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分析青年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分型以及危险因素,以期对青年缺血性卒中的防治有所帮助。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12月于我院脑病中心住院的共52例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青年卒中组) 的临床资料,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中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50例作为中老年卒中组,进行中国缺血性 卒中亚型(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CISS)病因分型以及危险因素分析。 结果 ①青年卒中组男性46例(88.46%),女性6例(11.54%),与中老年卒中组差异存在显著 性(χ2=5.573,P =0.018)。②青年卒中组CISS分型分布依次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46.15%,穿支动脉疾病型(penetrating artery disease,PAD)36.54%,病因不确定 型(undetermined etiology,UE)11.54%,心源性卒中型(cardiogenic stroke,CS)5.77%,无一例其他病因 型(other etiology,OE)。其分布与中老年卒中组差异无显著性。③青年卒中组患者危险因素暴露率依 次为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饮酒、糖尿病、卒中家族史;具有3个以上的危险因素者超过半数,该 数量与中老年卒中组相比差异存在显著性(χ2=7.186,P =0.007),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 水平较中老年卒中组增高(t =1.250,P =0.038),叶酸水平较中老年卒中组下降(t =2.106,P =0.007); 吸烟(χ2=7.993,P =0.005)、饮酒(χ2=17.005,P =0.000)的暴露率较中老年卒中组升高;LAA亚组 Hcy水平高于PAD亚组(t =2.046,P =0.004)。 结论 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性别分布、危险因素、卒中病因分型方面具有一定特点,Hcy水平可能 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年龄以及病因分型有关。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危险因素较中老年患者多,控制并 减少危险因素,尤其是纠正高Hcy,对青年缺血性卒中的预防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DL-C)比值与缺血性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及其对发病3个月时结局的影响。共150例非心源性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入院时LDL-C/HDL-C比值分为LDL-C/HDL-C≤3组和LDL-C/HDL-C3组,两组患者糖尿病史、冠心病史、吸烟史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危险因素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LDL-C/HDL-C3(OR=1.781,95%CI:1.343~2.374;P=0.001)和NIHSS评分(OR=1.923,95%CI:1.232~5.944;P=0.032)为影响患者发病3个月时预后的危险因素。提示LDL-C/HDL-C比值是一项具有临床价值的实验室预测指标,对急性缺血性卒中远期结局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脂蛋白(a)(Lp(a))是否为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以及Lp(a)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类型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急性卒中治疗低分子肝素试验.TOAST)分型标准分为心源性脑栓塞(CE)、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小动脉卒中(SAA)、其他原因引发的缺血性卒中(SOE)和原因不明的缺血性卒中(SUE)。以同期入院的非脑卒中患者(经头颅CT或磁共振排除)作为对照组。病例组和对照组均于入院次日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Lp(a)及其他各项血脂指标,并于入院及病程两周时分别行NHI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析Lp(a)与卒中类型及NIHSS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组Lp(a)浓度及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Lp(a)进入大动脉粥样硬化卒中患病因素的回归方程Lp(a)水平与卒中患者的NIHSS评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高浓度Lp(a)可能参与了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并且可能是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但与神经功能缺失程度和早期功能修复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进展型脑梗死的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分型(CISS分型)及不同分型之间预后的差异,了解CISS分型预测对预后的价值。方法前瞻性连续登记神经内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符合进展型脑梗死标准的患者进行CISS分型。随访患者卒中后6个月的死亡、残疾情况,分析与预后有关的因素,比较不同亚型间的预后是否有差异。结果进展型脑梗死可见于不同的CISS亚型,以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以心源性卒中预后最差,心源性脑卒中组和其他分型间死亡/残疾率均有显著性差异,大动脉粥样硬化组和穿支动脉病变组间死亡/残疾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进展型脑梗死的CISS亚型可推测脑梗死进展的机制,并为预后估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s,OSAHS)与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复发之间的关系。 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研究,通过对2008年3月~2011年7月北京市海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227例新发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2周时情况进行分析,依据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分为四组,分别为单纯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组(Ⅰ组,n=52),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合并轻度OSAHS组(Ⅱ组,n=60)、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合并中度OSAHS组(Ⅲ组,n=59)、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合并重度OSAHS组(Ⅳ组,n=56)。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并记录其相关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吸烟等及患者睡眠呼吸监测结果。入组满12个月时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各组间缺血性卒中事件复发情况及影响因素。 结果 单纯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组、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合并轻度OSAHS组、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合并中度OSAHS组、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合并重度OSAHS组随访12个月内缺血性卒中复发率分别为3.8%、5.0%、11.9%、16.4%,经卡方检验显示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合并重度OSAHS组较单纯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组、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合并轻度OSAHS组的复发率差异存在显著性(P分别为0.033,0.046),余各组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分别为0.768,1.177,0.490,0.123);将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高血压、AHI值、血氧饱和度(oxyhemoglobin saturation,SaO2)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BMI[优势比(odds ratio,OR)3.126,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2.079~4.700,P<0.001]、高血压病史(OR 3.258,95%CI 1.308~8.111,P=0.011)、AHI(OR 1.071,95%CI 1.038~1.105,P<0.001)、SaO2(OR 0.907,95%CI 0.848~0.969,P=0.004)与缺血性卒中复发相关,且为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OSAHS、肥胖、高血压可能是缺血性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 n,hs-CRP)在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tic,LAA)、小血管闭塞型(small artery occlusion,SAO)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IS)中的差异,以及二者与完全性、进展性卒中的关系。 方法 入组患者按急性卒中治疗Org 10 172试验(trial of org 10 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 TOAST)分型分为LAA及SAO卒中共217例,LAA 130例,其中进展性卒中58例;SAO 87例,其中进展性卒 中12例。检测并比较血清Hcy和hs-CRP水平。 结果 ①Hcy(P<0.019)、hs-CRP(P =0.021)、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P =0.012) 在LAA组及SAO组经Logistic回归分析纠正混杂因素后差异显著,LAA组血清Hcy和hs-CRP、LDL显著高于 SAO组。②Hcy(P<0.001)、hs-CRP(P =0.017)、LAA(P =0.023)在进展性和完全性卒中中纠正混杂因 素后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全部进展性卒中患者血清Hcy、hs-CRP、LAA明显高于完全性卒中患 者。③LAA组中,进展性与完全性两亚组患者血清Hcy无明显差异,而进展性卒中亚组hs-CRP水平明显 高于完全性卒中患者。 结论 血清Hcy、hs-CRP、LDL是LAA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Hcy和hs-CRP可作为IS病因分型的参考 指标之一;高Hcy、hs-CRP、LAA是进展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lesions,WMLs)的相关性。 方法 连续入选2011年1月~2012年12月发病48 h内的首发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按 照Ylikoski评分将患者分为两组:重度WMLs组、无或轻度WMLs组。比较两组患者血糖、甘油三酯 (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及血尿酸水 平,并行Logistic回归分析重度WMLs危险因素。 结果 共入选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321例,其中重度WMLs组159例,无或轻度WMLs组162例。重度 WMLs组患者年龄(P<0.001)、糖尿病发生率(P =0.011)、血糖(P<0.001)、血尿酸水平(P<0.001)、 高尿酸血症发生率(P =0.002)均高于无或轻度WMLs组(P均<0.05),两组性别、高血压发生率、收 缩压、舒张压、心房颤动发生率、血TG、TC、LDL-C、HDL-C水平、吸烟史比例无显著差异。校正年 龄、性别、血压、伴发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血糖、血脂及吸烟史后,年龄[比值比(odds ratio, OR)1.062,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008~1.119,P =0.023]、血尿酸水平(OR 1.531, 95%CI 1.186~1.975,P =0.001)和高尿酸血症(OR 1.131,95%CI 1.047~1.222,P =0.002)是急性缺血 性卒中患者发生重度WMLs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血尿酸水平和高尿酸血症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伴发重度WMLs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71例青年缺血卒中患者及80例中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选取140例青年健康体检自然人群作为对照,进行病因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青年缺血组TOAST病因分型按比例依次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40.8%、小动脉闭塞型(SAO)28.2%、不明原因型(UND)15.5%、其它原因型(OTH)9.9%、心源性栓塞型(CE)5.6%。与中老年缺血组比较,其UND型比例明显增高(P〈0.05)。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易患因素依次为吸烟、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与中老年缺血性组相比,青年缺血组中男性患者比例显著增高(P〈0.05)。结论青年缺血性卒中以LAA型最常见;其发病为多因素共同作用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与老年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关系,为预防老年轻型 卒中后认知障碍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9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脑病科住院的老年轻型急性 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入组病例均在入院第2天采集空腹肘静脉血测定血清β2微球蛋白、 LDL-C、HDL-C等生化指标;发病第10~14天使用北京版MoCA量表进行评测,分为认知障碍组(MoCA评 分<26分)和无认知障碍组(MoCA评分≥26分),通过统计学分析,探讨老年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后 认知障碍与血清β2微球蛋白之间的关系。 结果 研究共纳入106例老年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认知障碍组66例,无认知障碍 组40例。认知障碍组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P =0.040)、年龄(P =0.004)、高血压患者比例 (P =0.027)均高于无认知障碍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OR 2.645, 95%CI 1.145~6.110,P =0.023)、年龄(OR 1.112,95%CI 1.041~1.188,P =0.002)、高血压(OR 2.806, 95%CI 1.057~7.452,P =0.038)是老年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 结论 血清β2微球蛋白升高是老年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之一,血清β2微球 蛋白水平较高的老年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徐州地区缺血性卒中OCSP临床分型及M-TOAST病因分型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该地区缺血性卒中的治疗及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卒中注册软件,采用前瞻性单中心登记方法,登记566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缺血性卒中的亚型分布,并以卒中登记中96例出血性卒中患者为对照,研究缺血性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566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中,脑梗死505例,TIA61例.部分前循环是最多见的缺血性卒中亚型,共243 例(48.12%).脑梗死病因学分型M-TOAST分型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AT)最多,共248例(49.11%).高血压、吸烟、饮酒、高同型半胱氨酸是缺血性卒中最常见的危险因素.相对于出血性卒中,与缺血性卒中关系更为密切的是房颤、高同型半胱氨酸(OR=3.854,2.922).结论 本研究中缺血性卒中OCSP分型中部分前循环梗死最多见,其病因学分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 (AT)最多.相对出血性卒中,与缺血性卒中密切相关的是房颤、高同型半胱氨酸.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严重程度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 25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分为无斑块组、内膜增厚组、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及重度狭窄-闭塞组。检测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脂蛋白(LP)(a)、载脂蛋白(Apo)A-Ⅰ及(Apo)B水平。比较各组患者脂蛋白、载脂蛋白及各血脂水平的差异,分析各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严重程度与脂蛋白、载脂蛋白及各血脂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组间比较各组患者血清TC、LDL-C、LP(a)、ApoB、ApoA-Ⅰ及ApoB/ApoA-Ⅰ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C、LDL-C、LP(a)、ApoB、ApoB/ApoA-Ⅰ水平与颈动脉狭窄呈正相关。(r=0.15,P<0.05,r=0.24,r=0.29,r=0.37,r=0.50,P<0.01),血清ApoA-Ⅰ水平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r=-0.21,P<0.01)。逐步回归分析显示,TC、ApoB/ApoA-Ⅰ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呈正相关(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血清TC、ApoB/ApoA-Ⅰ水平密切相关。ApoB/ApoA-Ⅰ水平是预测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Essen卒中风险评估(ESRS)体系可准确评估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IS)复发的风险。而TOAST(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分型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病因分型。本研究着眼于传统与改良的TOAST分型与ESRS的关系,从而间接了解非心源性IS的病因分型与复发风险的关系。方法①对连续纳入的非心源性IS患者行ESRS评估,将其分为低风险组(ESRS〈3分)和高风险组(ESRS≥3分);②改良TOAST分型: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AT),小动脉病变(SAD),其他原因所致的缺血性脑卒中(SOD)及不明原因的缺血性脑卒中(SUD)。比较不同ESRS分值组之间TOAST分型的构成。结果纳入的316例非心源性IS患者中低风险组93例(29.4%),高风险组223例(70.6%),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以下简称AT)161例(50.9%),SAD68例(21.5%),SOD22例(7%),SUD65(20.6%)。不同ESRS分值组中不同病因分型的构成存在一定差异(P〈0.0001)。低风险组中AT较少(18/93VS161/316,P〈0.0001),SOD较多(18/93 vs 22/316,P=0.003),而高风险组中SOD相对少(4/225 vs 22/316,P=0.012)。高风险组中大动脉粥样硬化的比例并无明显高于低风险组的趋势(P〉0.05),小血管病变的比例也不明显低于低风险组(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①ESRS分值愈大则出现罕见病因IS的概率可能愈小,而尚不可认为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性IS的几率就愈大;②ESRS评分系统所包含的危险因素对于大小血管病变的影响可能是等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Essen卒中风险评估(ESRS)体系可准确评估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IS)复发的风险。本研究立意于探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OCSP分型与ESRS之间的关系。方法①对连续纳入的非心源性Is患者行ESRS评估,将其分为低风险组(ESRS〈3分)和高风险组(ESRS≥3分);②OCSP分型:完全前循环卒中(TACI),部分前循环卒中(PACI),腔隙性卒中(LACI)和后循环卒中(POCI)。比较不同ESRS分值组之间OCSP分型的构成。结果纳入的516例非心源性IS患者中低风险组93例(29.4%),高风险组223例(70.6%),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AT)161例(50.9%)。PACI者143例(45.3%),LACI者99例(31.3%),POCI者43例(13.6%),TACI者31例(9.8%)。所有患者中,不同OCSP分型在不同ESRS分值组的构成分布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111);不同OCSP分型在高低风险组间的构成分布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397)。AT患者中,不同ESRS分值组的OCSP分型的分布也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817);高、低风险组中的OCSP分型的分布无显著的差异(P=0.885)。结论本研究提示:①非心源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再发风险的大小与其发生的部位可能无关联;②AT的卒中发生部位与再发风险尚无明确的关联性,风险愈高,并不意味着某部位卒中病灶出现的概率就愈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病例对照的方式研究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血浆神经递质水平与正常人群之间的差异,同
时研究不同严重程度卒中患者的血浆递质水平的差异。
方法 选取连续入组、发病在14 d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采集急性期的血样标本,通过液相色
谱-高分辨质谱外标法测量比较卒中组以及正常对照组血浆内的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谷氨酸
和γ-氨基丁酸4种神经递质的浓度。同时比较不同卒中严重程度患者的4种神经递质浓度。
结果 共268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入组,其急性期血浆神经递质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浆5-羟色
胺(t =2.289,P =0.023)、去甲肾上腺素(t =0.0903,P =0.367)和谷氨酸有上升趋势(t =0.277,
P =0.782),γ-氨基丁酸有下降趋势(t =-4.4145,P =0.000),其中5-羟色胺和γ-氨基丁酸在
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中重度卒中患者血浆5-羟色胺水平显著高于轻度卒中患者(t =2.197,
P =0.029)。
结论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血浆神经递质水平与正常对照相比有差异,中重度卒中患者的血浆5-羟
色胺水平升高较轻度卒中患者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缺血性脑卒患者中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动态变化情况,探讨其对患者临床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患者65例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动态变化水平。并分析患者血清NSE水平与患者脑损伤程度和预后的关系。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入院24h内血清NSE平均水平相比差异显著(t=7.29,P=0.001)。随后在2d、5d和第7d研究组患者血清NSE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较24h时亦显著升高(t=21.81,18.56,9.13;P=0.000,0.000.0.001)。入院第2d,脑损伤病情中型重型组患者血清NSE水平与病情轻型组患者比较显著偏高(t=4.06,t=8.58,P=0.002,0.005)。预后不良组患者各时间血清NSE水平检测值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t=6.46,5.17,6.43,3.83,7.34;P0.05)。结论临床上可以将血清NSE的表达水平作为判断缺血性脑卒患者早期诊断的有力依据和评价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长期应用托吡酯、丙戊酸钠单药治疗对癫痫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 方法 连续入组长期单药应用丙戊酸钠控制良好的癫痫患者28例、单药应用托吡酯控制良好的癫痫患者30例,并选取健康对照60例,观察各组间血脂代谢指标的差异。 结果 丙戊酸钠组血清脂蛋白(a)水平显著高于托吡酯组(P<0.001)及健康对照组(P=0.003),而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较其他两组无明显差异。托吡酯组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甘油三酯水平较对照组均未有显著差异。 结论 长期单药应用丙戊酸钠有可能增加癫痫患者脂蛋白(a)的水平,而长期单药应用托吡酯对于血脂水平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脑梗死合并糖耐量异常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的改变及其对卒中预后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06例,均于脑梗死2周后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test,OGTT)。按OGTT结果分为糖耐量正常组(normal glucose tolerance,NGT)33例、糖耐量异常组(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35例和糖尿病组(diabetes mellitus,DM)38例。于入院后次日早晨空腹查糖化血红蛋白、心肌酶谱、血脂、肝功、肾功等生化指标。发病两周后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E峰、A峰等心功能指标。于发病90 d进行改良的Rankin评分(modified gankin Scale,mRS)作为评估预后的指标。结果 (1)E/A1在NGT、IGT和DM组所占的比率分别是63.6%、85.7%、84.2%。IGT及DM组E/A1的比率与NGT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4.42,P=0.036;χ~2=3.95,P=0.047)。(2)卒中后90 d mRS与E/A (r=-0.452,P=0.000)、每博输出量(stroke volume,SV)(r=-0.228,P=0.020)、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mn franction,LVEF)(r=-0.328,P=0.001)、左室短轴缩短率(franctional shorting,Fs)(r=-0.301,P=0.002)、E峰(r=-0.321,P=0.001)呈负相关。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异常与血糖水平密切相关,伴有IGT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出现了左室舒张功能的下降,左室舒张功能的下降影响了伴IGT的急性脑梗无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康复联合卒中单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18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入急性/康复联合卒中单元和普通病房。分别在入院和出院时进行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 assessment,FMA)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U.S.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价,BI在随访至6个月时第3次评价,并应用SPSS 13.0进行结果分析。结果 治疗后,卒中单元组在出院时和6个月随访时的BI改善值均高于普通病房组(20±18 vs 12±16,P<0.01;44±20 vs 26±17,P<0.01)。6个月时,卒中单元组生活基本自理的比例显著高于普通病房组(73.63% vs 53.19%,P=0.003),而重度障碍率则低于普通病房组(12.09% vs 21.28%,P=0.044)。两组出院时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均有改善,但改善值卒中单元组更大(P<0.01)。结论 与普通病房相比,急性/康复联合卒中单元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提高运动功能,减少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中C-FOS蛋白浓度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40例脑出血患者发病后12,24,48h和7d及40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血清C-FOS蛋白浓度,分析脑出血患者C-FOS蛋白浓度与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血肿体积和血肿周围水肿体积(PHE)及90 d预后(改良的Rankin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 脑出血组患者血清C-FOS浓度(8.59±5.29)ng/L高于正常对照组(0.85±0.47)ng/L(P<0.01),且在1周内维持在较高水平;患者血清C-FOS浓度升高与NIHSS(r=0.50,P<0.01;12 h)、血肿体积(r=0.69,P<0.01)、PHE(r=0.67,P<0.01)及Rankin评分(r=0.78,P<0.01)呈正相关;应用ROC曲线分析,以血清C-FOS浓度6.51 ng/L为标准评估顿后,敏感度为0.71,特异度为0.79.结论 脑出血后血清C-FOS浓度增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患者的病情程度,有助于早期及90 d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