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原HA基因进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原HA基因的突变和分子进化树.方法 由河南省各市(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流感监测哨点医院采集流感患者咽拭样本,从咽拭样本中分离甲型H1N1流感病毒毒株,选择20株提取病毒RNA,设计引物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键反应(RT-PCR)技术扩增编码HA蛋白的基因序列,测序分析核酸和编码的蛋白序列突变位.结果 分离到51株新型H1N1流感病毒;扩增20株HA编码基因,18株成功扩增到HA编码基因,2部分基因片段分别为1 024 bp和654 bp,与预期大小相符;BLAST分析结果显示,在中国多个地区分布有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基因433 T/C(N端145 S/P)突变株,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这一位点的突变有可能是来自于猪-人之间相互感染.结论 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原HA基因在中国内地传播期间个别氨基酸位点发生了突变,但是抗原性未改变.  相似文献   

2.
长沙市2009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9年4月21日,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检出2名儿童感染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1],该病毒属于正黏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甲型流感病毒属(influenza virus A),单股负链RNA病毒,由大小不等的8个独立片段组成,共编码11种蛋白,主要通过飞沫或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极易造成流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2008年珠海地区流行的H1N1亚型流感病毒血凝素重链区HA1基因特征。方法按照时间不同选取7株2008年珠海市分离到的H1N1亚型流感毒株,选取的毒株进行血凝素HA1片段序列测定并推导出其氨基酸序列进行基因进化特性分析。结果H1N1亚型流感毒株为珠海市2008年的优势株,与该年WHO推荐疫苗株比较有多个氨基酸发生了替换,造成抗原性发生一定的变化。结论2008年根据WHO疫苗推荐株生产的疫苗对该年珠海市H1N1亚型流感预防效果并不理想,导致2008年珠海市H1N1亚型的流行强度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连云港地区2018年-2019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表面血凝素HA1基因特征及抗原变异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对2018年-2019年连云港地区流感监测样本进行毒株分离,将分离到的6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用RT-PCR法对HA1基因进行扩增并测序,运用Lasergene软件包中MegAlign软件进行核苷酸以及...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大连市2005年-2009年流感病毒H1N1亚型血凝素抗原性及其基因变异情况,为流感防治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集流感样病例的鼻咽拭子标本,用MDCK细胞进行流感病毒的病原分离,采用红细胞凝集实验测定病毒的滴度,用血凝抑制试验和RT-PCR进行流感病毒型别鉴定,通过RT-PCR扩增血凝素HA片段的基因,电泳、纯化后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利用生物信息学进行序列分析。结果:2005年-2009年共分离到季节性甲型H1N1流感病毒39株,其中28株进行了测序。与当年的疫苗株相比,2005年、2006年、2007年和2008年分离株的HA1区分别发生了11个、9个、15、15个突变。结论:在近几个年度的流行季节中,该地区有H1N1亚型流感的存在。该地H1N1流感病毒分离株有多处氨基酸发生替换,氨基酸的替换导致毒株的抗原性发生了漂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2010年湖州市甲型H1N1流感分离株(A/Huzhou/2010(H1N1))的HA基因特征。方法:采用MD-CK细胞对患者咽拭子和漱口液标本进行病毒分离,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病毒HA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用DNAstar和MegAlign等软件分析处理。结果:湖州市2010年甲型H1N1分离株的HA基因为1739个核苷酸,与湖州市2009年的分离株及WHO2010/2011推荐的甲型H1N1疫苗株相比,没有核苷酸的插入与丢失,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0%和98.9%。进化树分析显示,本次分离株与湖州市2009年的分离株及WHO2010/2011推荐的疫苗株非常相似。结论:甲型H1N1流感分离株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变异特征分析,对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2005~2006年河北省分离的H1N1型流感病毒毒株HA1基因特性。阐明HA1基因的变异与流感流行的关系。[方法]用MDCK分离培养流感病毒,提取病毒核糖核酸(RNA),采用RT-PCR扩增病毒HA1基因,纯化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用DNAStar软件作分析处理。[结果]2005~2006年在河北省流行的H1N1型流感病毒HA1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同时期的H1N1亚型疫苗株A/NewCaledonia/20/1999相比已发生较大变异,核苷酸同源性为97.0%~98.1%,氨基酸同源性为97.9%~98.7%,有5~7个氨基酸发生了替换,但均不在抗原表位。种系进化结果显示A/河北南市/37/2005与A/河北新市/56/2005和A/河北新市/129/2006位于2个小分支,均距A/NewCaledonia/20/1999较远,A/河北南市/37/2005与A/NewYork/221/2003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结论]H1N1型流感病毒HA1基因已发生明显变异,但对抗原性改变意义不大;近几年H1N1持续低流行使人群易感性得以积累是今年H1N1型流感流行的主要原因;2005~2006年河北省同时流行着至少2支种系发生距离较远的H1N1型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南平市2009年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血凝素HA1基因特征。方法随机选取4株从哨点医院分离到的季节性H1N1流感毒株,进行核酸提取和RT-PCR扩增,获得HA1基因片段,测定核苷酸序列,分析其基因特征。结果 4株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与A/California/01/2009(H1N1)高度同源,同源性高达99.1%;相对于当前疫苗代表株A/Brisbane/59/2007(H1N1),其HA1区出现V131A、S141N、I184V、G185A、N186D、A189T和F260Y的氨基酸位点的改变;糖基化位点未发生改变。结论南平市2009年分离的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抗原性发生一定的突变,但变异程度不大,应密切关注疫苗株对毒株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四川省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抗原性和血凝素(HA)基因的变异情况.方法 对四川省2009-2011年分离的流感病毒采用单项血凝抑制试验鉴定毒株型别,在此基础上选取分离自中国内地首发甲型H1N1流感病例、首起甲型H1N1流感疫情、甲型H1N1流感死亡病例以及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标本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共计11株,进行HA基因核苷酸序列测定并推导出其氨基酸序列,然后进行基因特征分析.结果 与中国代表株A/四川/SWL1/2009(H1N1)相比,2009-2011年四川省甲型H1N1流感毒株单项血凝抑制效价均无4倍以上差异,与疫苗株A/California/7/2009(H1N1)相比,HA氨基酸具有高度同源性(96.6% ~99.4%).结论 四川省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HA基因特性和抗原性没有发生明显变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安徽省2009~2011年安徽省甲型H1N1流感病毒HA的基因特性。方法提取病毒RNA,经RT-PCR扩增HA基因后测序,进行同源性分析和基因进化分析。结果传入阶段HA基因同源性为99.4%~99.6%,蔓延阶段为99.4%~99.7%,稳定阶段为98.8%~99.5%,再现阶段为98.8%~99.1%,说明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基因在研究两年期间保持较高的稳定性。结论 2011年甲型H1N1流感毒株HA基因较2009年流行毒株存在一定程度的进化,但基本保持遗传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2009年郴州市流感病毒流行株的病原学特征,为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哨点医院ILI咽拭子标本,用MDCK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采用HA和HI试验对流感病毒进行分型鉴定;采集暴发疫情ILI咽拭子用PCR法检测流感病毒核酸;随机抽取4、10月份的季节性A(H1N1)流感毒株进行NA基因测序,测序结果与国内各省市流行株及WHO推荐的北半球疫苗株作同源性比对,绘制种系进化树。[结果]分离哨点医院监测标本2284份,阳性254份:其中季节性A(H1N1)109株、A(H3N2)97株、甲型H1N130株、B型18株;PCR检测3024份标本,甲型H1N1核酸阳性1002份,阳性率33.13%;BLAST比对结果显示,4、10月份的季节性A(H1N1)毒株与2009年WHO推荐的北半球疫苗毒株A/Brisbane/59/2007的核酸同源性分别为99%和98%;种系进化分析结果表明4月份分离株与疫苗株亲缘关系最近,而10月份分离株较4月份分离株已明显发生变异。[结论]2009年郴州市甲型流感病毒异常活跃,其中1~6月季节性A(H1N1)为优势毒株,7~9月A(H3N2)为优势毒株,10~12月甲型H1N1为优势毒株,且出现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季节性A(H1N1)病毒在流行过程中NA基因已经发生了一定的变异,有必要持续跟踪和监测其变异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新分离到的甲1亚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素(HA)基因特性。[方法]鸡胚、传代狗肾细胞(MDCK)分离流感病毒;血凝抑制试验鉴定型别。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血凝素重链区(HA1)基因片断,产物纯化后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定基因序列,并与1977年来的6个国际、国内代表株比较。[结果]抗原性分析:新分离的H1N1株与国家代表株A1/北京/262/95有大变异(64)。基因分析:HA1区有104个核苷酸的替换或缺失,导致40个氨基酸的改变,涉及到4个重要抗原决定簇区。新分离株与代表毒株相比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逐年增加。[结论]分子生物学和血清学研究证实1997年河北省出现了新变异株,并在人群中造成广泛流行。  相似文献   

13.
曹海兰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4):988-989,992
[目的]通过对青海省2009年甲型H1N1流感进行疫情资料的分析,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描述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青海省2009年共报告甲型H1N1流感2109例,死亡7例,发病率为38.05/10万,死亡率为0.13/10万,病死率为0.33%;发病率居甲、乙类传染病第3位。病例主要集中在人口比较集中的西宁市和海东地区;发病高峰期在9~10月份,占全年甲型H1N1流感发病数的86.11%;发病年龄以8~24岁组青少年为主,占总病例数的80.56%;男性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男、女性别发病数之比为1.68︰1。[结论]2009年甲型H1N1流感发病率较高,发病以8~24岁青少年为主,职业主要以学生为主,防治的重点应放在人口比较密集的场所,学生为甲型H1N1流感发病的高危人群。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是预防和控制甲型H1N1流感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广州市2009年报告的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进行分析,探讨流行特征及采取的防制措施,为控制暴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计统一调查表,对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进行现场调查,采集现症病例咽拭子标本进行核酸检测,采用Excell录入数据,EPIinfo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年广州市共报告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205起,累计报告流感样病例6730人,涉及316029人,罹患率介于0.02%~80.00%。学校及托幼机构起报告196起,占95.61%。疫情9月和11月出现两个发病高峰。[结论]2009年广州市甲型H1N1流感活跃程度较高,6月份后不断有甲流暴发疫情,学校及托幼机构是高发人群。及时隔离治疗现症病人、加强居室通风换气、提高个人防护意识能有效控制疫情的扩散和蔓延;应加强学校等重点人群监测。  相似文献   

15.
李辉  胡茂红  吴景文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1):4348-4350
[目的]分析2009年南昌市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甲型H1N1流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南昌市2009年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报告的甲型H1N1流感报告卡信息及RT-PCR实验室检测结果,应用描述性方法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甲型H1N1流感为2009年新增报告病种,共报病例838例,报告发病率17.85/10万,报告重症病例48例,其中死亡6例,死亡率0.13/10万,病死率0.72%。甲型H1N1病例中男性509例,女性329例,男女性别比为1.54︰1。全市9个县区均有甲型H1N1流感报告。自6月开始出现病例,以11月报告病例数较多,占全年病例的57.3%。病例以学生发病为主,占全部病例的77.6%。共检测101份样本,阳性率为38.6%。[结论]甲型H1N1流感的发生有明显的年龄、性别、季节和地区差异。要重点加强各类学校、学生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以防止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冯静  尹仲良  岳勇  杜长慧  王成  张亚兰  孙丁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3):4815-4816,4821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流行和发病规律,制定行之有效和切合实际的防控措施. [方法]对成都市1266例病例进行整理分析.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甲型H1N1流感信息管理系统及成都市疫情报送处理分析系统收集成都市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相关信息、流感哨点监测数据和发热症状监测数据.采用Excel做统计描述. [结果]甲型H1N1流感流行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流行病学特征.该市流感哨点监测和发热症状监测和甲型H1N1流感流行趋势相似.[结论]根据疫情的不同阶段,应采取不同的防控措施,有不同的防控重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河北省2005~2007年两个流行期H1N1亚型流感病毒流行情况及其对抗流感药物-M2受体阻滞剂的敏感性,为防治流感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流感监测哨点门诊流感样病例(ILI)咽拭子标本,MDCK细胞分离病毒,血凝抑制(HI)试验鉴定病毒。随机对两个流行期30份H1N1亚型流感病毒提取核酸,RT-PCR扩增耐药相关M2基因片断并测序,DNAStar6.0生物学软件分析耐药相关的氨基酸位点。收集2005~2007年度ILI监测数据,Excel软件处理数据。[结果]2005~2006年流行期分离流感病毒92株,H1N1亚型61.96%(57/92)。2006~2007年流行期分离到H1N1亚型23.86%(21/88),H3N2亚型75.00%(66/88)。两个流行期高峰分别在2005年12月和2007年1月。RT-PCR扩增耐药相关M2基因片段25份,23株成功测序,M2蛋白变异主要发生在跨膜区第31位氨基酸,丝氨酸被天冬酰胺置换,耐药率73.9%(17/23)。[结论]2005~2006年流感流行期以H1N1为优势株,2006~2007年流行期H1N1有流行,但以H3N2为主,两个流行期H1N1、H3N2和B型同时并存。H1N1亚型流感病毒对金刚烷类药物有一定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一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确诊病例的相关因素.[方法]按核酸检测结果将发热病例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分析确诊病例的时间分布、接触方式、临床症状等.[结果]阳性组病例主要集中在8~10日发病,占发病总数的76.97%,几乎都具有体温≥37.5℃及咳嗽症状,多接触过发热病人.[结论]暴发疫情确诊病例发病比较集中,伴体温≥37.5℃及咳嗽症状诊断为确诊病人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9.
李晨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3):414-417,422
[目的]了解2009年南京市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政府今后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建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对2009年南京市甲型H1N1流感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南京市首次报告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时间为6月17日,至2009年第53周共报告发病数1209例,报告发病率18.78/10万。2009年南京市甲型H1N1流感发病有2个高峰期,8~9月第1个高峰期,11~12月第2个高峰期。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23︰1。报告发病率最高的区县为鼓楼区48.7/10万。报告发病率最高的年龄组为10~19岁组,发病率为66.56/10万。2009年南京市共发生4起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疫情,均发生在9月。2起发生在中学,1起发生在小学,1起发生在大专院校。南京市流感样病例数最高峰为第48周4275例,ILI%的最高峰为第48周9.95%。南京市流感病原学监测显示第44周甲型H1N1流感阳性标本占总阳性标本的比例为100%。[结论]2009年南京市甲型H1N1流感发病有2个高峰期,分别为8~9月和11~12月,疫情整体态势体现为一个流行的状态。病例中主要表现为轻症病例,青壮年组、男性的发病率较高,学生人群发病数较多,城区发病率高于农村。以上结论提示我们应当密切关注甲型H1N1流感处于高发季节时这些人群中的疾病动态,谨防甲型H1N1流感疫情在高发季节时在这些人群发生较大散播。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甲型H1N1流感病人抗流感病毒T细胞应答特征。[方法]分别在入院d1、d2和d4,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1例流感病人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数量,并计算CD4/CD8比值。同时检测30例健康对照者。[结果]3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及CD4/CD8比值分别(1410±438)个细胞/μl、(880±275)个细胞/μl、(490±252)个细胞/μl和(1.72±0.60)。入院d1,流感病人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及CD4/CD8比值分别为(1099±519)个细胞/μl、(583±280)个细胞/μl、(415±222)个细胞/μl和(1.64±0.70),CD3+T细胞和CD4+T细胞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d2分别为(1628±735)个细胞/μl、(886±374)个细胞/μl、(624±357)个细胞/μl和(1.65±0.73),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都显著高于入院d1;d4分别为(1690±613)个细胞/μl、(914±255)个细胞/μl、(646±252)个细胞/μl和(1.57±0.64),CD3+T细胞和CD8+T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不同年龄段的流感病人及男女间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及CD4/CD8比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病毒感染初期T细胞亚群的数量短暂下降,紧接着快速增殖反应。甲型H1N1流感病毒新亚型毒株抗原能诱导机体产生T细胞应答,CD8+T细胞应答更为强烈。T细胞应答强度在男女间、不同年龄段间无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