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评价晚期肝癌肝移植的疗效。方法对作者近年完成的9例晚期肝癌肝移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死于与肿瘤无关的并发症;其余6例中3例肝癌复发(2例死亡,1例带瘤生存),3例健康存活。肿瘤复发率50.0%(3/6),1年生存率66.7%(4/6),1年无瘤生存率50.0%(3/6)。结论晚期肝癌不是肝移植的良好适应证,但可以有条件地开展,其中至少有一部分病人可获得一定时间的无瘤健康存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效果。方法:对不能手术切除的61例中晚期肝癌患者行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后评价疗效并随访两年,观察其生存率。结果:61例患者多数病例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32例患者介入术后肿瘤有不同程度缩小,其中2例患者肿块完全消失,肿块缩小50%以上者11例,缩小低于50%者19例,无明显变化15例。随访6~24个月,死亡43例,其中34例死于肝衰,5例死于上消化道出血及癌转移,3例死于肝内瘤体破裂出血,1例死于急性胆囊炎。存活1年以上29例,生存率约47.5%,存活两年以上18例,两年生存率约29.5%。结论:对失去手术机会的肝癌串者.存条件弁许情况下,行灌注和栓塞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切除、射频消融及肝移植3种治疗方法对原发性肝癌单个肿瘤的治疗效果,为初始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从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术前影像学表现为单个肿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共计315例,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3组:手术切除组153例,射频消融治疗组90例,肝移植组72例.比较3组患者的1、3、5年累积总体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结果 手术切除组1、3、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2.7%、75.8%、61.9%,无瘤生存率为75.9%、55.8%、33.9%;射频消融组1、3、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8.6%、62.1%、49.7%,无瘤生存率为73.6%、40.6%、18.9%;肝移植组为94.3%、78.3%、72.7%,无瘤生存率为95.6%、86.4%、82.5%.3组患者的总体累积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为0.027及0.000).结论 肝移植治疗单个肿瘤的原发性肝癌可获得较好的5年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肝切除与射频消融的早中期疗效相当,但射频消融术在中远期无瘤生存方面略逊于肝切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提高我国原发性肝癌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0年1月至2005年10月手术治疗的48例原发性肝癌的情况。结果48例均获手术切除。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包括胆漏2例、膈下积液6例、术后腹腔出血1例、术后上消化道出血1例、术后肝功能障碍1例,经对症处理后均治愈。31例AFP阳性患者术后AFP均转阴。全组均临床治愈出院并进行定期化疗。随访1年生存41例,3年生存30例。.死亡均为肝癌复发。术后1、2、3年复发率分别为14.5%、33.3%、43.8%。结论手术切除是原发性肝癌首选的治疗方法。对术后复发的预防和治疗,以及选择合理的综合治疗手段可延长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5.
单中心连续203例肝移植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Zhou J  Fan J  Wu ZQ  Qiu SJ  Wang Z  Huang XW  Yu Y  He YF  Tang ZY  Wang YQ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6):1805-1808
目的探讨进一步提高肝移植疗效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1年4月至2004年10月连续203例肝移植的临床资料。肝移植患者包括肝细胞癌142例、肝炎后肝硬化36例、暴发性肝功能衰竭7例、Wilson病6例以及其他终末期肝脏疾病12例。其中,尸体供肝移植199例,包括2例减体积肝移植、1例劈裂式肝移植;活体供肝移植4例。采用Cox多元回归分析确定影响肝癌肝移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203例肝移植患者术后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85.0%和82.4%。总的排斥反应发生率为12.3%。142例肝癌肝移植患者中有20例复发(复发率14.1%),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80.2%和78,4%,1年、2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5.3%和80.3%。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和门静脉癌栓是影响无瘤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肝移植是我国治疗各种终末期肝脏疾病的有效手段,同时可使部分肝癌患者获得治愈或延长生命的机会。  相似文献   

6.
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莉  许明州  郭惠  曹兴兵 《西部医学》2009,21(10):1709-1710
目的观察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对已不能手术切除的3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行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结果多数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21例患者介入治疗后肿瘤都有不同程度缩小,其中1例患者肿块完全消失,肿块缩小50%以上者6例,肿块缩小≥15%、〈50%者8倒,无明显变化者7例,随访3~12个月,死亡9例,3例死于肝衰,4例死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2例死于肾衰,存活1年以上者7例,生存率约23.3%。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能有效地延长病人的生存期,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目前已被公认为肝癌非手术疗法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肝移植治疗肝癌合并肝硬化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典原位肝移植(Standard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SOLT)治疗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合并肝硬化的手术适应证和手术前后辅助治疗的意义。方法8例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行经典原位肝移植,并于移植前后应用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结果8例手术全部成功,1年存活率75%,现4例存活,其中3例无瘤生存,死于肝癌、乙肝复发各2例。结论肝移植是原发性肝癌较好的治疗方法,但仍应严格选择病例;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有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讨如何选择最佳处理方法,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命。方法:对2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采取切除,不能切除者采取局部处理(纯酒精注射、微波固化)加脾动脉结扎。结果:本组27例患者,术后死亡1例,死于肝肾综合征。术后出现如下并发症:腹水(6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肝肾综合征(1例),肝创面大出血(1例)。并发症总发生率33.3%。所有行脾动脉结扎患者,术后血小板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无脾梗塞的并发症。随访26例,术后1年生存率65.39%(17/26),2年生存率42.31%(11/26),3年生存率34.62%(9/26)。结论:原发性肝癌合并严重肝硬化者预后较。选择适当病例,术前对手术耐受性作充分的估计,术式选用最小肝切除量,对不能行肝癌切除者可对肿瘤作局部处理(纯酒精注射或微波固化等),用脾动脉结扎代替脾切除。加强术后处理和监护可以减少手术死亡率及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超声介入无水酒精瘤内注射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护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总结超声介入无水酒精瘤内注射(PEI)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的护理。方法:对11例中、晚期肝癌行PEI术的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的积极有效护理。结果:1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介入治疗,术后随访1~30个月,8例患者生存期超过1年;3例患者死亡。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对顺利完成PEI术有重要作用,可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治疗淋巴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干细胞移植中心44例行AHSCT的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44例被诊断为淋巴瘤的患者在经过数个疗程的放化疗后达到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后在我院行自体干细胞移植后,随访治疗。 结果:44例AHSCT治疗淋巴瘤患者中,有1例死于动员化疗后并发的真菌感染,其余43例均获得造血重建,中位随访时间为17(1~53)个月。43例移植成功患者中,存活32例(74%),死亡11例。11例死亡患者中9例(21%)复发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姑息治疗后死亡,1例患者死于移植相关并发症,1例死于非移植相关并发症。患者截止随访时间时的总生存率(0S)和无病生存率(DFS)均为是72%。平均生存时间为3.7(?0.6)年,3年生存率为68%,估计5年生存率为51%。AHSCT后维持治疗者未见复发。 结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淋巴瘤具有技术条件成熟,适应症广泛,治疗效果显著的特点,是淋巴瘤治疗方案中的重要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肝动脉与门静脉双介入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与探讨肝动脉及门静脉双介入化疗栓塞对治疗原发性中晚期肝癌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86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分为A、B两组,A组应用肝动脉与门静脉双介入灌注化疗及栓塞(TACE+SPVE)方法治疗患者43例,B组单纯采用肝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TACE)方法治疗患者43例。结果A、B两组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86.1%和69.8%,治疗后获得二期手术切除率两组分别为16.2%和4.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0.5、1、2年生存率,A组为90.6%、62.8%、53.5%,B组为72.1%、48.8%、39.5%,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并发症方面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肝动脉与门静脉双介入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优于单纯肝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原发性肝癌并发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联合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并发门静脉高压症 30例的疗效。结果 :手术死亡 1例 ,严重肺部感染、肝肾综合征及顽固性腹水各 1例。术后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93.3%、5 3.3%、40 %。随访中共死亡 1 7例 ,死亡原因 :肝癌复发 9例 ,肝功能衰竭 5例 ,上消化道出血 3例。结论 :理性选择联合手术方式治疗原发性肝癌并发门静脉高压症是安全可行的 ,联合行胃冠状静脉栓塞和脾切除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胆管癌栓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至2009年1月间收治的43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胆管癌栓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切除和(或)胆管切开取癌栓术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57.14%(16/28)、35.71%(10/28)、10.71%(3/28);而胆管切开取癌栓术和(或)选择性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20.0%(3/15)、0%(0/15)、0(0/15);总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44.18%(19/43)、23.26%(10/43)、6.98%(3/43)。结论外科治疗明显改善原发性肝癌合并胆管癌栓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了生存时间,而肿瘤切除和(或)胆管切开取癌栓术是原发性肝癌合并胆管癌栓的积极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提高原位肝移植术后长期生存率的临床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3年多来所施行的72例原位肝移植病人术后生存情况分析并发症发生的种类及数量,以及诊治处理方法,以探讨成功及失败原因。结果 72例肝移植病人中,原发病为良性疾病50例(其中终末期乙肝肝硬变34例);恶性疾病22例(其中HCC19例)。术后发生并发症54例次,含因凝血功能紊乱致术后腹腔内继发性出血4例,术前腹水感染未能控制,致术后腹水严重感染2例,激素用量过大致应激性溃疡出血、穿孔1例,胆瘘6例,肺部感染21例,肠道霉菌感染5例。全组无原发性肝无功能及血管并发症,随访2~41个月,无远期胆道并发症及慢排发生。住院期死亡6例,随访期死亡6例,目前生存60例,总生存率为83.33%,存活超过1年者32例,最长已3年5个月。结论术中技术的改进及新技术的应用;采用个体化的免疫抑制方案;加强术后感染预防与治疗;加强乙肝复发的预防和治疗;预防肿瘤复发的系统措施,是提高肝移植术后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肝癌肝移植适应证的选择:上海复旦标准   总被引:51,自引:2,他引:51  
Fan J  Zhou J  Xu Y  Qiu SJ  Wu ZQ  Yu Y  Huang XW  Tang ZY  Wang YQ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8):1227-1231
目的评估不同适应证标准对肝癌肝移植预后的影响,探讨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肝癌肝移植适应证新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4月至2006年1月间251例肝细胞癌肝移植病例,Kaplan-Meier法统计分析不同病例入选标准对肝癌肝移植术后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的影响,LogRank检验组间差异.结果93例米兰标准术后1、2、3年的生存率为:86%、77%、77%,无瘤生存率为:91%、86%、86%;131例加利福尼亚标准术后1、2、3年的生存率为:90%、83%、83%,无瘤生存率为:92%、89%、89%;207例匹兹堡标准术后1、2、3年的生存率为:84%、74%、67%.无瘤生存率为:85%,83%,73%.而超出匹兹堡标准的44例患者,1、2、3年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则显著降低(65%,43%,43%及47%,43%,43%).当将适应证扩大为:单发肿瘤直径≤9 cm;或多发肿瘤≤3个,且最大肿瘤直径≤5 cm,全部肿瘤直径总和≤9 cm,无大血管侵犯、淋巴结转移及肝外转移(即"上海复旦标准"),其1、2、3年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88%,80%,80%及90%,88%,88%)与最为严格的米兰标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入选病例显著增至为151例.结论"上海复旦标准"扩大了肝癌肝移植适应证的范围,且并未降低术后总体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可能较米兰标准等更符合中国国情.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肝癌三维适形放疗35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采用6 MV X线直线加速器对35例中晚期肝癌进行三维适形放疗。单次剂量2~4 Gy,每天1次,5次/周,总剂量40~62 Gy。结果:完全缓解(CR)率8.6%,部分缓解(PR)率51.4%,稳定率34.3%,进展率8.6%,总有效率(CR+PR)为60.0%。1年生存率为57.1%。结论:三维适形放疗是治疗不能手术的中晚期肝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邵硕  姜在波  王劲  李名安  李征然  吴春  周斌  刘涛  单鸿 《当代医学》2010,16(29):573-578
目的对照研究同一原发性肝癌患者移植前与移植后肝内肿瘤的CT/MRI影像学特征,分析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为复发肿瘤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4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男38例,女5例,中位年龄48岁。对照分析患者移植前原发肿瘤与移植后复发肿瘤的CT/MRI影像学特征,同时监测血清AFP浓度变化,并对同一患者移植前、后肝癌血供及血清AFP浓度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移植前、后肿瘤的分布均易累及多叶;移植前原发肿瘤以巨块型为主(29/43例,占67.4%),移植后复发肿瘤以多发结节型为主(33/43例,占76.7%)。原发肿瘤(86.0%)与复发肿瘤(76.7%)均表现为富血供型为主。同一患者移植前、后肝癌血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9)。同一患者移植前、复发后血清AFP浓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2)。结论移植后肝内复发灶以富血供的多结节型为主,为患者行介入治疗提供依据。同时,同一患者移植前、后肝癌血供及血清AFP浓度均无显著差异,提示肿瘤生物学行为的相似性,进一步揭示肿瘤复发源于原发肿瘤的血行转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 96例无法切除的中晚期肝癌接受了1~7次TACE(平均1.7次),回顾性分析治疗效果和生存率。结果超选择性肝动脉插管成功率97.9%,1例术后1周因门脉高压突发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死亡,6个月、1、3年生存率分别为95.8%、72.9%和26%。结论 TACE联合其他抗癌治疗能有效地缓解中晚期肝癌症状和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9.
陈杰  钱立元 《湖南医学》2014,(4):727-729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CC)并肝硬化患者手术治疗的疗效、安全性、并发症及预后。【方法】以2001年1月至2008年8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57例HCC并肝硬化患者为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统计患者的年生存情况以及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探讨患者的年生存率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手术治疗后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63.6%,2年生存率52.1%,3年生存率34.7%,5年生存率19.3%。术前child分级,术前血小板计数,术前甲胎蛋白(AFP)计量,肿瘤组织大小以及是否进行根治性切除术与患者预后具有相关性( P <0.05)。患者术前child分级与是否进行根治性手术是独立危险因素( P <0.05)。【结论】手术是根治 HCC合并肝硬化的理想方法,但术前应准确评估患者的肝功能储备以及术后积极的辅助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Wang GY  Yang Y  Zhang Q  Li H  Chen GZ  Yi SH  Xu C  Wang GS  Zhang J  Yi HM  Jiang N  Fu BS  Zhao H  Li MR  Chen YH  Cai CJ  Lu MQ  Chen GH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22):1519-1522
目的 评价肝癌肝移植患者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术后肝癌复发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76例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术前最大肿瘤直径、肿瘤数目、血管侵犯、甲胎蛋白(AFP)水平、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术后最大肿瘤直径、术后肿瘤数目和病理组织学分级等对术后无瘤生存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的术前单因素进入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1、3、5年的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9.2%、52.7%和50.9%.NLR<2.5和NLR≥2.5(37例)的患者1、3、5年的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1.1%、66.9%、63.3%和56.3%、37.6%、37.6% (P=0.011).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最大肿瘤直径>5 cm、肿瘤数目>3、有大血管侵犯、AFP≥400 μg/L和NLR≥2.5影响术后无瘤生存率.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数目>3、血管侵犯和NLR≥2.5为影响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高NLR的肝癌肝移植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的风险增加.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negative impact of preoperative 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 (NLR) on the tumor recurrence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after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HBV (hepatitis B virus)-associated HCC patients undergoing liver transplantation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ir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risk factors for tumor-free survival were evaluated by univariate analysis. The analysis of Cox multiple regression was performed to determine the parameters of predicting the HCC recurrence. NLR≥2.5 was considered to be elevated.Results A total of 76 patients were identified. Among them, 37 had an elevated NLR. The 1, 3 and 5-year tumor-free survival rates were 69.2%, 52.7% and 50.9% respectively. The disease-free survival for patients with high NLR was significantly worse than that for those with normal NLR (1, 3, and 5 year survivals at 56.3%, 37.6% and 37.6% vs 81.1%, 66.9% and 63.3% respectively;P=0.011). Univariate analysis of factors revealed that tumor size>5 cm, tumor number>3, vascular invasion, serumα-fetoprotein level≥400 μg/L and NLR≥2.5 were preoperative predictors of disease-free survival. Cox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presence of vascular invasion, tumor number>3 and NLR≥2.5 were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s of worse disease-free survival.Conclusion An elevated NLR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the risk for tumor recurrence in HCC patients undergoing liver transplant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