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患者 ,女 ,2 6岁 ,持续性腰痛向双下肢放射伴有双下肢麻木感、乏力进行性加重 10天 ,排尿困难 1天 .起病前无发热、咽痛、皮肤感染或用抗凝药史 .体查 :双侧肋缘下皮肤痛、温、触觉减弱 ,大小便失禁 ,双下肢肌力Ⅱ度 ,肌张力减弱 ,双侧腱反射减弱 ,双侧巴彬斯基征阳性 .MRI :平扫 :胸腰椎骨质未见异常 ,T8椎体下缘至T12 椎体中部脊髓背侧见长条状异常信号影 ,T1WI为低信号 ,T2 WI为高信号 ;强化扫描 :横断面T2 WI扫描未见强化 (见图 1~ 2 ) ,考虑硬脊膜外血肿或脓肿 .实验室检查 :RBC 4 .12× 10 9/L ,Hb :110g/L ,WBC :7.0× 10…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56岁,渔民.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1个月余于2006年10月5日入院.MRI检查头颅平扫示左侧顶枕部混杂信号病灶,约4 cm×3 cm大小、T1WI呈等低信号,T2WI及FLAIR呈高信号,信号不均匀,有占位效应,周围水肿明显;增强扫描左侧顶枕部病灶呈不规则散在斑块状强化(图1).  相似文献   

3.
患儿男,1岁6个月,因"右下肢跛行20余天"于2010年7月5日入院.时有用手打头,无疼痛、肿胀、发热、咳嗽、吐泻、抽搐等.既往1个月前有"急性胃肠炎病史".入院当日急诊CT示:左侧颞顶叶囊实性肿块,境界清楚,最大层面大小约10.2 cm ×6.6 cm,边缘见结节状钙化,累及基底节放射冠区,灶周水肿明显,左侧脑室受压、变形.MRI示:左侧颞顶叶巨大囊实性异常信号灶区,大小约9.8 cm×6.4 cm×6.2 cm,实性部分T1WI以低信号为主,内见小片状高信号灶,T2WI以稍高信号为主,内见小片状低信号灶;增强扫描:病灶实性部分明显不均匀强化,囊性部分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囊壁无强化.  相似文献   

4.
<正>例1男性,66岁,因左腰部疼痛伴右上腹部疼痛15天于2013年7月入院。彩超示左侧肾上腺区有一大小45 mm×45 mm低回声团块。MRI示左侧肾上腺区类圆形占位,大小6.5 cm×4.6 cm×4.0 cm,T1WI呈稍低信号,中央见高信号区,T2WI呈稍高信号,中央见低信号区,DWI病灶呈高信号,中央低信号(图1)。肿块与左肾分界清楚,左肾受压下移。诊断为左肾上腺区占位,内坏死、出血明显,考虑嗜铬细胞瘤  相似文献   

5.
<正>患者女性,60岁,健康状况一般,有腔隙性脑梗死病史5年余。2021年11月体检B超示左侧肾占位,遂入住我院。肾脏增强CT示:左侧肾中部见一异常信号块影,T1WI低信号,T2WI不均匀低信号,边界较清,大小2.8 cm×3.5 cm。动态增强后皮髓交界期可见病灶早期边缘强化,实质期呈相对低信号。患者于2021年12月8日全麻下行腹腔镜左侧肾脏根治术。病理检查 眼观:左侧肾脏切除标本,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MRI在脊柱结核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3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柱结核患者,对脊柱结核的MRI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脊柱结核的MRI影像学特征.结果 脊柱结核多发生于1个部位,累及2个及以上椎体,MRI表现为T1WI不均匀低信号,T2WI高信号.椎间盘改变主要包括:间隙狭窄,椎间盘破坏、椎间隙消失,T1WI低信号18例,T2WI不均匀混杂高信号24例,均匀高信号9例.患者均可见脓肿,T1WI均呈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27例,均匀高信号10例.结论 MRI对于脊柱结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应在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磁共振(MRI)影像特征. 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MRI影像特征,全部病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 结果子宫增大48例;T2WI及T1WI显示子宫有弥散分布的片状低信号区内夹杂斑点状高信号30例; T2WI显示子宫低信号区内夹杂斑点状高信号,T1WI呈低信号21例.29个卵巢囊肿,T1WI 及T2WI均呈高信号有15个,T1WI 呈高信号而T2WI呈低或等信号5个, T1WI 和T2WI均呈混杂信号9个. 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MRI表现:(1)子宫内出现片状低信号区,同时夹杂斑点状高信号;(2)卵巢巧克力囊肿在T1WI 和T2WI均为高信号或以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  相似文献   

8.
正患者男性,41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视物模糊及性欲减退,呈进行性加重,1个月前突发左眼失明,遂到我院就诊。头颅CT示:鞍区见大小2. 39 cm×2. 31 cm类圆形等低混杂密度影,CT值约20 HU,边界清晰,鞍底骨质吸收变薄,双侧脑室形态、大小正常,中线结构居中,头颅MRI示:鞍区可见类圆形肿块影,大小4. 1 cm×2. 9 cm,鞍上池、桥前池显示受压变窄,矢状面T1WI及冠状面T1WI显示分叶状肿块影,呈等高混杂信号,矢状面T2WI抑脂像显示鞍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MRI影像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磁共振(MRI)影像特征。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MRI影像特征,全部病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 子宫增大48例;T2WI及T1WI显示子宫有弥散分布的片状低信号区内夹杂斑点状高信号30例;T2WI显示子宫低信号区内夹杂斑点状高信号,T1WI呈低信号21例,29个卵巢囊肿,T1WI及T2WI均呈高信号有15个,T1WI呈高信号而T2WI呈低或等信号5个,T1WI和T2WI均呈混杂信号9个。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MRI表现:(1)子宫内出现片状低信号区,同时夹杂斑点状高信号;(2)卵巢巧克力囊肿在T1WI和T2WI均为高信号或以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性,48岁,因下腹酸胀1个月余就诊.入院查体B超示:子宫内膜增厚,脾肾间隙实质性占位,考虑来源于肾上腺;肾上腺MRI平扫加增强示:左侧腹膜后肾上腺区可见1个椭圆形软组织肿块影,大小9.9 cm×8.2 cm×7.1 cm,T1WI低信号,T2WI压脂不均匀高信号,边界清楚,向下推压左肾上极,向前外推压胰尾及脾脏变形,分界清楚,肾盂肾盏无明显扩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颅骨原发性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提高该病的术前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颅骨血管瘤患者的CT和MRI影像特点.12例中男7例,女5例,中位年龄38.5岁(12~65岁).对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CT密度或MRI信号及强化形式进行分析.结果 CT和MRI表现:所有病例均为单发.均表现为颅骨膨胀性骨质破坏,破坏区边缘锐利.CT表现:1例为低密度病变,9例为高、低混杂密度病灶,内可有密集的点、线样高密度骨纹影,表浅者骨针与颅骨表面垂直,深部者骨针呈蜂窝状.MRI表现:1例为长T1,长T2信号,8例为T1WI呈高、低混杂信号,T2WI表现为高信号,增强后无骨针区域病灶明显均匀强化.结论 CT和MRI检查对原发性颅骨血管瘤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多序列磁共振成像(multi-sequenc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扫描在腰椎压缩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9年3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35例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均行计算机断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与MRI检查,观察其影像学特征,并对比分析MRI、CT检查诊断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准确率.结果:CT检查诊断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准确率为82.96%,明显低于MRI检查的96.30%(P<0.05).损伤椎体呈凹陷形或扁平形改变.MRI扫描受压缩椎体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中等或稍高信号,STIR序列上可见不规则高信号,同时伴有异常骨碎片及椎间盘影.其中半数以上患者椎旁软组织伴有水肿、血肿信号改变.结论:多序列MRI扫描可有效显示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影像学特征,且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61岁.因无痛性左颈部包块2年,于2015年8月23日就诊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患者于2年前发现左颈部无痛性包块,未予诊疗,半年内增大明显,曾于当地医院就诊,穿刺活检示:淋巴结转移性腺癌.胸部、上腹部及盆腔CT示:左侧颈部肿块.后于外院做PET-CT示:左侧颈部可见多个淋巴结肿大.入院体检:左侧颈部可及一肿块,大小10 cm×8 cm,质韧,左侧腋窝可及肿大淋巴结.鼻咽、颈部MRI示:左侧颈根部胸锁乳突肌内侧异常信号,符合转移性腺癌表现;双侧颌下及颈部多发淋巴结肿大(图1).乳腺MRI示:双侧乳头、乳房对称,乳头无凹陷,皮肤光滑无皱褶,乳晕无增厚;左侧胸小肌外侧、腋下信号异常,考虑肿大淋巴结,转移性病变可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CT和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CT和MRI资料,17例均行CT平扫及三位重建,7例行MRI平扫及增强。结果 17例均为单侧发病,累及鼻腔外侧壁2例,累及鼻腔及鼻窦15例,其中1例恶变为鳞癌。16例良性病灶呈条块状、菜花状,游离缘呈小波浪状,沿鼻固有结构匍匐生长;CT上病灶呈均匀的中等密度,骨质受压变形13例,局部骨质增生肥大5例,骨质吸收3例;中下鼻甲受压移位11例,上颌窦口开大5例;MRI上呈等T1、等-稍高混杂T2信号,不均匀强化,T2及增强T1呈栅栏状3例;呈等-低T1、等-高T2混杂信号、不均匀强化,T2和增强T1呈卷曲脑回状2例;等T1、等T2信号、中等均匀强化1例。1例恶变病例呈球形,边缘呈分叶状,可见骨质侵袭破坏,信号混杂,缺少栅栏状及卷曲脑回样强化。结论匍匐性膨胀性生长、小波浪状边缘是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形态特征,CT呈均匀软组织密度,常伴骨质受压改变,T2WI和增强T1WI呈栅栏状、卷曲脑回状是其典型MRI表现。骨质侵袭破坏,信号混杂,缺少栅栏状及卷曲脑回状强化提示恶性可能。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69岁,因发现左侧舌下肿物1月余于2018年8月20日入院。患者主诉1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左侧舌下有一约大拇指大肿物,质软,无疼痛,无破溃,左侧颌下少许疼痛,无畏寒发热,无咽干咽痛。当时未予重视,现因肿物逐渐增大遂至东阳市人民医院就诊。专科查体:左舌下可见一约3.0 cm×3.0 cm大小肿物,质软,界欠清,活动度可,压痛阴性。口咽部MRI显示下颌骨内侧舌下腺走行区见斑片状、结节状异常信号影,边界尚清,较大者约2.3 cm×1.7 cm,T1WI呈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后较明显强化,所见骨质未见明显破坏;诊断下颌骨内侧舌下腺走行区占位,考虑肿瘤,性质待定。患者于2018年8月26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口底肿瘤局部扩大切除术+舌下腺摘除术+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局部黏膜瓣修复术:自左舌皱壁外侧做与牙龈缘平行的弧形切口,切开黏膜层,避开下颌下腺导管,顺舌下腺外侧潜行分离,远中钝分离舌神经及舌深动静脉,自后向前将舌下腺完整游离后摘除,舌下肉阜近导管开口处的溃疡瘢痕样组织予以切除。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12岁,因双腿间断性疼痛伴大小便不畅1年余,加重1周入院.查体:腰骶部无明显肿胀,局部压痛明显,叩击痛(+),腰部活动无明显受限,双下肢无明显肿胀,处于屈膝屈髋位,被动处于功能位时双侧大腿疼痛明显,双侧膝腱反射亢进,肌张力略高.CT示:腰4~骶1水平脊髓内可见圆形高低混杂密度影,边界较清.MRI示:腰4~5椎体平面椎管增大,内有大小5.2cm×1.9 cm×1.5 cm混杂异常信号,脊髓圆锥消失,位于腰3椎体平面,马尾神经有拉平.临床诊断:腰4~5椎管内皮样囊肿或表皮样囊肿伴脊髓栓系.  相似文献   

17.
病人自控镇痛术是目前国内开展的用于术后止痛及晚期癌痛的新方法 ,疗效得到肯定。我院疼痛门诊将PCA用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取得满意疗效。例 1 ,男 ,58岁 ,因腰痛 2 0年 ,左下肢放射性剧痛伴跛行 1 0天入院。入院查体 :痛苦貌走路跛行 ,腰椎向左侧弯 ,L4.5 、L5 -S1棘间压痛 ( )并向左下肢放射 ,左直腿抬高试验1 0°( ) ,加强 ( )。椎X光片示 :L4.5 椎间隙狭窄 ,诸椎体重度增生 ;腰椎CT示 :L4、5 椎盘突出。诊断 :①腰椎间盘突出症 ;②腰椎退行性变。入院后立即行L2 -3棘间硬膜外穿刺 ,尾向置管 3.5cm ,先注…  相似文献   

18.
正患者女性,58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鼻塞、鼻根部疼痛和视力障碍入院,垂体增强扫描示:蝶鞍明显扩大,蝶鞍及斜坡骨质破坏,鞍内及鞍上区见不规则软组织信号块形成,呈等T1略高混杂T2信号,肿块上部及后部见斑片状、条状短T1长T2信号影,较大截面的体积为4.6 cm×4.5 cm×5.4 cm(图1),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病灶侵犯蝶窦、筛窦后部,向上突向鞍上池,向下突破鞍底,呈结节状突向鼻咽腔及后鼻孔区,部分包绕双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垂体信号  相似文献   

19.
正例1女性,44岁。入院前3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全程性,色鲜红,有血凝块伴尿频、尿急,不伴畏寒发热,恶心呕吐、腰痛等不适。口服消炎药对症处理无效。MRI示:膀胱三角区及右侧输尿管壁内段区域可见团片状异常信号影,T1WI及T2WI均为等-稍低信号,并结节状凸向膀胱腔,结节大小1.5 cm×0.9 cm,增强后可见明显强化,膀胱壁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及异常强化(图1),  相似文献   

20.
患儿女,4岁.近3个月来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头痛、呕吐,近1周加重,于2010年2月18日入院.查体欠合作,双侧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格拉斯哥昏迷评分15分,病理反射阴性.MRI示小脑和第四脑室下角见大小5.4 cm×3.2 cm异常信号影,T1WI呈不均匀等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其内见囊变区及小血管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