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CD34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间质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2008年1月-2011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住院行手术治疗并术后经病理科诊断为乳腺导管上皮普通型增生(50例)、乳腺导管上皮非典型增生(50例)、乳腺导管原位癌(50例)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50例)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法检测乳腺间质细胞中CD34和α-SMA的表达.结果 CD34在乳腺导管上皮普通型增生、乳腺导管上皮非典型增生、乳腺导管原位癌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间质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4%、78%、48%及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30,P=0.000),乳腺浸润性导管癌CD34阳性表达率低于乳腺导管上皮普通型增生、乳腺上皮非典型增生及乳腺导管原位癌.α-SMA在乳腺导管上皮普通型增生、乳腺导管上皮非典型增生、乳腺导管原位癌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间质中的表达率分别为28%、46%、62%及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772,P=0.000),乳腺浸润性导管癌α-SMA阳性表达率高于乳腺导管上皮普通型增生、乳腺上皮非典型增生及乳腺导管原位癌.结论 富含α-SMA阳性表达而缺少CD34阳性表达的乳腺间质细胞更加有利于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曾萍  刘海燕 《黑龙江医学》2004,28(7):562-563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对乳腺肿瘤诊断的准确度大大提高。本文通过彩超探查,对5 4例患者乳腺肿瘤,经手术、病理证实后,进行分析,探讨彩超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文5 4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8~6 2岁。5 4例患者中,有6 1个肿块。其中,肿块直径<5mm为19块,5~10mm之间30块,>10mm的12块。肿瘤类型:乳腺癌(包括腺癌、髓样癌、导管癌、乳头状癌)8例,纤维瘤30例,乳房囊性增生2 1例,脂肪增生2例。以上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并在术前有完整的超声资料1 .2 方法采用尖端影像彩色多普勒诊断…  相似文献   

3.
Song M  Mi X  Li B  Zhu J  Gao Y  Cui S  Song J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02,115(8):1221-1225
目的 观察端粒酶基因在乳腺癌前病变 乳腺导管非典型增生及乳腺癌中的表达 ,探讨其与恶性转化的关系。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方法评价端粒酶基因hTR和hTRT在 5 0例乳腺增生组织 (其中乳腺单纯性增生 6例 ,轻度非典型增生 9例 ,中度非典型增生 12例 ,重度非典型增生 2 3例 )及 2 6例乳腺癌中的表达。结果 在乳腺导管单纯性增生组织中端粒酶基因 (hTR、hTRTmRNA)呈弱表达 (16 6 % )或表达阴性。在乳腺导管轻、中度非典型增生组织中端粒酶基因 (hTR、hTRTmRNA)呈弱表达 (2 2 2 % ,11 1% ;33 3% ,2 5 0 % ) ,在乳腺导管重度非典型增生组织中端粒酶基因 (hTR、hTRTmRNA)表达增强 (6 0 9% ,5 2 1% ) ,在乳腺癌组织中端粒酶基因(hTR、hTRTmRNA)呈较强阳性表达 (88 5 % ,80 8% )。乳腺导管重度非典型增生组织中的端粒酶基因表达与在轻中度非典型增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5 ) ,但与导管内癌表达无显著差异(P >0 0 5 )。结论 端粒酶基因hTR、hTRT的表达与乳腺导管非典型增生细胞的恶性转化有关 ,端粒酶的重新激活可能在乳腺癌的组织发生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中抑癌基因PTEN与cyclinD1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乳腺良性、恶性病变中抑癌基因PTEN及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yclinD1的蛋白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3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28例乳腺增生组织(其中20普通型增生,8例非典型增生)、8例导管原位癌、98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PTEN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并进行微血管密度计数.结果非典型增生上皮和导管原位癌的PTEN蛋白水平高于正常乳腺腺上皮(P<0.01);浸润性癌组织中PTEN高表达率为49.0%,与正常乳腺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增生的乳腺组织和导管原位癌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浸润性乳腺癌中PTEN的表达与分级、腋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微血管密度计数均呈负相关,与cyclinD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TEN表达低下时乳腺癌中cyclinD1蛋白的高表达率与腋淋巴结受累、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PTEN高表达时cyclinD1蛋白的高表达率与腋淋巴结受累、组织学分级无关.结论 PTEN与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yclinD1表达的改变是乳腺癌发生的早期事件,共同参与乳腺癌的发生.PTEN的表达水平低下可作为乳腺癌分化和转移的一个潜在的生物学标志.CyclinD1对乳腺癌分化和腋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可能部分受到PTEN的调控.  相似文献   

5.
1999年 6月~ 2 0 0 4年 1月 ,我们采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肿瘤 2 6例 ,疗效满意。现将 2 6例临床资料与近期采用开放手术治疗 1 1例资料进行比较分析。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后腹腔镜手术 2 6例 ,男 1 5例 ,女 1 1例 ,年龄 2 1岁~ 72岁 ,平均 37 6岁。左侧 1 2例 ,右侧 1 4例。肾上腺瘤 2 2例 ,结节增生 4例 ,肿瘤或增生结节 0 .8cm~ 5 .0cm ,平均 1 .8cm。开放手术 1 1例 ,男 7例 ,女 4例 ,年龄 1 9岁~ 6 8岁 ,平均 39岁。右侧 7例 ,右侧 4例。肾上腺肿瘤 8例 ,结节增生 3例。肿瘤或增生结节 1 .1cm~ 5 .6cm ,平均 2 .0cm。…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抑癌基因PTEN在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 ,检测了 5例正常乳腺组织、14例乳腺增生病 (不伴非典型增生 )组织和 40例乳腺癌中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 :5例正常乳腺组织、14例乳腺增生病组织中均有PTEN蛋白的表达。 40例乳腺癌组织中 ,PTEN蛋白阳性表达 2 8例 ( 70 % ) ,表达强度与乳腺癌分化程度有关 (P <0 .0 0 1)。分化越差 ,PTEN蛋白表达越弱。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有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缺失 ,其异常表达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fascin在乳腺癌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0例乳腺导管上皮单纯性增生、9例乳腺导管上皮非典型性增生、2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fascin的表达。结果Fascin在单纯性增生、非典型性增生、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5%、22.2%、8%。Fascin在导管上皮单纯性增生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非典型性增生和浸润性导管癌(P<0.01)。结论Fascin在乳腺增生向乳腺癌的进展过程中可能起着某种作用,但目前尚难以作为乳腺癌诊断的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乳腺良、恶性病变中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的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检测66例浸润性癌、10例导管内癌、26例乳腺增生(普通性导管增生18例,非典型性增生8例)、2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结果:乳腺非典型增生、导管内癌和浸润性癌组织的Survivin水平均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三者间无统计学意义.浸润性癌组织中的Survivin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腋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与患者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结论:Survivin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有不同表达,可为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在女性乳腺癌与各种乳腺增生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乳腺手术后经病理学诊断证实的乳腺非典型增生78例(其中轻度非典型增生28例、中度非典型增生30例、重度非典型增生20例),另选乳腺普通型增生19例、乳腺原位癌1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1例做为对照.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ARP-1的表达.结果 在乳腺普通型增生、轻、中、重度非典型增生、原位癌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PARP-1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26.3%、28.5%、66.7%、75.0%、80.0%和95.0%.乳腺普通型增生和轻度非典型增生与乳腺原位癌及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PARP-1的阳性表达率有统计学差异.中、重度非典型增生组织中PARP-1的阳性表达率与乳腺原位癌及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非典型增生程度的加重,PARP-1的阳性表达率升高,且表达强度也逐级增高.结论 对乳腺增生性疾病行PARP-1检测有利于早期发现乳腺癌.可以根据PARP-1的检测结果判断病变向乳腺癌发展的风险性.PARP-1抑制剂可能会对乳腺增生性疾病的治疗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良 性 乳 腺 叶 状 肿 瘤 的 诊 治 体 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叶状肿瘤约占全部乳腺肿瘤的 0.3%~ 0.5% [1],组织类型与临床表现不统一,预后难测 [1~ 3]。下面就 9例良性乳腺叶状肿瘤的诊断、治疗、预后浅谈我们的体会。 1临床资料   1994年至 1998年收治 9例良性乳腺叶状肿瘤病人。全部为女性,年龄 18岁~ 56岁,平均 38岁。均可触及肿物,肿物大小 3cm~ 15cm,平均 7cm。 4例彩超检查,显示实质性肿物中有不均匀的低回声区。全部病例未行术前穿刺检查,仅 2例术前疑为叶状肿瘤,余者误诊为纤维腺瘤或乳腺癌。 7例行乳腺肿物切除术,在病理诊断后其中 1例行补救性扩大肿物切除术, 1例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Mammtome术对乳腺隐匿性病灶的诊断,及对Mammotome术检出不典型增生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 2003.3~2004、3月对该院14例共16处乳腺隐匿性病灶行超声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术,12例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结果 Mammotome术检出14例16处乳腺隐匿性病灶中,5例非典型增生(31.3%),1例乳腺癌(6%);5例非典型增生中2例重度的和1例轻度的非典型增生接受手术,结果 证实为重度的和轻度非典型增生,符合率100%。余2例中一轻度非典型增生未手术.给予他莫昔芬口服,随访无复发。12例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中非典型增生1例(8.3%),再次手术结果为乳腺癌。结论 Mammotome术利于乳腺隐匿性病灶的诊断,对Mammotome术检出不可触及肿块的重度非典型病灶,建议再次手术切除:对中度以下的非典型增生,在超声证实肿块已全切情况下,可避免再次手术,予他莫昔芬口服并随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160例乳腺癌根治手术标本乳腺内病变和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方法:肿瘤、腋窝淋巴结及切缘常规取材,另外在肿瘤相邻象限和对角象限的乳腺组织分别取材,同时检测肿瘤HER2基因表达情况。结果:160例乳腺癌均为浸润癌,其中浸润性导管癌92例,浸润性小叶癌48例,髓样癌20例。其中,6例为多发病灶,4例在肿瘤象限外发现微转移灶(直径〈2mm),12例有小叶非典型增生。淋巴结转移病例中,8例出现跳跃式转移,分别为后组、肌间组转移。结论:乳腺癌的区域淋巴结转移与肿瘤HER2阳性表达密切相关,由于存在肿瘤象限外的区域微转移灶或小叶的非典型增生、腋窝淋巴结出现跳跃式转移等风险因素,对于临床需要保乳治疗的病例,应该严格控制适应证,充分考虑出现转移的风险因素,确保手术的安全范围。  相似文献   

13.
对1000例非癌性乳腺肿块及100例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非癌性乳腺肿块的ER阳性分布,均在上皮增生活跃的部分;乳腺癌ER阳性病例多属上皮性来源的肿瘤。提示乳腺上皮增生与乳腺 上皮性肿瘤似有一潜在关系  相似文献   

14.
立体定向适形放疗(SRT)是一种利用立体定向技术,对肿瘤靶区精确定位,根据肿瘤形状设计照射范围,采用固定多野、分次、大剂量聚焦照射的治疗技术。我科1999年11月~2001年12月对14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的16个病灶进行SRT治疗,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本组14例患者中,男8例,女6例,年龄39~83岁,中位年龄52岁。病例选择为原发肝癌不能手术者和肝转移癌患者。治疗前肝功能正常,肝内病灶少于2个,全部经CT诊断。原发肝癌的AFP高于正常(300~1200ng/L),转移癌其原发肿瘤有病理依据,14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中原发肝癌10例,转移瘤4例,共16个病灶。病灶直径<5cm 3个,直径5~10cm10个,直径>10cm 3个。  相似文献   

15.
早期乳癌温存疗法即保留乳腺行区段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除术 ,术后采用术区根治性放疗 ,辅助化疗及内分泌治疗。我科自 1996~ 1999年行此术式共10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年龄 2 8~ 6 2岁 ,平均年龄4 2岁。肿瘤直径平均 2 0cm ,组织类型 :原位癌 2例 ;浸润导管癌 2例 ;浸润性小叶癌 2例 ;粘液癌 2例 ;硬癌 1例 ;单纯癌 1例。淋巴结转移N1a1例 ,9例无淋巴结转移。1 2 方法1 2 1 适应证[1]   (1)乳腺原发肿瘤T≤ 3 0cm2)肿瘤和乳头距离 >3 0cm ;(3)临床触诊及乳腺钼靶片 ,彩超 ,磁共振等检查均证明…  相似文献   

16.
FHIT蛋白在乳腺癌进展过程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FHIT基因蛋白 (Fhit)表达情况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6 1例乳腺浸润癌 ,4 3例导管内癌及上皮不典型增生 ,37例导管上皮增生和 4 2例正常乳腺上皮Fhit表达水平。结果  90 .5 %正常乳腺上皮Fhit表达为强阳性 ,有 4 9.2 %乳腺癌Fhit表达阴性或明显降低 ,另有 32 .8%中度降低 (P <0 .0 0 1) ;在乳腺上皮增生发展为癌的过程中 ,Fhit表达水平逐渐降低 (P <0 .0 5 ) ;有异常 p5 3蛋白表达的乳腺癌 ,其Fhit低表达率明显高于无异常p5 3蛋白表达者 (P <0 .0 5 )。结论 实验结果提示Fhit表达降低可能对乳腺癌的演化和进展具有一定重要作用 ,Fhit低表达可能与 p5 3基因异常相关  相似文献   

17.
1970年1月至1977年10月,我们手术治疗了54例 I 期乳腺癌,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54例均为女性,29~69岁,平均48.97岁,40~45岁者占59.3%,按国际抗癌协会TNM 分类法属 T_(1-2)N_0M_0,肿瘤直径1.5~3cm,仅限于乳腺组织内,术前触及腋淋巴结肿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7例乳腺腺样囊性癌病例,分析其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8~81岁,平均(67.1±9.76)岁,肿块最大径2.2~5 cm,中位最大径3 cm。显微镜下观察,乳腺腺样囊性癌的形态结构多样,可见筛状、管状、实性结构,6例以筛状结构为主,1例以实性结构为主。肿瘤性肌上皮/基底细胞样细胞构成了肿瘤的主要成份,肿瘤性腺上皮数量少但一定存在。免疫组化示肌上皮/基底细胞样肿瘤细胞表达 CK、CK5/6、Vimentin、P63、calponin。腺管上皮表达 CK、CEA、EMA 和CD117。 Ki67指数5%~20%,中位数为10%。 ER在7例均为阴性,6例PR阴性,1例阳性,HER2均为阴性。结论乳腺腺样囊性癌具有特征性的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多属于基底细胞样癌。  相似文献   

19.
周月孝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10):1162-1163
目的调查宁波市江北区妇女乳腺疾病状况及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调查问卷、体格检查、乳腺多普勒超声检查及钼靶摄影检查等方式对本区4 787名妇女进行乳腺癌普查。结果乳腺小叶增生检出1847例,检出率为38.6%;乳腺纤维腺瘤检出76例,检出率为1.6%;乳腺癌5例,检出率为104.4/10万。乳腺癌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好发年龄为40~49岁)、肿瘤家族史、未生育、未哺乳、月经初潮小于12岁、高脂饮食及乳腺增生病史等。结论普查是发现乳腺疾病的有效手段。同时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乳腺增生和乳腺纤维瘤,可能可减少乳腺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乳腺纤维腺瘤并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对2007年-2008年病理诊断为乳腺纤维腺瘤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其中乳腺非典型增生及恶变的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纤维腺瘤并乳腺癌的41例病例进行病理组织学和超声影像分析。结果:超声影像诊断分三种:1.乳腺纤维腺瘤;2.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癌待排;3.乳腺癌。病理诊断结果3708例乳腺纤维腺瘤中,伴有导管上皮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12例(12/3708),伴有导管上皮非典型增生-小管癌1例(1/3708),乳腺纤维腺瘤及乳腺癌29例(29/3708)。结论:乳腺纤维腺瘤可发生恶变,也可与乳腺癌并发,体检及超声检查均不易检出。体检、超声和病理综合检查是避免漏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