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创伤住院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检出情况以及PTSD与防御方式、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新疆某三甲医院的创伤住院患者,以及目睹亲人经历重大创伤或者突然亡故的家属400名。以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清单平民版量表、社会支持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防御方式问卷为工具采用一对一面谈的方式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1)400例创伤患者中PCL-C评分均值为(36.975±14.090),PTSD的症状筛查阳性率为31%(PCL-C分值≥41分);(2)PCL-C阳性组采取消极应对方式多于积极应对方式;(3)PCL-C阳性组在防御方式上采取不成熟型和掩饰型多于PCL-C阴性组;(4)PCL-C阴性组在社会支持方面均高于PCL-C阳性组。结论经历创伤患者承受心理压力大,易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心理防御方式存在明显的掩饰型和不成熟倾向,而好的社会支持可改善其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虐待经历与大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关系。方法 随机整群抽样广州某大学大一和大二的学生800名,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SS)进行调查。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757份,有效率为97.2%。有虐待经历大学生占被调查大学生的30.9%;男生及有生理缺陷的大学生更易受到虐待(P<0.05),虐待经历与年龄、是否独生子女、户籍所在地、父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及是否单亲家庭无明显关联;遭受虐待的大学生PTSD总分及5个因子分均高于未遭受虐待者(P<0.01),其中,>90%受虐者认为创伤事件对精神有不同程度的打击,近80%的大学生表现出学习或工作受到影响、注意力不集中、看到或听到与事件有关的事情担心事件再度发生。结论 有虐待经历的大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洪灾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慢性化,进一步研究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对洪灾后PTSD慢性化的影响。方法 2014年3-4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经历1998年洞庭湖洪灾,1999年初次调查确诊的PTSD患者分析其慢性化情况。调查中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平民版(PCL-C)将研究对象分为康复组和未康复组(慢性化组),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测评和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结果 120名研究对象中,14名(11.67%)诊断为PTSD患者。两组患者主观支持得分、客观支持得分、社会支持总分以及积极应对得分、应对方式总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社会支持(OR=0.281,95% CI:0.117~0.678)、应对方式(OR=0.293,95% CI:0.128~0.672)是PTSD慢性化的保护因素;受灾经历(OR=1.626,95% CI:1.118~2.365)是PTSD慢性化的危险因素。结论 洪灾后PTSD患者慢性化值得重视,而良好的社会支持、积极的应对方式能显著改善其慢性化情况。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分析 总被引:23,自引:8,他引:23
目的 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武汉工业学院423名大学生进行SCL-90自评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应对方式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偏低。因子分≥3的检出率为7.80%。主要的心理问题是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不同心理健康状况大学生社会支持、应付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支持3个维度、积极应对方式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之间呈负相关,消极应对方式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之间星正相关。结论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中国农民已成为社会流动人群的主体,大规模流动人口的出现,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转型和高校并轨收费标准的不断提高,引发了一系列来自低收入家庭无力支付教育费用或支付教育费用困难学生的心身问题[1].相关研究分别从自尊、人际关系、成就动机、心理危机干预、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等方面,对贫困生的心理状况进行研究[2-3],但较少对贫困生心理问题形成就动机、心理危机干预、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等方面,对贫困生的心理状况进行研究[2-3],但较少对贫困生心理问题形成原因的多维度分析.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与抑郁、焦虑关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社会转型和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的环境中;正处于知识能力成熟、情绪情感丰富强烈但不稳定、人格逐渐成熟、意志发展迅速的青年期[1].为了解心理社会因素与抑郁、焦虑情绪的相关程度,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心理疾病防治提供理论支持,2007年11月对沈阳市某医科大学在校生的抑郁、焦虑情绪症状及其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关系进行了调查.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从某医科大学一、二年级各12个班中抽取6个班,三年级10个班中抽取5个班,四年级4个班抽取2个班.发放调查问卷516份,剔除不完整答卷,得到有效问卷505份,有效回收率98%.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疆民兵维稳期间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心理应激间的关系,为制定维稳民兵的心理应激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新疆维稳民兵832名,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1)民兵心理应激标准分≥70分的有21人,占2.5%。(2)干部心理应激得分显著高于普通民兵(P0.01);服役时间≥13年者得分显著高于服役时间5年和9~13年者;有灾难经历者得分显著高于无灾难经历者(P0.05);对管理态度关心者得分显著低于比较关心者和不关心者(P0.01)。(3)消极应对和家庭外支持是影响民兵心理应激的重要因素。(4)消极应对通过家庭外支持对心理应激产生间接影响,其间接效应量为0.028 8,占总效应量(0.1788)的16.1%。结论影响民兵心理应激的因素包括消极应对和家庭外支持2个,且家庭外支持影响更为显著;家庭外支持在应对方式与心理应激间具有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医务人员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423名临床工作者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症状自评量表、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评定量表进行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结果临床工作者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者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支持、支持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对方式问卷分量表评分临床工作者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者解决问题、退避、合理化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责、求助、幻想3项得分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者低于临床工作者(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医务工作者社会支持中的客观支持与症状自评量表(SCL-90)总分及除强迫以外的各因子分呈负相关(P〈0.05)。消极应对方式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对医务人员心理健康具有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国内外学者对大学生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关系研究情况,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对国内外学者对大学生应对方式、父母养育方式、社会支持等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结果国内外学者对大学生应对方式研究比较成熟,概念明确,测量工具比较权威,对大学生父母养育方式、大学生社会支持也有一定的研究,但是对三者相关性研究开展的非常少。结论可以对大学生应对方式及父母养育方式、社会支持相关性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和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运用主观幸福感问卷和应对方式问卷,整群随机抽样,对40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主观幸福感和应对方式均存在性别差异;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和应对方式各因子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应对方式是主观幸福感各维度的有效预测因子,分别可以解释总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及负性情感方差变异的13.4%,12.0%,14.7%,23.8%。[结论]主观幸福感和应对方式均存在性别差异;主观幸福感和应对方式存在显著性相关,应对方式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实习护生应对方式特点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实习护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应对方式问卷和SCL-90心理健康量表对187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实习护生使用最多的应对方式是解决问题,其次是求助,最少采用的是自责。在本、专科护生间、城镇组与农村组护生间应对方式无统计学差异。应对方式对实习护生的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其中自责、解决问题对实习护生心理影响最为显著。[结论]应重视对实习护生应对方式的教育,以提高护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关系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学生接受社会支持、提供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对河北省高校430名大学生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调查.[结果]①男生在"恋人或朋友"和"班级社团"2个支持源提名程度上显著高于女生,而女生在"大学同学"和"辅导员"2个支持源提名程度上显著高于男生.②接受主、客观支持以及提供主观支持对男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较大,接受主、客观支持和提供主观支持以及提供支持的主动性对女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较大.[结论]应针对男女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关系的不同特点,进行针对性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性别、专业、不同自尊水平、城乡医学生应对方式的差异,自尊水平、应对方式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肖计划编制的<应付方式问卷>、Rosenberg 编制的自尊量表对239名医学生进行测查,并进行差异性比较及相关性分析. [结果]男女医学生在解决问题、幻想、退避等应对方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专业医学生在解决问题、自责、幻想、退避等应对方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乡医学生应对方式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自尊水平医学生在解决问题、求助等成熟应对方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学生自尊水平与解决问题呈正相关(P<0.05),学习成绩与解决问题、求助、自责、幻想、退避等成熟、不成熟应对方式相关(P<0.01). [结论]针对不同性别、专业、不同自尊水平医学生应对方武上的特点,引导培养学生运用成熟的应对方式,避免不成熟的应对方式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社会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心理社会因素.[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 "一般自我价值感量表"、"自评抑郁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348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 (1)主观幸福感 与社会支持、一般自我价值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1),与抑郁存在显著的负相关(P<0.01); (2)3者对主观幸 福感的影响作用不同.[结论]抑郁对主观幸福感有直接影响;社会支持一方面作为一般自我价值感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中介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另一方面通过抑郁问接地影响主观幸福感;一般自我价值感只能通过抑郁和社会支持间接地影响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了解禁毒健康教育对医学生预防毒品和药物滥用相关知识、态度的影响。[方法]以889名医学生为研究对象,于禁毒健康教育前后,对学生进行有关预防毒品和药物滥用的知识和态度方面的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教育后学生预防毒品和药物滥用的基本知识平均得分由教育前的6.4分提高到18.9分(满分20分),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教育后对预防毒品和药物滥用及其相关问题的正向态度率均明显高于教育前。[结论]在医学生中开展的有关预防毒品和药物滥用的健康教育,对增加学生预防毒品和药物滥用的基本知识,树立与预防毒品和药物滥用有关的正确态度都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了解大专学生约会暴力发生情况,探讨约会暴力经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用自填式问卷,于2007年4月对河北某大专学校1 762名学生就有关约会暴力经历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在被调查的1 762名大学生中,有722人最近1年内有约会暴力经历(受到约会伴侣的暴力攻击或/和对约会伴侣施暴),发生总率为41.0%.其中,男生发生率为47.0%,高于女生的37.3%(x2=16.17,P=0.000).男生施暴行为发生率为38.8%,高于女生的33.6%(x2=4.77,P=0.029).男生受到约会暴力攻击发生率为39.1%,高于女生的发生率22.7%(x2=54.32,P=0.000).与没有约会暴力经历的学生比较,有约会暴力经历学生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因子得分≥1的检出率高,自尊量表的平均得分值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我国大学生约会暴力现象常见,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大学生饮酒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开展大学生饮酒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无记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该校大学生饮酒率51.0%,男生饮酒率70.4%,女生饮酒率19.7%,男生饮酒率显著高于女生.饮酒的因素既有个人因素,又有周围环境的因素,社会交往的需要占第1位.同意饮酒是适应社会需要的占32.9%,有一点同意33.6%,不同意33.4%.同意饮酒可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占16.1%,有一点同意50.0%,不同意33.9%.认为饮酒对健康无害无利的占30.6%,有利于健康11.4%,适度饮酒有利于健康50.1%,有害于健康7.9%.[结论]大学生饮酒行为不容忽视.应提高饮酒对健康危害的认识,消除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