式的二尖瓣修复手术进行手术效果、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出血量和ICU停留时间的比较。结果:正中小切口这种微创手术方式,将胸骨全切开,但将常规的20cm切口长度缩小到6~8cm,胸骨只撑开6cm,可以进行多数心脏手术,取得良好效果。适应症广泛,具备微创手术的切口小,美观的优点,对胸廓影响小,又具备正中开胸的心脏显露清楚,手术迅速确切,心脏中心插管,手术安全性高,不增加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出血量和ICU停留时间,不需要单肺通气等诸多优势。结论:正中小切口这种微创手术方式,适应症广泛,操作比较方便,尤其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6.
胸部小切口心脏直视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几种体外循环下胸部小切口心脏直视手术的经验。方法:161例心脏疾病患者采用右腋下、右前外侧胸、胸骨右侧旁及胸骨下段小切口,在体外循环下施行心脏直视手术。病种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法乐四联症、二尖瓣狭窄或/并关闭不全、二尖瓣狭窄并三尖瓣关闭不全及其他畸形,包括肺动脉口狭窄、动脉导管未闭及永存左上腔静脉等。结果:术后161例患者中2例(1.2%)分别死于消化道溃疡出血及重型肺炎。1例并发胸骨后出血、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残余分流;1例右侧胸腔积液,经处理后均康复出院。结论:以上各小切口开胸行心脏直视刘安全、有效的。术野显露好,病变矫正满意,创伤小,并发症少,痛苦轻,恢复好,美观效果亦好。临床 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不同小切口对肺动脉瓣的显露效果。方法:在12具成人尸体上模拟上半部分胸骨劈开切口、下半部分胸骨劈开切口、右侧胸骨旁切口、左侧胸骨旁切口、右前外侧小切口、左前外侧小切口以及正中小切口。在各种小切口中经右心室流出道切口观察肺动脉瓣的显露效果。结果:上半部分胸骨劈开切口中,下缘至少要切到第3肋间才可理想显露肺动脉瓣。下半部分胸骨劈开切口中,切口上缘至少要到第3肋间水平。右侧胸骨旁切口和右前外侧小切口对肺动脉瓣显露不良。正中小切口中,第3、4肋间水平的切口效果理想。第3、4肋间的左侧胸骨旁切口和左前外侧小切口均可显露肺动脉瓣。结论:右侧的胸部小切口不适于肺动脉瓣的显露,正中部位小切口和左侧胸壁切口可显露房间隔,但左侧胸壁切口无法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因此,部分胸骨劈开切口和正中小切口是肺动脉瓣手术较为理想的入路。  相似文献   

8.
陈豫民  李炳  杨皓 《临床医学》2005,25(12):43-44
目的探索显露好、适应面广、创伤小、美容效果好的心脏外科小切口手术方法。方法本组80例先天性心脏病及风湿性心脏病人,均采用小切口胸骨下段Y形劈开心脏跳动下心内直视手术。结果全组病人手术均顺利完成,痊愈出院。结论小切口胸骨下段Y形劈开,保留了传统胸骨正中切口显露好的优点,同时也避免了胸骨全部锯开后胸骨上窝的止血问题,有利于保持胸骨的完整性及坚固性。心脏跳动下手术,心肌持续供血,避免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较好的心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随着心脏手术安全性的大幅提高,减少手术创伤和术后切口的美观已日益受到外科医师和患者的重视。传统的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经胸骨正中切口进行,虽然显露好,但创伤大、出血多,切口长且位于胸部正中,严重影响患者美观。我院自2005年3月~2006年10月间共施行4种不同径路的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48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傅椰  谭德蓉  刘赞 《全科护理》2013,11(12):1109-1109
传统心脏手术胸部正中切口锯开胸骨入路的优点是对心脏各部位均显露好,但此入路广泛电凝止血,破坏骨膜血运,影响切口的愈合。且创伤大、出血量多,易发生感染,体内永久遗留胸骨连接钢丝。同时人们对美容效果的更高要求,使微创外科越来越受到青睐。我院2009年2月-2011年5月开始施行经右侧胸壁小切口入路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及二尖瓣置换术共30例,均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配合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临床经劈胸骨同时锁骨部分离断显露脊柱上胸段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30例经福尔马林固定、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尸体标本采用劈胸骨柄,同时锁骨部分切断术(左侧径路)进行解剖,观察术中遇到的部分重要解剖结构。结果左头臂静脉属支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椎静脉、甲状腺下静脉、左第1肋间静脉、左肋间最上静脉、胸廓内静脉。左胸膜顶内侧部借疏松结缔组织、胸内筋膜与胸骨柄相连,易分离。左喉返神经较右喉返神经行程长,与气管食管交角小。胸导管大部分在 T4至T 6椎体平面越过中线(20例,66.6%),从右侧向左侧斜行跨过椎体。胸交感干和星状神经节位置固定。结论对局部解剖的熟悉程度及术中正确辨认前述解剖结构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借助CT图像分析心脏斜位摄影体位的正确性,进一步加强质量控制。方法 将80例胸部CT图像按胸厚分为〉20cm和〈20cm两组经数码相机输入计算机,CT图像通过计算机处理后得到一组参考数值;并以此分析80例心脏斜位的摄影体位。结果 1.体形对测量脊柱与前后胸壁比值影响不大。右前斜位两组不同胸厚的平均值均为1.39~1.40,左前斜位胸厚〉20mc组平均值为1.50~1.55,胸厚〈20mc组平均值为1.50~1.54;2.不符要求的斜位片中,右前斜位主要以角度偏大为主,共8例(10%);左前斜位以角度偏小为主,共11例(13.8%)。结论 通过测量心脏斜位片脊柱与前后胸壁比值。能评价心脏斜位片摄影体位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单侧翼点锁孔入路夹闭双侧颅内动脉瘤的基础解剖及相关临床研究。方法:15例30侧国人经红蓝乳胶灌注的尸体头颅标本,模拟翼点锁孔入路(pterional keyhole approach,PTK)进行开颅,显微镜下观察颅内对侧主要血管,包括颈内动脉远端(distal internal carotid artery,DICA)、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和颈内动脉眼段(ophthalmic segment of internal carotid artery,OICA),并测量所能观察的最大长度,为临床提供解剖学数据。为进一步应用于临床,引入改良的(Salma)手术显露操作评分表进行量化评分。结果:经翼点锁孔入路可显露对侧DICA、A1段、近端A2段、M1段、近端M2段、OICA;动脉瘤位于对侧A2段(外侧)、M1段(后方)、M2段、MCAB(下方)、DICA(后方和外侧)和OICA(上、下和外侧)不能完全显露进行模拟夹闭操作(可操作性小于75%)。结论:模拟翼点锁孔入路手术操作时,动脉瘤位于对侧A1段、A2段(指向前、后、内侧)、M1段(指向前、上、下)、MCAB(指向上、外侧)、ICAB、DICA(指向前、内侧)和OICA(指向内侧)部位动脉瘤可从不同操作角度进行显露,并经单侧翼点锁孔入路进行显露夹闭。  相似文献   

14.
背景:经口咽入路是治疗寰枢椎病变的传统方法,一直以来都是脊柱外科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目的:为经口咽入路到达颅颈交界区提供直观操作路径,并提供安全操作的解剖学数据。方法:对尸体标本进行经口咽入路逐层外科解剖,观察解剖层次、组织结构以及相互之间的毗邻关系,以门齿为标志点测量各主要解剖结构与其之间的距离,并测量椎动脉与中线之间的距离以及寰枢椎的形态学结构。结果与结论:经口咽前入路能直接显露从斜坡中下段至C3椎体上缘的范围,双侧椎动脉到中线的距离C1水平左侧为20.72—29.70mm、右侧为20.36—28.98mm,C2水平左侧为13.10-23.00mm、右侧为13.85—24.02mm。前结节、齿突前面、齿突后面、硬脊膜、脊髓以及C2椎体前缘和C3椎体前缘与门齿之间的距离分别为69.24—88.16mm、74.95—96.27mm、84.77-107.39mm、87.65—111.45mm、91.38—116.11mm、76.21—92.77mm和78.53—105.13mm。寰椎长度为(19.8±2.3)mm,齿突高度为(15.9±1.9)mm,最大横径为(10.5±0.6)mm,最大矢状径为(11.5±1.9)mm;枢椎最大横径为(15.1±1。6)mm,最大矢状径为.17.7±1.3)mm,上关节面外缘到中线的距离为(26.1±1.7)mm,横突孔入口与上关节面之间的距离为(8.1士1.3)mm。颅颈交界区的解剖结构复杂,经口咽入路在解剖安全范围内处理颅颈交界区病变存在优势。  相似文献   

15.
小鼠心血管超声生物显微镜显像与磁共振成像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超声生物显微镜显像(UBM)进行小鼠心血管成像的方法和常用切面观,并通过磁共振(MR)成像印证UBM所显示的解剖结构,探讨UBM在小鼠心血管成像中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Signo 3.0T磁共振(MR)成像系统对2只C57BL/6健康成年雄性小鼠进行胸部成像.选择C57BL/6健康成年雄性小鼠16只,采用Vevo 770小动物超声成像系统,经胸骨左缘、心尖、胸骨右缘及胸骨上窝等扫查窗口,观察并分析小鼠心脏及大血管的结构及血流频谱并对左心收缩及舒张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小鼠胸部MR成像的解剖特征:心脏大部分位于左侧胸腔,心脏的长轴与身体的长轴线的角度约为45°.左房、左室、二尖瓣和右室位于胸部中线的左侧,主动脉瓣口及升主动脉、右房和三尖瓣位于胸部中线的右侧.UBM显像能获得左室长轴、左室短轴、右室流人道、心尖四腔、肺动脉长轴、升主动脉长轴、主动脉弓长轴、主动脉短轴等切面观,能显示并测量左房、左室、二尖瓣、主动脉及主动脉弓、室间隔、右房、右室、三尖瓣、肺动脉、无名动脉及左颈总动脉等结构,并可顺利获得各瓣口的血流频谱.对不同周龄小鼠测量数据进行比较,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UBM显像采用适当的扫查窗口和切面观能显示止常小鼠心脏和主动脉的形态结构和血流动力学状态,为基因敲除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肺动脉悬带的超声心动图特征:附4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肺动脉悬带的超声心动图特征,评价右侧胸骨旁透声窗对该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 由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并经螺旋或多排CT及手术证实的肺动脉悬带患儿4例,对比分析其各切面超声心动图表现特征,探讨右侧透声窗对该畸形的诊断价值.结果 超声心动图多切面均显示正常肺动脉分叉处左肺动脉缺失;右侧胸骨旁切面清晰显示迷走左肺动脉起始部和整个中、远段走行4例;剑下短轴切面清晰显示左肺动脉起始部3例,1例模糊;左侧胸骨旁短轴切面清晰显示左肺动脉起始部2例,模糊2例;胸骨上窝短轴切面仅显示左肺动脉起始部2例,较模糊.结论 右侧胸骨旁透声窗对提高超声心动图诊断肺动脉悬带的准确率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The prenatal diagnosis of a complete cleft sternum was established in a fetus of a twin pregnancy at 22 weeks' gestation. We present the prenatal imaging and correlation with postnat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high-resolution ultrasonography. Thinned and depressed midline anterior chest wall transmitting the cardiac pulsation was the clue to the diagnosis, and the defective sternum could be identified on close sonographic observation. Successful surgical correction was undertaken at 2 months of age. There were no major associated abnormalities such as ectopia cordis or midline abdominal wall defects.  相似文献   

18.
卢静  孙红霞  任静  郑圣鼐 《全科护理》2010,8(28):2543-2545
[目的]总结脊髓型颈椎病病人行前路减压、钢板椎间融合器(PCB)内固定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对72例脊髓型颈椎病病人行前路减压PCB内固定,同时加强围术期护理。[结果]本组病人均顺利手术,术后症状明显缓解和消失,日本矫形外科学学会(JOA)评分提高;植骨均骨性融合,椎体高度和曲度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加强脊髓型颈椎病病人行前路减压PCB内固定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模拟乙状窦后入路的手术操作,观察桥小脑角与听神经瘤相关血管的走行,为手术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对16例(32侧)的完整成人尸头通过显微镜模拟手术入路、逐层解剖,观察小脑前下动脉(AICA)及小脑后下动脉(PICA)。结果 32侧均有AICA及PICA。30支AICA起源于基底动脉(BA),占93.75%。25支PICA起自椎动脉上端平橄榄中下1/3平面,占78.75%。结论小脑桥脑角区神经血管差异较大,熟悉其解剖结构,对手术中提高面神经、位听神经的功能保存,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