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闫延军 《黑龙江医学》2021,45(2):122-124
目的:探讨应用心脏康复规范训练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的心脏功能水平影响.方法:选取于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04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愿意参加心脏康复规范训练,将所有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采取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比值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不稳定心绞痛组(51例)、急性心肌梗死组(39例),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检查且没有明显狭窄的患者52例作为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随着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性治疗的广泛开展,使了解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与冠状动脉解剖之间的关系成为可能.根据其心电图变化特点对判断梗塞相关动脉提供很大的帮助.本文回顾分析52例急性下壁心梗患者心电图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从而判断急性下壁心梗心电图不同改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20年1月我院心血管外科同一治疗组收治并接受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3例(治疗组),其中女性5例,男性38例,年龄(62.40±9.14)岁,左主干病变20例(46.5%),多支病变23例(5...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已经成为治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和减少PTCA术后再狭窄的有效方法。我科自 1999年 11月~ 2 0 0 2年 12月实施冠状动脉腔内支架安置术 2 6 4例 ,效果满意 ,现将术后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冠心病病人 2 6 4例 ,男 16 6例 ,女 98例 ;年龄 32~77岁 ,平均 (5 2 .0± 6 .8)岁。冠心病心绞痛 174例 ,急性心肌梗死 2 8例 ,陈旧性心肌梗死 6 2例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手术 18例。出现并发症 11例 ,其中穿刺部位血肿 4例 ,低血压 5例 ,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TCA后冠状动脉急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心内科2005年1月~2009年6月48例AMI患者发病24h内急诊PCI的临床资料.结果 IRA共48支.置入支架54枚.置入支架后所有IRA残余狭窄<30%,48例术后均达到TIMI血流3级.所有病例术中无冠状动脉穿孔破裂,置入支架后无急性再闭塞、无需行紧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论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可降低死亡率,治疗安全性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心电图预判冠脉闭塞部位的临床价值.方法 全面分析311例STEMI患者18导联心电图改变,预判出冠状动脉闭塞的部位,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急性广泛性前壁心梗心电图预判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8.1%、81.2%(47/58),前间壁为90.2%、79.6%(78/98),前侧壁为69.3%、57.7%(30/52).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预判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如下:右冠状动脉近端96.1%、90.4%(47/52);远端83.3%、92.7%(51/55);左冠状动脉回旋支为50.0%、97.0%(96/98).结论 通过18导联心电图,绝大部分病例能在术前较精确地预判冠状动脉的急性闭塞部位,有利于急诊PCI的顺利进行,对于指导STEMI的治疗、手术风险的评估、预测患者的预后等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Stenting)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2年8月至2006年2月间1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TCA及支架植入术。结果:12例患者中10例(83.3%)支架被成功植入靶血管病变处,1例患者因导丝不能通过阻塞血管段而改为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1例术中死亡。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初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将收治的57例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组与同期179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组作对比,从性别构成、危险因素、发病时情况、心肌梗死部位以及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青年人心肌梗死有以下特点:(1)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依次为吸烟、高血脂、阳性家族史;(2)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为:发病突然,前驱症状少,胸痛症状典型,并发症少,病死率低,预后良好;(3)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病变以单支病变为主,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占有一定比例.结论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有其自身的特点,青年克服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利于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2例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手术成功50例;治疗93支病变血管,处理冠状动脉病变107处,成功置入支架102枚。本组术后随访1~30个月,无再发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及死亡。结论:PCI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冠心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45岁以下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发病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 147例患者分为稳定心绞痛(9例)不稳定心绞痛(52例)和心肌梗死(86例)3组,对比并分析其冠状动脉病变的范围和程度,分析心肌梗死的临床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对应关系以及危险因素的评价.结果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大量吸烟史为其最为常见的危险因素,冠状动脉损伤以左前降支单支病变最多占63.6%,冠状动脉重度狭窄者多占72.8%,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有13例CAG无明显狭窄占8.8%,4例系变异型心绞痛,9例系急性心肌梗死.结论中青年CHD患者吸烟为其最为重要的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以左前降支单支受累为主,狭窄程度重,部分患者CAG正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Stenting)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1年4月至2003年1月期间7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TCA及支架植入术。结果:75例患者中74例(98.7%)支架被成功植入靶血管病变部位;1例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病人经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Stenting)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应为首选。  相似文献   

13.
急诊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治疗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急诊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自1999年12月至2002年12月间我院6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起病12小时内,所有病例均未行静脉溶栓治疗,即刻送导管室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明确梗死相关动脉(IRA),球囊预扩张后,冠状动脉内置入支架。结果 6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左前降支病变刃例,左回旋支病变2例,右冠状动脉病变28例,原则上干预梗死相关动脉(IRA),共置入支架72枚,手术成功率100%,所有患者支架置入后TIMI血流3级67例,2级2例。术后无心脏事件发生。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安全有效,且效果优于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4.
李琴 《吉林医学》2012,(31):6858-6860
目的:通过分析急诊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Intracoronary stent)置入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急诊介入治疗方法,探讨急诊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对急性心机梗死行介入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选取ST段抬高的35例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时间在12 h以内,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的急诊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的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入选的急性心肌梗死35例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成功率100%。术前梗死相关血管狭窄(93.1±5.8)%,术后残余狭窄(10.3±7.6)%。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2例发生穿刺部位血肿,3例拔管时出现迷走反射性低血压,其余患者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成功率高,残余狭窄小,可获得较高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和较低的心肌梗死复发率和死亡率,同时可减少梗死面积,保护心功能。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的过程中,严密的观察,精心的、全方位的护理可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临床治疗意义,其分折预后.方法 比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房颤动组36例和非心房颤动组129例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心力衰竭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心房颤动组心力衰竭发生率(27.8%比11.6 %)及病死率(33.3%比12.4%)均高于非心房颤动组(P<0.05).心房颤动组冠状动脉的2支以上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高(P<0.05).心房颤动早发亚组梗死相关动脉以右冠状动脉近端阻塞为主(P<0.05),心房颤动迟发亚组梗死相关动脉以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阻塞为多.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预后差.但采用常规治疗及胺碘酮治疗,两组患者治疗24小时内的心率、心房颤动的转复情况.结果 ;心房颤动组在24h后的心率、疗效、心房颤动的转复情况方面均优于非心房颤动组,P<0.05.结论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房颤动的疗效较好,心房颤动的转复较快,取得了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研究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近期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该院于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49例AMI患者,待患者入院后,均接受PCI术治疗,观察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结果:49例AMI患者,支架植入均获得成功,成功率为100%,术后,2例(4.1%)患者表现出无血流、慢血流现象.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治疗,近期疗效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静脉血中miR-92a的表达及其变化,探讨miR-92a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荧光PCR(qRT-PCR)技术检测11例健康者静脉血及2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前后静脉血中miR-92a的表达.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全血中的miR-92a水平高于健康人,PCI术后的miR-92a表达明显比术前下降.结论 miR-92a可能参与了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过程,抑制miR-92a的表达可能是未来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升主动脉夹层累及冠状动脉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分析与住院期间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了2003年至2007年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升主动脉夹层累及冠状动脉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结果 在因升主动脉夹层接受手术治疗的207例患者中,有8例因冠状动脉受累合并心肌梗死;其中6例男性,2例女性,平均年龄(49±14)岁.2例患者进行了升主动脉置换,5例进行了半弓置换,1例行全弓置换;均在替换升主动脉同时进行了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治疗(3例进行了冠状动脉修补术,5例实施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住院期间死亡4例,死亡患者术前均存在肾功能不全,术后均发生了急性肾功能衰竭,这是住院期间死亡的首要原因.危险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血清肌酐水平与死亡显著相关[存活组(80±30)μmol/L比死亡组(176±67)μmoL/L,P=0.02),其他的各项相关指标在生存组及死亡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升主动脉夹层累及冠状动脉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时住院期间病死率较高,术前肾功能不全者易发牛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从而导致死亡.对于这类高危患者术前的肾功能检查有利于危险分层.  相似文献   

19.
武胜  白云贤  陈华 《宁夏医学杂志》2004,26(10):639-640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前应用低分子肝素钙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 6 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前随机分为治疗组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 34例 )与对照组 (普通肝素钠治疗 33例 )。治疗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 5 0 0 0AXaIU ,皮下注射 ,每日两次 ,10天为 1个疗程 ;对照组应用普通肝素钠 6 2 5 0U ,皮下注射 ,每日两次 ,10天为 1个疗程。结果 冠状动脉血流再灌注率 ,治疗组为 6 7.6 % ,对照组为 4 2 .4 % ,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性差异 (χ2 =4 .31,P <0 .0 5 )。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可作为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前安全有效的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经尿激酶治疗的9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治疗组,同期常规治疗的9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临床疗效、并发症和死亡率.结果 溶栓治疗组冠状动脉再通67例,占74.4%,而对照组再通14例,占15.6%,两组再通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出血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心绞痛、心理衰竭、心律失常和死亡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可以提高冠状动脉再通率,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改善预后,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