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麻杏石甘汤治疗轻症甲型H1N1流感的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麻杏石甘汤治疗轻症甲型H1N1流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纳入的114例随机分入对照组1、对照组2、中药组和联合组。观察4组疗效、不良反应、并发症的差异。[结果]114例病人完全痊愈;基线各指标相似,联合组入组后发热持续时间(h)短于对照组1及中药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4组其余疗效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4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轻症甲型H1N1流感症状轻,预后好,麻杏石甘汤联合奥司他韦治疗轻症甲型H1N1流感有缩短热程的作用,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体温监测在高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中的作用。[方法]采取现场调查结合问卷调查,对某高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中体温监测的特点及作用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某高校共确诊32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32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均出现发热症状(100%)。2009年10月15日、16日、17日疫情发生的最初3d内,学生在宿舍自测体温发热人数和医院复测体温发热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及正确的体温测量方法后,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学校采取每日体温监测制度,89.6%的学生认为应该;80.9%的学生认为学校对疫情采取的态度是积极的;65.3%的学生认为通过体温监测能有效地发现和控制疫情,感觉学校里很安全;86.2%的学生降低了对于被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担心。[结论]普及正确的体温测量方法能明显提高发热病人诊断的准确率,同时正确体温监测对于高校应对甲型H1N1流感及其他类型流感引发的公众突发事件是非常有用的,能有效减轻学生的不适感,避免形成大范围的恐慌,有助于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奥司他韦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了我院560例轻症甲型H1N1流感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主要症状、实验室检查、发热至口服奥司他韦的时间、发热持续时间、病毒转阴时间;分析发热至口服奥司他韦的时间与发热持续时间及病毒转阴时间的相关性.患者按发热至口服奥司他韦的时间不同分三组,比较不同组间发热持续时间及病毒转阴时间是否有差异.结果 大部分患者症状为发热(97.0%)及咳嗽(90.0%);少数伴有胃肠道(1.8%)或神经系统症状(0.9%);部分患者血常规及生化异常;16.6%的患者心电图呈非特异性改变.患者从发热到起始服奥司他韦时间与发热持续时间及病毒转阴时间均呈正相关(r=0.83,P<0.01;r=0.60,P<0.01).各组之间比较其发热持续时间及病毒转阴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轻症甲型H1N1流感临床特征与季节性流感类似,发热患者早期口服奥司他韦治疗可能会缩短发热持续时间及病毒转阴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甲型H1N1流感暴发流行规律,为疫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暴发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方法. [结果]5日内出现11例发热样流感病例中有8例为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采取隔离治疗措施后7例在1周内转阴,而1例病人前后带毒时间长达20 d,并经使用达菲治疗后一个疗程内转阴. [结论]甲型H1N1流感在人群中的传播速度快而凶猛,隔离治疗措施对控制甲型H1N1流感传播有较好效果,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致病性与季节性流感病毒是否一致,发病后7 d或症状消失后24 h所带毒是否有传染性值得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及时总结经验,为季节性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暴发时期开展甲型H1N1流感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2009年5月25至31日,我国内地发生首起甲型H1N1流感输入性患者引起社区续发患者(1例输入性患者,2例社区续发患者).在患者的密切接触者中,出现发热(体温≥37.5℃)或咳嗽、咽痛等呼吸道症状,经实验室检测排除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而本人或本人的密切接触者中检测季节性流感阳性结果的患者14例.以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面对面访谈和电话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收集患者个案信息.了解62名相关密切接触者的基本情况.对14例患者咽拭子进行甲型H1N1流感检测,采集其中7例患者进行季节性流感排查.结果 14例发热患者,发病率在各年龄组[15~岁组19.2%(5/26),25~岁组25.0%(9/36),x~2=0.287,P=0.592]、性别[男性24.0%(6/25),女性21.6%(8/37),x~2=0.048,P=0.826]、部门[化妆及设计部、摄影部、门市部及其他、影楼客户分别为42.1%(8/19)、27.3%(3/11)、12.5%(2/16)、6.3%(1/16),x~2=7.653,P=0.054]和是否居住集体宿舍[集体宿舍33.3%(4/12)、非集体宿舍29.4%(10/34),x~2=0.699,P=0.403]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4例患者以低热为主(37.5~37.9℃),未发现有腹泻症状的患者,本次暴发中3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中1例出现腹泻的症状.14例患者咽拭子检测甲型H1N1流感核酸阴性,7例患者咽拭子检测6例呈甲型季节性流感阳性反应.结论 本起事件为我国内地首起社区甲型H1N1流感暴发患者密切接触者中发生季节性流感暴发.提示调查甲型H1N1流感患者时,必要时需排查季节性流感和继续加强季节性流感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奥司他韦联合痰热清治疗疑似甲型H1N1流感疗效。[方法]138例疑似甲型H1N1流感病例,随机分对照组69例,单纯用奥司他韦75mg,每日2次口服,治疗组6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痰热清20ml加入液体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常规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均用药5d。[结果]根据发热、流感样症状、转为重症病例的多少、判断。治疗组治愈48例,显效11例,好转7例,无效3例,1例T﹥39℃持续3d视为重症,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治愈40例,显效8例,好转13例,无效7例,其中4例T﹥39℃持续3d视为重症,1例药疹退出观察,总有效率为89.71%。[结论]应用奥司他韦联合痰热清治疗疑似甲型H1N1流感,疗效优于单纯用奥司他韦。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甲型H1N1流感暴发流行规律,为疫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暴发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方法.[结果]5日内出现11例发热样流感病例中有8例为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采取隔离治疗措施后7例在1周内转阴,而1例病人前后带毒时间长达20 d,并经使用达菲治疗后一个疗程内转阴.[结论]甲型H1N1流感在人群中的传播速度快而凶猛,隔离治疗措施对控制甲型H1N1流感传播有较好效果,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致病性与季节性流感病毒是否一致,发病后7 d或症状消失后24 h所带毒是否有传染性值得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年轻人群甲型H1N1病毒感染排毒规律。方法收集2009年10月-2010年1月医院就诊的67例甲型H1N1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每天进行连续咽拭子采样,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甲型H1N1病毒,进而对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病毒排出规律进行分析;同期37例季节性流感患者作为对照。结果 H1N1组患者中82.1%出现发热症状,但高热发生率(7.5%)明显低于季节性流感组(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1N1组患者平均排毒天数为(6.390±1.466)d,但自发病之日起7 d仍有31.3%患者排出病毒;退热后平均排毒天数为(4.51±1.79)d,3.0%患者退热后7 d仍有病毒排出。结论年轻人群甲型H1N1病毒感染后临床症状与季节性流感相似,但自发病之日起7 d仍有31.3%患者排出病毒,这提示感染后经验性隔离7 d尚存在传播风险,应考虑适当延长;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在所观察的轻症年轻人群中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高校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评价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预防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5日~11月9日我院隔离病房收治的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29例,观察患者流感相关症状、体征的动态情况.对13 197名高校教职工及学生进行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与同期匹配的未接种人群比较甲型H1N1流感发生情况、流感样症状发生情况及上呼吸道感染发生情况.[结果]29例甲型H1N1患者均咽部充血,大部分患者发热,部分患者头痛、鼻塞、流涕、乏力、肌肉酸痛等.接种疫苗可显著减少甲型H1N1流感的发生率(P<0.05),预防有效率为77.81%;且接种后流感样症状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预防有效率为78.35%;此外,两组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预防有效率为53.84%.接种疫苗后副反应发生率为0.77%.[结论]掌握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有助于为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甲型H1N1流感疫苗可有效预防甲型H1N1流感及其他相关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甲型H1N1流感疫情,为今后的疫情处理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9月发生在驻郫县某学校的1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进行现场调查与采样检测。[结果]该校2009年9月6日~24日累计发现流感样病例102例,罹患率为2.12%。102例中,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的3例,甲型非H1N1流感3例,医学观察的轻症病例96例,无重症和死亡病例发生。[结论]这是1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同时存在季节性流感疫情。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广州市某区2009年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下载某区上报的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的相关信息,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年5月29日~12月31日,共报告315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4例死亡,病死率为1.3%;病例主要分布在10~49岁的儿童和青壮年;职业以学生为主;平均每周发病10例,并出现3个发病高峰;大多数病例临床症状温和,50岁及以上年龄段病死率较高;所有死亡病例均患有基础疾病。[结论]甲型H1N1流感出现小范围聚集性疫情的危险依然存在,重点关注学生、年老体弱者、婴幼儿、孕妇等特殊人群及抵抗力差合并有其他慢性或先天性疾病者。  相似文献   

12.
曹海兰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4):988-989,992
[目的]通过对青海省2009年甲型H1N1流感进行疫情资料的分析,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描述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青海省2009年共报告甲型H1N1流感2109例,死亡7例,发病率为38.05/10万,死亡率为0.13/10万,病死率为0.33%;发病率居甲、乙类传染病第3位。病例主要集中在人口比较集中的西宁市和海东地区;发病高峰期在9~10月份,占全年甲型H1N1流感发病数的86.11%;发病年龄以8~24岁组青少年为主,占总病例数的80.56%;男性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男、女性别发病数之比为1.68︰1。[结论]2009年甲型H1N1流感发病率较高,发病以8~24岁青少年为主,职业主要以学生为主,防治的重点应放在人口比较密集的场所,学生为甲型H1N1流感发病的高危人群。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是预防和控制甲型H1N1流感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广州市2009年报告的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进行分析,探讨流行特征及采取的防制措施,为控制暴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计统一调查表,对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进行现场调查,采集现症病例咽拭子标本进行核酸检测,采用Excell录入数据,EPIinfo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年广州市共报告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205起,累计报告流感样病例6730人,涉及316029人,罹患率介于0.02%~80.00%。学校及托幼机构起报告196起,占95.61%。疫情9月和11月出现两个发病高峰。[结论]2009年广州市甲型H1N1流感活跃程度较高,6月份后不断有甲流暴发疫情,学校及托幼机构是高发人群。及时隔离治疗现症病人、加强居室通风换气、提高个人防护意识能有效控制疫情的扩散和蔓延;应加强学校等重点人群监测。  相似文献   

14.
冯静  尹仲良  岳勇  杜长慧  王成  张亚兰  孙丁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3):4815-4816,4821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流行和发病规律,制定行之有效和切合实际的防控措施. [方法]对成都市1266例病例进行整理分析.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甲型H1N1流感信息管理系统及成都市疫情报送处理分析系统收集成都市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相关信息、流感哨点监测数据和发热症状监测数据.采用Excel做统计描述. [结果]甲型H1N1流感流行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流行病学特征.该市流感哨点监测和发热症状监测和甲型H1N1流感流行趋势相似.[结论]根据疫情的不同阶段,应采取不同的防控措施,有不同的防控重点.  相似文献   

15.
李晨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3):414-417,422
[目的]了解2009年南京市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政府今后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建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对2009年南京市甲型H1N1流感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南京市首次报告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时间为6月17日,至2009年第53周共报告发病数1209例,报告发病率18.78/10万。2009年南京市甲型H1N1流感发病有2个高峰期,8~9月第1个高峰期,11~12月第2个高峰期。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23︰1。报告发病率最高的区县为鼓楼区48.7/10万。报告发病率最高的年龄组为10~19岁组,发病率为66.56/10万。2009年南京市共发生4起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疫情,均发生在9月。2起发生在中学,1起发生在小学,1起发生在大专院校。南京市流感样病例数最高峰为第48周4275例,ILI%的最高峰为第48周9.95%。南京市流感病原学监测显示第44周甲型H1N1流感阳性标本占总阳性标本的比例为100%。[结论]2009年南京市甲型H1N1流感发病有2个高峰期,分别为8~9月和11~12月,疫情整体态势体现为一个流行的状态。病例中主要表现为轻症病例,青壮年组、男性的发病率较高,学生人群发病数较多,城区发病率高于农村。以上结论提示我们应当密切关注甲型H1N1流感处于高发季节时这些人群中的疾病动态,谨防甲型H1N1流感疫情在高发季节时在这些人群发生较大散播。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自贡市流感病毒感染状况,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流感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09年6~12月自贡市流感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人的咽拭子标本,分别用实时荧光Real-time PCR与逆转录聚合酶连反应(RT-PCR)方法对甲型H1N1、季节性流感A(H1N1)亚型、季节性流感A(H3N2)亚型和乙型流感病毒的RNA进行检测。[结果]收到的327例流感样患者的咽拭子标本中,检出甲型H1N1流感119例,阳性率36.4%、季节性流感A(H1N1)亚型阳性16例,阳性率4.9%;季节性流感A(H3N2)亚型阳性4例,阳性率1.2%;未检出乙型流感病毒。甲型H1N1流行时间分布:9月开始流行,当月检出阳性率为38.9%,11月达到顶峰,10月、11月、12月甲型H1N1流感检出的阳性率分别为34.4%、64.5%、29.5%。[结论]自贡市2009年流感流行以甲型H1N1流感为主,流行在11月达到高峰,12月甲型H1N1流感疫情出现明显下降趋势,流感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季节性流感以A(H1N1)和A(H3N2)亚型为主,无乙型流感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以期对今后的诊疗工作有所借鉴.方法 回顾我院2009年6-11月经实验室确诊的191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发病特点、治疗和临床过程、重症病例危险因素.结果 大多数甲型H1N1流感患者起病较为温和,主要症状有发热(100%)和(或)咳嗽(87.4%),极少数患者出现卡他症状和消化道症状.191例患者伴基础疾病者21例;16例重症病例,6例需ICU治疗.C反应蛋白(CRP)升高与住院天数和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462,P<0.01);胸片异常者住院天数和CRP值与正常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45,t=4.440,P<0.05),并有可能需要收住ICU进一步治疗.60例患者服用奥司他韦抗病毒治疗,176例患者予中医辨证治疗,均显示较好疗效.结论 CRP与胸片检查可能有助于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者的早期筛查.中医治疗对甲型H1N1流感有一定效果,尤其对于减轻咳嗽、头痛、咽痛等症状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海南省2009年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海南省2009年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海南省2009年确诊的861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年龄、性别、职业、报告时间、地区分布、临床表现等流行病学特征及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海南省2009年9月份甲型H1N1流感病例迅速攀升,10月底~11月份初达到新的高峰,报告的861例确诊病例中男性占58.54,年龄中位数为15岁;学生占82.58;病例主要集中在海口市(475例,占55.17),其次为三亚市(138例,占16.03)、文昌市(78例,占9.06);重症9例,占1.05;有个案资料的171例病例的临床表现以发热(91.81)、咳嗽(80.70)、咽痛(57.89)、头痛(30.99)等症状为主。[结论]海南省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主要经历了2个高峰,学生是主要的感染人群,病例以轻症为主,重症病例发生率低于全国总体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