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腹部手术前胃肠减压管插入长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前患者胃肠减压管插入的最佳长度。方法 将32 6例需行胃肠减压的腹部手术患者随即分成两组:对照组16 0例,胃肠减压管插入长度为5 0~5 5 cm,试验组16 6例,胃肠减压管插入长度为5 5~70 cm。结果 两组减压效果(包括胃液引流量、腹胀情况及肠蠕动恢复时间) ,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反流性食管炎、肠梗阻、肺炎及刀口裂开) ,两组住院时间及费用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均<0 .0 1)。结论 胃肠减压时胃管插入长度应由传统的5 0~5 5 cm延长到5 5~70 cm,不仅减压效果好,且利于手术野的显露及术后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郭凤莲 《山东医药》2002,42(8):62-63
近 2年来 ,我们为新生儿插鼻胃管 36例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 36例新生儿中 ,生后 1~ 3天 2例 ,3~ 5天 2 5例 ,15~ 2 8天 9例 ,早产儿 10例 ,硬肿症 16例 ,颅内出血 10例 ,缺血缺氧性脑病 10例。方法 :患儿取仰卧位 ,测量患儿其发际到剑突的长度 (即插胃管的长度 )。清洁鼻孔 ,润滑胃管。术者右手持胃管或血管钳持小儿胃管 ,沿患儿一侧鼻孔中的鼻中隔侧平行向前插入1cm后 ,将胃管提高至 75°再插入鼻前庭孔 ,转动胃管使其顶端改向下向右略向插管鼻孔的对耳侧 ,然后将胃管轻轻送入至达到预定长度为止 ,抽吸有胃容物 ,证…  相似文献   

3.
胃管插入长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胃管插入是临床护理操作之一,广泛用于管饲、洗胃、胃肠减压等。临床上插管长度通常是测量病人前额发际正中至胸骨剑突处的距离,一般插入长度成人45~55cm,小儿14~16cm。在护理实践当中,由于插入胃管的目的不同及病人的性别、身高、年龄等的差异,此插管长度不能满足临床应用的需要,近年根据不同情况对插管长度、效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改进。本文将胃管插入的不同目的、需要的长度、达到的效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凝血酶对小儿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效果.方法小儿上消化道出血91例,治疗组36例,对照组55例,常规治疗原发病,禁食胃肠减压,纠正缺氧,抗感染、应用止血药,新生儿应用维生素K25mg连用3d~sd,重者输血10mL/kg,支持疗法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凝血酶1000U~2000Upo,新生儿用生理盐水10mL,稀释后经胃管注入胃内,必要时4h~6h重复应用,观察两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经凝血酶治疗后,治疗组36例中显效30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对照组55例,显效10例,有效24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61.8%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凝血酶治疗小儿上消化道出血,止血迅速,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20 0 2~ 2 0 0 3年 ,我们对上消化道手术患者采用肠内营养乳剂瑞素进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5 0例上消化道手术患者 ,男 38例、女 12例 ,年龄 2 1~ 87岁。其中 ,食管、贲门癌手术 9例 ,胃癌手术31例 ,十二指肠手术 6例 ,肝、胆手术 4例。术式 :胸内胃代食管 8例 ,近端胃大部切除 12例 ,远端胃大部切除 15例 ,全胃切除 9例 ,胆肠内引流 6例。方法 :术前将液囊空肠导管随胃管一并插入 ,术中将液囊空肠导管送至十二指肠内或空肠上段。胃管留在残胃内以待作术后胃肠引流之用。术后 2 4小时始从液…  相似文献   

6.
王爱君  张金环 《山东医药》2003,43(16):31-31
1998年 1月至 2 0 0 2年 1月 ,我院采用胃管内注入凝血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 37例 ,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74例 ,均经临床及胃镜证实有活动性出血。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37例 ,男 2 8例、女 9例 ,年龄 2 5~ 6 8岁、平均 ( 4 8.5± 6 .8)岁 ;对照组 37例 ,男 2 9例、女 8例 ,年龄 2 6~ 6 7岁、平均 ( 4 7.8± 6 .7)岁。治疗组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 10例 ,出血性胃炎 11例 ,消化性溃疡并出血 8例 ,急性胃粘膜病变伴出血 6例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2例。对照组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 11例 ,出血性胃炎 10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凝血酶佐治新生儿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新生儿急性上消化道出血25例作为观察组,采用胃管下灌注凝血酶500U/次,2~3次/d,连用3d。并与20例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做比较。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有效率为96%,对照组有效率为7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酶是治疗新生儿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8.
1996年以来 ,我们对传统的下腹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下简称传统术 )进行改进 ,并用于 6 0例产妇 ,效果较好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随机选择 12 0例产妇 ,分为两组。改良组与对照组各 6 0例 ,两组年龄、孕次、产次及孕周均无明显差异 ,剖宫产指征近似。手术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对照组采用传统术式。改良组采用改良术式 ,手术要点为 :1切口位于耻骨联合上缘Pfannenstiel皱襞上 2~ 3cm处 ,长 15~ 17cm;2非弧形切开皮肤全层 (仅切透真皮 ) ,正中切开皮下脂肪 2~ 3cm ,深达筋膜层 ,并切开筋膜 2~ 3cm;3用圆头直剪将筋膜与腹直肌…  相似文献   

9.
1984年11月至1996年10月,我院对80例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其中54例用改良Henley法重建消化道,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男52例、女2例,年龄55~74岁。胃癌部位为胃体癌(M区超过1个分区)28例,胃上部癌(C.M区)12例,胃窦癌(AM区)14例。改良方法:取屈氏韧带下20~25cm处一段空肠(30~40cm)带血管蒂(Henley氏法取20cm),插入食管、十二指肠之间行端端或端侧(吻合器法)吻合,将插入之空肠行“S”形折叠,折叠长度为3~4cm,移置插入之空肠肛侧将空肠套入十二指肠0.5~0.8cm形成人工幽门。疗效:54例患者均近期治愈出院,无死亡。术后分别于3个月及…  相似文献   

10.
洗胃过程中胃管置入长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洗胃过程中胃管置入的最适长度 ,提高洗胃效果。方法 将 12 6例中、重度口服中毒患者随机分为 A、B、C三组。洗胃时 A组置入胃管长度为鼻尖 -耳垂 -剑突实测距离 (实测长度 ) ;B组置入实测距离再增加 5 cm ;C组置入实测距离增加 10 cm。结果 三组洗胃过程中均出入量平衡 ,而洗出血性液体者 A组占 2 .12 % ;B组占 19% ;C组占 30 %。三组间两两比较 ,P均 <0 .0 5。结论 经口置入洗胃管的长度以实测长度最合适。  相似文献   

11.
2004年2月至2005年10月。我们对插胃管困难的42例患者应用气管导管导引插入胃管。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18~72岁。其中有机磷中毒5例,拒食2例,口腔术后3例,全喉切除术后13例,食管胃肠手术置胃管12例。术中胃管脱出重新插入者4例,术中临时决定插胃管者3例。  相似文献   

12.
我院1990~1993年行Vater壶腹周围癌手术21例,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44~73岁。术后病理诊断为胰头癌9例,胆总管下段腺癌6例,十二指肠降部恶性肿瘤6例。均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按胰—胆—胃—空肠吻合重建上消化道,胰残端楔形切除,褥式缝合,胰管内插一有侧孔的硅胶管,结肠前行胰空肠端端套入吻合,隔此口下5~10cm行胆总管空肠端侧吻合,再距此口下25~35cm行胃空肠顺蠕动端侧吻合。于肝下及胰床置2根质软腔大硅胶管或橡胶管,3~4天拔除。持续胃肠减压3~4天,术后给静脉营养支持,常规应用抗生  相似文献   

13.
1990年1月以来,我们在102例腹部手术后放置改良烟卷引流管,收到满意效果。 1.制作方法:用一般引流的烟卷,其纱布内卷入1根内径约0.5cm、长30cm的硅胶管。硅胶管前部分剪6~8个侧孔,每孔为0.3cm×0.2cm,间距1cm。腹腔内烟卷纱布长于外皮管0.5cm,腹外端烟卷纱布短于外皮管1.5cm,腹外端皮管末端与硅胶管用粗丝线结扎封闭,使烟卷内纱布完全在外皮管内,仅硅胶管与外界相通(附图)。夹住烟卷腹内段,经腹外硅胶管注气无漏气即成。 2.方法及效果:将改良烟卷引流管高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大黄对脑出血患者胃液 pH值的影响及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 :对照组 2 6例未用任何其它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药物 ,治疗组 2 9例加用大黄粉 5 .0g ,每日二次 ,全部病人入院当日留置鼻胃管 ,分别于当日、2、4、6d测胃液 pH值。结果 :治疗组 2 9例中 1例 (3.4 % )发生上消化道出血 ,而对照组 2 6例中 11例 (42 .3% )发生上消化道出血 ,二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治疗组 2、4、6d胃液 pH值明显提高 ,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大黄能明显提高脑出血患者胃液 pH值并明显降低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腰大池持续引流和腰椎穿刺间断释放脑脊液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出现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入院的74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蛛网膜下腔内血性脑脊液清除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采用腰大池持续引流脑脊液,对照组采用腰椎穿刺间断释放脑脊液,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预后情况、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以及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结果:观察组预后良好[改良Rankin评分(mRS)30 d评分0~2分]病人33例,明显高于对照组(25例,P<0.05)。观察组出现症状性脑血管痉挛5例,对照组13例(P<0.05)。术后1、3、7、10、14 d,观察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分别为(121.89±20.47)cm/s、(126.89±20.25)cm/s、(117.32±12.14)cm/s、(111.81±11.64)cm/s、(105.24±11.15)cm/s,对照组分别为(122.97±19.30)cm/s、(126.68±25.74)...  相似文献   

16.
吞咽障碍患者鼻胃管插入技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内科吞咽障碍的患者,按常规方法插入鼻胃管,1次插入成功率低。我们曾采用刘亚红的侧位置胃管法,也经常出现胃管打折及胃管盘曲在口腔的现象。2001年11月~2002年6月,我院应用鼻胃管充分润滑至所需插入全长,1次插入成功率明显提高,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127例鼻胃管插入患者,其中男89例,女38例;年龄25~78岁。出血性脑血管病4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69例,脑炎9例,重症肌无力4例。格林-巴利3例。材料:福州康利特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单腔胃管(16Fr或18Fr)。方法:12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3例,实验组64例。对照组严格按基础护理学的操作标准进行常规操作。实验组操  相似文献   

17.
赵艳琼 《内科》2009,4(4):579-580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洗胃的最佳方法。方法对110例口服有机磷中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治疗组采用改良洗胃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洗胃法。观察比较两组一次插管成功、不良反应、并发症。平均住院天数及治愈率等。结果治疗组一次插入胃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平均住院天数比对照组缩短(P〈0.01)。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良洗胃法较传统洗胃法一次插管成功率高,洗胃速度快。洗胃液引流通畅,对胃黏膜刺激、损伤小,不良反应轻,并发症少,洗胃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张芳  庞海蓉 《山东医药》2003,43(20):34-34
胃管置入过程中部分患者因昏迷或咽、食道梗阻 ,特别是全麻患者有气管内插管而不能合作致胃管难以置入。我们对此类患者实施气管导管导法置入胃管 ,效果较好。资料与方法 :15例患者均为成年 ,男 13例 ,女 2例。昏迷2例 ,肥胖伴舌根后坠 5例 ,食管癌手术中 8例。所有病例均经常规法置入胃管但未成功。方法 :选择较通畅侧鼻孔 ,滴入数滴氯麻液 ,清醒患者同时给予 1%地卡因表面麻醉。依患者鼻孔直径选择 F2 4 ~ F2 6 气管内导管 ,垂直于面部轻柔进管 ,长度为鼻翼至耳垂的长度 ( 12~ 14 cm)时 ,多有经过后鼻孔的落空感 ,此时左手将患者头部托…  相似文献   

19.
双腔T管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将普通T管改进为双腔T管,临床应用效果满意。1.制作方法:取普通T管和长40~50cm的硅胶管(直径2~3mm)各1根。距T管长臂末端5~10cm剪一裂隙状小孔,将硅胶管经该孔向T管短臂方向插入,使之穿出短臂并外露15~20cm(长度  相似文献   

20.
1992年以来,我们用自行设制的简易负压引流器(下称引流器)治疗36例颌面部继发出血患者,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年龄18~65岁。其中下颌骨骨折继发出血7例,颧骨骨折出血2例,口底及颈部损伤出血5例,颌面部软组织伤并血肿8例,腮腺手术后出血1例,颈部淋巴结清除术后出血3例,颌下腺手术后出血4例,下颌骨手术后出血3例,皮肤软组织扩张术3例。 引流器制作:引流器由负压瓶和引流管组成。负压瓶为带完整橡皮盖的250ml无菌玻璃盐水瓶;引流管为一次性输液器,针头端小塑料细管用眼科剪间隔1cm剪3~5个小孔,并剪去针头形成吸引管,输液管另端插入负压瓶橡皮盖内。 使用方法:患者取坐位或卧位。确定伤口内出血部位及出血点后,清除瘀血块,直接放入带有小孔的吸引管。缝合伤口并结扎固定吸引管,纱布敷盖伤口,同时用50ml玻璃空针将负压瓶抽成负压,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