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伴肺炎与低氧血症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二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2例重症新型甲型H1N1流感(简称甲型流感)合并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治疗经过,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入住南京市第二医院南山分院的2例确诊为甲型流感合并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胸部CT特点及治疗经过.结果 2例患者中1例为女性,54岁,无基础疾病;1例为男性,31岁,有支气管哮喘史.主要症状和体征为发热、咳嗽,肺部可闻及湿性哕音.2例患者胸部CT主要表现为实变影及磨玻璃影,以双下肺和胸膜下分布为主,累及多个肺叶、肺段,实变影内可见支气管充气征.2例患者咽拭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确诊为甲型流感.2例患者入院时均存在低氧血症,白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下降,血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和肌酸激酶(CK)水平明显升高.2例患者均接受奥司他韦、糖皮质激素以及吸氧等对症支持治疗,其中1例间断接受无创通气.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胸部CT示实变影和磨玻璃影较入院时明显吸收.白细胞计数、LDH及CK水平恢复正常,复查咽拭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阴性,康复出院.结论 部分甲型流感患者可合并肺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胸部CT主要表现为双肺弥漫性分布的实变影及磨玻璃影;及时动态复查胸部CT对诊断和了解病情进展非常必要;糖皮质激素可缓解甲型流感合并肺炎患者咳嗽及气喘等症状,有助于肺部病变的吸收.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新型甲型H1N1流感(简称甲型流感)患者体内病毒载量与胸部CT表现的动态变化,探讨病毒载量与胸部CT表现对甲型流感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指导治疗的价值.方法 收集2009年5-12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51例甲型H1N1流感核酸检测阳性的患者,均符合卫生部颁布的"甲型H1N1流感诊断标准",均行胸部X线及CT扫描(含高分辨率CT)并测定体内病毒载量.根据CT影像检查有否肺炎征象将甲型流感患者分为肺炎组31例和非肺炎组20例,观察胸部CT所见与病毒载量变化的关系.结果 (1)甲型流感肺炎组患者胸部CT主要表现为片状实变影,早期和吸收期表现为磨玻璃影,双肺散在小叶性或节段性阴影,以下肺叶多见,左下肺叶明显,可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肺实质、肺间质及胸膜可同时受累;(2)发病甲期患者体内病毒载量高,肺炎组病毒载量的均值为7.7拷贝/ml,非肺炎组为4.2拷贝/ml;抗病毒治疗4 d(病程第6天)病毒核酸开始转阴;(3)3例肺炎患者中2例病毒核酸转阴时间快于胸部CT病灶吸收时间,而1例年幼患者的病毒核酸转阴时间明显延长.结论 甲型流感合并肺炎患者的病毒载量明显高于未合并肺炎的患者;动态观察甲型流感合并感肺炎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及病毒载量的变化,有利于对甲型流感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赵广成  张健  何燕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8):1064-1066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并肺炎的CT表现。方法 5例临床确诊甲型H1N1流感的重症患者共8次胸部CT扫描(复查3例)资料。结果 5例中均为双肺多叶、多段实变灶,无明显肺叶、肺段或特定体位分布趋势;大片肺实变表现为双侧沿支气管树分布的肺段实变;内有明显的空气支气管征;相邻肺段实变融合或在叶间裂处相邻的肺叶实变扩展,于影像接触部位融合,形成更大片实变影;肺内小病灶均为双肺多发,呈类圆形或棉团状,沿肺纹理分布最多见;大片肺实变可呈均匀致密实变、磨玻璃样变、蜂窝状实变,小病灶与大片实变灶一致,磨玻璃样变可出现在初诊和吸收期病例;反应性胸膜增厚及胸膜积液常见;无纵膈、肺门淋巴结肿大。结论 CT改变提示:甲型H1N1重症病例并肺炎在病程发展阶段,病变有经支气管肺泡系播散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新型甲型H1N1流感(简称甲型流感)危重病例肺部影像学的变化及其临床特点. 方法 山西省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2009年10月20日至11月22日收治的10例重症甲型流感确诊患者,男6例,女4例,年龄5~41岁,平均19.3岁.采用常规技术检测血常规、血气指标、肝肾功能及心肌酶学变化,并行胸部X线及CT检查;给予奥司他韦、吸氧、呼吸支持、抗感染及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 结果 患者均以发热、咳嗽、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肺部病灶表现多种多样,表现为磨玻璃影及实变影、肺不张、液气胸及胸腔积液等征象,进展快,同时存在急性肺炎和急性间质性肺炎的影像学改变,10例中5例发展为急性肺损伤,3例发展为ARDS;奥司他韦、呼吸支持及抗感染治疗有效. 结论 甲型流感危重病例的影像学表现为急性肺炎和急性间质性肺炎改变,临床表现为病情重、进展快,可发展为ARDS.  相似文献   

5.
新型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者肺部影像学变化及临床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新型甲型H1N1流感(简称甲型流感)危重病例肺部影像学的变化及其临床特点. 方法 山西省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2009年10月20日至11月22日收治的10例重症甲型流感确诊患者,男6例,女4例,年龄5~41岁,平均19.3岁.采用常规技术检测血常规、血气指标、肝肾功能及心肌酶学变化,并行胸部X线及CT检查;给予奥司他韦、吸氧、呼吸支持、抗感染及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 结果 患者均以发热、咳嗽、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肺部病灶表现多种多样,表现为磨玻璃影及实变影、肺不张、液气胸及胸腔积液等征象,进展快,同时存在急性肺炎和急性间质性肺炎的影像学改变,10例中5例发展为急性肺损伤,3例发展为ARDS;奥司他韦、呼吸支持及抗感染治疗有效. 结论 甲型流感危重病例的影像学表现为急性肺炎和急性间质性肺炎改变,临床表现为病情重、进展快,可发展为ARDS.  相似文献   

6.
新型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者肺部影像学变化及临床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新型甲型H1N1流感(简称甲型流感)危重病例肺部影像学的变化及其临床特点. 方法 山西省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2009年10月20日至11月22日收治的10例重症甲型流感确诊患者,男6例,女4例,年龄5~41岁,平均19.3岁.采用常规技术检测血常规、血气指标、肝肾功能及心肌酶学变化,并行胸部X线及CT检查;给予奥司他韦、吸氧、呼吸支持、抗感染及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 结果 患者均以发热、咳嗽、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肺部病灶表现多种多样,表现为磨玻璃影及实变影、肺不张、液气胸及胸腔积液等征象,进展快,同时存在急性肺炎和急性间质性肺炎的影像学改变,10例中5例发展为急性肺损伤,3例发展为ARDS;奥司他韦、呼吸支持及抗感染治疗有效. 结论 甲型流感危重病例的影像学表现为急性肺炎和急性间质性肺炎改变,临床表现为病情重、进展快,可发展为ARDS.  相似文献   

7.
肺炎型肺癌的影像诊断与病理对照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肺炎型肺癌的特征与病理对照及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2例经病理证明的肺炎型肺癌的临床、病理、影像资料。结果 32例肺炎型肺癌中,支气管肺泡癌25例,7例腺癌。影像学分为6型:单纯磨玻璃影肿块6例,磨玻璃伴结节影响9例,6例为肺叶及肺段分布实变影,5例为肺叶及肺段实变伴空泡及蜂窝状影,5例为肺炎变并纤维化及肿块,1例为混合阴影。影像学特点:病变范围逐渐增大及病变形态由磨玻璃或实变影逐渐进展为结节、纤维化、蜂窝及肿块,以及出现淋巴及远处转移。结论肺炎性肺癌影像学表现多样性,动态观察影像学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8.
梁凯轶  周慧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6):1028-1029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合并肺炎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方法分析本院2009年9~2010年3月临床确诊24例甲型H1N1流感合并肺炎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 18例胸片均表现为肺纹理增多,6例表现为单肺斑片状影。CT显示6例单侧肺部炎性渗出影,12例双侧肺部炎性渗出影,4例弥漫性棉絮状病变;2例实质间质混合渗出。12例甲型H1N1流感合并肺炎患者出院1个月做CT检查,7例完全恢复正常;3例斑片状密度增高影2月后复查CT完全吸收;2例纤维条索影。结论影像学表现对于确定病变范围、病程发展变化和治疗后动态观察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019年1月至3月份凉山地区12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特征及CT影像学表现。 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3月于四川凉山地区某三甲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2例确诊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治疗前后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指标以及CT影像学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以及血小板检测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患者治疗前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及乳酸脱氢酶检测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患者就诊时间超过5 d的占91.67%,发热超过38.5 ℃占91.67%,头疼、肌痛的患者占66.67%,气紧、咳嗽的患者占91.67%,咳白痰患者占50.00%,胸闷喘息患者占66.67%,紫绀患者占50.00%,咽红占66.67%,肺部湿啰音占75.00%。入组患者CT显示病变部位肺门病变占8.33%,周围病变占25%,胸膜下病变占8.33%,多发病变占58.33%,其中磨玻璃影占50.00%,片絮状影占75.00%,弥散实变影、广泛肺纤维化占25.00%,弥散结节影占16.67%,其病变占全肺面积<30%占16.67%,病变占全肺面积30至50%占33.33%,病变占全肺面积>50%占50.00%。 结论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是发热、气紧,咳嗽症状轻微,其实验室指标白细胞水平正常,主要影像学表现为磨玻璃影、片絮状影以及弥散实变影、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重症患者可遗留肺纤维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找到成人支原体肺炎患者初次就诊时的HRCT表现与抗体滴度值的某种相关性,提高成人支原体肺炎早期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临床及血清学证实的103例成人支原体肺炎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初诊时的抗体滴度值及HRCT表现。结果 78例初诊抗体滴度值分别为1:80、1:160及1:320的成人支原体肺炎患者HRCT表现均为混合型明显高于单纯型(P0.05)。磨玻璃密度影、小斑片状影及支气管壁厚明显多于余下其他类型(P0.05)。其中抗体滴度值为1:80组没有出现大片状实变影,小斑片状影又多于磨玻璃密度影及支气管壁厚(P0.05)。1∶320组与1∶160组相比,各征象出现几率差异缩小。25例初诊抗体滴度值为1∶640的患者HRCT表现混合型与单纯型无统计学差异(P0.05)。树芽征、支气管壁厚、磨玻璃密度影、小斑片状影及大片实变影无统计学差异(P0.05)。病灶分布情况,抗体滴度值1∶80及1∶320组单肺明显多于双肺(P0.05)。抗体滴度值1:160及1:640组右肺下叶明显高于右肺上叶或右肺中叶(P0.05)。但双肺下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支原体肺炎影像学表现本身缺乏特异性,但通过对支原体肺炎患者初次抗体滴度值与HRCT表现结合的方式进行分析可以提高对本疾病的敏锐度,一旦怀疑,积极治疗,减少漏诊与误诊。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describe aspects found on HRCT scans of the chest in patients infected with the influenza A (H1N1) virus.

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HRCT scans of 71 patients (38 females and 33 males) with H1N1 infection, confirmed through laboratory tests, between July and September of 2009. The HRCT scans were interpreted by two thoracic radiologists independently, and in case of disagreement, the decisions were made by consensus.

RESULTS:

The most common HRCT findings were ground-glass opacities (85%), consolidation (64%), or a combination of ground-glass opacities and consolidation (58%). Other findings were airspace nodules (25%), bronchial wall thickening (25%), interlobular septal thickening (21%), crazy-paving pattern (15%), perilobular pattern (3%), and air trapping (3%). The findings were frequently bilateral (89%), with a random distribution (68%). Pleural effusion, when observed, was typically minimal. No lymphadenopathy was identified.

CONCLUSIONS:

The most common findings were ground-glass opacities and consolidations, or a combination of both. Involvement was commonly bilateral with no axial or craniocaudal predominance in the distribution. Although the major tomographic findings in H1N1 infection are nonspecific, it is important to recognize such findings in order to include infection with the H1N1 virus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respiratory symptoms.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儿童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流行特征.方法 通过描述性研究对2009年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收治的30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所致肺炎的患儿做临床及流行病学分析.中位数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率的比较采用精确卡方检验.结果 30例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合并肺炎的患儿中,年龄中位数为5.9岁,5例有基础疾病史,占16.7%.有明确发热病例暴露史的20例,占66.7%.所有患儿均有发热和咳嗽,11例伴气促,占36.7%,10例伴喘息,占33.3%.11例患儿WBC<4.0×109/L,占36.7%,2例PLT减少,占6.7%.所有患儿入院时胸部X线片提示肺部有单侧或双侧片状渗出性病灶,4例危重症患儿肺部多处大片状渗出伴肺水肿,占13.3%,1例危重症肺炎患儿发病后3个月和9个月复查胸部CT提示不同程度肺纤维化,占3.3%,3例同时伴纵隔积气和皮下积气,占10.0%,6例并发急性呼吸衰竭,占20.0%,3例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占10.0%,1例合并脑炎,占3.3%.所有患儿均给予奥司他书和抗菌药物治疗,4例接受机械通气,均治愈或好转出院.发病2 d内和2 d后接受奥司他韦治疗的患儿的热程中位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d比5 d,Z=-8.015,P<0.01).结论 学龄前和学龄儿童易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并发严重的肺部疾病.在发病早期采用奥司他韦治疗,可缩短热程,降低危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重症新型甲型H1N1流感(简称甲型流感)患者的临床特点. 方法 对河北沧州市中心医院2009年11月26日至12月20日收治的16例重症甲型流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16例患者均为青年女性,年龄19~30岁,其中妊娠期妇女15例.16例平均白细胞总数为(6.7±3.2)×109/L,2例低于4×109/L,3例高于10 × 109/L;淋巴细胞平均值为(0.78±0.52)×109/L,14例<1×109/L;12例进行T细胞亚群CD4/CD8检查,其中7例<1.4.15例患者血乳酸脱氢酶中位数值为319 U/L(0.80~850.00 U/L),其中11例增高.16例中4例血钾<3.5 mmol/L;13例检测免疫相关指标,其中5例补体C4高于360 mg/L,1例<90 mg/L;4例C3<750mg/L;免疫球蛋白及免疫复合物检查未见异常.影像学检查示多发性多叶肺炎,主要呈间质样改变或大片实变渗出.需要机械通气辅助呼吸的病例影像学检查符合ARDS影像学表现.4例出现少量胸腔积液,1例合并少量心包积液.2例孕晚期妇女胎死宫内,7例及时剖官产终止妊娠或自然生产者病情稳定. 结论 健康妊娠期妇女是甲型流感的高危人群,并易迅速进展为严重肺炎,甚至出现呼吸衰竭.早期抗病毒、早期终止妊娠、早期氧疗并适时进行机械通气辅助呼吸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重症新型甲型H1N1流感(简称甲型流感)患者的临床特点. 方法 对河北沧州市中心医院2009年11月26日至12月20日收治的16例重症甲型流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16例患者均为青年女性,年龄19~30岁,其中妊娠期妇女15例.16例平均白细胞总数为(6.7±3.2)×109/L,2例低于4×109/L,3例高于10 × 109/L;淋巴细胞平均值为(0.78±0.52)×109/L,14例<1×109/L;12例进行T细胞亚群CD4/CD8检查,其中7例<1.4.15例患者血乳酸脱氢酶中位数值为319 U/L(0.80~850.00 U/L),其中11例增高.16例中4例血钾<3.5 mmol/L;13例检测免疫相关指标,其中5例补体C4高于360 mg/L,1例<90 mg/L;4例C3<750mg/L;免疫球蛋白及免疫复合物检查未见异常.影像学检查示多发性多叶肺炎,主要呈间质样改变或大片实变渗出.需要机械通气辅助呼吸的病例影像学检查符合ARDS影像学表现.4例出现少量胸腔积液,1例合并少量心包积液.2例孕晚期妇女胎死宫内,7例及时剖官产终止妊娠或自然生产者病情稳定. 结论 健康妊娠期妇女是甲型流感的高危人群,并易迅速进展为严重肺炎,甚至出现呼吸衰竭.早期抗病毒、早期终止妊娠、早期氧疗并适时进行机械通气辅助呼吸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