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围手术期宫颈癌患者不良情绪及免疫状况的影响。方法将来自邢台市人民医院妇科的60例经病理确诊的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给予系统的心理干预,在术前1d、术后10填写问卷,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量表,并测量外周血中皮质醇(Cor)、白细胞介素-2(IL-2)数值,其余护理及治疗措施与对照组相同;对照组只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社会支持状况和Cor、IL-2的指标。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社会支持状况、焦虑、抑郁评分及Cor、IL-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以减轻围手术期宫颈癌患者的焦虑抑郁不良情绪,使围手术期宫颈癌患者的社会支持度提升,调节了围手术期宫颈癌患者的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2.
范美琴 《中国保健营养》2012,(10):1403-1404
目的探讨对冠心病介入手术患者给予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的效果观察。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1年7月收治的冠心病行介入手术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完善的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焦虑抑郁程度和睡眠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经过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焦虑水平降低,抑郁程度下降,睡眠质量提高,患者围手术期状态更加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在护理工作中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阑尾炎手术患者中的作用。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4月-2017年10月期间于深圳华桥城区医院择期行阑尾炎手术的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心理状态、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8.0%(49/50),高于对照组的84.0%(4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为6.0%(3/50),低于对照组的20.0%(1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阑尾炎患者接受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心理状况,降低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活体与全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抑郁、焦虑的心理状况。[方法]105例肝移植患者(活体44例/全肝61例),围手术期使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评分。[结果]肝移植手术前后焦虑、抑郁水平均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抑郁女性高于男性、全肝移植患者高于活体患者;术后焦虑水平女性高于男性、活体肝移植患者高于全肝移植患者;受教育时间短的患者术后焦虑抑郁的评分明显增高。[结论]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抑郁焦虑状态有较高的发生率,应加强对女性患者、亲体肝移植患者及受教育时间短的患者的心理关怀。  相似文献   

5.
心理护理干预对大肠癌患者围术期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大肠癌患者围术期抑郁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10例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术前和术后心理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均于入院48h内和出院48h内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测评。结果大肠癌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前,HAMA及HAMD测评得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心理干预后得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心理干预的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显著缓解大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抑郁、焦虑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心理护理对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0例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自尊量表(SES)、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的评定,对照组35例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组45例在常规护理的前提下给予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ES、SDS以及SAS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在护理前后,患者SES、SDS以及SAS评分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护理前后,患者SES、SDS以及SAS评分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可以减轻患者心理上的负担,使患者获得理想的心理状况,有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及身体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对白内障围手术期患者焦虑的影响。方法将108例白内障围手术期患者按临床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水平。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焦虑量表得分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术前及出院时的SAS焦虑量表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健康教育路径可显著减轻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的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对肾积水患者超声引导下经皮肾造瘘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行经皮穿刺肾造瘘的肾积水患者84例,按照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在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记录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以及对护理效果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0%vs 88.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0%vs 76.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心理干预护理能明显提高患者肾造瘘成功率,并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老年乳腺癌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对其焦虑抑郁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58例老年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对照组2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系统的心理干预。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SAS、SDS评分并加以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的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心理干预后,干预组的SAS、SDS评分(55.43±3.02、54.63±2.83)明显低于对照组(60.93±4.94、59.96±4.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乳腺癌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系统心理干预,可改善其焦虑抑郁心理状态,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陆仕英  祝滢 《浙江预防医学》2014,(12):1231-123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消除糖尿病性眼病患者术前焦虑情绪的影响,为提高术前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12例糖尿病性眼病手术患者为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6例,在手术前1周对实验组实施心理干预,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分别评价两组对象术前1周及术前1天焦虑状况。结果术前1周焦虑分值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术前1天的焦虑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实验组焦虑分值低于干预前(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比较,焦虑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手术患者的焦虑不安情绪。  相似文献   

11.
吴九妹  李淑清 《职业与健康》2009,25(18):2016-2016
目的探讨术前心理访视对高龄老人白内障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高龄老人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接受术前心理访视;对照组接受所在病区护士的常规治疗和护理。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访视前后的焦虑值。结果观察组术前焦虑得分为(38.6±7.6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4.7±9.54)分,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3,P〈0.01)。结论术前心理访视能有效缓解病人术前焦虑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个性化心理干预对白内障患者术前焦虑程度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接受术前访视+个性化心理干预)和对照组(接受术前访视),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及对手术室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焦虑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手术室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术前访视+个性化心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前焦虑程度,提高患者对手术室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13.
聂晓东  吕彩玲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9):5052-5053
目的 研究心理护理和饮食护理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对照组和心理及饮食护理观察组,进行SAS评分、测量各项生命体征、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前30 min SAS评分41.74±5.0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术中的血压和心率与术前30 min时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术中血压和心率明显高于术前30 min;观察组发生各类并发症的例教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在围手术期给予心理护理和饮食护理,能够有效控制患者术前焦虑情绪,使术中生命体征更加平稳,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心理干预对腹壁结肠造口患者焦虑状态的临床影响。方法 82例腹壁结肠造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围手术期,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心理干预。结果实验组术后半小时收缩压、心率以及术后1天焦虑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2.742,P<0.01;t=6.036,P<0.01;t=11.127,P<0.01)。结论手术室护士在围手术期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手术的安全、顺利进行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产前焦虑对新生儿出生体重产生的影响,为提高产前保健服务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从2009年6月-2010年12月在本院产检和分娩的产妇中选择具有产前焦虑症状者220名,随机分成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各110例,同时选取220名正常产妇作空白对照。干预组定期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另两组常规产检随访至产后1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估各组产妇焦虑状况,记录三组孕妇所产新生儿出生体重及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 结果 干预组接受干预后焦虑标准分显著降低(P<0.001);干预组与空白对照组孕妇产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分别为(3 390±510)g和(3 480±480)g,明显高于非干预组(3 070±610)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组和空白对照组新生儿平均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0)。 非干预组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干预组和空白对照组(P=0.031)。 结论 孕妇产前焦虑情绪对新生出生体重存在不良影响,导致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增加;尽早进行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孕妇产前焦虑,从而减小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赵夏  况桂英 《现代保健》2014,(20):84-86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普外科围手术期患者焦虑及抑郁评分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本院普外科住院的围手术期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每组90例。干预组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科室常规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焦虑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抑郁评分,分别在干预前后对比两组焦虑及抑郁评分的差异。结果:护理干预前干预组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分别为(67.95±9.33)分、(59.37±9.94)分,对照组分别为(68.63±9.42)分、(61.63±8.75)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焦虑患者63例(70.0%),抑郁患者45例(50.0%),对照组分别为65例(72.2%)、48例(5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组焦虑及抑郁评分分别为(42.42±9.12)分、(40.53±9.4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6.29±9.84)分、(62.13±8.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焦虑41例(47.7%)、抑郁25例(29.1%),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4例(76.2%)、47例(5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普外科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焦虑及抑郁状况。  相似文献   

17.
谭士君  燕妍 《职业与健康》2011,27(22):2596-2597
目的用客观数据阐释心理咨询和健康教育对降低白内障手术患者的焦虑程度的临床意义。方法①选取在我院拟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分为心理咨询组88例,健康教育组88例,入院时采用ZONG氏焦虑自评量表测量病人的焦虑值;②用固定的血压计测量病人的血压、脉搏;③固定人员分别进行心理咨询和健康教育。住院准备1周左右,手术前1日再次对患者的焦虑值、血压、脉搏等进行测量。结果患者入院时与手术前1日,患者焦虑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压、脉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咨询和健康教育对降低白内障手术病人的焦虑程度具有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张姮  张小英 《中国校医》2019,33(3):214-215
目的 研究心理护理应用于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效果。 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7月在某医院就诊的64例白内障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法,实验组采用心理护理法,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价值。 结果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6.25%)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5.00%),实验组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分好于对照组,比对照组护理方法更具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心理护理应用于白内障围术期患者中,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老年白内障患者,择期在局麻下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眼科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护理。观察两组护理前后心理健康[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的变化。结果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和QOL各项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为(39.52±5.11)和(40.36±4.48)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3.16±5.30)和(43.44±4.66)分(P〈0.05);QOL量表中的自理能力、活动能力、社交、心理状态和QOL总分分别为(83.48±4.88)、(61.88±7.18)、(45.96±7.46)、(80.48±5.94)和(266.20±26.50)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72±8.04)、(56.56±7.38)、(39.56±6.79)、(75.52±7.34)和(247.92±29.59)分(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显著能改善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的心理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